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亞太海上主權爭議批中國 不承認國際海洋法

2020-12-05 搜狐網

  本周,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將訪問中國,這是裡克去年2月就任以來第二次訪華和第五次訪問亞洲。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表示,海上安全問題當然是會談議題之一。其實,近一段時間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海上安全問題,具體說就是東海、南海主權爭議問題上,採取了不少外交和軍事行動,期望「緩解地區緊張局勢」,但事與願違。究其原因,美國壓中國、挺盟友、維護自身海上霸權的做法難辭其咎,也很危險。

  美國在亞太主權爭議問題上拉偏手

  南海和東海是當今世界關鍵的貿易和能源運輸通道,全球一半以上的海上貿易途經南海。中國正積極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且石油對外依賴度已超50%,估計不會有人比中國更關心亞太海上交通的安全問題了。歐巴馬政府正推進出口倍增計劃,而2013年僅中美雙邊貿易額就達5210億美元,穩定、繁榮的亞太市場對美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亞太地區幾十年來的和平與穩定主要是拜美國所賜,但最近局勢變得越來越緊張,這是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的論斷。2月4日,拉塞爾在華盛頓外國記者中心發表演講做出上述結論時,又再次延續近期美國一貫批評中國的語調,稱中國劃設東海航空識別區不利於地區穩定,加劇了緊張局勢,加大誤判和發生衝突的風險,敦促中國不實施防空識別區。隨後提出新要求,即中國今後不要在包括南海在內的其他敏感區域宣布新的防空識別區,強調中國絕不應質疑美國對任何威脅現狀行為的堅決反對。

  5日,拉塞爾公布了美方對中國以下7項行動的關切:不斷限制外界接觸黃巖島;對菲律賓在仁愛礁上的長期存在施加壓力;在遠離中方宣告擁有主權的島嶼同時鄰近他國陸地的海域進行海洋油氣區塊開發競標活動;將一些南海有爭議地區宣布為行政管轄甚至軍事區域;海事部門在釣魚島附近進行前所未有的高頻度危險行動;在東海防空識別區有爭議的空域內進行突然、不協調的單邊執法;在南海有爭議海域升級漁業管理規定。美方的這7項關切是拉塞爾1月下旬陪同美國常務國務卿伯恩斯訪華時提出的,此次在美國國會眾議院外委會作證時首次披露。

  拉塞爾在作證時強調,中國在南海、東海的上述行為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劃設東海航空識別區是一種「挑釁行為」和「朝錯誤方向的嚴重步驟」,在南海的模糊聲索(即主權主張)在本地區「製造了不確實、不安全和不穩定」。美國擔憂中國正逐步採取行動控制九段線以內的海域,並首次明確要求中國澄清九段線的涵義。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洛可利爾2月6日訪問日本時也表示,美軍不承認中國在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中國改變現狀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

  對於近期在這些爭議中鬧得最兇的地區盟友,美國則是另一番態度。對於日本,拉塞爾在作證時強調,釣魚島處於日本管轄之下,日本是一個成熟和穩定的民主國家,對亞太地區和全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修改和平憲法應是代表日本民眾的人來做決定。克裡7日在華盛頓與到訪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會晤時聲稱,美日同盟一直是亞太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基石,也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基石,美國將繼續致力於對日本的條約義務,這一承諾「包括東海」。此前,美國還派出過兩架B-52戰略轟炸機進入中國東海航空識別區。對於菲律賓,拉塞爾在作證時稱,美國全力支持通過和平機制行使權力,2013年菲律賓就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將南海爭端提交了國際仲裁法庭。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洪磊指出,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是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正當權利,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有關中國計劃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是日本右翼勢力散布的謠言。美國在未核實情況下,僅憑謠言就對中方無端指責,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洪磊表示,中國在南海的海洋權益是歷史形成的,並受到國際法的保護。中國主張並始終致力於通過與有關國家的雙邊直接談判和友好協商,以和平方式妥善解決南海爭議和分歧,也希望美方以理性、公允的態度,為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發展發揮建設性的作用,而不是相反。

  美國「航行自由計劃」突顯霸道

  其實,拉塞爾在國會作證時已經明確了美方所謂「不持立場」的具體含義,一是堅決反對使用恐嚇、威脅或武力宣示主權,二是堅決要求海洋主權聲索應符合國際法習慣。美國根據以上兩原則,還是長期堅持的「美國航行自由計劃」對中國提出反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有關海洋問題最為重要的國際法習慣,1994年生效以來,在領海主權爭端、海上天然資源管理、汙染處理等問題上起著重要的指導和裁決作用,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尊重。該公約已獲得包括中國在內的150多個國家批准,但美國至今沒有加入。沒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為當前在亞太海域的所作所為所找的依據,就是美國自家的「航行自由計劃」。

