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和邏輯思維,是誰主導了你的大腦

2020-11-26 品味智商

每一個人的思維能有絕大部分的不同.當兩個思維模式完全不同的發生碰撞的時候就很奇妙.比如,開啟話題,有人會從前因後果將事件分析的很徹底,然而另外一個人會只採用列舉和關聯的方法去說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因為大量的存在相同類別的事物就算不合理也是合理的.但究竟那一種方式更有說服力呢,我們無從得知。

那麼,如果我們將一個人的思維的問題關聯到習慣,環境和潛意識上,這個問題就似乎有了答案。在完全能獨立思考之前,幼兒接受知識和方法源於學。因為一個幼兒是不能從觀察,閱讀分析思考之中得到信息的。學,換一種說法就是模仿,從已存的環境中主動汲取所需。這裡就涉及到了環境。也就是說,一個人能獨立思考之前,環境是起絕大部分作用的。看起來這裡的環境很簡單,實則不然.環境在幼兒時期就是能接觸到的,即感官。環境對幼兒的影響並不只是學習,因為學習是主動的。潛意識就是在這個時候起的作用當你處於被動的信息接受狀態,這時候接受信息的就是你的潛意識。

潛意識與主意識不同的地方,就是潛意識可以影響你的習慣,而主意識只會由你取決,決定人不主動去學習或者抵抗,這時就是潛意識進行處理和接受。即是說,當你忙於其他事情的時候,偶然看到的東西就會被潛意識接受,接受的潛意識的信息會導出一部分於你的睡夢之中重新由潛意識過度到主意識,進行加工和接收,成為知識而非感覺因此,你一開始的環境決定了你知識接受的方式。因而進一步成為你的思維模式。比如說幼年的你接觸到的事情是一系列的類似,或者有共同點的事物你的習慣就會把這些東西串聯起來,導致你以後去接受一個新事物的時候,就會想到要去接觸和思考同系列的失誤,這就是發散性思維,或者稱為聯想性思維.

久而久之,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能力在健全,最後能夠無依賴地進行思考分析,從而得出答案,接受事物的智力在這個時候也開始健全,因而人就有了獨立的三觀。那麼既然能夠進行獨立思考了,情形就會大不一樣.當這時候人遇到已經接觸的東西的新問題。大多數人選擇的是獨立思考,從而形成一套新的方案,堆積就成了人的行為處事原則。缺乏觀察力的人在這個時候就會遇到很窘迫的情況.他們不是不顧世俗,而是完全不知道普世觀和自己觀的異同。因而在這時候去處理一些事件的時候會把事情弄的很糟糕。那麼人就需要在有自己一套價值觀的同時了解普世觀。就算這樣,也沒有人能完完整整地了解一個完全正確的普世觀。因為有的東西難免不是用自己的邏輯去加工普世現象的結果。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黑星(爭輝協會)

