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X射線雷射帶你窺探原子核邊的「電聲」之舞

2020-11-23 搜狐網

原標題:最強X射線雷射帶你窺探原子核邊的「電聲」之舞

編者按:位於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LCLS)擁有了目前世界上最強的X射線雷射,它如同一臺配備了「超級閃光燈」的高速攝像機,可用於拍攝原子層面的「錄像」,以幫助科學家更直觀地觀測化學反應和材料的各種物理現象。

在不久前,通過LCLS觀測原子核邊的「電聲」之舞(電子與聲子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先後發表了兩篇頂級期刊上的研究論文。

基於LCLS的強大功能,研究人員可以直接觀察對熱-電材料、超導材料等中的電子和聲子,以便於對其工作原理進行更好的物理建模,最終孕育出更多新一代的「黑材料」和「黑科技」。

有些透明有些隔光,有些導電有些絕緣——材料為什麼會體現出各種各樣的特性?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它們的電子在原子晶格之間的運動方式不同。當然,原子組成的晶格也處於永不停息的振動中。在固體物理學中,用聲子來描述晶格的簡諧振動。

聲子和電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有何意義?首先,該研究有助於提高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轉化成光能的效率;其次,聲子-電子相互作用在超導材料導電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再次,拓撲絕緣材料和磁致可變電阻材料的研究也依賴於聲子-電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

雷射脈衝激發固體材料中電子(白色球體),產生原子核(黑色和藍色球體)晶格振動的示意圖。SLAC的LCLS雷射器能夠觀察到這些迅如閃電的「電聲之舞」——電子-聲子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決定了材料的很多重要特性。圖片來源: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

在美國能源部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科學家們藉助世界上最強的X射線雷射——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Linac Coherent Light Source,LCLS),能夠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研究聲子-電子相互作用。LCLS是美國能源部下屬的諸多科學研究機構之一。

LCLS主管邁克·杜恩(Mike Dunne)表示,材料科學旨在研究材料內部的結構,製造符合人類要求的新材料。LCLS的核心任務是對材料內部展開研究並建立模型,並以此服務於下一代電子和能源新材料的研發

LCLS有點像一個大號的相機閃光燈。它發射極強的X射線雷射照射材料,對材料以原子級的空間解析度和飛秒級的時間解析度進行成像。1飛秒是一秒鐘的千萬億分之一。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1飛秒除以1秒的結果,等於7分鐘除以宇宙的年齡。

基於LCLS強大性能的兩個研究成果於近期先後發表在了頂級期刊上。第一個是關於高效熱-電轉換材料碲化鉛的工作原理;另一個是關於晶體鉻材料的電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

DT君吐血推薦:堪比史詩巨作的LCLS II宣傳片

(友情提示,戴上耳機效果更佳)

熱與電的互換

當一塊碲化鉛是一種熱-電材料——當兩側溫度不同時,碲化鉛將產生電壓。而其出色的熱-電轉換效率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

來自斯坦福PULSE研究所和材料與能源科學研究所(SIMES)(這兩個機構都由史丹福大學和SLAC合辦)科學家馬裡亞諾·提格(Mariano Trigo)表示,化鉛可以用來為未來的火星車提供電力,也可以將汽車排放的廢熱轉化為電能。

熱電材料還有一種使用方式——如果在碲化鉛材料的兩側加電壓,它就可以製造出溫差,這樣一來就可以用來製造製冷設備

史丹福大學PULSE和SIMES的研究生蔣·梅森(Mason Jiang)表示,碲化鉛有2個特別的屬性:一是導熱性很差,因此不會把熱從材料一端導向另一端;二是導電性很好,因此碲化鉛可以高效地將熱能轉化為電能。

在熱作用下,材料晶格振動與電子運動的相互作用產生了這兩個特性。而LCLS則幫助了科學家們進一步了解材料內部的物理機制。

科學家用極短的紅外雷射脈衝激發了碲化鉛中的電子,然後用LCLS的X射線雷射來探查材料晶格在這股能量作用下振動的具體原理。

供職於PULSE, SIMES和史丹福大學的首席研究員戴維·雷斯(David Reis)表示,碲化鉛材料的電子-晶格結構處於一種不太穩定的臨界態,這種不穩定臨界態是碲化鉛材料熱-電效應的關鍵。

