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國際科學編輯← 關注TA
已經發表過的中/英文論文,翻譯成英/中文,可以再次發表嗎?這種問題恐怕不止科研小白有疑問,相信即使是科研大佬,也曾經想過這種問題。
畢竟小白們是為了投機,而大神們只是因為好奇。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絕對的。不過按照常理來說,大家都會以為這肯定不行。如果這都可以,那豈不是每個發表過SCI的人都會有起碼兩篇文章嘍,畢竟中英翻譯的成本越來越低。甚至以後我就蹲點追更新的Nature/Science,一發布我就追上去翻譯一波再發表到中文期刊,這科研成果來的不要太簡單。能這樣想是對的,起碼還有個做學術該有的端正態度。
但也不盡然,還真有期刊可以允許你這樣幹。當然是帶條件的,我們下面詳細講。現在先來看一下我們比較熟悉的國際知名出版商Elsevier關於杜絕重複投稿/發表的行為規範指南:
![]()
有人說國內研究大環境很差,知網上很多碩士以上論文都是照抄國外研究,翻譯過來就是自己的,這種情況小編絕對相信。畢竟本科畢業之時,見到的太多了,我就不信讀研之後會沒人這麼幹?!(看不到我看不到我,我的論文是真材實料,阿彌陀佛)
不能 —— 如果您不事先聲明它是已發表論文的翻譯版。
能 —— 如果你清楚地指出它是翻譯版本,而不是原創性研究。英語是(當前)科學的通用語言。近年來,非英語母語研究人員在英語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壓力越來越大。
因此,能否將母語已發表的文章簡單地翻譯並投稿給國際期刊,從而減輕某些科研壓力,同時擴大作者的知名度?在這篇博文中,我們討論一下這一現象,並嘗試分析成功發表此類論文的可能性。
![]()
許多期刊都引用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ICMJE)的規定,
如果符合某些條件,翻譯已發表論文是可以接受的,其中包括:作者已獲得兩個期刊(文章最初發表的期刊和正在提交的英文期刊)的編輯的同意。翻譯版本的標題頁(title page)明確指出它不是原始研究,並提供原始參考。http://www.icmje.org/recommendations/browse/publishing-and-editorial-issues/overlapping-publications.html
![]()
期刊很少缺少文章投稿。此外,你實際上是在要求主編接受未經同行評審的翻譯後的論文,因為不能對論文進行任何修改。主編可以要求副主編對論文進行審查,以查看其是否適合發表。但是,即使論文被認為未經修改也值得再次發表,但翻譯後的論文仍會帶來額外的管理負擔。正如Pan African Medical Journal 的執行編輯Raoul Kamadjeu所說,「在科學期刊中容納多種語言並不容易,而且出版商沒有這樣做的動機,因為英語材料並不短缺」[1 ]。當然,也有例外。例如,如果論文質量卓越和/或具有國際意義。最近的Nature Correspondence 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說明了為什麼「應該以中文或其他語言發表的論文(例如,被高引用的文章)進行翻譯和重新出版,以使它們在以英語為主導的研究社區中更加可見」 [2] 。一個例子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院士的裡程碑式研究,這篇論文在中國以外僅被引用過一次。如果有這樣的論文,並且有備份的數據(例如,引文數量,獲得的獎項等),那麼作者更可能說服主編來發表翻譯稿。
![]()
儘管大多數期刊都未明確規定,但某些期刊明確聲明它們不接受已發表論文的翻譯版本。例如,《美國地震學會公報》(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BSSA)規定:「Papers submitted to BSSA must not have been publishedpreviously in English or any other language and must not presently be under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in English or any other language.」 「提交給BSSA的論文以前不得以英語或任何其他語言出版,並且不得考慮同時以其他英語或任何其他語言出版。」
讀者、作者不需要授權翻譯和傳播OA期刊發表的文章。因此,如果有任何以母語發表的OA論文,作者可以自由翻譯並將其副本上載到存儲庫中,例如大學資源庫,ResearchGate等。
儘管如此,作者仍然必須在標題頁上明確指定它是已發表論文的翻譯版本,並包含對原始出版物的引用,以避免行為不當。作者不太可能被允許在英語期刊上以本國語言回顧性地發表舊論文。但是,如果作者真的想擴大研究範圍,
在初次提交論文時可以考慮包括翻譯版本。現在,許多OA期刊(例如,PLOS)鼓勵作者將其論文的翻譯版(甚至只是摘要)作為補充信息[3]。甚至有這樣建議:與期刊主編聯繫,詢問是否可以包含指向上載到存儲庫的(最終同行評審文章的)翻譯版本的連結。
或者,您可以考慮提交多語言期刊,後者以不同的語言提供該期刊的版本。這些期刊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簡報》(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和《世界精神病學》(World Psychiatry)。
1. Kamadjeu R. English: the lingua franca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9 Sep 1;7(9):e1174. Available from: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19)30258-X/fulltext
2. Tao J, Ding C, Ho YS. Pub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best Chinese papers. Nature. 2018 May 1;557(7706):492-3.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5235-5
3. PLoS Medicine Editors. Ich weiss nicht was soll es bedeuten.PLOS Medicine. 2006.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med.0030122
4.www.internationalscienceediting.com/misconduct-translated-paper
圖片來自網絡
國際科學編輯論文潤色服務全場9折
活動期間,提交所有論文潤色相關服務享9折,
現為大家送上9折優惠代碼
使用規則: 請您提前或者將文章發過來的同時提交優惠代碼,如果您的報價已經定下,無法使用優惠代碼,此代碼不可與此活動之外的其他優惠疊加使用,請知悉,謝謝!
活動時間: 即日起-2020年9月30日
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
歸國際科學編輯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