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湧:抗擊新冠病毒的「持久戰」 —— 環保從業人員的應對之道

2020-12-07 中國水網

甲子年除夕前的前夜,突如其來的武漢封城命令,令14億準備利用春節假期的團聚來迎接新年的國人,陷入到一種由尷尬到彷徨,由彷徨到不解,最後幾乎絕望的心境中。二十幾天政府的抗戰,發生在中國大地,特別是武漢這座通衢之城的悲傷、悲憤、悲壯、悲痛可以稱得上是逆流成河;二十幾天的自我隔離,也讓我這個環保從業者有時間深刻地反思著自己、企業的存在及我們、特別是行業內的同行們面對新冠病毒的未來。

病毒,人類的終極敵人

新冠病毒圖片(來源網絡)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人類是地球上真正的老大,萬物之靈、萬物之主、地球的主宰者。殊不知,微生物才是地球上真正的主人,而病毒恰恰是微生物五大家族(細胞、真菌、原生動物、藻類)中特立獨行的存在。病毒是這五大家族成員中最小的(20到200納米,只比水分子大100倍),其結構非常簡單,一個蛋白質外殼加上裡面的「核武器」,要命的遺傳物質核酸(RNA或DNA),病毒是介於有生命與無生命之間的寄生微生物,肉眼和一般顯微鏡是看不到的,在人類歷史上,死於病毒的人類數量是遠遠大於戰爭、饑荒等所有的其它原因,每年數以萬計死於流感的病人,愛滋病人,肝腸病以及奪去過無數人生命的天花、狂犬、鼠疫等等都是拜僅有納米之軀的病毒所賜。在人類與病毒的數千年戰爭中,人類並沒有取得過真正的完勝,因為,病毒永遠會與人類相影相隨。病毒像一個個武藝高超的陰險敵人,專長滲透、欺騙,利用其納米之軀,隱身之法在人群、動物中潛行變異,人類的各種防護在它們面前形同虛設,三十六計它們是計計精通,其攻擊範圍之廣,攻擊速度之快,攻擊戰力之強,實在是人類面臨的終極之敵。

為什麼是帶引號的持久戰

我們現在應當是正處於全民抗戰的決勝階段,最近的戰果也有目共睹,全民抗戰意義之重大也毋庸置疑,新冠病毒正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而節節敗退。按理說此時此刻不應再唱這唉聲嘆氣的調子,但我認為全民會戰的結束也正是對抗新冠病毒持久戰的開始,我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我希望我們對新冠病毒的持久戰是以不要讓病毒影響了企業的正常復工,經濟的恢復發展,決勝小康的順利收官為前提的,我們未來對新冠病毒的持久戰,是病毒認知和日常防護層面的持久戰,是衛生習慣和工作預防層面的持久戰。因為,這次的新冠病毒十分狡猾且有如下的特質,一是傳染性極高,二是有可能存在著不可預知的變異,三是存在著可怕的無症傳染,四是已經攻破了全球的許多地域的防線,五是現有的能力、技術與知識還難以應對未來的變數,六是現在對第三、四、五代病毒的傳播很難做到絕對控制,所以,未來我們決不能放鬆,有可能一個漏網的病毒源又有可能掀起如武漢一樣的滔天巨浪,病毒是人類的終極敵人,而我們也必須以持久戰的策略來嚴陣以待。

抗擊新冠病毒的持久戰

從人類歷史上與病毒的多次較量的戰況上看,技術進步與衛生革命是戰勝病毒的不二法門,對於這次庚子年初我國爆發的新冠病毒也不例外。那麼,這場抗擊新冠病毒持久戰的特點是什麼呢?與以往又有什麼不同呢?