相關焦點

  • 大腦開發之「全能潛意識」
    今天為大家揭秘一個有關大腦不為人知的奧秘——全能潛意識。大腦是智慧的源泉,人的一切聰明才智都源自於大腦。正常人的意識分為清醒狀態時的「顯意識」和睡眠狀態時的「潛意識」。我們習慣了在「顯意識」狀態下學習、思考及工作,卻忽略了「潛意識」狀態所具備的潛在能力。
  • 《潛意識》洞察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突破人性的弱點
    列納德·蒙洛迪諾還創作過很多電影和電視劇劇本,其中包括《星際迷航》。他撰寫的《潛意識》向我們揭示,在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和行為的背後,都有一隻無形的推手。國際知名雜誌《經濟學人》對《潛意識》這本書的評價是:「作為理論物理學家,蒙洛迪諾成功拓展了通俗科普讀物的邊界;這本書將潛意識的重要作用擺上了科學的臺面,這一結果令人驚嘆。」
  • 大腦是個奇妙的東西,我們該如何利用潛意識和表意識的力量?
    《偉賢老師和您一起複習M&Y》 談到表意識和潛意識,許多人都會引用佛洛伊德的「冰山理論」,人的意識組成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表意識),不到10%;其餘絕大部分隱藏在水下,通常不易察覺,但仍對人產生著深遠影響(潛意識),甚至主宰著我們的行為! 我們的思想分成兩部分,一個是表意識,一個是潛意識。
  • 如何利用集體潛意識創新及大腦意識產生的根源
    如何利用集體潛意識創新及大腦意識產生的根源 柏拉圖認為想像與現實之間沒有本質區別。
  • 潛意識的力量我們僅用不到5%,如何用吸引力法則喚醒潛意識?
    熱愛的背後一定遵循著人體一個科學的規律,所以才導致此人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這兩點幾乎是成就一番事業,所必備的。誰不想擁有呢?決定一個人的行為的是思想,也就是我們說的意識。3.如果你非常堅信一件事一定能完成,最後真的就會如你所願,實現了。現象的背後是什麼呢?是你不停地思考某一類事,不停地暗示你的大腦,導致觸發了潛意識的「開關」。而潛意識,一大觸發就會24小時不停地運轉,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和尋找相關的線索,當線索足夠多的時候,成因足夠,結果自然顯現。
  • 潛意識和意識誰才是背後老闆
    你可能會問,這怎麼可能呢?我們自己的行為明明是我們的意識來控制的嗎。最新的一種解釋是:意識自由的感受,其實只是一種幻覺,產生這種幻覺的原因類似於數據算法裡的「第三變量」。下面我們來對比潛意識和意識的主要區別之一:潛意識是實時對樣式進行檢測,意識是事後檢查、反省。
  • 學了幼兒珠心算,是否邏輯思維變得更好?《最強大腦》實力驗證!
    實際上,珠心算作為傳統工具在舞臺上不少「露臉」,中國和日本是主要在使用這個工具的國家,美國和英國都有珠心算比賽,甚至中國還有世界珠心算比賽,入過吉尼斯紀錄。比如《最強大腦》、《開學第一課》都出現過「珠心算冠軍」、「珠心算神童」的影子。但是學了幼兒珠心算,小孩就變得更聰明,是否邏輯思維就變得更好呢?下面是筆者觀念,歡迎評論。1、任何數學教材隻字未提珠心算,為什麼呢?
  • 你的「大腦」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潛力?| 專業大腦優勢測試
    對此,曾進入《最強大腦》全國30強的選手張夢南表示,不是自己智商有多高,而是「自己之所以比別人更聰明一點,得益於獨特的邏輯思維方式。」正是憑藉著自己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張夢南在生活中也成功擔任某知名公司的技術專家。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大腦優勢的人,才有可能激發它、並通過它實現人生的極速飛躍。
  • 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關係
    比如說你練字、練舞。你初學一個字的時候,需要想下一筆,寫在哪裡。你初學舞的時候,需要想下一個是什麼動作。但時間久了熟練了,你下筆就不會想怎麼寫,起舞也不會想怎麼動——潛意識幫你完成了中間的過程。它們存在,只是你沒察覺。當然,這是最直觀、最簡單的例子,還可能有點兒不那麼準確。
  • 邏輯思維廣度能決定你所做事情的深度
    這些概念和範疇是以某種框架形式存在於人的大腦之中,即思維結構。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就是在描述一件事情或者是寫一篇文章,不知道如何開始。但是開始之後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凌亂、邏輯思維和內容都是空洞。這個時候我們才能感受到邏輯思維的重要性,至少要把這件事情描述清楚或者是有一種思路能圍繞著。
