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醫校長在《科學》雜誌發論文被指「花錢買版」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科學》雜誌本期專刊封面印有北中醫贊助字樣

《「症」——疾病診療的系統生物學方法》一文刊發在當期專刊第13頁

  「近日,一則北京中醫藥大學在美國《科學》雜誌「花錢買版」做宣傳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昨天,北中醫校長徐安龍和《科學》雜誌國際協作、運營與出版副總監吳若蕾回應北京青年報記者稱,北中醫確實出資贊助了一份《科學》雜誌中有關傳統醫學的專刊,專刊刊有徐安龍文章一篇,但徐本人文章的發表與是否贊助無關。北青報記者證實,該篇文章確實未經雜誌編委會評估,但經過「同行評審」。」

  緣起

  北中醫校長在《科學》雜誌發論文被指「花錢買版」

  近日,一則「美國《科學》雜誌專門為中醫出專刊」的消息引發熱議,不少人認為這是國際頂尖學術界對中醫的認可,但也有聲音質疑,所謂專刊只是由贊助商花錢出版的廣告宣傳小冊子而已,與專業的學術論文毫無關係。

  根據《科學》雜誌官方頁面顯示,該專刊的主題是傳統醫學,本期中醫藥專題是由北京中醫藥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共同贊助發行的第一期,後續還會有關於世界各地傳統醫藥的介紹。而此系列被明確標註為定製出版辦公室(CUSTOM PUBLISHING OFFICE)受贊助發行的增刊(SUPPLEMENT),內文首尾都有特別聲明,稱這些經贊助編輯出版的特殊內容並非經過同行評議,也沒有經過《科學》編輯部的審核。為此,北青報記者向北京中醫藥大學和《科學》編輯部進行了求證。

  調查

  校長論文發在《科學》雜誌什麼位置?非廣告也非正刊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份介紹傳統醫藥的專刊刊登在12月19日的《科學》雜誌正刊之中,頁碼標註為S1-S25,除了徐安龍的文章,還有其他作者的7篇文章同時發表。

  昨天,徐安龍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篇文章是發表在《科學》雜誌S13頁的,與『買廣告』完全是兩回事。廣告頁是沒有頁碼的。」此份專刊的編委之一、劍橋大學藥理系教授樊臺平向北青報記者證實,徐安龍此文是樊臺平為這份傳統醫藥專刊而向其約稿,頁碼標註的「S」代表的是「special issue」,也就是專刊。

  北中醫是否在《科學》雜誌「花錢買版」?

  學校給《科學》雜誌一定贊助費

  因為北京中醫藥大學贊助這份專刊,專刊內又同時刊有北中醫校長徐安龍的文章,徐被質疑「花錢在國際期刊上出版自己文章」。

  對於外界傳言的「花錢買版」一說,據《科學》雜誌國際協作、運營與出版副總監吳若蕾介紹,國際國內所有學術期刊的正刊幾乎都會向作者收取版面費,但《科學》雜誌作為非營利機構,則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費,只有在文章有彩圖時,會依據印刷廠要求而收取彩圖費。專刊本身不向作者收費,《科學》會邀請業內頂尖機構進行贊助,也會有機構主動要求提供贊助。

  據北京中醫藥大學校方解釋,對於這份引起爭議的傳統醫學專刊,他們確實接到了美國《科學》雜誌的贊助邀請。作為國內中醫界的頂尖機構,最終學校決定接受邀請,並提供了一定金額的贊助。「這事兒我其實一開始也拿捏不準,心裡一直也很矛盾,但後來通過校長辦公會集體決定,一致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作為教育部唯一直屬的中醫類高校,我們認為應該承擔起給中醫藥在國際最好的學術刊物裡提供一個學術舞臺的責任。」徐安龍表示。

  文章是否具有權威性?未經雜誌編委會評估 但邀請了同行評審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這份專刊的S1頁以及所刊載包括徐安龍文章在內的8篇學術文章首頁,均標註「這些內容沒有得到期刊編委的評估」,這讓眾多業內人士質疑此專刊和徐文章的權威性。

