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跨文化交際課登陸英國慕課平臺,校長:向世界講中國故事

2020-12-05 澎湃新聞
2014年11月,上海外國語大學與英國慕課(MOOC)平臺FutureLearn合作共建籤約儀式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

2015年11月9日上午8時,上海外國語大學全英文的「跨文化交際」課程在英國慕課平臺「未來學習」(FutureLearn)正式上線,該課程是FutureLearn平臺上的中國第一門、亞洲區第三門上線課程。

FutureLearn由英國12所大學聯合發起,是英國第一個提供免費、高質量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服務平臺。該平臺於2013年9月上線,現為英國最大、全球第三大慕課平臺,目前已有72家合作夥伴,超過253萬註冊學員,覆蓋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高校和FutureLearn平臺的合作源於李克強總理訪英期間籤署的一份中英合作協議,由英國在線教育平臺FutureLearn與中國高校合作開展慕課教學。

為響應這一號召,上海外國語大學於2014年11月21日與FutureLearn籤署合作協議,成為其第41個大學合作院校和課程提供者,也是繼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之後第三個與Futurelearn建立合作關係的中國高校。

為進一步推進與FutureLearn的慕課戰略合作,上海外國語大學專門成立了上海外國語大學慕課(MOOC)中心。雙方經多次協商,確定「跨文化交際」課程作為兩方線上合作的首門課程。

「我們之間經過了長達17個月的溝通和磨合,上外上線的這門課程是非常有質量的。」FutureLearn駐中華區代表許敏驥說。

上海外國語大學選擇「跨文化交際」作為第一門上線課程有著其審慎的考量和獨特的優勢。課程項目負責人、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紅玲教授有著10餘年執教該課的經驗。她先後獲批教育部和上海市多個全英語課程建設項目,2014年榮獲上外教學成果特等獎。此次在線課程由跨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力行(Steve Kulich)教授擔任首席教師,副主任張紅玲教授和從美國夏威夷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遲若冰副教授共同主講,採用全英文授課。

截至課程正式上線之際,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11510多名學員已經通過FutureLearn平臺對本門課程進行了選課。

課程的製作和後臺內容上線,均由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育技術系師生團隊獨立完成,上外MOOC項目負責人金慧副教授在課程正式上線當天激動落淚:「從去年5月領到任務至今,我和團隊成員們有壓力、膽怯。一年來,教師團隊和製作團隊在頂住各種壓力、花費大量休息時間、嘗試不同的設計思路、反覆修訂更新的基礎上,終於如期完成了第一部作品『跨文化交際』慕課。所有教師和製作人員都是在完成日常繁複工作和學業基礎上兼職完成,更多時候是利用周末和各類假期。」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認為:「每個大學都肩負著時代的責任,而國家重點大學更要不斷追求一流。這個一流包括一流的視野、一流的責任和一流的擔當。處於網絡化新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開設有國際影響力的在線課程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舉措,高校要有必要的前瞻視野和有效應對的方式,這也是教育信息化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國際慕課的建設對改革大學教育意義重大,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說:「我們並不是簡單地談論中國,把中國發生的一些事件或歷史上的故事用外語講給世界聽。我們是要告訴世界,今天的中國人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人類文明的,這其中也包括人與人之間如何交流,合作與共存。特別是在當今世界文明衝突不斷,甚至有些支離破碎的特殊時期,中國人是如何在重新構建人類文明的價值的過程中砥礪前行的。」

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何選擇「跨文化交際」作為第一門慕課上線課程,面對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的目標,中國大學應該有什麼作為?澎湃新聞和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曹德明進行了對話。

【對話】

澎湃新聞:國務院近日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決定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上外此次上線中國首門全英文的「跨文化交際」課程,和國家「雙一流」目標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曹德明:

作為一所秉持國際化辦學理念的高等院校,上海外國語大學選擇「跨文化交際」作為第一門上線課程有著其審慎的考量和獨特的優勢。

上外的校訓是:格高志遠,學貫中外。向中國介紹世界,向世界介紹中國是我們肩負的使命。中國打造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就是為了讓世界更準確地理解中國,跨文化交際是上外的傳統優勢課程,同時又是跨學科融合的學科,既傳統又不斷創新,最適合做為代表課程推出。

「跨文化交際」課程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澱,三位主講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獲批教育部、上海市各類課程建設項目,榮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國際慕課是我們宣揚中國文化和精粹、闡釋中國理念、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平臺,有助於將一流學科建設和發展與世界一流水平接軌。未來慕課的建設,將以此為目標,成為推動學科建設和文化發展的催化劑,也將為國際化建設、多語種複合型人才塑造提供基礎。

上外「跨文化交際」課程是以中外文化交流作為研究對象,幫助學習者了解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障礙和問題,掌握跨文化交際的原則,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向世界準確地講述中國故事。

澎湃新聞:在提供便利的同時,社會對於「慕課」的質疑聲也不斷,認為其持續性和完成率都不高,上外將如何應對這些劣勢?

