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發表的中文論文,竟然翻譯成英文後,再次發表?

2021-02-15 微算雲平臺

來源丨國際科學編輯← 關注TA

已經發表過的中/英文論文,翻譯成英/中文,可以再次發表嗎?這種問題恐怕不止科研小白有疑問,相信即使是科研大佬,也曾經想過這種問題。畢竟小白們是為了投機,而大神們只是因為好奇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絕對的。不過按照常理來說,大家都會以為這肯定不行。如果這都可以,那豈不是每個發表過SCI的人都會有起碼兩篇文章嘍,畢竟中英翻譯的成本越來越低。甚至以後我就蹲點追更新的Nature/Science,一發布我就追上去翻譯一波再發表到中文期刊,這科研成果來的不要太簡單。能這樣想是對的,起碼還有個做學術該有的端正態度。

但也不盡然,還真有期刊可以允許你這樣幹。當然是帶條件的,我們下面詳細講。現在先來看一下我們比較熟悉的國際知名出版商Elsevier關於杜絕重複投稿/發表的行為規範指南:

有人說國內研究大環境很差,知網上很多碩士以上論文都是照抄國外研究,翻譯過來就是自己的,這種情況小編絕對相信。畢竟本科畢業之時,見到的太多了,我就不信讀研之後會沒人這麼幹?!(看不到我看不到我,我的論文是真材實料,阿彌陀佛)

不能 —— 如果您不事先聲明它是已發表論文的翻譯版。 —— 如果你清楚地指出它是翻譯版本,而不是原創性研究。英語是(當前)科學的通用語言。近年來,非英語母語研究人員在英語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能否將母語已發表的文章簡單地翻譯並投稿給國際期刊,從而減輕某些科研壓力,同時擴大作者的知名度?在這篇博文中,我們討論一下這一現象,並嘗試分析成功發表此類論文的可能性。

許多期刊都引用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ICMJE)的規定,如果符合某些條件,翻譯已發表論文是可以接受的,其中包括:作者已獲得兩個期刊(文章最初發表的期刊和正在提交的英文期刊)的編輯的同意。翻譯版本的標題頁(title page)明確指出它不是原始研究,並提供原始參考。http://www.icmje.org/recommendations/browse/publishing-and-editorial-issues/overlapping-publications.html

期刊很少缺少文章投稿。此外,你實際上是在要求主編接受未經同行評審的翻譯後的論文,因為不能對論文進行任何修改。主編可以要求副主編對論文進行審查,以查看其是否適合發表。但是,即使論文被認為未經修改也值得再次發表,但翻譯後的論文仍會帶來額外的管理負擔。正如Pan African Medical Journal 的執行編輯Raoul Kamadjeu所說,「在科學期刊中容納多種語言並不容易,而且出版商沒有這樣做的動機,因為英語材料並不短缺」[1 ]。當然,也有例外。例如,如果論文質量卓越和/或具有國際意義。最近的Nature Correspondence 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說明了為什麼「應該以中文或其他語言發表的論文(例如,被高引用的文章)進行翻譯和重新出版,以使它們在以英語為主導的研究社區中更加可見」 [2] 。一個例子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院士的裡程碑式研究,這篇論文在中國以外僅被引用過一次。如果有這樣的論文,並且有備份的數據(例如,引文數量,獲得的獎項等),那麼作者更可能說服主編來發表翻譯稿。

儘管大多數期刊都未明確規定,但某些期刊明確聲明它們不接受已發表論文的翻譯版本。例如,《美國地震學會公報》(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BSSA)規定:「Papers submitted to BSSA must not have been publishedpreviously in English or any other language and must not presently be under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in English or any other language.」 「提交給BSSA的論文以前不得以英語或任何其他語言出版,並且不得考慮同時以其他英語或任何其他語言出版。」讀者、作者不需要授權翻譯和傳播OA期刊發表的文章。因此,如果有任何以母語發表的OA論文,作者可以自由翻譯並將其副本上載到存儲庫中,例如大學資源庫,ResearchGate等。儘管如此,作者仍然必須在標題頁上明確指定它是已發表論文的翻譯版本,並包含對原始出版物的引用,以避免行為不當。作者不太可能被允許在英語期刊上以本國語言回顧性地發表舊論文。但是,如果作者真的想擴大研究範圍,在初次提交論文時可以考慮包括翻譯版本。現在,許多OA期刊(例如,PLOS)鼓勵作者將其論文的翻譯版(甚至只是摘要)作為補充信息[3]。甚至有這樣建議:與期刊主編聯繫,詢問是否可以包含指向上載到存儲庫的(最終同行評審文章的)翻譯版本的連結。或者,您可以考慮提交多語言期刊,後者以不同的語言提供該期刊的版本。這些期刊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簡報》(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和《世界精神病學》(World Psychiatry)。