利用X射線雷射,科學家可以直接觀察紅外雷射脈衝觸發碲化鉛材料臨界態轉換時,材料內部的相互作用力情況。

該圖顯示了碲化鉛材料的原子結構,碲化鉛是效率很高的熱-電轉換材料。在正常狀態下(圖左半部分),碲化鉛晶格結構是扭曲的,並存在相對較大的振動,因此圖像較模糊。用激勵雷射脈衝照射碲化鉛後,材料的晶格結構變得有序。對碲化鉛的研究顯示了電子和晶格振動的耦合,這種耦合對碲化鉛的熱-電特性極其重要。圖片來源: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

科學家發現,雷射脈衝激發了特定電子態,而處於激發態下的電子通過與聲子耦合,造成了材料狀態的改變。

具體來說,激發後的電子削弱了特定的,與材料低熱導率相關的長程作用力(long-range force),從而使材料從不穩定態轉變為穩定態。穩定態下的材料,其熱-電轉換性能較低。反之,材料在不穩定態下,更強的長程作用力將導致更高的熱-電轉換性能。

該研究的相關研究論文於2016年7月22日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上。對碲化鉛的研究,將有助於尋找與碲化鉛相比原材料豐度更高、毒性更低的熱-電材料。

用電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控制材料性質

基於LCLS的第二項研究聚焦於材料在某些閾值條件下發生的特性突變時的電荷密度波。這些特性突變可以是從絕緣體變成導體,從導體變成超導體,或者從一種磁性狀態變為另一種磁性狀態等。

電荷密度波是材料原子核晶格中交替排列的高電子密度區域和低電子密度區域。它是一種靜態現象,不會在材料中傳播。打個比方,如果在湖中扔塊石頭,激發水波,然後瞬間把湖水凍成冰,那麼凝固的水波類似於電荷密度波

安德烈·辛格(Andrej Singer)是聖地牙哥加州大學奧列格·西普瑞科(Oleg Shpyrko)教授研究團隊中的博士後,他表示,人類已經在很多特性有趣的材料中觀測到電荷密度波的存在,因此建立電荷密度波和材料特性之間的關係是材料科學的研究熱點。

辛格所在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用雷射加強鉻晶體電荷密度波的方法,該方法也有望為用於其他材料的改性,例如,簡單用一道雷射就將普通導體變成超導體。

辛格團隊研究結果的相關論文於2016年7月25日發表於《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該動圖顯示了鉻晶體中的電荷密度波在激勵雷射脈衝的照射下,電子高低密度區產了振幅波動。LCLS發射的X射線雷射被鉻晶體散射回來,散射信號通過處理產生了這幅圖像。波動的時間解析度以皮秒為單位,1皮秒等於一萬億分之一秒。圖片來源:加州大學

研究團隊使用鉻為研究對象,來研究電荷密度波。他們先將鉻冷卻到-173攝氏度,然後用雷射將其激發。於此同時,用LCLS的X射線雷射來觀測被激發後的電荷密度波振幅。

辛格稱,在被雷射激發後,電荷密度波的振幅瞬時增加了30%,然後振幅開始以450飛秒為周期波動。只要持續用雷射脈衝刺激鉻材料,電荷密度波的幅度波動就可以持續。

多虧了LCLS,科學家才能夠對材料晶格進行超高速成像,進而研究電荷密度波的變化。

基於以上研究成果,科學家提出了一種解釋電荷密度波幅度增強的理論:激勵雷射脈衝幹擾了材料中的電子-聲子相互作用,導致材料晶格發生振動。

在激勵雷射脈衝消失後一小段時間,電子-聲子相互作用還會存在,它會加大震蕩的幅度,就像一個鞦韆被額外推一下之後,能蕩得更高一樣。

觀賞「電聲之舞」的下一代利器

以上兩項研究能夠為新材料的研發和材料特性控制提供方法,因此都是固體物理學和材料科學的當前研究熱點。

LCLS每秒可以發射120個亮度極高的X射線雷射脈衝,因此可以以前所未有的分辨力揭開材料「電聲之舞」的秘密。

在建中的下一代X射線雷射器LCLS-II則能每秒最高發射1百萬個X射線雷射脈衝,亮度達到LCLS的1萬倍。它將是進軍材料科學新領域的一件更強利器。

杜恩主管表示,LCLS-II能夠提供更高的分辨力,以觀察材料內的這場「電聲之舞」,科學家們則有望憑藉獲得的更多信息,實現更多突破性進展。

參考:

