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光學顯微鏡成像能力,中國南京大學發明:波導陣列傳輸光

2020-08-11 博科園

光學顯微鏡面臨的挑戰之一是不斷提高成像能力或解析度,在過去的三百多年裡,科學家們一直在建造越來越好的顯微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極限只由兩個因素決定:被觀察對象的對比度,以及顯微鏡中光學元件的解析度。特別是在過去的50年裡,改善物體對比度和光學質量的技術出現了爆炸性增長。其中一項技術被稱為超級透鏡,超透鏡利用了波的一些特性,能夠分辨出原本看不見的細節。

現在,來自中國南京大學科學家發表了關于波導陣列的結果,這種陣列提供了超級透鏡的許多好處。除此之外,波導陣列沒有通常與超級透鏡製造相關的技術困難。要理解超透鏡,它有助於理解圖像是如何形成的,從一些像大頭針的東西開始,在一個平淡無奇的背景下,當光線照射在針腳上時,它會向四面八方散射。圖像細節保持在光線散射的強度和方向上。

然而,鏡片的尺寸有限,限制了捕捉的光量,從鏡頭捕捉到的光,重建的圖像將不會有從未到達鏡頭光所攜帶的細節。對於最好的特徵來說,鏡頭捕捉光線的角度是沒有的,因為光線不會傳播。取而代之的是,波迅速(指數級)消失,在幾個波長內,強度非常接近於零。具有顯微鏡典型工作距離的透鏡,不會捕捉到這些所謂的消逝波。研究設計了一種超級透鏡來捕捉這些細節保持的消逝波。

要實現這一點,鏡頭必須由具有負折射率(正常材料具有正折射率)的超材料構建。然而,超材料不容易製造,性能也不好。擊中超級透鏡的大部分光線都是從它反射出來,而在內部,用來產生超材料的物質吸收了大量光。因此,鏡頭捕捉到了很好的細節,但圖像對比度很差。南大研究的透鏡由彼此放置得非常近的波導陣列組成,每個波導正好從波導開口前面捕獲光線,用於重建圖像。

波導量的控制

間距很小的波導不能傳輸圖像,當波導靠得很近時,光從一個波導流向另一個波導。如果圖像在密集的波導陣列中傳輸,則圖像將完全隨機化。為了繞過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利用了波導之間的耦合是如何工作的。在直平行波導中,陣列之間的耦合可以用一個固定正數來表示。這個數字給出了交換波導光的分數作為距離函數,然而,如果波導是平行的,但以波浪狀的方式彎曲,那麼耦合可能是負的。

更具體地說:想像兩根緊靠在一起的直波導。光進入一個波導,並以耦合常數給定的速率傳播到第二個波導。然後光線進入曲折,曲折的耦合係數大小相等,但為負值。這一部分精確地取消了擴散,因此所有的光,都從它進入的同一波導中出來。研究人員用13根波導陣列演示了這一效應。研究表明,儘管光在直段發生了嚴重的混合,但光始終會從它耦合到的波導中流出。

這只是故事的開始,通過掃描波導陣列可以建立圖像,通過減小波導的孔徑可以進一步提高解析度。研究展示的結構還有其他用途,與電子系統相比,用於計算和通信的集成光學電路很大。間隔由控制相鄰波導之間耦合的需要決定。這項研究展示了如何在沒有無用耦合的情況下獲得高密度波導,最終,這可能會發現比高解析度成像更廣泛的應用。