  「航行自由計劃」是美國政府的一項機密的外交和軍事行動計劃,出臺於1979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在宣布「航行自由計劃」時說:「鑑於美國在世界事務中的顯著地位,它感到不得不採取主動去保衛其權利免受沿海國家的非法侵蝕。」卡特之後的美國歷屆政府都繼承、發展和實施了該計劃。該計劃的諸多內容現仍屬於美國的國家機密。中國學者曲升指出,該計劃旨在防止沿海國家的「過度海洋主張」挑戰美國的海洋霸權,保證美國軍事力量的全球機動暢通。拉塞爾等美國高官在亞太海上主權爭議中對中國指責的實質就是認為中國的現有行動是「過度海洋主張」。

  據統計,中國是美國「航行自由計劃」外交抗議和軍事宣示清單中的「常客」,中美之間一系列海上事件的發生,與美國對中國實施該計劃有密切關係。截至2011財年,美國針對中國的「過度海洋主張」發起外交抗議年度為兩個,實施軍事宣示行動的年度達12個。1998年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建立後,美軍仍在東海、南海的中國專屬經濟區密集執行「例行軍事行動」,由此而引發了「波第其號」事件、撞機事件、「無暇號」事件和包括最近的「考彭斯號」事件等一系嚴重海上事件。針對所謂的中國「過度海洋主張」,美國其實已形成了以「航行自由計劃」外交抗議、雙邊協商、軍事行動宣示為中心的,外加「例行軍事行動」的機制。對於「航行自由計劃」,美國一向是做多說少。此次拉塞爾將這一美國國內一項機密計劃端出臺面,介入亞太地區與美沒有直接關係的海上主權爭議,比較罕見,強硬態度和霸權作風也可見一斑。

  美國的捲入使情況變得危險

  2011年下半年,美國曾通過一系列高層訪問、政策宣示和強化軍事存在等手段掀起一股亞太攻勢,東海和南海主權爭議就是美國「強勢東向」的重要依託。表面上,美國聲稱對有關爭議不持立場,實際上卻不斷強調有關衝突事關美國重大利益,並且其政策傾向明顯偏向日本、菲律賓等地區盟友,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就不惜通過將南海稱為「西菲律賓海」來迎合菲律賓。

  去年10月,因美國政府關門,歐巴馬不得不取消計劃已久的亞太之行,外界因此嚴重質疑美國執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決心和能力。為打消外界特別是日本、菲律賓等美國亞太盟友的擔憂,美國通過去年12月底派副總統拜登、本周派克裡以及4月下旬的歐巴馬亞太之行等措施進行補救,但最實質的應數對中國越來越尖銳的批評和不斷強化的亞太地區軍事活動及軍事存在。

  2月4日,在白宮新聞發布會,有記者表示日本媒體報導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麥艾文表示,如中國在南海劃設新的航空識別區,美國將進一步增加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活動和軍事存在。白宮發言人卡尼未對此作正面回應,但表示該記者所援引的情況符合美國的一貫立場。據媒體報導,拉塞爾在5日的聽證會回答議員關於美國在南海是否設有底線時稱,「我們確實有充分的機密戰略應對中國,南海或其他(海事問題)」。

  對於美國此類做法的利害得失,國內學者有深刻分析。資深學者、國際政治及美國研究專家資中筠指出,這一海域島嶼歸屬的爭端早就存在。在過去,美國宣稱的政策是不捲入爭端,保持低調。然而,美國最近卻對這一地區表現出不同尋常的興趣,並大大增加軍事布防的力度,它展現的姿態只能被理解為在這場捲入多國的爭端中它要給中國施加壓力。在本質上,這場爭端只是與相關各方有直接關係,而與中美關係沒有關係。美國的捲入只能使事情變得複雜化,並會使情況變得危險。這是中美關係一個新的負面因素,而且是一個具有嚴重危險的因素。

  人們期望,美國及有關各方切實能通過美方所提倡的「克制、良好判斷、外交以及對話」,而不是以選邊站、走邊緣等危險方式尋求各自渴望的利益。

news.sohu.com false 中國青年報 http://zqb.cyol.com/html/2014-02/10/nw.D110000zgqnb_20140210_1-08.htm report 3767 本周,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將訪問中國,這是裡克去年2月就任以來第二次訪華和第五次訪問亞洲。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表示,海上安全問題當然是會談議題之一。其實,近一

