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的IPO失敗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資本市場開始擠出虛假的數字經濟泡沫。
成立於2010年的WeWork,基本模式就是獨家租下整個辦公空間,再進行二次設計分隔,銷售給小微企業客戶。原本這是一個目測簡單明了的「二房東」生意,但是因為疊加了「共享經濟」的網際網路數字企業概念,在軟銀孫正義的加持下,其估值達到了營收的20倍。
網際網路數字企業的虧損擴張邏輯:燒錢獲得用戶,形成網絡效應和護城河,再通過挖掘用戶終身價值來獲得最後的盈利。
比如剛剛市值超過5000億港幣,坐上中國網際網路上市企業市值第三名的美團,就是這個邏輯的產物。
但WeWork令人失望的是,做「二房東」既沒有技術壁壘,也沒有網際網路的規模效應,更沒有找到新的營收突破模式,故事崩塌了。
在國內,還有好幾個新興網際網路概念的領域,正在受到同樣的擠泡沫質疑。
比如,優愛騰會是下一個WeWork嗎?
一、優愛騰的NetFlix故事
Netflix(Nasdaq NFLX) 成立於1997年,原本是一家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主要提供Netflix超大數量的DVD並免費遞送。
Netflix的傳奇在於,他是除了色情網站之外,第一個大規模擁抱在線流媒體技術的傳統影視服務企業,是國內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的對標模仿對象。我在《張棟偉:中國在線視頻產業簡史》一文中,講過整個中國在線視頻玩家如何完成「Copy to China」的故事。
不過,優愛騰的這位美國老師,目前過的並不太好。
2019 年第二季度,Netflix 全球新增訂閱用戶 270 萬,僅為上一季財報指引(500 萬)的一半,並且增長主要來自海外市場(283 萬),在最大的市場美國,Netflix 流失了約 13 萬訂閱用戶,這是 8 年來首次出現用戶數量下滑,即使 49.2 億美元的營收與華爾街預期一致,也無法阻止其股價盤後下跌超過 12%。
僅僅半年時間,NetFlix已經從最高385.99美元的股價,跌至今天的最低265.03美元,損失了三分之的市值。
這其中重大原因之一,就是Netflix「太燒錢」了,並且看不到結束的跡象。
過去5年,Netflix在原創內容和市場營銷方面投資越來越多,導致該公司越來越「燒錢」。該公司CFO預計今年自由現金流為 -35億美元。為了維持「燒錢」,Netflix借更多的債,最近剛發行了20億美元債券。
既然有師傅在做榜樣,國內的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自然是有樣學樣,同樣虧損的驚天地泣鬼神。
二、優愛騰追隨Netfix走向困境
Netfilx為了降低對內容出品公司的依賴,創造了「自製劇」模式,並以《紙牌屋》一炮而紅,還問鼎過艾美獎等諸多大獎賽。
這對於國內優愛騰之流,馬上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全面複製,紛紛推出自製節目。最早先是搜狐視頻用《屌絲男士》之類的小劇目需求續命,此後優愛騰三甲就都把自製劇當成重中之重,全力All in。
在2018年,雖然優愛騰三家在頭部版權劇的爭奪依然激烈,但自製劇的布局首次出現超越版權劇的勢頭,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的自製劇佔比首次超過版權劇,分別為53%和51%。。
作為中國國情的特色,三大視頻網站還對綜藝節目情有獨鍾,這和比較容易獲得廣告商贊助有直接關係。
2019年,優愛騰積極對內部綜藝節目製作團隊進行改革,以工作室或者小團隊方式進一步加強投入。
愛奇藝在2019愛奇藝世界大會上,公布了3個中心和21個工作室;
騰訊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宣布撤銷騰訊視頻旗下的影視製作部門企鵝影視,更名為Scripted內容製作部和UnScripted內容製作部,分別對應劇集、綜藝業務。在UnScripted內容製作部中,天相工作室、天馬工作室等團隊全部容納其中;
優酷的綜藝團隊則拆分成各個小分隊,並與外部團隊合作密切,並且有幾家為經常合作的夥伴。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帶領著國內在線視頻網站走向自製風的Netflix,在自製劇上卻正面臨杯具,平均質量尚可但缺少佳作是 Netflix 在內容方面所面臨的困境。
更關鍵點是,即便能做出口碑絕佳的影視作品,又如何呢?
