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發表論文已成公開秘密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本該嚴肅的學術論文刊發工作,如今普遍存在不交版面費難以發表論文的問題。這股風氣愈演愈烈,導致一些學術論文質量下降。教科界人士指出,簡單以論文發表數量多少,作為職稱晉升和考評的重要條件,促使越來越多的人花錢撰寫和發表論文。

    版面費明碼標價

    不正之風難遏制

    記者在社科教育領域採訪時發現,花錢發表論文在教科界已成為公開的秘密。科研院所研究人員、高校師生以及行政事業單位技術崗位的人員想發表論文,大多先要向雜誌社交納一筆版面費,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甚至過萬元,除非你是業界權威。

    江西萍鄉市蘆溪縣人民醫院護師謝某,2006年11月申報副主任護師職稱,由於晉升副主任護師的一個硬性條件就是要有論文發表,或者是有一篇在國家級刊物發表的論文,或者要兩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為了達到這個條件,謝某去年向《中國臨床醫藥研究》《中國醫藥指南》交納了共850元的版面費,發表了兩篇不足兩千字的論文。

    南昌大學一位副教授陳某說,自己因為拒絕了新疆一中文核心期刊索要的800元版面費,結果一篇準備刊發的論文被回復不予發表。他介紹說,除了少數幾家權威期刊,業內多數期刊都收版面費。

    在談到論文版面費問題時,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老教授顏森痛心疾首,連說了三句「非常糟糕」。他認為「這股風氣越來越盛,以前發表論文看質量,門檻很高,現在就講一個錢字」。

    據介紹,設在北京的一個文學類權威核心期刊公開叫價,一年交5萬元可發表3篇論文;還有一些刊物為了多賺些版面費,將原來的季刊擴為月刊,又將每期從五六十頁增加到上百頁。

    江西一位市政工程研究領域的高工李文龍,一口氣向記者列出了業內八九種期刊版面費的收取標準。

    由於高校師生是期刊論文的主要來源,一些雜誌將收取版面費對象重點放在了高校。

    江西師範大學研究生餘可麗說,學校的報欄經常貼有一些期刊的《徵稿啟事》,其結尾處往往會明碼標價公布按每千字或每頁面的版面費收取標準。

    「學校規定研究生畢業前必須要公開發表一篇論文。因為花錢可以發論文,有的同學對於論文寫作並不精心,東拼西湊。」餘可麗如是說。

    據了解,由於版面費收取已成普遍現象,一些高校甚至準予老師、研究生報銷版面費。

    收費標準各異

    收費理由多樣

    記者採訪發現,這些期刊收取版面費的標準五花八門,或以頁碼,或以字數、篇幅計算,而核心期刊收費高於普通雜誌,有的一篇幾百元,有的上千元甚至上萬元。

    江西一中文核心期刊編輯部編輯告訴記者,絕大多數論文是要收費的,一般的標準是每一面收800元至1000元。以標準排版每面約2000字計算,發表一篇6000字的論文必須交納約3000元的版面費。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一份學報,在其網站上公布了11項收費事項,諸如稿件送審費每篇150元、再審費每篇100元、論文發表費每篇350元、論文提前發表費每篇800元(6頁),另外還有論文前期編輯費、後期編輯費、校對費等。

    該學報編輯對記者說,他們目前收取送審費和版面費兩項費用,其編審流程是作者投稿後編輯部審看,如果論文達到送審水平就回函作者先交送審費;如果社外專家審看後認為可以發表,就通知作者交版面費。他表示說,收版面費是硬性規定,「環境類雜誌基本都是這個價」。

    據介紹,該學報以前不收費,期刊改制後自負盈虧,沒有撥款了,也開始收費。

    九江市一中學老師仇某在給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一份學術期刊發去一篇論文後,收到該期刊社要求他交690.07元版面費的一份回函,其中寫道,「因本刊系綜合性學術刊物,限於編輯部人手較少,需特聘教授、專家審改,故參照他刊做法,對符合發表要求的來稿,每1000字收取審改費150元」,「在本通知發出半個月後,我刊若沒有收到您的回覆,則視為自動放棄」。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權威期刊不收版面費。

    教科界人士紛紛呼籲

    改革職稱評審制度

    一些學術期刊表示,收取版面費並不是說降低學術水平,也不是交了錢就什麼論文都能發。儘管如此,許多教科界人士對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能否保持學術質量表示疑慮,並認為交版面費是論文能否刊發的直接因素。

    據分析,版面費問題是不完善的學術考評體制的畸形產物,如今評定職稱、完成科研課題、攻讀研究生等,都有一項考評指標,即要求要在公開刊物甚至是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少發表一篇論文,實際水平再高也別想評上職稱。有的高校還規定老師一年要發表多少篇論文,完不成扣獎金。