前面講到的新冠病毒本身的六個特點決定了這場持久戰需要我們時刻注意到的如下三個現實:首先,由於我國高鐵的發展,人們的日常交通變得更加的便捷,岀行方便的同時人們在路上遇到的感染病毒的不確定性大大的提高了。其次,人們在未來不可能互相長期處於隔離或在家辦公狀態,人與人之間見面也不可能總是帶著口罩,所以,每個人自身做好自己在不確定狀況下的個人防護(主要是帶口罩)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主要是勤洗手)是保護自己、家人、同事、朋友的關鍵。另外,採取科學的防護措施,並將日常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由不便變成習慣,由怕麻煩變成文明養成也是我們打贏與病毒這場持久戰的關鍵。

人類經歷過無數次不同病毒帶來的浩劫。2003年的SARS是我們已經工作或退休了的這代人的集體記憶,好了傷疤忘了疼,愚蠢的忘卻,讓我們在2020年這個科幻作家的末日之年,又重新遭受到病毒的巨大傷害,武漢幾百萬人的錐心之痛和中國十幾億人的恐慌或許是對我們的又一次警示。對於未來病毒的長期存在及對人類的不可彌補的傷害,我們的態度應當是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應對的心態有了很大的不同,過去更多的的強調經濟與發展,而未來會更多的重視生命與安全,我們相信,針對這場持久戰,我們國家和國民未來在體制上、技術上、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上、個人衛生習慣上、文明傳統上都會大有作為。

持久戰中環保從業人員的應對之道

環保從業人員工作中也會面臨著許多的病毒感染的危害,一線的環保戰士可能是僅次於醫護人員的另一類易接觸到病毒的群體了。從事固廢處理領域的環衛工人是最需要保護和關愛的群體,工作中的每一分鐘都面臨著不確定病毒的侵擾,他們需要清理疫區小區的垃圾,處理醫院的危險廢棄物等等;從事汙水處理的工作人員,曝氣生化池、汙泥池的氣溶膠和空氣中嗅到及工作中接觸到的汙水是與病毒戰鬥的最前線,近日住建部針對糞便中檢出新冠病毒的發現,就對汙水處理廠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了警示。對於環保從業人員來說,個人的科學細緻的防護是唯一的應對之道了。如何做到科學防護呢?我們認為防護帽、防護鏡和N95口罩應該是未來工作中防護的標配,涉及到下井等危險工作操作時,還必須有全身式防護服、乳膠手套、隔絕式呼吸用品等。另外,個人良好的工作過程中衛生管控也是關鍵。

從企業層面上看,在這場與病毒的持久戰中,技術創新與新技術的運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企業可以通過在水處理系統上運用水質參數指標的自動採樣在線監測來確保水質安全而無需人的介入,也可以運用視頻圖像監控系統並利用人工智慧識別來實現監控,從而減少工人的現場巡視。

