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費明碼標價
不正之風難遏制
記者在社科教育領域採訪時發現,花錢發表論文在教科界已成為公開的秘密。科研院所研究人員、高校師生以及行政事業單位技術崗位的人員想發表論文,大多先要向雜誌社交納一筆版面費,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甚至過萬元,除非你是業界權威。
江西萍鄉市蘆溪縣人民醫院護師謝某,2006年11月申報副主任護師職稱,由於晉升副主任護師的一個硬性條件就是要有論文發表,或者是有一篇在國家級刊物發表的論文,或者要兩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為了達到這個條件,謝某去年向《中國臨床醫藥研究》《中國醫藥指南》交納了共850元的版面費,發表了兩篇不足兩千字的論文。
南昌大學一位副教授陳某說,自己因為拒絕了新疆一中文核心期刊索要的800元版面費,結果一篇準備刊發的論文被回復不予發表。他介紹說,除了少數幾家權威期刊,業內多數期刊都收版面費。
在談到論文版面費問題時,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老教授顏森痛心疾首,連說了三句「非常糟糕」。他認為「這股風氣越來越盛,以前發表論文看質量,門檻很高,現在就講一個錢字」。
據介紹,設在北京的一個文學類權威核心期刊公開叫價,一年交5萬元可發表3篇論文;還有一些刊物為了多賺些版面費,將原來的季刊擴為月刊,又將每期從五六十頁增加到上百頁。
江西一位市政工程研究領域的高工李文龍,一口氣向記者列出了業內八九種期刊版面費的收取標準。
由於高校師生是期刊論文的主要來源,一些雜誌將收取版面費對象重點放在了高校。
江西師範大學研究生餘可麗說,學校的報欄經常貼有一些期刊的《徵稿啟事》,其結尾處往往會明碼標價公布按每千字或每頁面的版面費收取標準。
「學校規定研究生畢業前必須要公開發表一篇論文。因為花錢可以發論文,有的同學對於論文寫作並不精心,東拼西湊。」餘可麗如是說。
據了解,由於版面費收取已成普遍現象,一些高校甚至準予老師、研究生報銷版面費。
收費標準各異
收費理由多樣
記者採訪發現,這些期刊收取版面費的標準五花八門,或以頁碼,或以字數、篇幅計算,而核心期刊收費高於普通雜誌,有的一篇幾百元,有的上千元甚至上萬元。
江西一中文核心期刊編輯部編輯告訴記者,絕大多數論文是要收費的,一般的標準是每一面收800元至1000元。以標準排版每面約2000字計算,發表一篇6000字的論文必須交納約3000元的版面費。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一份學報,在其網站上公布了11項收費事項,諸如稿件送審費每篇150元、再審費每篇100元、論文發表費每篇350元、論文提前發表費每篇800元(6頁),另外還有論文前期編輯費、後期編輯費、校對費等。
該學報編輯對記者說,他們目前收取送審費和版面費兩項費用,其編審流程是作者投稿後編輯部審看,如果論文達到送審水平就回函作者先交送審費;如果社外專家審看後認為可以發表,就通知作者交版面費。他表示說,收版面費是硬性規定,「環境類雜誌基本都是這個價」。
據介紹,該學報以前不收費,期刊改制後自負盈虧,沒有撥款了,也開始收費。
九江市一中學老師仇某在給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一份學術期刊發去一篇論文後,收到該期刊社要求他交690.07元版面費的一份回函,其中寫道,「因本刊系綜合性學術刊物,限於編輯部人手較少,需特聘教授、專家審改,故參照他刊做法,對符合發表要求的來稿,每1000字收取審改費150元」,「在本通知發出半個月後,我刊若沒有收到您的回覆,則視為自動放棄」。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權威期刊不收版面費。
教科界人士紛紛呼籲
改革職稱評審制度
一些學術期刊表示,收取版面費並不是說降低學術水平,也不是交了錢就什麼論文都能發。儘管如此,許多教科界人士對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能否保持學術質量表示疑慮,並認為交版面費是論文能否刊發的直接因素。
據分析,版面費問題是不完善的學術考評體制的畸形產物,如今評定職稱、完成科研課題、攻讀研究生等,都有一項考評指標,即要求要在公開刊物甚至是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少發表一篇論文,實際水平再高也別想評上職稱。有的高校還規定老師一年要發表多少篇論文,完不成扣獎金。
江西省新聞出版局報刊處副處長嚴全勝說,期刊部門目前普遍存在收取版面費的情況,這與社會需求直接相關,其源頭是職稱晉升、科研考評制度。
嚴全勝表示,目前新聞出版總署對版面費問題沒有一個明確意見。作為行業主管部門,他們知道這種現象不合理,但也找不到好的治理辦法,沒法絕對禁止。
江西師大法律系主任嚴三忠認為,如果不改革職稱評審制度和學術評價機制,單憑一個禁令是難以剎住收取版面費歪風的。
江西人事廳廳長揭贛元說,職稱評審的目的是,促進老師多上講臺搞好教學,激勵醫生提高醫術看好病,等等。單以論文定水平,與科學人才觀不符。
「新華視點」記者 劉菁 李美娟
新華社南昌1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