老狼靠前,母幼狼在中間,狼王斷後:狼群的組織能力堪比軍隊

2020-12-05 紫俠號

在野外遇到狼群,是最可怕的情況,沒有之一。與單槍匹馬行動的老虎和熊不同,狼群具備高度的社會性和組織能力,一旦被狼群當作獵殺目標,其結果是相當危險的。

生物學家最近在加拿大,對一個規模為25頭左右的狼群持續觀察了數年時間。生活在加拿大伍德布法羅國家公園裡的這種狼是北美灰狼,它個頭很大,十分強壯,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以北美野牛為食的動物。一把來說,越是寒冷地區的狼體型就會越大,目前生物學家發現的最大的北美灰狼,體重已經達到了75千克,相當於一個成年男子的體重。有時候不需要狼群的協助,獨狼就能成功捕獵到麋鹿或者北美野牛。無論是力量還是智慧,北美灰狼都是狼中的典型代表。

這張狼群的照片,充分反映了這支狼群的高度組織能力。

從狼群的隊形上看,和人類軍隊行軍時一樣,都是保持一路縱隊的形式,每頭狼之間的距離相隔一到兩米。打頭的三隻狼是老狼,它們走在隊伍的最前面,有十分豐富的經驗。這些老狼一方面控制隊伍前進速度,避免掉隊,另一方面也隨時做好了為狼群犧牲的準備,以防路上出現的陷阱和其他危險。

