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質彬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迎來首發,這一天我已經等了22年!」6月25日,「長徵7號」文昌衛星發射場首發成功,這對於自1994年便推動我國第四個衛星發射場落戶文昌的何質彬來說,是一個等待了22年的夢。
他推動文昌發射場從白紙論證到落地建設
在已經78歲的何質彬心中,航天夢不曾隨時間消逝。何質彬一輩子都和航天事業打交道,1962年曾參與了「兩彈一星」的研發工作,見證了中國航天夢的啟航。是他推動了文昌衛星發射場從白紙論證到落地建設的艱難歷程 ……
「上個世紀70年代,我就聽所裡的一些老專家提起,海南島是繼西昌、酒泉之後,我國最適合建火箭發射場的地方」,而之後的一次偶遇,奠定了他在海南考察衛星發射場建設的工作。
自1994年起,時任海南省科技廳副廳長的何質彬就成為建設文昌航天城的主要推動者。他曾當著文昌市四套班子領導的面撂下狠話:「文昌航天城建不成,我絕不甘心!」也曾為了協調航天城建設涉及的各方問題,到北京組建專家組開展發射中心的論證、調研,指導海南市縣勘察、選址,光是從海口飛北京的機票就有160多張。他見證了文昌航天城從白紙論證到落地建設的艱難歷程……
1994年8月至12月,何質彬經過對海南8個沿海市縣的初步勘察調研,寫出了建設發射場的概念性報告。1996年5月,經過一年的論證,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三十多名專家匯集在海南,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報告,並確定了航天發射中心選址在文昌。
經過多年的論證,2007年9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我國將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場。
希望構建三位一體的高科技濱海航天城
6月25日晚8時,「長徵七號」火箭點火升空的那一刻,何質彬圓了22年來的夢。在他看來,無毒、無害、無汙染、環保、綠色、濱海、全功能的文昌衛星發射場,未來將吸引世界各國到文昌來進行航天發射。
如今的航天大國、航天強國都在大力發展太空旅遊,何質彬曾多次考察美國的佛羅裡達發射中心、亨茨維爾火箭研究中心、休斯頓航天測控中心,產業化是它們最大的突破點。然而,航天文化旅遊、太空農業等航天科技所衍生出來的產業鏈發展在國內依然稀缺。
隨著文昌衛星發射場的成功,在何質彬腦海中,未來的文昌航天城可能是一個以發射中心為主體,以太空旅遊為龍頭,以航天科技產業為技術依託,三位一體的高科技濱海航天城。在飛向太空的體驗館裡,利用仿真、模擬技術打造太空場景,遊客們可以遨遊太空、登月飛行、月球散步;還可以在月球餐廳享用一頓由嫦娥伴舞、吳剛敬酒的午餐;在太空莊園裡,看到千奇百怪的太空作物,人們可以品嘗太空食品,也可以帶給家人嘗一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