  對此,徐安龍表示,由於《科學》雜誌內部目前還沒有專業針對中醫領域的專家,無法自行組織評審,因此委託了中醫領域專家組成臨時專家委員會,對該文章進行了「同行評審」。

  據徐安龍介紹,這篇名為《「症」——疾病診療的系統生物學方法》的文章,是源於他今年年初在南京參加中醫藥領域的學術會議時發表的學術研究成果,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關注,同時也吸引了《科學》雜誌的注意。按照《科學》雜誌的編審流程,編輯確定該文章符合發表要求後,會在團隊內部安排一位這一領域專家來負責組成專家評審團進行「同行評審」,並根據專家評審團意見向編輯提供是否發表的意見。

  但是,《科學》雜誌內部目前還沒有中醫領域專家,因此委託了來自劍橋大學藥理系的樊臺平教授擔任核心專家的角色。樊臺平告訴北青報記者,此次「同行評審」團由六位專家組成,為了保證評審團隊的公正性,還特意選擇了兩位外國專家來一同進行評判。

  「事實上我們經過了嚴格的『同行評審』流程,按照專家的意見,我對這篇文章反覆修改了五稿,包括標題也進行了兩次修改。」徐安龍表示,「不是每一個投稿的文章都能刊登,選擇了我是因為我正好講的是傳統中醫與現代科技整合的主題。也不是每一期都寫中醫,後面的合作可能會聚焦於其他國家的傳統醫學。」

  吳若蕾告訴北青報記者,這類沒有辦法做同行評議的文章,是以副刊的形式隨正刊一起發行,還是以專刊的形式放在正刊內,可以由編輯團隊或者作者自己選擇。這份專刊他們選擇放在了正刊內,但確實是沒有經過《科學》雜誌的評議,所以要作出特別標註,以區別於正刊中其他經過評議的論文。

  對話

  「贊助與發表文章無關」

  對話人:吳若蕾 美國《科學》雜誌國際協作、運營與出版副總監

  北青報:有說法認為這本介紹中醫藥的專刊只是《科學》的一本廣告宣傳小冊子,或者稱為「商業增刊」,是《科學》廣告部為客戶提供的商業定製,發表客戶的專屬內容。

  吳若蕾:首先,《科學》沒有所謂的廣告部,也沒有「商業增刊」這個說法。除了正刊,我們還有定製出版物,包括專刊、副刊、海報、已發論文的集錦,還有網絡論壇等。這本確實是介紹傳統醫學專刊,而且是刊登在12月19日《科學》雜誌正刊內的,更不是廣告。這本專刊是我們組織了一個專門的編輯團隊歷時三年編輯而成。沒有哪個廣告會用三年的時間來編輯完成吧。

  北青報:既然是正刊的一部分,為什麼會放在《科學》雜誌網站的「BOOKLET」(小冊子)分類下面提供給讀者免費閱讀和下載?

  吳若蕾:學術雜誌有兩種獲取方式,付費訂閱或者是在網上開放獲取(open access),免費提供給讀者。《科學》的正刊要付費,專刊部分是可以免費閱讀的,以便最大限度地擴大影響。我們把專刊、副刊還有其他可以免費閱讀的內容都放在了這個分類下面,但這份專刊並不是小冊子,在網上看不出來,看到紙質版的雜誌就知道它與小冊子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北青報:這份專刊是受北京中醫藥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商業贊助發行的嗎?

  吳若蕾:這份傳統醫學的專刊將分三期刊載,贊助方很多,除了12月19日這一期封面寫明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還有澳門科技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等,這些贊助商在以後兩期的專刊封面會有所體現。《科學》是非營利機構,本身沒有這麼多預算,需要贊助方來承擔印刷和發行的費用,這個贊助方可能是主動來找我們的,也有可能是我們自己找的。不過,對於贊助方,我們也有標準,須是相關領域的頂尖或者權威,不是給錢就能行的,這屬於公益贊助,不是利益交換,更不是所謂的「商業贊助」。

  北青報:正是專刊封面寫明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贊助,內頁又刊有北中醫校長的文章,因此有質疑說是北中醫「花錢買版」給自己做宣傳。

  吳若蕾:北京中醫藥大學確實有付贊助費用,中醫藥大學和浸會大學贊助的是這份專刊的出版和發行,不是為了發自己的文章而花錢買版面,目的是為了在國際推廣中醫藥。這份專刊裡面徐安龍校長的文章也只有一篇,他的文章能否發表與是否贊助沒有關係。

  北青報:那什麼樣的文章能發在專刊?

