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年除夕前的前夜,突如其來的武漢封城命令,令14億準備利用春節假期的團聚來迎接新年的國人,陷入到一種由尷尬到彷徨,由彷徨到不解,最後幾乎絕望的心境中。二十幾天政府的抗戰,發生在中國大地,特別是武漢這座通衢之城的悲傷、悲憤、悲壯、悲痛可以稱得上是逆流成河;二十幾天的自我隔離,也讓我這個環保從業者有時間深刻地反思著自己、企業的存在及我們、特別是行業內的同行們面對新冠病毒的未來。
病毒,人類的終極敵人
新冠病毒圖片(來源網絡)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人類是地球上真正的老大,萬物之靈、萬物之主、地球的主宰者。殊不知,微生物才是地球上真正的主人,而病毒恰恰是微生物五大家族(細胞、真菌、原生動物、藻類)中特立獨行的存在。病毒是這五大家族成員中最小的(20到200納米,只比水分子大100倍),其結構非常簡單,一個蛋白質外殼加上裡面的「核武器」,要命的遺傳物質核酸(RNA或DNA),病毒是介於有生命與無生命之間的寄生微生物,肉眼和一般顯微鏡是看不到的,在人類歷史上,死於病毒的人類數量是遠遠大於戰爭、饑荒等所有的其它原因,每年數以萬計死於流感的病人,愛滋病人,肝腸病以及奪去過無數人生命的天花、狂犬、鼠疫等等都是拜僅有納米之軀的病毒所賜。在人類與病毒的數千年戰爭中,人類並沒有取得過真正的完勝,因為,病毒永遠會與人類相影相隨。病毒像一個個武藝高超的陰險敵人,專長滲透、欺騙,利用其納米之軀,隱身之法在人群、動物中潛行變異,人類的各種防護在它們面前形同虛設,三十六計它們是計計精通,其攻擊範圍之廣,攻擊速度之快,攻擊戰力之強,實在是人類面臨的終極之敵。
為什麼是帶引號的持久戰
我們現在應當是正處於全民抗戰的決勝階段,最近的戰果也有目共睹,全民抗戰意義之重大也毋庸置疑,新冠病毒正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而節節敗退。按理說此時此刻不應再唱這唉聲嘆氣的調子,但我認為全民會戰的結束也正是對抗新冠病毒持久戰的開始,我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我希望我們對新冠病毒的持久戰是以不要讓病毒影響了企業的正常復工,經濟的恢復發展,決勝小康的順利收官為前提的,我們未來對新冠病毒的持久戰,是病毒認知和日常防護層面的持久戰,是衛生習慣和工作預防層面的持久戰。因為,這次的新冠病毒十分狡猾且有如下的特質,一是傳染性極高,二是有可能存在著不可預知的變異,三是存在著可怕的無症傳染,四是已經攻破了全球的許多地域的防線,五是現有的能力、技術與知識還難以應對未來的變數,六是現在對第三、四、五代病毒的傳播很難做到絕對控制,所以,未來我們決不能放鬆,有可能一個漏網的病毒源又有可能掀起如武漢一樣的滔天巨浪,病毒是人類的終極敵人,而我們也必須以持久戰的策略來嚴陣以待。
抗擊新冠病毒的持久戰
從人類歷史上與病毒的多次較量的戰況上看,技術進步與衛生革命是戰勝病毒的不二法門,對於這次庚子年初我國爆發的新冠病毒也不例外。那麼,這場抗擊新冠病毒持久戰的特點是什麼呢?與以往又有什麼不同呢?
前面講到的新冠病毒本身的六個特點決定了這場持久戰需要我們時刻注意到的如下三個現實:首先,由於我國高鐵的發展,人們的日常交通變得更加的便捷,岀行方便的同時人們在路上遇到的感染病毒的不確定性大大的提高了。其次,人們在未來不可能互相長期處於隔離或在家辦公狀態,人與人之間見面也不可能總是帶著口罩,所以,每個人自身做好自己在不確定狀況下的個人防護(主要是帶口罩)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主要是勤洗手)是保護自己、家人、同事、朋友的關鍵。另外,採取科學的防護措施,並將日常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由不便變成習慣,由怕麻煩變成文明養成也是我們打贏與病毒這場持久戰的關鍵。
人類經歷過無數次不同病毒帶來的浩劫。2003年的SARS是我們已經工作或退休了的這代人的集體記憶,好了傷疤忘了疼,愚蠢的忘卻,讓我們在2020年這個科幻作家的末日之年,又重新遭受到病毒的巨大傷害,武漢幾百萬人的錐心之痛和中國十幾億人的恐慌或許是對我們的又一次警示。對於未來病毒的長期存在及對人類的不可彌補的傷害,我們的態度應當是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應對的心態有了很大的不同,過去更多的的強調經濟與發展,而未來會更多的重視生命與安全,我們相信,針對這場持久戰,我們國家和國民未來在體制上、技術上、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上、個人衛生習慣上、文明傳統上都會大有作為。
持久戰中環保從業人員的應對之道
環保從業人員工作中也會面臨著許多的病毒感染的危害,一線的環保戰士可能是僅次於醫護人員的另一類易接觸到病毒的群體了。從事固廢處理領域的環衛工人是最需要保護和關愛的群體,工作中的每一分鐘都面臨著不確定病毒的侵擾,他們需要清理疫區小區的垃圾,處理醫院的危險廢棄物等等;從事汙水處理的工作人員,曝氣生化池、汙泥池的氣溶膠和空氣中嗅到及工作中接觸到的汙水是與病毒戰鬥的最前線,近日住建部針對糞便中檢出新冠病毒的發現,就對汙水處理廠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了警示。對於環保從業人員來說,個人的科學細緻的防護是唯一的應對之道了。如何做到科學防護呢?我們認為防護帽、防護鏡和N95口罩應該是未來工作中防護的標配,涉及到下井等危險工作操作時,還必須有全身式防護服、乳膠手套、隔絕式呼吸用品等。另外,個人良好的工作過程中衛生管控也是關鍵。
從企業層面上看,在這場與病毒的持久戰中,技術創新與新技術的運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企業可以通過在水處理系統上運用水質參數指標的自動採樣在線監測來確保水質安全而無需人的介入,也可以運用視頻圖像監控系統並利用人工智慧識別來實現監控,從而減少工人的現場巡視。
編輯: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