[1] M. P. Jiang et al. The originof incipient ferroelectricity in lead tellurid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DOI: 10.1038/ncomms12291

[2] A. Singeret al. Photoinduced Enhancement of the Charge Density Wave Amplitude, PhysicalReview Letters (2016). DOI: 10.1103/PhysRevLett.117.056401

招聘

編輯、視覺設計、運營助理、實習生(編譯)

地點:北京

聯繫:hr@mittrchina.com

IEEE中國是DeepTech深科技的戰略合作夥伴,想要獲得最新的科技資訊和會議信息,敬請關注IEEE中國。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國唯一版權合作方,任何機構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及翻譯。

分享至朋友圈才是義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當LIGA技術與光柵法X射線 相襯成像相遇
    自20世紀80年代德國卡爾斯魯厄原子核研究所為製造微噴嘴創立LIGA技術以來,對其感興趣的國家日益增多,德、日、美相繼投人巨資進行開發研究。該技術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三維微細加工方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
    昨天我們了解了原子核結構方面的知識,你還記得多少?說實在的我覺得我都已經忘的差不多了,我相信你也和我一樣。有句老話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如果我分享的知識對你有用,還是希望你動動筆記下來。閒話不多說了,下面看看我們今天的知識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
  • 首次: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設備獲得分子分裂的光電子衍射成像
    實驗結果為高重複頻率的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進行時間解析度的泵浦探測光電子衍射影像指明了道路。在氧分子爆炸的時候,X射線雷射的X射線自由電子會碰撞氧分子的兩個原子的外層電子並開始裂變。在裂變的過程中,X射線雷射從兩個氧原子正在帶電(離子狀態)的其中一個原子的內殼層釋放出另外一個電子。電子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且波經由氧離子散射。
  • 《最強大腦》楊英豪PK閔銳誰贏了 雷射射線遊戲比得是什麼
    《最強大腦》楊英豪PK閔銳誰贏了 雷射射線遊戲比得是什麼 版權聲明:本文為你就是巨星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雷射能驅動鐵磁體自旋?角動量又如何流動?
    與當時的愛因斯坦和德哈斯不同,物理學家現在知道,電子圍繞原子核的軌道運動和自旋都會產生磁化。事實上,在鐵磁性固體中,自旋產生了大部分的磁化。當角動量守恆時,磁化強度的改變必然伴隨著系統中其他形式角動量的改變——在愛因斯坦-德哈斯實驗中,這是磁懸浮體磁化強度改變後的旋轉結果。
  •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微觀世界的超級高速攝像機,再也不怕三體人...
    這一射線目前最為熟知的應用就是醫學檢查,機場高鐵等安檢也運用了X射線。X射線本身是具有輻射,有致癌風險,其發現者倫琴最終就死於癌症。不過不用害怕,用於醫學檢查和安檢的X射線設備是安全的。產生X射線的最簡單方法是用加速後的電子撞擊金屬靶。撞擊過程中,電子突然減速,其損失的動能就會以光子形式放出。此外,高強度的X射線還可由同步加速器或自由電子雷射產生。
  • X射線實驗發現雷射能讓水錶現出類液晶態
    在X射線雷射作用下,水分子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對齊,形成液晶。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11日消息稱,基於一系列X射線雷射和分子數據模擬的結合實驗,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物理系的跨國科學家小組日前有了一項最新發現,該結果同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中:當水被雷射照射時,也能表現出類似於液晶的行為。
  • 在光激發分子中捕捉電子與原子核之舞
    論文作者、史丹福大學脈衝研究所科學家Jie Yang說:「此前,雖然我們能夠跟蹤原子運動,但如果更仔細地觀察,你會發現組成原子的原子核與電子也有特定作用——原子核構成了分子骨架,而電子則是粘合骨架的黏合劑。」在實驗中,科學家們研究了環狀分子吡啶。
  •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通過驗收
    本報訊(記者黃辛)11月15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獲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項目近日通過國家驗收。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由中科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設,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為法人單位,北京大學為共建單位。裝置主體由一臺8.4億電子伏特的高性能電子直線加速器和一臺可以實現多種先進運行模式的自由電子雷射放大器組成。
  • 《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9》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國際發展態勢分析