  吳若蕾:不方便發論文或者不以論文形式為載體的內容就可以用專刊或者副刊的形式體現。或者看作者自己的需求,有些就更願意以專刊或者副刊的形式發表。這些在專刊上的文章不能用評判論文發表的形式來評判,更類似科技推廣、宣傳。

  北青報:與正刊內的論文相比,專刊文章的權威性是否會減弱?

  吳若蕾:沒有誰的權威性更高一說,也不是只有論文才是科學,科學也包括科技推廣、科普宣傳等內容。例如中醫藥,我們之所以在專刊標註未經過同行評議,是因為國際上沒有這方面的專家來對論文進行同行評議,西方國家也沒有這個學科,但不說明文章沒有科學價值。(文/本報記者 董鑫 劉洋)

相關焦點

  • 南開校長被指論文造假,期待「公允調查」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有18篇論文涉嫌造假,論文實驗圖片也存在PS痕跡,一時引發熱議。
  • 大學生為保研出國花錢發論文 核心期刊起步價2萬
    花錢發一篇論文 保研能獲2分加分  「論文買賣」、「代發代寫」早已是校園裡公開的秘密。不賺錢的學生貼錢搞「學術」,炮製出的論文終究變了味。  陳明(化名),某「211」「985」院校的在讀文科研究生。他回憶兩年前自己保研時,有一些同學拿著自己的論文去教務老師那裡登記加分。
  • 花錢發表論文已成公開秘密
    本該嚴肅的學術論文刊發工作,如今普遍存在不交版面費難以發表論文的問題。這股風氣愈演愈烈,導致一些學術論文質量下降。教科界人士指出,簡單以論文發表數量多少,作為職稱晉升和考評的重要條件,促使越來越多的人花錢撰寫和發表論文。
  • 曝光:黑龍江一學術期刊,給錢就能發論文
    6月是畢業季,當很多研究生忙著發論文、拿學位時,南京一所知名高校歷史系的碩士畢業生們卻顯得特別淡定。因為3年讀研期間,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經花錢在省級學術期刊《黑龍江史志》上發表過論文,以至於這本雜誌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該校「歷史系研究生學報」。
  • 職稱考試後學生仍遭簡訊騷擾 花錢發表論文成產業
    評職稱「花錢發論文」已是「明規則」?這是大慶某學校老師劉豔(化名)收到的某論文代發公司發來的一條簡訊。該公司稱,通過他們發表職稱論文速度快、價格低,省級、國家級甚至某些核心期刊也能操作成功。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也多次收到過類似的郵件。「現在網上買賣論文的現象,不僅多,而且陷入真假難辨的境地。」 展江說,與發郵件者合作的雜誌在河北,但發件者本人在武漢工作,很不可信。
  • 花錢論文大行其道 揭秘其中龐大產業鏈
    「2200字600元」,「每2500字650元」、「900元/2500字符」……這些標價所指的並不是給作者的稿酬,反而是作者要支付給刊物的費用!這種支付形式,完全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稿酬邏輯。
  • 如何正確完成中醫論文選題?
    如何正確完成中藥論文的選題? 1,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主題選擇 繼承是所有科學論文的共同點。然而,由於現實社會的客觀需要和中醫學者的獨特性,中醫論文的這一特點比其他科學論文更為突出。
  • 部分高校不發論文不能碩士畢業
    論文要求愁煞部分碩士畢業生  「研一入學時得知要在專業學術期刊發表2篇論文才能達到畢業要求,我從研一下學期就開始著手準備,但現在一篇論文都沒有見刊,今年學院又提出,發一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也可以,現在哪有心情找工作,一門心思都在愁論文。」對於學校的論文發表要求,寧夏某大學研三學生劉倩頗為無奈。
  • 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原標題: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文章多見於《細胞與分子免疫學》、《免疫學雜誌》、《生物化學雜誌》等國內外期刊,還有文章發表在自然出版集團主辦的《自然-免疫學》,另有一篇論文2014年被《科學》雜誌收錄。   11月18日,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表示,中國工程院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552篇新冠肺炎中文論文詳解:總量超過英文論文,中醫視角佔24.4%
    另一篇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在《企業觀察家》雜誌發表的《新冠肺炎的經濟影響與政策應對》,提出了促進網絡消費、提高稅收優惠、保障失業群體的實務建議。元宵節過後,中文論文進入加速狀態。2月17日至26日這十天,新發論文數佔到總數的三分之二(66.3%),僅25日一天,就達到了49篇。