1. Kamadjeu R. English: the lingua franca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9 Sep 1;7(9):e1174. Available from: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19)30258-X/fulltext

2. Tao J, Ding C, Ho YS. Pub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best Chinese papers. Nature. 2018 May 1;557(7706):492-3.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5235-5

3. PLoS Medicine Editors. Ich weiss nicht was soll es bedeuten.PLOS Medicine. 2006.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med.0030122

4.www.internationalscienceediting.com/misconduct-translated-paper

圖片來自網絡

國際科學編輯論文潤色服務全場9折

活動期間,提交所有論文潤色相關服務享9折,

現為大家送上9折優惠代碼

使用規則: 請您提前或者將文章發過來的同時提交優惠代碼,如果您的報價已經定下,無法使用優惠代碼,此代碼不可與此活動之外的其他優惠疊加使用,請知悉,謝謝!

活動時間: 即日起-2020年9月30日

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

歸國際科學編輯所有

相關焦點

  • 已發表的中文論文,竟然可以翻譯成英文後,再次發表?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已發表的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後,還能否再次發表嗎?不能 —— 如果您不事先聲明它是已發表論文的翻譯版。,其中包括:作者已獲得兩個期刊(文章最初發表的期刊和正在提交的英文期刊)的編輯的同意。
  • 已發表的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後,還能否再次發表嗎?
    同時,我們還將以最新發表、或各學科Top期刊文章中的結果圖為例,給大家逐一講解如何作圖(繪圖)!已發表的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後,還能否再次發表嗎?不能 —— 如果您不事先聲明它是已發表論文的翻譯版。>,其中包括:作者已獲得兩個期刊(文章最初發表的期刊和正在提交的英文期刊)的編輯的同意。
  • 已發表的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後能否再次發表?
    能 —— 如果你清楚地指出它是翻譯版本,而不是原創性研究。英語是(當前)科學的通用語言。近年來,非英語母語研究人員在英語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能否將母語已發表的文章簡單地翻譯並投稿給國際期刊,從而減輕某些科研壓力,同時擴大作者的知名度?在這篇博文中,我們討論了這一現象並嘗試幫助作者成功發表此類論文的可能性。
  • 關注 | 曹陽將他人的中文研究成果翻譯成英文再次發表,被撤稿
    近期,呂梁學院曹陽(英譯,Cao Yang)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撤回了題為「Printed wearable lithium-ion electrodes with high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s portable batteries」的研究論文
  • 將已發表論文翻譯成英文後投稿被識破,該作者直接被撤23篇文章
    ,因為這些論文是作者從其他文章抄襲過來的,只是將其翻譯成了英文,還引用自己其他的論文。 IOP出版社的市場總監Rachael Harper說,出版社在7月21日收到了一位作者的投訴,表示其文章被盜了,之後,公司發現了更多有問題的論文: 在發現明顯的抄襲和異常引用的證據後,IOP撤回了這些文章。
  • 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我的初衷是想把這本刊辦好,給大家提供一個發論文的平臺和更好更快的論文發表服務。但是,我把徵稿函發出後,發現老師們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和問題。很多問題都是我始料未及的,比如這條:「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 科學網—中文原著如何更好地翻譯成英文?
    就是論文的內容一定要是作者原創的,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均如此。一旦論文發表了,就不能再次消費,包括翻譯成其他的文字再次發表。否則就有自我抄襲之嫌。這不僅是國際共識,亦是對作者原創工作的尊重和保護,更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法理念的基石之一。 圖書的情況則有些不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幾年由中文原著翻譯成英文在國內外出版的有增無減。