曹德明:

社會對於慕課的質疑除了你提到的上述這些問題,還包括了對其互動性不夠的質疑,事實上,由於技術的飛速地發展,這些問題已經有了解決之道。我們的教師團隊、課程製作團隊一年來攻堅克難,不斷努力,為此課程付出艱辛努力,尤其是解決了慕課互動性不足的問題,我們的首門課程正式上線之前,就已經有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近一萬兩千名學員通過FutureLearn平臺對本門課程進行了選課,說明只要內容足夠吸引學生,就不需要擔心學生的持續性和完成率。

澎湃新聞:上外還會繼續上線其他的「慕課」課程麼?

曹德明:

當然會,我們的第二門「慕課」課程已經在積極準備中,但是我們不會馬上就上線五門十門課程,一窩蜂地去拼數量,我們還是希望能夠穩紮穩打,把質量作為第一考慮的重點。

慕課之於上外,如「鴻鵠之有翼,濟大水之有舟楫」。站在「網際網路+」的新時代,上外的發展需要慕課這一教育創新之風。「網際網路+」和教育結合,是真正意義上讓教育走出校園,走出地緣,走向世界的體現。這是上外抓住「網際網路+」,一次發展騰飛的機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依託上外強大的學科優勢和先進的辦學理念,我們不但要擁有水平優秀的慕課(MOOC)製作團隊,也要擁有能講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介紹現代中國的教師團隊和系列課程。

