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0光年外,恆星突然變暗20%,科學家猜測可能跟人造物體有關

2020-12-06 探索浩瀚星空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基本已經不再懷疑外星文明的存在。為了探索地外文明,科學家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啟了地外文明探索計劃,1977年,科學家先後發射了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飛船,它們攜帶著人類的信息和地球的坐標,向著茫茫的太陽系外飛去。

旅行者號的任務就是希望能夠探索發現地外文明,然後跟地球取得聯繫。經過40多年的飛行,旅行者號飛船已經飛出日球頂層進入了星際空間。如果按照曾經科學家對太陽系範圍的劃分,它們早已飛出了太陽系,可如果按照後來太陽系範圍的劃分,以奧爾特星云為界限,那麼現在的旅行者號要飛出太陽系,還需要3萬年左右。

科學家對旅行者號在未來探測發現外星文明已經基本不抱希望,只有走出太陽系才有可能發現外星文明。除了派出旅行者號尋找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之外,科學家還通過射電望遠鏡探索接收宇宙中可能存在的神秘無線電信號來尋找外星文明。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文明發展到科技文明階段之後,無線電通訊技術的發展是必然的,而且科技越強大的文明,其無線電通訊技術也必然越強。尤其是像星際文明這樣強大的文明,它們的無線電信號可能會非常強,如此強烈的信號一旦在宇宙中傳播,就有可能被我們接收到。

如果我們能夠接收到外星文明發現的信號,然後通過破解就可以確定外星文明的存在,並知道外星文明所在的位置,有可能還能夠和外星文明取得聯繫。不過,後來科學家發現這個方法似乎用處不大,並不是我們無法接收到宇宙中可能存在的神秘信號,事實上,科學家通過射電望遠鏡也接收到幾個神秘的有規律的無線電脈衝信號。

真正困難的是,我們即使接收到這樣的神秘信號,也無法成功破解。外星文明跟人類的語言不同,無線電技術可能也是完全不同。兩個完全不同的科技發展方向,想要破解其中一方的無線電信號,是很難做到的。人類的無線電語言是基於人類的語言,文化等發展起來的,我們不了解外星文明的語言,文化,科技發展等,是基本無法破解其無線電信號的。

通過探索破解神秘無線電信號來尋找外星文明的方向似乎成功率也非常低,於是有科學家提出了另一方向,那就是通過探測星空深處可能存在的巨型人造建築。人類剛走出地球沒多久,已經發射了很多的衛星,還有空間站,飛行器等。

那麼強大的外星文明必然也少不了這些,而且越是強大的文明,他們在太空建築的物體會越巨大,大如行星的宇宙飛船,龐大到超出我們想像的空間站等都有可能是存在的。如果我們能夠觀測到這樣的人造建築,就可以確定目標星系存在一個強大的外星文明。

其中,戴森球就是科學家假想中的一種龐大的人造建築,它是美國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的戴森球就是一種圍繞恆星建造的,能夠吸收恆星能量的龐大人造天體。

我們都知道,恆星都是非常巨大的,我們的太陽在恆星家族中也只是一個小個子,而想要將我們的太陽環繞起來,建造一個環形戴森球,這個戴森球的直徑至少要在3億公裡左右。

即使是環繞一顆更小的紅矮星,其直徑至少也要在4000萬公裡以上,這樣的人造建築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因此,戴森球也是高級文明的一種象徵,而且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太空結構是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後在能源獲取方面的必然選擇。

一個文明想要獲得不斷的提升發展,能源是根本,只有能源不斷提升,科技才能夠不斷提升,文明才能夠不斷升級。人類現在使用的能源主要還是化學能源,這種能源只能滿足人類現在的科技發展。未來我們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更加高級的能源,而且對資源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因此,未來去太空開採尋找更強,更豐富的能源是必然的選擇,太空中的能源有很多,其中恆星的能源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寶庫。

當人類的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也會研究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利用太陽的能源,有可能也會建造一種採集太陽能源的巨型建築。人類會如何,那麼已經強大起來的高級文明也會如此,因此,戴森才提出了戴森球的概念,並不是完全的猜想。

當戴森提出戴森球的猜想之後,天文學家們在尋找地外行星的時候,就很注重尋找這樣的結構了。那麼我們要如何尋找可能存在的戴森球呢?如果是直接觀測,肯定是觀測不到的,我們觀測太陽系外的恆星或行星都只能得出一個大體的數據,即使在某個星系存在巨大的人造建築,我們的天文望遠鏡也無法直接觀測到。