相關焦點

  • 金永明:現代海洋法體系與中國的實踐
    而這種變化和發展,也受到國際法院判決的影響。例如,國際法院在1974年「漁業管轄案」的判決中指出,隨著漁業活動範圍的增加,國際海洋法的發展結果是,曾經在公海對海洋生物資源的自由放任措施,被通過對他國權利及為萬人需要保存而應採取適當措施義務的承認所替換。
  • 中國海洋國土近半存在爭議 專家稱安全形勢嚴峻
    毋庸置疑,每個有作為的民族在看到這條歷史蹤跡時都不應也不會無動於衷。」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的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海洋法學會副會長周忠海教授的話擲地有聲。海洋國土近一半存在爭議中國是世界上海島最多的國家之一。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家最大可管轄以下6大海洋區域:港口、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
  • 張召忠:領海主權不容侵犯 外艦闖進來怎麼辦?
    按照1958年《領海及毗連區公約》,領海定義為:「國家主權擴展於其陸地領土及其內水以外鄰接其海岸的一帶海域,稱為領海。」 關於主權不僅是指水域,而是擴展於領海之上的空間及海底和底土。關於領海中的「一帶海域」的確定涉及到領海的基線、領海的寬度和領海的外沿線的確定。確定領海寬度的方法是首先確定領海基點,然後連接成領海基線。領海的基線是指「沿海國官方承認的大比例尺海圖所標明的沿岸低潮線」。
  • 南海局勢及南沙群島爭議:歷史回顧與現實思考
    而同期,美國出版的地圖和書籍等,例如1961年版的《哥倫比亞利平科特世界地名辭典》、1963年版的《威爾德麥克各國百科全書》、1971年版的《世界各國區劃百科全書》,也均確認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美國的政策困境是,雖然基於道義和國際法理應承認中國對這些島礁的主權,但另一方面由於反共和推進亞太戰略的考慮,美國又不情願讓中國大陸佔有這些島礁,更不願因此損害與菲律賓等盟友的關係。
  • 中國公布釣魚島海基線 明確宣示主權
    10日傍晚,中國政府公布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當天下午,日本內閣決定「購買」釣魚島及北小島、南小島兩個附屬島嶼,並將其「國有化」。專家分析,公布領海基線是國際通用的宣示主權、行使管轄權的方式。
  • 英國國際海洋法專家質疑仲裁庭對南海仲裁案管轄權
    新華社倫敦6月16日電 綜述:英國國際海洋法專家質疑仲裁庭對南海仲裁案管轄權  新華社記者張建華  英國兩名資深國際海洋法專家近期分別就南海問題發表法學論文,認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本質是主權爭議,相關仲裁事項必然涉及主權和海域劃界問題
  •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談判始末:中日交鋒大陸架劃界
    艦長芬頓表示,美國航母出現在亞太海域,旨在在有爭議的水域確保船艦的航行自由。同樣折中模糊的還有國際海峽的通行問題---《公約》既規定海峽沿岸國擁有主權和管轄權,又規定所有船舶和飛機享有「過境通行」的權利。
  • 美將領:中國不應脅迫鄰國承認"九段線"
    參考消息網3月8日報導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塞繆爾·洛克利爾3月6日表示,目前看不出亞太地區有國家試圖借烏克蘭危機生事,不過真有人這麼做的話將是嚴重錯誤。
  • 當代世界: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
    從1840至1940年的百年間, 帝國主義列強從海上入侵中國達470餘次之多,這種慘痛教訓值得永遠記取。目前,儘管中國不存在外敵入侵的危險,但中國仍面臨海洋安全問題,其中既包括海上傳統安全,如海上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等,也包括海上非傳統安全,如海盜和恐怖襲擊、海洋自然災害、海洋生態問題等。要解決上述問題,有賴於中國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提升中國海洋綜合實力。
  • 美渲染中國海上核威脅 憂亞太均勢被北京打破
    德國《柏林日報》稱,今年10月APEC會議期間,由於美國的缺席,中國成為唯一的「領導者」,現在美國國會顧問小組又對中國軍事實力敲響警鐘。除了強調中國「威脅」,「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還呼籲美國加大投入,以加強在亞太的部署。美聯社21日稱,該委員會在報告中建議國會資助造船,增加海軍在亞太的存在,支持國防部2020年在亞太地區部署60%戰艦的目標。目前美國軍艦一半遊弋在亞太。
  • 莫迪萬萬沒想到,拜登哈裡斯相繼發聲,不承認印對爭議地區的主權