第二梯隊是5頭最強壯的狼,它們是這支狼群戰鬥力的核心,一旦有突發情況,可以保護狼群的其他成員。

第三梯隊就是狼群中的母狼和小狼了。它們是受到重點保護的對象。

第四梯隊也是由5頭強壯的狼組成。

排在狼群最後位置的,就是最強的狼王。狼王負責斷後,防止有狼群成員掉隊,是狼群的領導者。

這種行軍方式,簡直跟人類在冷兵器時代的行軍方式不謀而合,這也體現了狼群驚人的社會性,和它們發達的智慧。

現如今,地球上生活的狼總數有30萬頭,這些狼群在生物鏈中都是最頂級的存在,就算是老虎面對狼群都會畏懼三分。當然,狼群遇到的最強大的對手,還是人類。

相關焦點

  • 狼的組織能力,那麼,誰是頭狼?
    近日,一張加拿大北部伍德布法羅國家公園裡25頭狼群的隊伍在雪地裡有序前進的照片被熱傳據科學科普博主@電豚解釋這種狼是地球上個頭最大,最強壯的狼,可以捕食10倍於它們體重的野牛,是世界上唯一專門以野牛為食的狼
  • 在歐洲,哪些動物會捕殺幼狼?幼狼死亡率是多少?
    當一個狼群裡有多隻狼媽懷孕生仔,狼媽之間會互相偷對方的幼仔,她們不會把幼仔全偷走,而是每次偷1~3隻。由於狼媽不是同步生產的,偷幼仔就會導致一窩幼狼分屬兩個不同的年齡。,行兇後迅速撤離動物學家記錄到了一個令他們格外印象深刻的例子,2017年4月,有一群由三隻懷孕雌狼和2隻雄狼組成的狼群生產了三胎幼仔。
  • 狼女李微漪出書講述草原尋狼的日子:狼會表達情感(組圖)
    近日,成都作家、畫家李微漪推出新作《重返狼群2》,講述她重回若爾蓋找尋曾經收養的狼「格林」的故事。2012年,李微漪出版的《重返狼群1》曾獲姜戎高度評價,稱其為《狼圖騰》的神奇延續。而李微漪也被姜戎稱為「中國第一狼女」。近日,李微漪接受重慶晚報微信採訪,她表示姜戎在她再次重返若爾蓋的路途中,給予了莫大的幫助。
  • 重返狼群 一個人與一匹狼
    我們目瞪口呆,我不相信原以為最荒無人煙的草原深處會變得如此「繁華」,狼最安全的庇護所變成了最危險的禁地。格林原本隱秘的狼洞與最近的圍欄相距不過一百米,遮蔽狼洞的灌木叢在牛羊擁擠踩踏中早已東倒西歪,這個幾十年的老狼洞洞頂已被踩塌一大半。滿地的牛羊糞便和蹄印下狼蹤全無,狼最後的領地也喪失了。
  • 高效的「屠狼機器」!歐亞大猞猁,長期打壓狼群的發展
    ,在歐亞地區生活的狼,多數體型較小,狼群規模也不大。,它們更願意,或者說更積極地找幼狼的麻煩。猞猁殺死狼幼崽後從洞穴走出來為何猞猁會這麼積極主動地找狼的麻煩?這與種間競爭脫不了干係。在同一片棲息地裡面,在生存資源上存在相同需求的物種,基本上都存在競爭,猞猁與狼都屬於森林中頂級的捕食者,食性類似,因此存在相互排擠的現象。另外,每年的溫暖季,是猞猁哺乳後代的季節,對於猞猁幼崽來說,狼就是最大的威脅,所以無論是母猞猁還是雄猞猁,都會積極主動地尋找生境中的孤狼,殺死它們,而殺死狼幼崽,無疑就是清除未來的對手。
  • 落基山出現雪羊帶著幼崽攀巖,不怕零下50℃嚴寒,就怕狼群圍攻
    一隻遍體雪白的雪羊,帶著幼崽在險峻陡峭的懸崖上攀巖,輕鬆奔走、跳躍,四處找吃的。調皮的雪羊幼崽,走到一處特別陡峭的峭壁,有點害怕,最終在母雪羊的鼓勵下,跳了過去。雪羊棲身於峭壁之上,與風雪為伴。在高山上峭壁斷崖的巖石區生活,它們不怕又高又陡的山崖,不怕冬季零下50℃的嚴寒天氣,就算被天敵棕熊追擊,也能從容逃到最險峻的懸崖上,但它們最怕狼群圍攻。
  • 詳解狼的社會等級,強悍的群體作戰能力,源自穩定的社群結構
    ,第一反應就是「團結」,狼群之所以能夠那麼團結,是因為它們有著一套十分森嚴的等級制度,生活在同一狼群裡面的個體,都遵循這套制度,各成員之間為了生存和哺育後代而進行社交、相互合作,其能力僅次於聰明的靈長類動物。
  • 灰熊與狼群誰更強?動物學家目睹戰鬥經過
    1995年,在美國政府、學術界和環保組織的共同努力下,來自北方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的14隻灰狼重返黃石;1996年又放歸了另外17隻狼。10多年間,狼的種群恢復到十幾個狼群、一百隻左右的個體,它們正在迅速搶佔灰熊的地盤。一場大規模戰爭不可避免地在這片荒野中爆發,雙方都強大、自信、意志堅強,這場霸主爭奪戰蔓延到整個黃石公園。狼能當上黃石公園的新霸主?還是灰熊保住它的王位?
  • 亂入狼群的哈士奇會被狼當作同類嗎?
    狼和狗到底是什麼關係呢?狼是屬於犬科犬屬的動物,狗是犬亞科犬屬灰狼種的動物。其實,狼和狗就是親戚,它們的血緣關係非常接近。實際上,狗就是早期被馴服的狼,是最早被人馴服的動物之一。有科學研究表明,狗最早就是由東亞的灰狼馴服而來的,大約就在4萬年前到1.5萬年前。狗和狼的關係與人類和猿的關係有點類似。每隻狗和灰狼的基因相似度達99%,比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還近。
  • 狼狽的「狽」究竟是什麼動物,能指揮狼群,自然界真的存在嗎
