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長江下遊被誤捕的特大白鱘已被證實死亡

2020-11-25 搜狐網
  上月在長江下遊被誤捕的特大白鱘已被證實死亡

  2003年1月9日21:46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 徐松)記者從農業部漁業局了解到,2002年12月11日在長江下遊江蘇省境內被誤捕到的特大白鱘9日早晨9點在江蘇崑山搶救無效死亡。

  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張合成說,目前白鱘的死因還不得而知,有待經過醫學解剖查明。據他估計,白鱘被捕獲時傷痕累累,奄奄一息,很可能是受了很嚴重的內傷不治而亡。

  據他透露,白鱘的屍體將被製成標本,以備將來做科學研究用。

  12月11日下午,江蘇省南京市漁民孫永來在長江南京段下關水域從事捕撈作業時,無意中捕到一條重達117公斤的特大白鱘。該白鱘呈灰白色,長3.3米,初步判斷為雌性。捕獲白鱘後,孫永來在第一時間報告了當地的漁政部門。次日,近10名魚類專家從武漢趕至南京,對白鱘進行了及時救治。

  白鱘是中國特有的淡水珍稀魚類,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現已被列為國際瀕危物種。它與白鰭豚同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在研究魚類起源、演化和地理分布上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由於多年來長江水質和生態環境每況愈下,白鱘已基本絕跡,其幼體在長江下遊已有近15年沒有觀察到。據當地漁民介紹,他們上世紀60年代曾捕獲過白鱘,但重量一般只有幾公斤,這條117公斤的白鱘估計至少已活了30年。(完)