不過,科學家仍然有辦法,這個方法就是通過觀測恆星的亮度明暗變化。正常情況之下,恆星會發生明暗變化,一都是有行星經過的時候,或者周圍有其它的天體經過的時候。不過這類天體經過的明暗變化不會很明顯,如果觀測發現某顆恆星突然有了非常明顯的明暗變化,那說明這個恆星的周圍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遮擋物,而這個遮擋物有可能就是戴森球。

那麼宇宙中存在這樣有著明顯明暗變化的恆星嗎?答案是存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2015年的時候,在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時,在天鵝座方向發現了一顆亮度變化很大的恆星,編號為KIC 8462852(後被稱為塔比星),它經常會突然變暗20%左右,最高時可達22%左右,而且沒什麼規律,不像是行星掩星現象造成的,也並非其星體活動造成的,因此天文學家們懷疑這顆恆星的周圍是不是有個戴森球。

塔比星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如果不是它有著非常明顯的明暗變化,也不會引起科學家的注意。可是當科學家發現它的亮度變化如此明顯的時候,已經成為了可能存在戴森球的目標之一。如果這裡真的存在比人類更高級的文明的話,對於人類來說可能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1480光年的距離在宇宙尺度上是非常短的一個距離。如果這裡有文明存在,並且已經通過建造戴森球這樣的人造建築,按照科學家對宇宙文明等級的劃分,它至少也是一個二級文明,而人類的科技水平連一級文明也算不上,最多只能算0.7級。

如果塔比星上存在更高級的宇宙文明,那麼有可能已經觀測發現了地球的存在,也會猜測地球會不會有文明存在。只是礙於遙遠距離的因素,無法短時間來到地球,所以才沒有派出飛船來到地球。當然也有可能,塔比星的高級文明已經派出了飛船向地球方向而來,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就會來到地球和人類接觸,那個時候對於人類是否是禍也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關於塔比星的亮度異常變化也未必就一定是戴森球引起的,也很可能是一種自然現象,比如帶行星環的行星經過恆星時。今年2月份的時候天文學家們還在另外一顆恆星上發現了80%的光度變化,目前也無法確定是戴森球還是自然現象,還需要天文學家們進一步觀測來解開這個謎底。