    硬X射線通常是指波長較短,能量較高的x射線,波長在0.01nm~0.1nm之間,穿透性較強, 適用於金屬部件的無損探傷及金屬物相分析。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將為多學科提供高分辨成像、超快過程探索、先進結構解析等尖端研究手段。主要國家在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方面均積極布局,截至目前,世界上在運行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有5個,在建或升級的有2個(表1)。
  • 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到底有多「硬」
    圖片說明: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位置示意圖  該裝置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高效和最先進的自由電子雷射用戶裝置之一。而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則比同步輻射光更強,比目前最好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高出8到10個數量級。  為什麼X射線為什麼還分軟硬?簡單來說,硬X射線是能量較高的x射線,波長在0.01nm~0.1nm之間。相對應的,波長在0.1nm以上的則稱為軟x射線。上海軟線裝置布局早於硬線,早在2014年12月,我國第一臺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光源就開工,預計可於明年建成並向用戶開放。
  • 科學網—雷射與X射線期待完美相遇
    雷射源自物質「受激」輻射,具有亮度高、準直性和相干性好等特點,但一般處於紅外線和可見光波段。而來自於高速電子強烈加速或撞擊的X射線,特別是硬X射線,具有很高的能量和原子尺度的波長,其穿透力和解析度都大大增強,但準直性和相干性遠不如雷射。 能不能將這兩種高性能的光結合起來呢?近日,香山科學會議以「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現狀與對策」為題召開了第432次討論會。
  • 天文科普:宇宙不黑暗,洞察不可見的宇宙——X射線空間望遠鏡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艾薇,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我們都知道X射線只是照射那麼一瞬間,而開始攝像它的穿透能力則更強。這些都是很多人造的x射線。那麼在自然界當中x射線它是來自什麼樣的地方呢?由於x射線是原子中最靠內層的電子躍千時發射出來的,這種高能量只有在真空當中高速電子撞擊原子核時才能夠產生,所以它總是伴隨著超高。因此地球上這種自然狀態下是不存在的,所以應了那句話,只應天上有。x射線也被稱之為宇宙射線,具體的話哪些天體會產生x射線?
  •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2020年11月4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由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設,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為法人單位,北京大學為共建單位。
  • 高二物理教案:《原子核》教學設計
    (重、難點)  【知識要點】  一、原子核的組成  1.天然放射現象(1)物質發射射線的性質稱為。元素這種自發的放出射線的現象叫做.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稱為.(2)放射性不是少數幾種元素才有的,研究發現,原子序數大於的所有元素,都能自發的放出射線,原子序數小於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 X射線實驗發現了一個秘密:雷射能讓水錶現出類液晶態
    在X射線雷射作用下,水分子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對齊,形成液晶。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11日消息稱,基於一系列X射線雷射和分子數據模擬的結合實驗,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物理系的跨國科學家小組日前有了一項最新發現,該結果同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中:當水被雷射照射時,也能表現出類似於液晶的行為。
  • 《Science》:太赫茲雷射促使T射線成為可能:比X射線更加安全
    這是一種比X射線解析度更高和更具安全性的一種檢測射線。 (灰色) 研究人員利用笑氣(氧化亞氮分子)產生了太赫茲雷射,該裝置將促進T——射線視力成為可能,並將實現更好的無線通訊。
  • 原子核的組成
    從三種粒子的運動軌跡可看出,α 射線帶正電、β 射線帶負電、γ 射線不帶電。α 射 線根據射線的偏轉方向和磁場方向的關係可以確定,偏轉較小的一束由帶正電荷的粒子組成,我們把它叫作 α 射線,α 射線由帶正電的 α 粒子組成。科學家們研究發現每個 α 粒子帶的正電荷是電子電荷的 2 倍,α 粒子質量大約等於氦原子的質量。進一步研究表明 α 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 X射線的基本原理 (第2部分)
    >:常數, (1.1~1.4) * 10-6由圖可見,在連續譜最強波長(圖中虛線)處,圖(a)與圖(b)中的射線強度隨靶材料的原子序數和管電流的增加而線性增加。 光電效應:射線穿過物質的過程中,當入射光子的能量等於或略大於吸收體原子外層電子與原子核的結合能時,此入射光子的能量就很容易被電子吸收,獲得能量的電子會擺脫原子核的束縛成為自由電子,即光電子,而入射光子會隨之消失。這種原子被入射輻射電離的現象被稱作光電效應。
  • 美發明世界波長最短X射線雷射
    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製造出了世界上波長最短、最純的X射線雷射,這項成就實現了一個45年的預言,打開了向一系列新的科學發現進軍的大門。X射線雷射  X射線能幫助人們深入觀察原子和分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