  • 潛意識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控制你這麼多年
    而自動加工更多是一種潛意識的活動,它不會消耗我們大腦太多的能量,因此我們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輕鬆地完成。  當然,潛意識的影響並不局限在這些日常瑣事的自動化處理上,它對我們如何看待他人,對我們的情感認知都有著非常深的影響。
  • 馬雲最精於此道:用潛意識的力量向宇宙下訂單
    目標視覺化、自我暗示為刺激潛意識的工具自我暗示本身並不能助你達成目標或產生財富。而是自我暗示會刺激潛意識,是潛意識幫你完成目標及賺取財富,自我暗示只不過是一個工具。人的頭腦和心智是由意識和潛意識兩部分所組成的。潛意識是無法分辨是非善惡的,無論意識給了它什麼樣的資訊或想法,它都只會照樣全收而且對任何的指令都會一一的得以實現。
  • 潛意識操控術:如何在他的潛意識裡植入非常愛你的信念?
    我撇撇嘴,告訴他:「你拿大腦皮層去和她的情緒腦溝通,當然不在一個頻率上了。」他繼續問我:「那你平時是拿大腦皮層跟我溝通的嗎?所以我們才不吵架的嗎?」我搖搖頭,告訴他:「我是拿蜥蜴腦和你溝通的!」人與人的交流其實是大腦和大腦之間的交流對話。
  • 在此時此刻,是你的大腦在控制你,還是你在控制大腦?
    人類是大腦的「傀儡」?到底是誰在控制誰?你有想過嗎?我們都說高考是人的一生最為公平的一次競爭,其實從人出生的一瞬間開始,人的一生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因為我們的身體條件各不相同,所處的環境也是不同的,我們的一生當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追求。
  • 在看到一句話默讀時,大腦中出現的聲音是誰的?和它有關係!
    在看到一句話默讀時,大腦中出現的聲音是誰的?這和它有關係!在夜晚躺在床上睡覺的時候,腦海當中會浮現出各種各樣的幻想,這其中還會伴隨著大腦當中的一個聲音,我們的大腦就像是被人操控了一樣,出現各種各樣奇怪的聲音,那麼在這些情況下,大腦中的聲音是從哪裡來的呢?難道真的有人在操控我們的大腦嗎?針對於這一個問題,科學家也給出了解釋,他們認為之所以我們在默讀的時候大腦中會出現聲音,可能和我們大腦當中的布羅卡氏區有非常大的關係。
  • 你認為你能控制你的大腦嗎?揭露人類大腦意識不到的心理反應
    如果一家素食和其它產品提供卡路裡表,大家比較不會點健康的食物。反而會多選擇高卡路裡的餐點,為什麼呢?你可能肚子正餓,和你的身體在尖叫"現在就餵我",所以你就只能照做,這發現牆上有個方便的【卡路裡表】,告訴你一個油膩膩的大漢堡加起司710卡,而一個大的凱撒沙拉大約是500卡,這時候,你的飢餓感說話了"你看就差200咯,有差嗎?"
  • 邏輯思維小測試!!!
    每天一道有趣的邏輯思維題或著幽默機智的小笑話,給你的大腦做個大保健。並且每周都有微信紅包相贈哦!!!
  • 邏輯思維能力(1)——大腦教育七個認知層級塔之五《童教51》
    大腦教育的七個認知層級塔之五羅輯思維能力(1)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指的是事物內部的一組或者多組關係,事物內部的某種聯繫,就是事物內部之間的規律,更加簡單來說邏輯就是事物的本質。認識這種邏輯的能力,就叫做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不是天生就會的,也是需要後天的教育才能逐漸提高。事物內部的關係有很多很多種,比如說有大小的關係,有時間發展的先後關係,有中心發散的關係,有定義解釋的關係,有矛盾對立的關係,有比較的關係,有分析的關係,有分門別類的關係,有類比、比喻的關係,有因果的關係,有上下層級的關係,有從屬的關係,有並列的關係等等。
  • 朋友圈很火的一道邏輯思維題,「甲乙丙誰對」,能答對的都是天才
    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沒要求孩子長大以後一定要成為科學家或者是數學家,但是很有必要成為一個邏輯思維清晰的人,因為只有擁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在社會生活中擁有很好的待遇和地位。
  • 從曾經班上的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高考狀元:邏輯思維讓我逆襲
    誰都想金榜題名成為當屆的高考狀元,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什麼樣的人又會更具優勢脫穎而出?可能有很多人認為高考狀元一定都是一路走來穩居前茅的學霸,班上數一數二的尖子生。但是小編今天帶大家來看一看一位從曾經班上的倒數第一到高考狀元的勵志學生。從曾經班上倒數第一逆襲到高考狀元鄭恩柏是浙江省一所中學的普通學生,性格內向收斂,斯斯文文的,不愛於他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