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滅絕海蛇驚現澳洲海岸忙交配,專家說已不見15年

2020-11-22 人民網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2日報導,日前,科學家在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發現了曾經滅絕的兩種海蛇。令人驚喜的是,他們正忙著繁育後代。

短鼻海蛇和葉鱗海蛇為人所知的唯一棲息地是澳大利亞的阿什莫爾礁,自從15年前,詹姆斯庫克大學(JCU)的科學家發現他們了之後,他們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日前,他們現身於西澳大利亞的寧格魯珊瑚礁,著實令人吃了一驚。更讓人興奮的是,他們正在交配,這說明他們是繁殖種群中的一員。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鯊魚灣鬱鬱蔥蔥的海草床中,有為數不少的葉鱗蛇新成員,儘管好消息不斷,但是一些海洋公園的海蛇數量卻一直在減少,科學家們也不知道如何解釋這一問題。

科學家們原本以為,這兩種海蛇僅生存在熱帶海礁,這次的發現地點有點出乎意料。詹姆斯庫克大學的一名博士說,「很明顯,我們必須首先確定他們生存的最大威脅是什麼,才能採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保護。」

 

相關焦點

  • 始料未及 已滅絕海蛇驚現澳洲海岸忙交配
    自然界的一些現象有時會驚呆我們,科學家在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發現了曾經滅絕的兩種海蛇,而原本,這兩種海蛇僅生存在熱帶海礁,這次的發現地點有點出乎意料。發現的時候他們正在交配,意味著他們正在繁衍後代,或許已滅絕海蛇將在15年後有奇蹟出現。要弄清楚它們的生存威脅是什麼,才能更好的保護它們。
  • 滅絕15年海蛇現海岸 盤點全球滅絕的5種猛獸:西非獅、南極狼
    已滅絕海蛇驚現澳洲海岸忙交配,專家說已不見15年 滅絕的猛獸和劇毒毒蛇大盤點  【已滅絕海蛇驚現澳洲海岸忙交配,專家說已不見15年】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2日報導,日前,科學家在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發現了曾經滅絕的兩種海蛇。
  • 滅絕海蛇現海岸 和眼鏡蛇有密切親緣關係均為劇毒蛇(組圖)
    海蛇,顧名思義生長在海裡的一種蛇,但它們和眼鏡蛇有密切的親緣關係,均為劇毒蛇。世界上大多數海蛇都聚集在大洋洲北部至南亞各半島之間的水域內,即西起波斯灣東至日本,南達澳大利亞的暖水性海洋均有分布。日前,有科學家在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發現了曾經「滅絕」的兩種海蛇,被發現時它們正好在忙著交配。
  • 世界上交配時間最長的動物,可長達14小時,交配致死讓它瀕臨滅絕!
    還是那就老話,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目前動物的繁衍,都是靠著交配進行的,下面探索訊要講的這種動物就是一種用生命去交配繁衍的物種。 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澳洲內陸和塔斯馬尼亞找到2個新物種,分別為「大陸暗袋鼩屬」(Mainland
  • 美佛州水域驚現鋸鰩:臉上長有鋸子 已瀕臨滅絕
    近日,美佛州水域驚現鋸鰩引起人們的關注。鋸鰩是一種長相非常奇特的魚類,它的頭部長有長長的鋸子,人們曾經一度以為它是一種性格溫和的魚類,它的鋸子只是篩濾水底沙子。但後來人們發現它如同人類劍士一樣,可以用長鋸將獵物身體切成兩半。但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撈,鋸鰩早已瀕臨滅絕,2003年美國政府將鋸鰩列為瀕危物種。美佛州水域驚現鋸鰩再次引發人們對這種神奇動物的關注。
  • 澳洲大規模鯨擱淺,至少380頭已死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important}作者:文/虞子期地球生物在生態系統之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人類都無法替代的。而隨著人類工業時代的來臨,人口急劇增長,對生物的生存已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不少科學家已經在發出警告,警惕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出現。
  • 打上條「海蛇」被咬 中毒漁民已脫離危險
    打上條「海蛇」被咬 中毒漁民已脫離危險 2011-07-27 14:01:00    作者:曾慶建 付佳   來源:濰坊新聞網  我要評論 關鍵詞: 海蛇 中毒 咬一口 漁民 護士長 [提要]
  • 科學家發現少見琥珀,4100萬年前的生物交配,那時恐龍已滅絕
    科學家發現少見琥珀,4100萬年前的生物交配,那時恐龍已滅絕根據現在已知的數據,可以知道地球曾經經歷過5次生物大滅絕。在這5次自然災害中,有很多生物在地球上消失得無影無蹤。可在那個年代並沒有影像資料,能夠記錄那些災難性的瞬間。