    江西省新聞出版局報刊處副處長嚴全勝說,期刊部門目前普遍存在收取版面費的情況,這與社會需求直接相關,其源頭是職稱晉升、科研考評制度。

    嚴全勝表示,目前新聞出版總署對版面費問題沒有一個明確意見。作為行業主管部門,他們知道這種現象不合理,但也找不到好的治理辦法,沒法絕對禁止。

    江西師大法律系主任嚴三忠認為,如果不改革職稱評審制度和學術評價機制,單憑一個禁令是難以剎住收取版面費歪風的。

    江西人事廳廳長揭贛元說,職稱評審的目的是,促進老師多上講臺搞好教學,激勵醫生提高醫術看好病,等等。單以論文定水平,與科學人才觀不符。

    「新華視點」記者 劉菁 李美娟

    新華社南昌1月9日電

    

相關焦點

  • 職稱考試後學生仍遭簡訊騷擾 花錢發表論文成產業
    評職稱「花錢發論文」已是「明規則」?與考前兜售考題、答案不同,新一輪的騷擾主要是為了「幫助」考生發表論文。 在國家級、省部級刊物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是職稱評定的「硬槓」。一些人為評職稱花錢發表論文,早已是公開的秘密。網際網路線上線下,也已形成頗具規模的「金錢換版面」一條龍產業。不過,在魚龍混雜的代發論文「產業鏈」中,暗藏許多騙局。 「職稱評定季大優惠,教育類、電子類、科技類論文發表最低只需要400元!」
  • 畢業論文查重背後:「降重」「代寫」成公開秘密
    視覺中國供圖對於畢業生來說,畢業季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畢業論文,而完成畢業論文的種種流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論文查重,也就是檢測一篇論文中與其他論文重複的文字佔文章總字數的比例。然而,這一本應沒有爭議的量化指標卻因各個查重技術軟體有著不同的標準,且不同的檢測方式得出的結果相差甚遠,而讓不少大學生摸不著頭腦。
  • 代寫論文已成公開秘密 網上文字拼湊就能月入3萬?
    而在此之前,論文幾乎成了每一位畢業生最為耗時的一道「考題」,令不少忙於找工作或理論水平較差的學生頭痛,大量「論文代寫」機構也因此出現。「代寫論文」「保證通過」的小廣告由校園張貼延伸到網絡發帖、淘寶交易。有知情人向河南商報報料,一個從業不到半年的論文寫手,月入近3萬元,而其秘訣是網絡摘抄、拼湊後「降重」。
  • 大學生為保研出國花錢發論文 核心期刊起步價2萬
    導讀:論文買賣被曝光多年,曾有報告指出,中國的論文買賣交易已達10億元規模。  花錢發一篇論文 保研能獲2分加分  「論文買賣」、「代發代寫」早已是校園裡公開的秘密。不賺錢的學生貼錢搞「學術」,炮製出的論文終究變了味。  陳明(化名),某「211」「985」院校的在讀文科研究生。他回憶兩年前自己保研時,有一些同學拿著自己的論文去教務老師那裡登記加分。
  • 已發表的中文論文,竟然翻譯成英文後,再次發表?
    /英文論文,翻譯成英/中文,可以再次發表嗎?近年來,非英語母語研究人員在英語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能否將母語已發表的文章簡單地翻譯並投稿給國際期刊,從而減輕某些科研壓力,同時擴大作者的知名度?在這篇博文中,我們討論一下這一現象,並嘗試分析成功發表此類論文的可能性。
  • 已發表的中文論文,竟然可以翻譯成英文後,再次發表?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已發表的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後,還能否再次發表嗎?不能 —— 如果您不事先聲明它是已發表論文的翻譯版。近年來,非英語母語研究人員在英語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能否將母語已發表的文章簡單地翻譯並投稿給國際期刊,從而減輕某些科研壓力,同時擴大作者的知名度?在這篇博文中,我們討論了這一現象並嘗試幫助作者成功發表此類論文的可能性。
  • 已發表的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後能否再次發表?
    近年來,非英語母語研究人員在英語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能否將母語已發表的文章簡單地翻譯並投稿給國際期刊,從而減輕某些科研壓力,同時擴大作者的知名度?在這篇博文中,我們討論了這一現象並嘗試幫助作者成功發表此類論文的可能性。
  • 已發表的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後,還能否再次發表嗎?
    同時,我們還將以最新發表、或各學科Top期刊文章中的結果圖為例,給大家逐一講解如何作圖(繪圖)!已發表的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後,還能否再次發表嗎?不能 —— 如果您不事先聲明它是已發表論文的翻譯版。近年來,非英語母語研究人員在英語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能否將母語已發表的文章簡單地翻譯並投稿給國際期刊,從而減輕某些科研壓力,同時擴大作者的知名度?在這篇博文中,我們討論了這一現象並嘗試幫助作者成功發表此類論文的可能性。