博科園|研究/來自:中國南京大學/SPIE

研究發表期刊《Advanced Photonics》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突破「阿貝極限」 德國科學家發明新型光學顯微鏡
    憑藉發明突破200納米「阿貝極限」的光學顯微鏡,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施特芬·黑爾獲得了這一榮譽。一年一度的「未來獎」是德國最重要的科學獎。  黑爾在接過德國總統克勒頒發的獎盃時表示,將把所獲得的25萬歐元獎金作為一個科技公司的啟動資金,為將來研究更好的顯微鏡奠定基礎。
  • 新型光學顯微鏡突破解析度極限
    原標題:新型光學顯微鏡突破解析度極限   多光子—空間頻率調製成像顯微鏡   據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官網26日報導,該校科學家演示了一種空間解析度達2η(η是非線性光強反應單位最高級)的多光子—空間頻率調製成像(MP-SPIFI
  • 中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簡稱"蘇州醫工所")已經研製出了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受激發射損耗(STED)超分辨顯微鏡、雙光子-STED顯微鏡等高端光學顯微鏡。12月26日,由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評選委員會由48位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專家組成,綜合考慮候選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
  • 我國成功研製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
    新華社南京12月26日電(記者劉巍巍、董瑞豐)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26日在蘇州高新區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已經成功研製出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
  • 中科院「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通過驗收
    ,標誌著中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其中,中科院動物所利用高端光學顯微鏡觀察發育生物學中的基本現象,研究潛在調控機制;中科院藥物所應用高端光學顯微鏡觀察藥物胞內靶向定位和輸送,加速創新性新藥研發;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和美國史丹福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專業實驗室利用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進行信息識別、行為控制等腦科學核心問題的研究以及動物在體成像實驗,獲得高分辨實時神經元活動成像數據。
  • 上海締倫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1931年,德國的克諾爾和魯斯卡,用冷陰極放電電子源和三個電子透鏡改裝了一臺高壓示波器,並獲得了放大十幾倍的圖象,證實了電子顯微鏡放大成像的可能性。1932年,經過魯斯卡的改進,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達到了50納米,約為當時光學顯微鏡分辨本領的十倍,於是電子顯微鏡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
  • 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中國雷射《返樸》專稿今天(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選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優秀的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 量子密鑰分發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其合作者,成功研製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導中的傳輸效率。壓縮超快時間光譜成像術創造超快成像新紀錄西安交通大學陳烽教授團隊與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種基於時頻變換思想的「壓縮超快時間光譜成像術」,在幀率、幀數、和精細光譜成像等方面突破了現有超快成像技術的局限。這一研究成果使得長時間、寬光譜的記錄飛秒影像成為可能,將推動更多涉及超快過程的極端物理、化學、材料和生物學的研究。
  • 《中國科學報》:南京大學團隊在鈉金屬薄膜和等離激元...
    《中國科學報》:南京大學團隊在鈉金屬薄膜和等離激元光子器件研究獲突破 2020-05-30 0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兩項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2020年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浙江大學光電學院劉旭、匡翠方教授課題組「基於多角度幹涉的三維多色活細胞超分辨光學顯微鏡」成果和現代光學儀器重點實驗室陳紅勝教授課題組「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成果分別入選應用研究類和基礎研究類光學十大進展。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選」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優秀的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 研究生發明三維顯微鏡 千人合影也能看清臉上的痣
    屏幕上圓形立體的巨噬細胞正在慢慢地伸出「觸角」,吞噬著周圍的殘骸,看上去有幾分觸目驚心……這一畫面來自於南京理工大學電光學院研究生們發明的一種新型三維顯微鏡。由於徹底改變顯微鏡現有成像方式,該作品近日在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決賽中一舉奪得特等獎。
  • 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其合作者,成功研製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導中的傳輸效率。4.壓縮超快時間光譜成像術創造超快成像新紀錄西安交通大學陳烽教授團隊與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種基於時頻變換思想的「壓縮超快時間光譜成像術」,在幀率、幀數、和精細光譜成像等方面突破了現有超快成像技術的局限。這一研究成果使得長時間、寬光譜的記錄飛秒影像成為可能,將推動更多涉及超快過程的極端物理、化學、材料和生物學的研究。10.
  • 基於光子晶片的超分辨顯微鏡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R 博士生(華中科技大學)01導讀近日,挪威特羅姆瑟大學物理與技術系的Helle和他的同事提出用光子集成電路來產生結構照明顯微鏡(SIM
  •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超快相機、回音壁聚光、新型光晶片等入選
    由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中國光學學會主辦的中國雷射雜誌社近日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從110項成果中脫穎而出(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澎湃新聞(www.thepaper)對其中部分成果進行了深度解讀。
  • 蘇州醫工所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高端光學顯微鏡有了「中國造」
    中國江蘇網12月27日訊 26日,蘇州高新區傳來消息:「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專家組驗收!  這是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它標誌著我國在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方面擁有了自主創新能力。
  • 我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一聽到高端的光學顯微鏡,你是不是會立刻想到徠卡、蔡司、奧林巴斯這些國外品牌?現在,我國也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12月26日,由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 匡翠方:讓國產高端光學顯微鏡走向世界
    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員、中國光學學會首屆中國光學科技獎應用成果類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等多項榮譽。「目前中國所有三甲醫院所使用的高端光學顯微鏡幾乎都來自四大家,近年來共聚焦掃描和超分辨顯微鏡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更是超過20%,對中國企業而言,如果能夠製造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高端光學顯微鏡,無疑會迎來極大的市場機遇,並完成升級,進入世界精密儀器製造第一方陣,推動我國精密光學元器件製造、光學材料、精密加工等行業的發展。」
  • 英國研製出最強光學顯微鏡
    可看到
  • 斯坦福科學家發明一新型原子顯微鏡:成像超導體中的向列轉變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對鐵肽超導體中的向列轉變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的論文發表在最近的《自然物理學》上,提供了使用他們發明的被稱為掃描量子低溫原子顯微鏡(英語:Scanning Quantum Cryogenic Atom Microscope,簡稱SQCRAMscope)的顯微鏡收集的這些躍遷的新成像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