  • 伊朗海岸首次發現罕見胎生有毒海蛇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0月10日報導,一艘漁船在伊朗海岸捕捉到一條罕見有毒海蛇,而這是伊朗海域首次發現該物種。據報導,這種海蛇是首次在阿曼灣(Gulf of Oman)發現,而該地以西250英裡(約402公裡)處才是人們之前認為的海蛇棲息地。研究人員表示,這條海蛇頭小,身長44英寸(約111.76釐米),體背呈微黃和「橄欖綠」,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尖牙狀。這種蛇為胎生,1864年動物學家阿爾伯特(Albert Günther)首次發現。
  • 震驚丨澳洲疑發現已滅絕袋狼,將開展大規模研究!
    24種體重超過50公斤的大型動物滅絕了23種,剩了一種,就是袋鼠,其他的全讓我們智人給掐巴死了。」最後一隻野生袋狼於1930年被捕獵者射殺,而在1936年,被認為是最後一隻(母)袋狼的「班傑明」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的霍巴特動物園(Hobart zoo)中死去,而在澳大利亞大陸,
  • 30年後澳洲東部考拉將滅絕,專家剖析原因,人類難辭其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30年後澳洲東部考拉將滅絕,專家剖析原因,人類難辭其咎旅遊,是現代人的一種娛樂消遣方式,倖幸苦苦工作了好長的一段時間,好不容易迎來一個假期,當然要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去
  • 澳洲黃金海岸商鋪改掛中文標牌 吸引中國遊客
    (澳洲新快網援引《黃金海岸公報》圖片)  據澳洲新快網援引《黃金海岸公報》報導,澳洲的黃金海岸因多數商店只有英文標識,中國遊客過門不入,白白錯過高進帳。  銀行及房地產公司都已相繼掛出中文標識,然而在使遊客感到賓至如歸併向其兜售商品上,澳洲的紀念品店鋪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 認識海蛇!
    其實遠在6 千9 百萬年以前便有一群Palaeophid 的蛇生活在海裡,但它們均在3 千5 百萬年以前便滅絕了,現今的海蛇是後來才又從陸上的蛇演化而來,雖然有 千5百萬年以前便滅絕了,現今的海蛇是後來才又從陸上的蛇演化而來,雖然有 些黃頷蛇科(Colubridae)和癗鱗蛇科(Acrochordidae)的蛇經常會在鹽沼附近活 動,並偶爾會遊入海裡,但真正經常在海洋活動的蛇則約只有50 種,它們的分
  • 澳洲珊瑚裸尾鼠滅絕--首個因人為引起氣候變化滅絕的哺乳動物
    今天珊瑚裸尾鼠的滅絕是一個「全球性警告」,我們應引以為戒,避免悲劇再演。編者按/小賈 審/任小東 編/Angel《澳洲官方已確認珊瑚裸尾鼠滅絕,世上再無珊瑚裸尾鼠》近一百多年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飆升,全球氣溫變暖,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
  • 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
    原標題: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   據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科學家從有108年歷史的生物樣本中成功提取DNA並測序,闡明了已滅絕的袋狼(又稱塔斯馬尼亞虎)是如何發生長期的遺傳多樣性損失的。
  • 全球最稀有海豚或在15年內滅絕
    鯨類動物專家警告稱,毛伊海豚有可能在15年內滅絕。 毛伊海豚是赫氏海豚的一個亞種,並且是僅存的帶有圓形背鰭的海豚物種,只在紐西蘭北島西海岸100米以上的淺海水區生存。成年毛伊海豚體長最多1.7米,是世界上體形最小的海豚物種之一,素有「海中霍比特人」的稱號。 赫氏海豚及毛伊海豚生存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侵害,如刺網捕魚、資源開採以及溢油等。
  • 十種已滅絕的最著名動物
    就在人類還未理清分類的混亂之時,在人類的獵食、收集皮革、家養馴化之下,斑驢已走向了滅絕。最後一隻野生斑驢大約在十七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被射殺,世界上最後一隻捕獲的斑驢則與1883年8月死於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馬吉斯特拉(Artis Magistra)動物園。
  • 一個已滅絕的物種—白鱘
    白鱘呢,介紹起來比較麻煩,因為科學家已經很多年沒有找到白鱘的蹤跡了,這個物種在2019年12月23日被正式宣告滅絕。這個物種要小非常小,要大也特別大。幼年的白鱘最小只有二三十毫米,成年後,最大的紀錄是7.5米,成年體重一般在200~300千克左右。
  • 人類殖民澳洲2000年 就致當地85%大型動物滅絕
    但自人類殖民澳大利亞大陸後,在不到2000年的時間內,該國85%的大型野生動物已經消失。 而這整個過程所花費的時間還不到2000年。研究人員表示,人類的狩獵可能是導致這些動物滅絕的原因——即使人類平均每個人每十年僅殺死一隻哺乳動物,也可能會導致一個物種在短短幾百年的時間內滅絕。
  • 希臘海岸驚現300米巨型蜘蛛網堪比魔幻大片 形成原因卻令人尷尬
    希臘海岸驚現300米巨型蜘蛛網堪比魔幻大片 形成原因卻令人尷尬  olivia chan • 2018-09-21 14:53:50 來源:前瞻網 E1914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