    【撰文丨為你寫詩/編輯丨小懶】 從各大媒體的報導可以看出,川普並不承認大選結果,甚至採取了拖延和移交權力的措施,以保留最後一點虛榮心。可拜登對此絲毫不在意,已經在做入主白宮的各項準備。特別是在對待印度的態度上。
  • 中國周邊海洋問題:本質、構成與應對思路
    (一)島礁主權爭議島礁主權爭議是中國周邊海洋問題的根源和核心,具體而言就是中國與日本圍繞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以及中國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等圍繞南沙群島部分島礁主權歸屬的爭端。這些爭端事關國家領土完整,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短時期內很難得到徹底解決。目前有關各方努力的重點,應當是維護爭議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防止爭端擴大或升級。
  • 越南無法律依據宣稱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
    越南無法律依據宣稱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2014年06月13日10:39 文章說: 近一時期以來,針對中國企業在中國西沙群島毗連區開展正當、合理和合法的鑽探勘探活動,越南一方面出動船隻幹擾中方作業,另一方面以「弱者」形象進行輿論造勢,聲稱中方作業海域位於越南專屬經濟區,違反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相關國際法,「中方武裝船隻衝撞越方漁船」等等,號召國際社會對此大加撻伐,引發地區國家廣泛關注。而事情的真相如何,在此我願介紹一些基本事實。
  • 西沙群島是中國領土無爭議 越南地圖承認中國主權
    中國 從北宋就擁有主權   中國最早發現、最早開發經營、最早管轄西沙群島。中國北宋(公元960-1126年)政府已把西沙群島置於自己的管轄範圍內,並派水師赴該海域巡邏。1909年,中國清政府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軍視察西沙群島,並在永興島上升旗鳴炮,宣示主權。
  • 中國海洋大學學子在全國高校國際海洋法模擬法庭競賽中獲第六名
    中國海洋大學學子在全國高校國際海洋法模擬法庭競賽中獲第六名  中國海大代表隊於2018年3月正式組隊,由陳奕彤老師擔任主教練,王金鵬老師擔任領隊,戴昕教授擔任技術指導。薄冬雨、尹苗苗、王嘉徽和郭秋含同學參與了前期書狀的研究環節。在三個多月的備賽過程中,隊員們閱讀了大量海洋法和國際法研究資料,在教練組的指導下每周召開至少兩次研討會。
  • 專家稱菲越兩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違背國際法
    原題:且看越菲南海主張如何不合理  近日,中國與東協部分成員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的爭議成為了國際輿論的焦點。事實上,越南和菲律賓在南海的各種主權主張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兩國的領海主張更是明顯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條文和精神。
  • 專家:妄評「九段線」居心何在 美方言行應檢點
    這位主管亞洲和中國事務的美國官員,影射中國靠「恫嚇、脅迫、武力」處理海洋爭端,還一口氣羅列了中國在南海和東海地區的7條「罪狀」,指責中方上述行動「增加了地區緊張」,質疑中方在南海和東海的目標。拉塞爾並進一步非議中國南海「九段線」,聲稱中國根據「九段線」宣示海洋權益與國際法原則不符,應就此作出澄清或調整立場,以符合國際海洋法。
  • 楊天石:蔣介石與釣魚島的主權爭議
    臺灣的中國石油公司與美國4家石油公司協議,合作勘探釣魚島等海域海底石油,日本政府提出主權爭議,蔣介石迅速明確肯定,釣魚島主權屬於中國,多次指示臺灣當局發表聲明,表明立場。將釣魚島和歸還琉球問題混雜是美國政府安下的釘子。蔣介石原先希望美國政府分開處理,將釣魚島歸還中國,但美國不聽。
  • 21世紀海絲路新視角將見證中國再成海洋強國
    因牽涉到中美兩大巨頭,南海問題形勢複雜,爭端頻現,能否得到較好的解決關乎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前景,這又與維護中國海洋主權緊密相關。由此,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需要解決的海洋治理問題不僅包括海洋資源、海域劃界、島礁主權等比較複雜的爭端和爭議,也包括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以及公海區域特定事項的管轄權等基礎性的爭議。這些基礎性問題關係到整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築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