    文中說,「狽無前足,一雲前足短不能自行,附狼背而行,如水母之有蝦也。」意思是,狽沒有前腿,也有人說它前腿很短,只能趴在狼身上一起行動。為什麼狼願意和狽搭檔呢?《本草集解》中說,「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它擅長發現食物,或者獵物。看來狽在兩千年前就比較神秘,通常只在傳聞中出現。
  • 為什麼有一隻狽的狼群特別兇殘
    在農業為主的時代,狗是人類與狼鬥爭的最好的夥伴,在六七十年代,據我外公講,那時候去外耕地,都要帶幾條忠心耿耿的大狗陪同,不然,耕地的牛或者驢等牲畜是不會出村的,因為經常會受到狼哨兵的騷擾。通常情況下,只要不威脅狼群幼崽,不踏入狼群巢穴,狼群是不會集體攻擊的,山裡8生活在居民區附近的狼通常分散捕食小動物,並不會以人類和牲畜為食,因為那樣狼群同樣會遭受不小的損失,大部分情況下,狼群不進村,村狗入夜後也不會出村,相對保持安全距離。
  • 四川木裡狼群圍攻野豬,母豬為保護幼仔引開狼,最終被狼群分食
    雙方僵持了很久,另一頭狼似乎給別的狼什麼信號,其它的狼慢慢退後,掉頭跑掉了。看到這裡,很多網友不淡定了,要是換成善於掏肛的豺群來對付這頭野豬,它恐怕是兇多吉少了。當地動物保護組織告訴雪靈谷,「從目前獲得的有限資料來看,這是一頭母豬,很有可能是一頭剛生了崽的母豬。這個時候,它應該十分兇殘,連老虎都怕它。」
  • 親吻狼群的傳奇老者:茹毛飲血與狼共舞
    在德國,有一位傳奇的老者,他能夠得到狼群的親吻和信任,他就是79歲的狼類研究專家Werner Freund。Werner Freund曾在部隊任傘兵,退役後開始研究狼群的生活習性,並成為一個佔地25畝的狼群保護區的發起人。
  • 四川木裡現狼群圍攻野豬,母豬為保護幼仔引開狼,最終被狼群分食
    狼群遇見野豬,竟然沒吃它!據《封面》報導,在木裡縣博窩鄉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一群狼圍住一頭約重150千克的野豬,本來是想逮住作為其晚餐的,但狼與豬對峙了好一會兒,狼竟然走了。當地動物保護組織告訴雪靈谷,「從目前獲得的有限資料來看,這是一頭母豬,很有可能是一頭剛生了崽的母豬。這個時候,它應該十分兇殘,連老虎都怕它。」
  • 《狼圖騰》:從狼群與人類的較量中,看狼的精神
    蒙古人民崇敬狼,熱愛草原,而外來人則功利地掠奪狼群食物,這導致了狼群與人之間的「戰爭」。最後以包順貴(尹鑄勝 飾)為首的生產隊最終發起了一場滅狼運動的故事。這也讓蒙古草原,自然,動物,人的關係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 一瞬間,幾百隻黃羊被狼群殲滅,草原上的生死戰堪比大片,精彩
    草原上懂行的牧民會告訴你,狼群是有強大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的,也是很聰明的,它們並不在意攻擊一隻,兩隻羊吃飽這一天肚子就好了,冬天它們會一次性的伏擊好幾頭羊,最好能夠儲備下這一冬的食物。狼群裡還有小狼,老狼,這些狼並不能參加襲擊行動,但是頭狼依然也要考慮為它們獲取食物。
  • 狼見了都要繞道走,猞猁是狼的天敵嗎?大多數幼狼死亡與猞猁有關
    猞猁戰鬥力壓制獨狼與幼狼貓科動物是天生的單殺王者,就算體型相差過於懸殊,單狼也無法戰勝猞猁。成年的雄性歐亞猞猁,它們經常會追蹤狼的蹤跡,然後獵殺它們。科學家在帕阿濟爾森林一共考察了33隻幼狼,其中近一半個體可以活到7個月左右,而另一半的幼狼只能活3個月左右。除去少部分幼狼被母狼遺棄,被有蹄動物意外殺死等原因,它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就是因為歐亞猞猁的捕殺。
  • 電影《狼圖騰》帶給大家的五味雜陳的感情,是感動還是憤怒
    看過這部片子的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狼的眼神了,的確,讓對動物的拍攝還是很有經驗的。作為主角的狼在片中沒有言語的能力,所有的對白都隱含在眼神之中,那些凜厲的眼神野性十足,卻又能表達千言萬語。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去看看吧。
  • 打狼英雄俞昌在內蒙古草原與狼群鬥智鬥勇,滅狼35隻,稱佩服狼王
    懷安縣一天內被狼咬死咬傷6人,龍關縣一個冬天被狼吃掉小孩40人。惡狼經常跳牆入院傷害人畜,一時間,人們談狼色變,人人自危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邀請俞昌出山打狼,為民除害,他與徒弟一起共滅狼809隻。1956年冬天,內蒙古藍旗狼害成災,畜群受到很大損失。草原狼群夏天以野兔、黃羊為主要獵食對象。到了冬天,野生獵物稀少,狼群便在牧場附近緊跟著畜群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