時代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騰飛,慕課(MOOC)的建設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和新高度。積極抓住機遇,勇敢應對挑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上外以及中國慕課(MOOC)的未來也必將是千帆競過,萬木逢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明天,上外兩門課程將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開課!
    【MBA中國網訊】2019年11月1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開設的兩門全新在線課程「市場微觀結構」和「新公共法語初級」即將在中國大學MOOC(慕課)平臺正式開課啦!劃重點!!!以上兩門西索最新上線的慕課都配合教材出版,適合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對照教材開展學習。
  • 學科專業PK|外國語言文學—北外VS上外(上篇)
    畢業生將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技能和英語交際能力,具有以上一個或兩個領域系統的知識結構,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力、擇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往屆畢業生有高級外交官、媒體主持人、企事業單位高管、高校教授、研究人員、校長和聯合國高級翻譯。  學院在中國新華社、《中國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研社等單位建立實習基地,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增加經歷和工作能力。
  • 第14期跨文化交際中的中日文化交流
    顧名思義,跨文化交際就是兩種不同的文化之間進行交際,現在隨著發展也有跨文化交際學,是針對一些相關的問題開展研究。現在各個國家的學習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用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證明,加藤嘉一和淺井悠佑就是跨文化交際成功的例子。跨文化交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要會使用語言。改革開放以後尤其這幾年活動在中國的日本人,首先他們都是要通過語言關,我們學生學習的時候要加強語言教育,這是跨文化交際的第一步。
  • 跨文化交際與批判性思維從英語報刊閱讀開始
    正因這個緣故,我們通過對國內外同類教材的研究和分析,組織編寫了這本《英語報刊閱讀:跨文化交際與批判性思維》。    在界定跨文化交際能力與批判性思維能力這兩個本書核心命題時,我們借鑑了國內外相關研究。
  •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將向社會免費開放1600多門慕課課程
    2月3日,清華大學通過在線教學雨課堂平臺,全校師生同上一堂課,該直播引五萬人同時在線觀看。期間,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學校將把清華負責的學堂在線1600多門慕課課程免費向社會開放。南都記者從清華大學官網了解到,學校於2月1日發布《關於全校師生同上一堂課的通知》,要求全校師生在2月3日通過雨課堂平臺同上一堂課。
  • 全球理解課程: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的創新
    該課程強調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了學生英語文化圖式的構建,拓寬了學生的全球視野,能夠有效推動英語教學,是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的一種創新。全球理解課程給我國英語教學帶來重要啟示,即重視英語的人文性和交際性、學生的主體性以及教師的主導性。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廈門大學教授、美國人潘維廉近日再添新身份——擔任「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這位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表示,他將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合作,向世界推廣、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帶領更多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極具文化魅力的中國。
  • 中國慕課 跑在前列
    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已達5000門,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逾1100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中國慕課發展已跑在世界前列。  起步早、發展快、後勁足,讓終身學習的夢想得以實現  2013年是「中國慕課元年」。前一年,美國慕課開始興起,我國教育部立即成立專家組密切跟蹤,迅速發力。
  • 《新聞聯播》點讚慕課 中國大學MOOC帶你看見更大的世界!
    《新聞聯播》點讚慕課 中國大學MOOC帶你看見更大的世界!佔比近七成,中國大學MOOC擁有最多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據《新聞聯播》介紹:「目前,我國建成的慕課平臺有十多個,上線的慕課數量達到 5000 門,課程總量已據世界第一。」 在領先全球的中國慕課平臺中,中國大學MOOC無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全媒派 | 中國故事出海:18個案例解析中國跨文化傳播創新|與非洲...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與全人類共享文化經驗是美好的願景,但本土文化出海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新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故事要怎麼講?我國的跨文化傳播敘事取得了哪些長足發展與成果?《與非洲同行》全景式地展現了中非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貿易、衛生等各方面的合作,通過講述中非合作項目中平凡人的故事,向世界樹立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文明大國形象。
  • 上外70周年校慶 | 硬核!國內首家語料庫研究院在上外揭牌
    在揭牌儀式同時,上外語料庫研究院召開了以「語料庫與跨學科研究」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吸引了來自英國、新加坡、港澳地區和內地高校和企業機構的130餘名專家和學者參會。語料庫研究院的設立將有利於整合學校資源,實現跨學科資源整合,服務於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
  • 武漢大學:淘汰水課 打造金課
    2016年9月,武漢大學在國家級別慕課平臺「愛課程」網發布4門思政課慕課。2017年12月,與光明網合作攝製光明理論慕課50講。2018年9月,依據2018年版統編教材的武大思政慕課2.0版正式上線。「愛課程」網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武大思政慕課累計選課人數達到392723人。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對於三位老師而言,他們的目標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像「鹽入水中」一樣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樹立正確價值觀,提升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能力。通過課程思政,讓外語課堂充滿「中國味道」。聚焦平臺 線上線下更有「中國範兒」無論是比賽現場還是課堂上,每一次的課程設計都是緊緊圍繞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三方面。
  • 跨文化學習!地大7位教師同上一門課
    趙英科老師正在上課楚天都市報3月20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張雨禧 雷思奇)「語言不是存在於真空中的,語言深深紮根於它賴以生存的文化環境中。」「本著實用主義,結合現實生活來進行英語教學」,在2019年春季學期,外國語學院教師團隊將《跨文化交際》選修課搬進了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第四學期的選課列表。這門新開設的課程採取集體備課的方式,通過成員討論,共同制定教學方案,由趙英科、吳雅琪、趙妍、韓松、張玉珍、劉彩虹、劉倩倩7位老師分別開設教學班。
  • 打開這堂慕課
    最難的不是熱,而是幾百個小時的拍攝,講課人要保持相同的語速和語調,讓完整的慕課保持相同的風格。對於沒有受過上鏡專業訓練的高校老師來說,真是難。與過去教師在教室裡簡單拍攝的線上慕課不同,《名畫中的瘟疫史》更像是紀錄片,教師則充當了講故事的人。
  • 教育部打造「金課」 到明年將有3000門精品網絡課程
    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通知》明確,鼓勵體現多學科思維融合、產業技術與學科理論融合、跨專業能力融合、多學科項目實踐融合的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等高水平課程申報;鼓勵有利於對外傳播的雙語課程申報。
  • 英國慕課平臺FutureLearn首開免費網絡課程
    這是首個提供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s)的英國服務平臺FutureLearn的第一課。在10月到12月間,還有利茲大學提供的《公平與自然:當不同世界發生碰撞時》、華威大學提供的《思維是平的:令人詫異的膚淺的人類心理》等7套由合作院校提供的試行課程上線。全球的學習者可以免費學習英國知名大學的課程。
  • 「我有故事,你要聽嗎?」 18個案例解析中國跨文化傳播創新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與全人類共享文化經驗是美好的願景,但本土文化出海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新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故事要怎麼講?我國的跨文化傳播敘事取得了哪些長足發展與成果?該紀錄片由五洲傳播中心、英國子午線製作公司聯合製作,由優酷和美國探索頻道同時向全球超過10億網友推送該片,傳播目標是向海內外用戶展示中國改革開放的全貌。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慕課登錄國際知名慕課平臺edX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慕課登錄國際知名慕課平臺edX清華新聞網10月11日電 繼2015年秋季學期《毛澤東思想概論》登錄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合辦的國際知名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edX之後,9月19日,由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馮務中副教授講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也在edX上線。
  • 打破時空界限的中國慕課,你怎麼看?
    作為新興的「慕課大國」,中國的慕課建設及應用如何提速增質,提升教育質量,成為各方關注的話題。「爆發式增長」的中國慕課在偏遠的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13歲的男孩王洵幾年來通過「中國大學MOOC」平臺,自學了「古文字學」「奇異的仿生學」「人體科學」等多門來自武漢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的網絡課程,還獲得優秀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