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9日上午8時,上海外國語大學全英文的「跨文化交際」課程在英國慕課平臺「未來學習」(FutureLearn)正式上線,該課程是FutureLearn平臺上的中國第一門、亞洲區第三門上線課程。
FutureLearn由英國12所大學聯合發起,是英國第一個提供免費、高質量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服務平臺。該平臺於2013年9月上線,現為英國最大、全球第三大慕課平臺,目前已有72家合作夥伴,超過253萬註冊學員,覆蓋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高校和FutureLearn平臺的合作源於李克強總理訪英期間籤署的一份中英合作協議,由英國在線教育平臺FutureLearn與中國高校合作開展慕課教學。
為響應這一號召,上海外國語大學於2014年11月21日與FutureLearn籤署合作協議,成為其第41個大學合作院校和課程提供者,也是繼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之後第三個與Futurelearn建立合作關係的中國高校。
為進一步推進與FutureLearn的慕課戰略合作,上海外國語大學專門成立了上海外國語大學慕課(MOOC)中心。雙方經多次協商,確定「跨文化交際」課程作為兩方線上合作的首門課程。
「我們之間經過了長達17個月的溝通和磨合,上外上線的這門課程是非常有質量的。」FutureLearn駐中華區代表許敏驥說。
上海外國語大學選擇「跨文化交際」作為第一門上線課程有著其審慎的考量和獨特的優勢。課程項目負責人、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紅玲教授有著10餘年執教該課的經驗。她先後獲批教育部和上海市多個全英語課程建設項目,2014年榮獲上外教學成果特等獎。此次在線課程由跨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力行(Steve Kulich)教授擔任首席教師,副主任張紅玲教授和從美國夏威夷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遲若冰副教授共同主講,採用全英文授課。
截至課程正式上線之際,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11510多名學員已經通過FutureLearn平臺對本門課程進行了選課。
課程的製作和後臺內容上線,均由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育技術系師生團隊獨立完成,上外MOOC項目負責人金慧副教授在課程正式上線當天激動落淚:「從去年5月領到任務至今,我和團隊成員們有壓力、膽怯。一年來,教師團隊和製作團隊在頂住各種壓力、花費大量休息時間、嘗試不同的設計思路、反覆修訂更新的基礎上,終於如期完成了第一部作品『跨文化交際』慕課。所有教師和製作人員都是在完成日常繁複工作和學業基礎上兼職完成,更多時候是利用周末和各類假期。」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認為:「每個大學都肩負著時代的責任,而國家重點大學更要不斷追求一流。這個一流包括一流的視野、一流的責任和一流的擔當。處於網絡化新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開設有國際影響力的在線課程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舉措,高校要有必要的前瞻視野和有效應對的方式,這也是教育信息化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國際慕課的建設對改革大學教育意義重大,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說:「我們並不是簡單地談論中國,把中國發生的一些事件或歷史上的故事用外語講給世界聽。我們是要告訴世界,今天的中國人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人類文明的,這其中也包括人與人之間如何交流,合作與共存。特別是在當今世界文明衝突不斷,甚至有些支離破碎的特殊時期,中國人是如何在重新構建人類文明的價值的過程中砥礪前行的。」
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何選擇「跨文化交際」作為第一門慕課上線課程,面對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的目標,中國大學應該有什麼作為?澎湃新聞和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曹德明進行了對話。
【對話】澎湃新聞:國務院近日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決定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上外此次上線中國首門全英文的「跨文化交際」課程,和國家「雙一流」目標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作為一所秉持國際化辦學理念的高等院校,上海外國語大學選擇「跨文化交際」作為第一門上線課程有著其審慎的考量和獨特的優勢。
上外的校訓是:格高志遠,學貫中外。向中國介紹世界,向世界介紹中國是我們肩負的使命。中國打造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就是為了讓世界更準確地理解中國,跨文化交際是上外的傳統優勢課程,同時又是跨學科融合的學科,既傳統又不斷創新,最適合做為代表課程推出。
「跨文化交際」課程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澱,三位主講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獲批教育部、上海市各類課程建設項目,榮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國際慕課是我們宣揚中國文化和精粹、闡釋中國理念、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平臺,有助於將一流學科建設和發展與世界一流水平接軌。未來慕課的建設,將以此為目標,成為推動學科建設和文化發展的催化劑,也將為國際化建設、多語種複合型人才塑造提供基礎。
上外「跨文化交際」課程是以中外文化交流作為研究對象,幫助學習者了解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障礙和問題,掌握跨文化交際的原則,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向世界準確地講述中國故事。
澎湃新聞:在提供便利的同時,社會對於「慕課」的質疑聲也不斷,認為其持續性和完成率都不高,上外將如何應對這些劣勢?社會對於慕課的質疑除了你提到的上述這些問題,還包括了對其互動性不夠的質疑,事實上,由於技術的飛速地發展,這些問題已經有了解決之道。我們的教師團隊、課程製作團隊一年來攻堅克難,不斷努力,為此課程付出艱辛努力,尤其是解決了慕課互動性不足的問題,我們的首門課程正式上線之前,就已經有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近一萬兩千名學員通過FutureLearn平臺對本門課程進行了選課,說明只要內容足夠吸引學生,就不需要擔心學生的持續性和完成率。
澎湃新聞:上外還會繼續上線其他的「慕課」課程麼?當然會,我們的第二門「慕課」課程已經在積極準備中,但是我們不會馬上就上線五門十門課程,一窩蜂地去拼數量,我們還是希望能夠穩紮穩打,把質量作為第一考慮的重點。
慕課之於上外,如「鴻鵠之有翼,濟大水之有舟楫」。站在「網際網路+」的新時代,上外的發展需要慕課這一教育創新之風。「網際網路+」和教育結合,是真正意義上讓教育走出校園,走出地緣,走向世界的體現。這是上外抓住「網際網路+」,一次發展騰飛的機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依託上外強大的學科優勢和先進的辦學理念,我們不但要擁有水平優秀的慕課(MOOC)製作團隊,也要擁有能講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介紹現代中國的教師團隊和系列課程。
時代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騰飛,慕課(MOOC)的建設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和新高度。積極抓住機遇,勇敢應對挑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上外以及中國慕課(MOOC)的未來也必將是千帆競過,萬木逢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