  • 南開大學校長論文造假?中國工程院回應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一事在網上熱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18日,曹雪濤和中國工程院兩方分別對此事作出回應。曹雪濤表示,自己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中國工程院則表示,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數百名大學生認可「 花錢發論文」遭院士嚴厲批評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開講的《人文與醫學》本學期第二次見面課上,中國工程院王紅陽院士做了題為「醫學科學研究中的人文元素」的直播互動授課。來自中國海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延邊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學生們也通過智慧樹網的沉浸式教室,一同參與了課堂互動。圍繞本次見面課的主題,王紅陽院士提到醫學科學研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三個人文元素,分別是創新精神、團隊協作精神和道德規範。
  • 堅信中醫是科學,就需要有科學態度
    點擊查看 來源:中國社區醫師雜誌作者:徐毓才被除名的中國的8所中醫藥大學為北京中醫藥大學、貴陽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雲南中醫藥大學。
  • 醫生發論文惹的禍
    於是林誠花了2.4萬元,林誠把自己的論文交給了第三方,對方不僅把論文潤色得「更像外國人寫的了」,還承諾可以幫助發表。           林誠告訴記者,在第三方的價目表上,不同類型的期刊價格不同,「影響因子高的雜誌收費更高」。           「幸運」的是,林誠交給第三方的那篇論文,成功發表在《腫瘤生物學》上。
  • 搶著發論文背後
    2019年1月12日,虎嗅曾對話《科學》雜誌新聞主編Tim Appenzeller,在討論學術論文造假現象時,他說這是一個全球現象,只要有做科學研究的地方,就存在抄襲或造假現象,「在中國,我看到的是論文被發表背後的動機,就我所知,在中國,論文被發表後,回報是比較直接的,不管是金錢上的回報,還是對個人職業發展上的回報。」
  • 中醫科學嗎?
    中醫科學嗎?科學?不科學?看誰說? 科學指的是普適性,中醫不科學,因為中毉大夫可以做到,無病不治,揮手之間,症狀消失。凡夫俗子,普通的人用同樣的方法,達不到相同的效果,所以說中醫不科學,因為正心修身天人合一,通天地的人可以做到,醫天,醫國,醫人,醫病,可以為良相,可以為良醫,非要讓一個凡夫俗子去做中醫之事,凡夫俗子又怎麼可能勝任呢?所以中醫沒有普適性,所以中醫不科學。 我說中醫科學,因為人人正心修身,天人合一後,成神,成聖,神聖之人,人人可以為醫。
  • 曝中國神秘論文工廠:出錢就可在科學雜誌掛名
    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近日發布了一篇調查文章「代售:在權威科學雜誌上掛上你的名字」,指出目前權威科學期刊上的學術抄襲問題嚴重,其中涉嫌論文造假多數來自中國。該雜誌甚至點名道姓地指出,中國存在「論文工廠」,批量生產論文,只要花錢,就可以將自己的名字掛到該機構生產的論文上。
  • SCI論文和頂尖科研雜誌一次搞清是什麼
    專業性期刊是指系統刊發某一學科領域內系列論文的連續出版物;綜合性期刊則是對收錄的文章專業領域沒有限制的一類期刊。《Science》編輯搜圖《Science》(《科學》)是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官方刊物,屬於綜合性科學雜誌,《科學》是發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之一。
  •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 有外國雜誌靠中國投稿費養活
    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  隨著調查,一條代寫、代投、偽造同行評審的國際論文「一條龍」服務灰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調查 「潤色」成幌子 花錢可發國際期刊  百餘篇中國論文遭撤稿,出版方給出的理由是「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  同行評議是學術刊物普遍採取的論文評審制度。一般由出版方邀請論文所涉領域的專家評價論文質量,提出評審修改意見。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是否刊發。
  • 搶著發論文背後-虎嗅網
    2019年1月12日,虎嗅曾對話《科學》雜誌新聞主編Tim Appenzeller,在討論學術論文造假現象時,他說這是一個全球現象,只要有做科學研究的地方,就存在抄襲或造假現象,「在中國,我看到的是論文被發表背後的動機,就我所知,在中國,論文被發表後,回報是比較直接的,不管是金錢上的回報,還是對個人職業發展上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