Untitled Document

相關焦點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也已「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此前,IUCN及國外專家曾幾次認為應宣布白鱘滅絕,危起偉一直不同意。但這一次,危起偉接受了白鱘滅絕的評估結果。在多年監測無果的情況下,近兩年來,他和團隊開始按IUCN評估模型研究白鱘現狀,得出的結論是:白鱘可能已於2005年至2010年間滅絕,且可能早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滅絕,即自然種群無法進行繁殖活動。白鱘滅絕的結論,主要基於現場調查和白鱘誤捕記錄的理論推導。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但這一次,危起偉接受了白鱘滅絕的評估結果。在多年監測無果的情況下,近兩年來,他和團隊開始按IUCN評估模型研究白鱘現狀,得出的結論是:白鱘可能已於2005年至2010年間滅絕,且可能早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滅絕,即自然種群無法進行繁殖活動。白鱘滅絕的結論,主要基於現場調查和白鱘誤捕記錄的理論推導。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IUCN對滅絕的定義,是指沒有合理的理由懷疑一個類群的最後一個個體已死亡,而如果在恰當的時間對一個類群的棲息地做了徹底的考察後未能發現一個個體,即可認定該類群已經滅絕。「如果一個物種已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這個物種壽命的時間期限,期間也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認定該物種滅絕。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IUCN對滅絕的定義,是指沒有合理的理由懷疑一個類群的最後一個個體已死亡,而如果在恰當的時間對一個類群的棲息地做了徹底的考察後未能發現一個個體,即可認定該類群已經滅絕。「如果一個物種已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這個物種壽命的時間期限,期間也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認定該物種滅絕。」
  • 別了,長江白鱘
    人類最後一次見到白鱘,是2003年,跟蹤一條白鱘,希望找到產卵場,開展人工繁殖,但最終跟丟。人工繁殖技術已很成熟,但它未再現身,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2020年到來了,但長江白鱘沒有等到。被誤捕時,那條白鱘身上有一條8釐米長的傷口,但因水流湍急,不便施救,只能用機船把白鱘向水勢平緩處轉移,等待專家趕來。為了保證白鱘有活水呼吸,漁民們用臉盆一盆一盆地對白鱘澆水,左舷舀進,右舷舀出,持續了幾公裡的水路。當天夜裡,安頓在網箱中的白鱘開始「翻肚皮」,還在趕路的危起偉在電話裡指導,必須人工幫助白鱘扶正身體,才能保證它的正常呼吸。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來源:新京報長江白鱘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這個結論是科學的,不會改變的。」
  • 白鱘已滅絕!科學家:140種長江魚類三年無法採集到標本
    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說,最後一次見到活體白鱘是2003年,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專家救助一條白鱘後,給其裝上超聲波追蹤器並放流,但是因為水急灘險,半夜時分,追蹤船不慎觸礁,導致跟丟白鱘。
  • Qing聽當事人丨不相信白鱘滅絕 長江鱘巡護隊仍在尋找渺茫的線索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趙亞輝告訴北青報記者,從過去在長江流域的調查來看,白鱘已經很久沒有誤捕記錄,基本上可以說白鱘滅絕的消息是準確的。當然,也不能說白鱘完全從地球上消失,但是概率很大,即便是認為它有可能還存在,但種群數量也不足以維持整個種群的生存。
  • 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第三期節目我們請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說說長江白鱘。長江白鱘已經存在了一億五千萬年,曾經與陸地霸主恐龍水路並肩,曾經躲過了第四紀冰期,被稱為長江淡水魚之王。:長江裡最後一次出現的白鱘,是在2003年,他和專家組在救治後放流長江,隨後進行追蹤。
  •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由於長江白鱘位於長江水生生物的食物鏈頂端,它的滅絕對長江水生生態的影響極為重大,猶如一個自然區缺少了老虎和獅子,下遊的鬣狗就會泛濫成災,不僅破壞野生生物鏈,還會對人類造成威脅。此外,長江白鱘的滅絕還是一個嚴重警訊,其背後是全球的很多生物都面臨的滅絕困境。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發布。
  • 世界地球日,紀念人為原因而滅絕的白鱘
    在武漢水生所博物館,靜靜躺著的白鱘標本,訴說它曾經存活的模樣。(攝影:邸利會)2003年1月24日,一條體長3.52米、重約160公斤、年紀約20歲的雌性白鱘被四川宜賓南溪縣一名漁民誤捕。被救之後,經過三天的治療,人們在1月27日將它放歸了長江。這是可信記錄中,人類與白鱘的最後一次邂逅,而這隻白鱘,很可能是白鱘家族裡的最後一隻。
  • 白鱘已滅絕,長江全流域十年禁漁,是否為時已晚?
    白鱘的整個家族已經從長江滅絕。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經滅絕。因為,即便禁漁,長江中的水生生物還面臨著汙染、水下噪聲、輪船船槳和長江上大大小小水壩的威脅。 水利專家、中科院院士陳祖煜曾表示,「對白鱘影響最大的就是葛洲壩。」也許是當年葛洲壩修建時人們的環保意識還不強烈,忽視了這一問題。當人們認識到這一問題時,為時已晚。
  • 長江大保護|長江白鱘滅絕帶來的啟示:抓住剩下的機會很重要
    【編者按】「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已成為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的首要規矩。發源於世界屋脊的「母親河」長江,自西向東奔流6300餘公裡匯入東海。白鱘(長江白鱘)被譽為中國淡水魚之王,體重可達數千斤。「千斤臘子,萬斤象。」 「象」就是白鱘。它與白鱀豚一樣,都是長江的特有物種,都已多年未見。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白鱘被宣布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過度捕撈、棲息環境退化系關鍵原因
    「白鱘」全名長江白鱘,被譽為中國淡水魚之王,體重可達數千斤。「千斤臘子,萬斤象。」 「象」就是白鱘。它與白鱀豚一樣,都是長江的特有物種,都已多年未見。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白鱘被宣布滅絕。
  • 白鱘滅絕!而長江裡的它們也瀕臨消失……
    長江珍稀物種白鱘近日被宣布滅絕。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它的滅絕,令人深感痛心。目前長江裡還有哪些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如何? 【白鱘被宣布滅絕 敲響生態警鐘】 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十幾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你聽說過白鱘麼? 沒想到第一次知道這種生物, 竟然是聽到它滅絕的消息: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宣告滅絕
    圖註:危起偉正在救助白鱘,圖片來自網絡正是看到白鱘數量的大幅度減少,國家在1983年將其列為保護動物,禁止捕撈。從1981年至2003年的22年間,白鱘的誤捕量僅有210尾,還不如70年代年捕撈量的三分之一。根據1999年的統計,估計此時整個長江中的白鱘已經不足400尾啦!
  • 我國首次捕獲白鱘 五問「長江活化石」前世今生
    專家們正在救治受傷的白鱘  我國首次捕獲的活體白鱘傷勢好轉,已能被動進食  近日,南京一漁民在長江下關水域捕獲一條長3.3米、重150公斤左右的特大白鱘這種白鱘非常珍稀,全世界只有我國才有。專家表示,白鱘有「長江活化石」之稱,已瀕臨滅絕,且我國從未捕獲過活體白鱘。  國家有關部門已指示要不惜代價搶救這條受傷的白鱘。這條白鱘的身世和未來之謎也因此變得引人注目。
  • 白鱘滅絕,聽見即是永別
    根據一項1999年的統計,在當時,白鱘資源量已不足400尾,並且自1985年以後,長江全江段都未發現過白鱘幼魚的補充群。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於1983年和1987年兩次發布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白鱘列為一類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