編輯:趙凡

相關焦點

  • 新晉諾獎得主:抗擊新冠不會像C肝持久戰,疫苗明年有希望
    C肝病毒發現史對於眼下新冠疫情的借鑑意義,成為討論的焦點。C肝特效藥已經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病,但因這種RNA病毒的變異能力強大,迄今尚無疫苗問世。奧爾特相信,通過普及篩查和治療,人類能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消滅C肝病毒。而對抗新冠病毒,可能無需這樣的持久戰。
  • 外媒:科學素養如何幫助人們抗擊新冠病毒?
    參考消息網11月25日報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24日發表一篇題為《科學素養是如何幫助人們抗擊新冠病毒的》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加利福尼亞大學神經科學專家布魯斯·米勒日前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周刊上發表的文章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 抗擊新冠病毒,這些醫藥產品從南京江北新區來
    團隊以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體內產生的IgM/IgG抗體作為標的,研發出了15分鐘內快速出結果的檢測試劑盒。此系列免疫試劑結合其他臨床指徵,可以快速、有效、定性進行醫院臨床診斷。2月3日,經市衛健委批准成為南京市首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第三方定點機構。疫情防控期間,金域醫學每天前往南京市各區疾控中心收取樣本,公司醫檢人員在指定實驗室加班加點保障檢測。目前,金域醫學已檢測超過500份樣本。
  • 「抗擊新冠病毒的中國方案」英文網站
    2020年3月,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得到有效控制之時,疫情開始在全球範圍蔓延,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性為全球「大流行」,國際社會迫切希望了解中國的防控經驗。為助力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維護全球衛生安全,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衛健委、科技部、國家藥監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單位的指導支持下,中國日報網3月18日上線推出「抗擊新冠病毒的中國方案」英文網站(以下簡稱「中國方案」網站),圍繞國際關切,權威、系統、及時、準確地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有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做法,分享中國方案、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 廣東科學中心推出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展
    今日(8月13日), 廣東科學中心精心策劃的「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展」正式開放。這是廣東科學中心配合科技活動周宣傳推出的全國首個互動體驗型新冠專題展覽。 「病毒來襲」展區,揭示病毒的知識與危害病毒是這個地球上最古老的成員,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三十多億年,而近現代科學才讓我們逐漸打開病毒神秘的面紗,但至今為止我們對病毒,尤其是新型病毒,仍知之甚微。該展區通過提出問題的形式,如:「新冠病毒長的怎麼樣?」「病毒有多小?」
  • 鍾南山院士分享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的戰略和進展
    同一天,輝瑞製藥帶來了新冠疫苗的好消息,他們與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共同開發新冠mRNA疫苗能有效阻止90%的感染。肺炎專刊」上撰文,總結了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戰略與進展。D614G病毒變體提高了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很快成為主導毒株。D614G被認為通過微調棘突蛋白的結構,導致B細胞識別病毒的免疫原性喪失。
  • 無創呼吸機在抗擊「新冠病毒」過程中能起什麼作用?
    圖片來源:和普樂抗擊新冠病毒呼吸機捐贈現場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指導意見,無創機械通氣是治療新冠肺炎呼吸衰竭的首選機械通氣方式,這也是目前各前線醫院呼籲捐助的無創呼吸機的最主要原因。
  • 澳優董事長顏衛彬獲評「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來源:證券日報11月30日,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長沙隆重舉行,澳優董事長顏衛彬獲評「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大批中國企業積極行動,讓中國乃至全世界感受到責任和守護的力量。疫情爆發後,在以顏衛彬為核心的澳優管理層的統籌下,澳優快速反應,一手戰疫情、一手保供應,第一時間成立了海內外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與工作小組,明確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專職人員,對防疫、公益、經營等系列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安排,為快速戰勝疫情、經濟社會恢復注入強大動能。
  • 大猩猩新冠病毒陽性!我們應當如何應對?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來,全球已累計有超過9005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 研究人員表示:普通感冒可以預防感染新冠病毒
    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都是病毒,不過只是一個小病毒,一個大病毒。但在專家和研究人員眼裡,普通感冒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讓小編來帶你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吧!是普通感冒最常見的原因,研究人員發現其可以引發人體的抗病毒防禦,也就是說,它們可以提供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
  • 抗擊新冠病毒進展:毒種首次分離,30 種潛力藥被發現