  • 你發表過英文論文嗎?
    有些國內的科學家,實驗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惱於論文寫作的力不從心,成為國際交流的一大障礙。如何撰寫並投稿專業論文至 SCI/SSCI 期刊,這個是很嚴肅的問題。為此,學術中國特別舉辦「英文論文寫作與投稿」工作坊協助所有參加學員的英文論文內涵及寫作技巧提升。Dr.
  • SCI論文發表真的很難嗎?
    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不管在什麼樣的期刊上發表論文,它都是會有一定要求的,而且不同的期刊也會有不同的要求,而級別越高的期刊自然要求也會越高,因此也造成了發表的難度,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SCI論文發表的難度。
  • 我的論文引用了中文參考文獻,這會影響論文的發表嗎?
    同樣,期刊編輯在看你的論文時,首先要考慮讀者,然後再考慮審稿人。他們可能會擔心,如果讀者無法閱讀和驗證文中的觀點就不會引用該論文。此外,編輯們還可能擔心的是,如果要等找到能看懂中文的特定學科的審稿人後再審稿,就會延遲出版的進度。
  • 花錢發表論文已成公開秘密
    為了達到這個條件,謝某去年向《中國臨床醫藥研究》《中國醫藥指南》交納了共850元的版面費,發表了兩篇不足兩千字的論文。    南昌大學一位副教授陳某說,自己因為拒絕了新疆一中文核心期刊索要的800元版面費,結果一篇準備刊發的論文被回復不予發表。他介紹說,除了少數幾家權威期刊,業內多數期刊都收版面費。
  • 醫學SCI論文發表秘籍
    如何成功發表一篇醫學SCI論文?這是廣大醫學科研工作者比較關注的一件事。發表SCI論文究竟有多難?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對於那些可以將SCI論文信手拈來的大牛們他們又有哪些經驗呢?
  • "誇導師""捧兒子" 論文發表亂象已成世界共性問題
    作者:餘鵬鯤(觀察者網專欄作者)近來,一篇「誇導師」的失範論文引發國人高度關注。輿論發酵背後,這篇論文暴露了國內期刊發表的系列問題,同時在中國也並非孤立事件。實際上,學術亂象自新世紀以來已演變為一個全球性問題,或許非制度升級不能解決。
  • 研究生英文論文發表之路如何開啟?
    大多數院校開設了科技論文寫作相關的課程,研究生在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論文各個要素的結構、語言特徵及撰寫技巧等方面可能接受了部分訓練,但對論文投稿過程和發表技巧方面的知識,大都由導師或者學長進行一些零星的經驗傳授,缺乏系統的學習和訓練。論文初稿完成後,投稿、改稿以及最終接受之前的各個環節,都關係到論文是否能夠最終發表,所以如何投稿也非常重要。
  • SCI論文發表期刊級別越高,難度越大嗎?
    SCI論文發表可以說是國內外公認的高難度,因此難度指數還是非常高的,與國內核心期刊發表難不大相同,SCI論文發表難並不是審稿周期漫長或是費用高難以承受,很多國外的SCI期刊審稿效率很高,而且一些SCI期刊是免費發表的,SCI論文發表難主要就難在了對文章的要求比較高,SCI期刊是非常看重文章的學術價值的,這一點恰好是很多作者所欠缺的,國內很多作者發表SCI論文主要卡在英語寫作上,發表
  • 愛思唯爾(Elsevier)-為什麼科研論文大多以英文發表?
    比如,埃及的哲學家用象形文字講故事,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用希臘文寫書,隨後他們的書才被翻譯成阿拉伯語。此外還有羅馬人,他們用拉丁文來寫作。  隨著人類社會發展,語言也不斷變化。人們越來越少使用拉丁文,他們更愛用自己的母語,比如義大利語和法語。到了16世紀至17世紀,伽利略用義大利語出版了自己的書,然後將其翻譯成拉丁語,從而讓更多人能夠讀到他的書。
  • 一年發表14篇SCI論文牛人經驗分享
    評價的真標準還是論文本身,你是不是用心寫了,數據是否真實,結論可靠與否,有沒有科學意義。  3SCI≠論文漢譯英  對於英語水平一般的我們,寫SCI論文並非易事,有人習慣先寫成中文論文,然後找公司翻譯成英文,不敢親自寫SCI論文。我的做法有所不同,從讀博期間寫第一篇論文開始,都是直接寫成外文的,沒找公司翻譯。
  • 如何看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畢業,要求發表一篇中文文章?
    也許,本科生學位論文還可以說是「去重」,研究生實在沒法用這個藉口。小西舉個小小的個例,也許更能明白韓教授為何有「需要發表一篇中文論文才能畢業」的要求。小西熟識的本專業一個博士生(2019年5月已答辯畢業),她的論文送審前得專業內2位導師"預審同意"後送校研究生院,經教育部平臺盲審通過後才能安排答辯事宜。但是,她的論文在預審期間被提出不下30餘個大小問題,尤其是中文寫作非常"糟糕"。
  • sci論文比較好的翻譯方法
    發表sci論文,要匹配合適的sci期刊。而sci期刊目錄中,英文期刊最多,即我國學者發表sci論文,往往是先寫中文,再翻譯成英文,這需要作者掌握一些比較好的翻譯方法。對於我國學者來說,sci論文比較好的翻譯方法是增(減)譯法、正(反)譯法、轉換法。
  • 英文科技論文翻譯成中文容易出現的語法問題
    所以在把英文科技論文翻譯成中文時,既要準確用詞、規範語法、省略得當,還要注意音律音韻,不要翻譯過於隱晦、拗口、生澀,要注意這些細節。賽恩斯編譯通過總結髮現,英文科技論文翻譯成中文時,譯者在這方面容易出現以下的錯誤。一、主語不當。例:翻譯稿件中「建立的三維線性方程解決了離散點結構強度的計算問題」。「方程」不可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