在線視頻網站每次押對一部節目,用戶量就會短暫快速增長一波。等節目播完,就再次流失。
也就是所謂獨家的優質節目內容,根本構不成運營的護城河。
科技公司,特別是網際網路公司,可以容忍一時的虧損投入,是因為要把這些錢用來購買資源,最終轉變成自己的能力。
而採購節目(自製的本質還是採購),只是在增加供應商的溢價能力,讓平臺更加沒有議價能力。
三、優愛騰到底是科技公司,還是影視公司
Netflix作為一個在線流媒體平臺,從網際網路數字經濟的角度看,構成他護城河的關鍵要素,一個是技術能力,另一個是內容能力。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你是Netfilx的投資人,你會讓它走哪個路線呢 ?
顯然,資本市場給予Netfilx的估值,是按照技術基因的網際網路平臺公司做出的,而不是按照HBO的估值做出的。
Netflix帶領著優愛騰三家,硬生生把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做成了左捧戲子賣臉、右捧混子賣嘴的娛樂圈,銷售部和運營部苦哈哈找來的那點兒廣告費和會員費,都進了明星的口袋---還要再把投資人、股民的錢加碼貼上去。
所有人力資源成本貴成狗的行業都不是好行業。在線視頻網站們沒有在技術或者模式上尋求突破創新,而是全力去趟影視娛樂圈這灘渾水,居心叵測。
在影視娛樂圈的套路玩法裡,在線視頻網站只能是不斷的買新,不管是買現成的版權,還是所謂自製的版權,都是給明星送錢的冤大頭。當然花的是母公司或者股民的錢,票子女子(也有男子)就都是自己私人的了。
在美國好萊塢,有個「me too」運動扼制了一下潛規則的發展,但是在國內的製片業,還依然是觥籌交錯、光豔照人。優酷的前總裁楊偉東,騰訊視頻的前總經理劉春寧,以及多個省衛視的副臺長、節目部領導,都在這個名利場裡進了班房。
更主要的是,如果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只是三家常年虧損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出品公司,憑什麼還能享受目前的估值呢?
更別說,那個出品了爛尾劇《權力的遊戲》的HBO,已經在9月22日晚橫掃第71屆艾美獎,狂攬137項提名,把「Netfilx奈飛出品」打回原形,重回王座,用事實證明:玩娛樂圈影視圈的事兒,是娛樂圈影視圈的人,科技圈的還是靠邊站。
思考:讓平臺做回平臺
如果阿里巴巴創辦淘寶的時候,因為商家普遍缺乏好貨,就自己辦工廠去開幾十家淘寶店,今天的阿里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美團鼓勵商家入駐的時候,因為商家服務普遍差強人意,就自己開幾百個飯館來充實內容,今天的美團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滴滴在發展網約車的時候,因為對司機和車輛狀況不放心,就自己買車僱司機來完成打車服務,今天的滴滴會是什麼樣子?
在線視頻網站,卻就是這麼奇葩!
無論是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作為BAT的角色代表,竟然玩的都是「親自下場做飯」的套路,匪夷所思!
曾經,認同電子商務的商家太少,馬雲用免費開店、給小微商家貸款等方式,培植阿里的平臺生態,最終成就了一代大師。
在線視頻網站的平臺模式,不就應該是讓拍片兒、做節目的人,來網上賣自己的貨麼?
C2C的網際網路生意,硬是做成了B2C的電視臺生意。
一地雞毛!
作者:張棟偉(市場營銷專家、資深網際網路人士、「酷實習」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創始人)
特別提示:關注本專欄,別錯過行業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