    IT之家1月26日消息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仍在全國持續蔓延,奮鬥在一線的除了醫護人員,還有為抗擊新冠病毒不懈努力的醫學家們,而他們在短短的時間裡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根據中國經營報的報導,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抗2019-nCoV病毒感染聯合應急攻關團隊,正在緊密開展抗2019-nCoV藥物研究。好消息是,前期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有起到重要作用。
  •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
    就在這場雲端峰會召開之前,Swami Sivasubramanian發表了題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的署名文章,其中詳細闡述了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如何在攻克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又是如何助力人類應對共同的挑戰,全文如下: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
  • 西媒:美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的新弱點
    來源: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2月14日報導,大多數針對新冠病毒研製的疫苗和治療方法都把重點放在刺突蛋白上。刺突蛋白如同一種可勾住宿主細胞的鉤子,能夠識別即將攻擊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進而穿透並感染細胞。
  • 新冠病毒變異,湖南如何做好防控?
    抗擊新冠病毒迎來新的挑戰,全球已出現多種新冠病毒變異。12月19日,英國政府確認出現新冠病毒變異。當地時間12月21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過去數月新冠病毒已出現多種變異,其中一些驅動了新冠病毒的傳播,但沒有一種變體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或能逃脫診斷,也沒能影響疫苗效力。我們非常關注在國際上發生的病毒傳播、變異,包括傳播特徵的變化。
  • 迷你世界這張地圖滿滿正能量,玩家消滅新冠病毒,成功抗擊疫情!
    下面就給大家帶來一張正能量的地圖《消滅新冠病毒》,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去年新冠病毒席捲而來,給大家帶來了不小的傷害。現如今已經被完全控制住了,但其中付出了多少艱辛,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可能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抗疫戰士到底有多不容易,所以玩家才設計了這張地圖,讓玩家親身感受一下。當玩家進入地圖之後,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塊草地上,手中剛好也有一把武器。
  • 迷惑新冠病毒,西湖大學研究團隊設計出新冠病毒蛋白抑制劑
    疫情發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了解病毒入侵機理,研究破解之道。疫苗以及抗體作為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經取得很大進展。除了這些手段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能有效遏制新冠病毒?近期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以三聚體形態存在,因此研究人員設想構建一個ACE2三聚體蛋白是不是有可能和刺突蛋白三聚體實現3對3或者至少2對2的結合?
  • 西媒:科學家正嘗試將「基因剪刀」用於抗擊新冠病毒
    西班牙每日新聞網站8月6日發表題為《基因編輯工具同樣可以用於抗擊新冠病毒》的文章,編譯如下:基因編輯工具CRISPR(規律成簇間隔短回文重複系統)已經永遠改變我們進行生物學、這些工具源於細菌用來抵禦病毒侵害的防禦系統,而這套戰略是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微生物學家弗朗西斯·莫希卡於2003年發現的。10年後,它們已被證明是編輯任何生物基因的有力工具,在世界各地均開始得到應用。因此,它們經常被稱為「基因剪刀」。CRISPR的靈活度是無與倫比的,其作用範圍實際上是無限的,是能夠與任何生物或病毒的遺傳物質進行互動的工具。
  • 新冠病毒可「物傳人」冷凍下可長期存活
    10月20日,青島市副市長欒新在疫情發布會上指出,已找到充分的證據鏈,證實新冠病毒可通過物傳人,且該病毒在冷凍條件下可長期存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導致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發生感染,感染風險人群主要為冷鏈物品從業人員。不可忽視接觸傳播接觸傳播是新冠病毒主要傳播途徑之一,新冠病毒通過附著在物體表面,人們接觸後未及時清洗便接觸口、鼻以及眼鏡等黏膜,導致感染。
  •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異具有大流行的潛力
    據外媒BGR報導,一些研究人員擔心丹麥的水貂新冠病毒變異具有大流行的潛力,而另一些研究人員則表示,在提出目前的COVID-19候選疫苗可能對新菌株無效之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官員們之所以選擇這種激進的方案,是因為新冠病毒在圈養的水貂體內發生了潛在的危險變異。來自丹麥媒體的報導稱,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已經感染了至少12人。研究人員擔心,新的病毒株可能非常危險,以至於可能有效地使目前的COVID-19候選疫苗失去作用。現在,一份新的報告帶來了更多麻煩的消息,因為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菌株具有大流行的潛力。與此同時,其他人則呼籲保持冷靜。
  • 西媒:美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的新弱點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2月14日報導,大多數針對新冠病毒研製的疫苗和治療方法都把重點放在刺突蛋白上。因此,如果刺突蛋白被阻斷,例如被抗體阻斷,就可以防止病毒進入細胞。除此之外,新冠病毒還依賴於一系列複雜的蛋白質來形成其包膜,或者複製和組織其遺傳物質。因此要達到避免受到冠狀病毒侵襲的目的,研究人員還可以從更多切入口尋找合適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