  • 代理中介自揭論文發表期刊「版面買賣」內幕
    在此背景下,一個「論文代理」產業應運而生:承諾可以在權威期刊上發表,代價是只需交納一定的「版面費」,甚至有明碼標價的「行情」……而眼下,這樣的「版面買賣」在高校甚至學術界已然是公開的秘密。那麼,導致此現象的原因究竟為何?有沒有一種制度能對其進行約束,從而達到淨化學術風氣的作用?
  • 北中醫校長在《科學》雜誌發論文被指「花錢買版」
    緣起  北中醫校長在《科學》雜誌發論文被指「花錢買版」  近日,一則「美國《科學》雜誌專門為中醫出專刊」的消息引發熱議,不少人認為這是國際頂尖學術界對中醫的認可,但也有聲音質疑,所謂專刊只是由贊助商花錢出版的廣告宣傳小冊子而已,與專業的學術論文毫無關係。
  • 媒體調查稱飼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已成公開"秘密"
    本報的調查表明,在動物飼料中加三聚氰胺,已成公開的「行業秘密」。在飼料中加三聚氰胺,五年前從水產養殖行業開始,後逐漸向畜禽養殖等行業蔓延。更令人吃驚的是,加入動物飼料中的三聚氰胺,基本來自於化工廠廢渣。這些情況均已引起國家各部委高度重視,一場針對三聚氰胺的專項整治風暴,正席捲中國飼料行業。毒奶事件一個月後,三聚氰胺再惹禍。
  • 花錢論文大行其道 揭秘其中龐大產業鏈
    採訪中記者發現,目前「花錢發表論文」這一現象已「形成氣候」,從論文代寫、網絡中介到最終的收費發表,已形成覆蓋論文生產所有環節的產業鏈和龐大市場。  為發表論文,有的研究生不惜花費上萬元;不少研究生認為,各高校對發表學術論文的規定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
  • 「論文發表中介」騙局頻出 錢學交易背後泡沫多
    部分職業工作者為參加職稱評定,花錢買版面在期刊上發表論文,催生「論文發表中介」產業,致論文質量滑坡、騙局頻出  為了評上副高職稱,中學語文教師齊敏(化名)委託北京啟航文化發展中心牽線,在某雜誌發表論文,花了3000元。論文發表了,雜誌寄到齊敏手裡,可齊敏去圖書館一對比,同一期的兩本同名雜誌,內容完全不同。  齊敏收到的山寨版雜誌,是假的。
  • 高校論文查重火爆 已成一些學生掩飾抄襲的工具
    論文查重為何「困難重重」   對於畢業生來說,畢業季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畢業論文,而完成畢業論文的種種流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論文查重,也就是檢測一篇論文中與其他論文重複的文字佔文章總字數的比例。
  • "誇導師""捧兒子" 論文發表亂象已成世界共性問題
    作者:餘鵬鯤(觀察者網專欄作者)近來,一篇「誇導師」的失範論文引發國人高度關注。輿論發酵背後,這篇論文暴露了國內期刊發表的系列問題,同時在中國也並非孤立事件。實際上,學術亂象自新世紀以來已演變為一個全球性問題,或許非制度升級不能解決。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山東聊城大學一在職碩士學位論文五成抄襲,已被撤銷學位
    山東聊城大學一在職碩士學位論文五成抄襲,已被撤銷學位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20-01-20 16:22 來源:澎湃新聞
  • 說5G會誘導新冠病毒的論文竟然公開發表?
    前兩天,神州5G君發現了一篇來自義大利、美國、俄羅斯三國研究人員的題為:5G Technology and induction of coronavirus in skin cells(5G技術及其在皮膚細胞中誘導冠狀病毒的研究)的奇葩論文。
  • 孔夫子網公開出售清北博士論文被舉報後照賣不誤
    清華的同學發現自己的論文在網上賣都很著急。實際上還有很多博士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論文『被賣了』。」張明苦笑,「有的同學發現了,只好自己花錢把論文買回來。」他和同學們討論之後,猜測這些論文一部分可能由學校列印店盜用流出,另一部分或許是評審專家在評審之後把這些紙質版論文當廢紙賣掉了。
  • 將已發表論文翻譯成英文後投稿被識破,該作者直接被撤23篇文章
    ,因為這些論文是作者從其他文章抄襲過來的,只是將其翻譯成了英文,還引用自己其他的論文。 大部分論文的第一作者是Jesus Silva,他現在因為這23篇撤稿而登上了知名撤稿網站Retraction Watch的撤稿排行榜。還有一些文章的第一作者顯示為Amelec Vil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