不管如何,恆星亮度有著明顯的明暗變化,絕對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情。如果這種現象真的是戴森球引起的,那麼未來人類有可能通過此方法可以更快地發現宇宙中的高級文明。當然,要確定它們是否是由戴森球引起,還需要未來我們派出探測器前往距地球比較近的這樣一顆恆星。只要能夠確定恆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明顯光暗變化,那麼其它的恆星可能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3000光年外,一顆恆星的亮度兩天內驟降70%,這是怎麼回事?
    除了以上三種搜尋外星文明的方式之外,科學家還想到了另外一種方法,那就是觀測尋找外星文明建造的龐大人造物體,這種人造物體有可能是大到我們無法想像的飛船,比如行星一樣大的飛船,恆星一樣大的飛船等。如果是一些小型的人造物體,我們可能觀測不到,發現不了,可如果是一種特別龐大顯眼的人造物體,就有可能被我們觀測到。
  • 700光年外恆星突然變暗表現怪異,很可能即將爆炸!
    來源:新浪科技科學家觀測發現:參宿四(Betelgeuse)正在突然變暗,該跡象很可能是該恆星即將爆炸,另一種可能是這顆紅巨星將演變進入一個新階段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最新觀測顯示,參宿四(
  • 700光年外恆星突然變暗表現怪異 即將爆炸
    天文學家最新觀測顯示,參宿四(Betelgeuse)這顆年輕、明亮恆星近期表現有些怪異,正在突然變暗,該跡象很可能是因為它即將爆炸,另一種可能是這顆紅巨星將演變進入一個新階段。
  • 距地球1480光年,一顆疑似2級文明的戴森球恆星,這真的存在嗎?
    ,至今,人類都無法真正解釋,這顆恆星就是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外的塔比星,塔比星的星空編號為KIC 8462852,這是一顆位於天鵝座和天琴座之間的恆星,通常情況下,恆星的亮度十分穩定,更不會頻繁地發生大幅度的亮度浮動。
  • 1480光年外恆星亮度神秘變化:人工設施還是自然現象?
    建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包裹整個恆星的戴森球將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程學奇蹟,遠比建造一大群圍繞恆星飛行的小單體結構要困難得多神秘的恆星光變去年秋天,美國耶魯大學的天文學家塔貝撒·博亞津(Tabetha Boyajian)和同事們宣布,在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外天鵝座的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恆星有些不同尋常——一個專門致力於從美國克卜勒空間望遠鏡資料庫中搜尋系外行星存在線索的民間組織
  • 天鵝座可能有一顆恆星存在戴森球結構,如果是真的我們會很危險嗎
    在觀察恆星過程中,有很多恆星都有光變現象,這是因為有行星或其他因素的遮蓋幹擾所致。但一般恆星光變現象沒有這麼大。一般認為一顆恆星如有一顆木星這麼大的行星遮擋了其光線,只會造成恆星亮度下降1%,但這顆恆星亮度下降有時高達22%,大驟降光變周期為750天一次,小光變周期曾經有一段時間為20天,後來又消失了。
  • 1480光年恆星亮度變化:人工還是自然現象?
    建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包裹整個恆星的戴森球將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程學奇蹟,遠比建造一大群圍繞恆星飛行的小單體結構要困難得多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3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報導,可能會讓很多外星人愛好者們感到失望的消息是,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結果,此前廣泛流傳可能與外星巨型建築設施有關,甚至被認為可能存在一個正在建造中,用於採集恆星能源的「戴森球」結構的恆星KIC 8462852,
  • 科學家提出參宿四突然變暗的3種情況,這顆恆星正變得越來不穩定
    獵戶星座是夜空中最容易讓人辨別的星座之一,是因為獵戶座的幾顆恆星在天空中極其明亮顯目,然而科學家發現從去年開始獵戶座中最明亮的參宿四突然變得淡暗了,由於參宿四恆星是一顆演化到晚期的紅巨星,大小超過太陽足足325萬倍,同時發出的亮度也比太陽的光芒亮10萬倍,科學家認為參宿四亮度突然變暗可能是發生超新星爆發的前兆,可是今年以來參宿四又逐漸恢復了明亮,這顆恆星似乎並沒有發生超新星爆發?
  • 參宿四神秘變暗原因被揭開:不是外星文明所致
    【ALENG 自媒體】8月15日午間自媒體專稿,距離地球640光年外,有一顆神秘的恆星,它的名字是Betelgeuse,中文名稱是參宿四。2019年底至2020年2月初,參宿四的亮度出現不明原因的變暗,引起天文學家的密切關注,有人猜測,參宿四亮度變暗,
  • 獵戶座肩膀亮星半年內兩次變暗或引發爆炸!科學家:地球仍然安全
    編者按:參宿四從2019年11月開始突然變暗,進入一個420天周期的膨脹、收縮過程中,期間會出現變亮、變暗的現象。這可能是超新星爆發前兆。參宿四從2019年11月開始突然變暗,與1480光年外的塔比星相似,出現了周期性變暗的情況。在過去半年內,參宿四出現了兩次變暗,在2020年2月10日,達到最低點,亮度僅為平均值的37%,也就是說獵戶座肩膀上那顆恆星變暗了。
  • KIC 8462852恆星的變暗是戴森球、彗星經過還是超級建築所致?
    在塔比星的光曲線中,多日的巨大變暗事件是清楚的,當非常大的物體或者成群的物體被看見從這顆星前面經過,遮擋了22%的光線。恆星KIC 8462852的亮度一度下降了22%相比於我們的太陽系,同樣距離的巨大的木星只遮擋了1%的太陽光。一些非常大的行星的確遮擋了來自塔比星的光。
  • 7500萬光年外,一顆恆星神秘消失,科學家卻不知道原因
    但是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果,卻發現了令人驚悚的事實:7500萬光年外,一顆質量為太陽質量85倍的巨大恆星,突然神秘消失,其消失的過程讓科學家感到困惑,以至於目前似乎無法解釋。水瓶座,距離地球大約7500萬光年。
  • 消失兩年後再次出現,4566光年外恆星無規律變暗,經歷了什麼
    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月球每月陰晴圓缺,變星米拉333天脈動一次,火星衝日779天出現一次,哈雷彗星每76.1年到來一次,天王星在黃道面上圍繞太陽一周84年,任何一個對天文學感興趣的人早就已經習慣了天體運動周期。
  • 系外恆星光度突降3% 被疑為高級外星文明舉動所致
    據《科學美國人》報導,去年科學家們就預測今年5月塔比星會再次出現大幅度光變,現在它似乎已如期而至。截至上周五,塔比星的光度在短短幾天內已突然變暗3%。  塔比星距離地球1480光年,直徑是太陽的1.6倍,質量是太陽的1.2倍,是天鵝座的一顆普通恆星。
  • 要是KIC8462852這恆星被科學嚴謹的確定有戴森球,人類會怎樣?
    要是KIC8462852這恆星被科學嚴謹的確定有戴森球,人類會怎樣?KIC 8462852,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1480光年,因為這顆恆星每過一段時間,亮度就會變暗,而引起了天文學家以及天文愛好者們的好奇。
  • 科學家猜測:外星生命可能可以在恆星內部中生存
    不過在1961年,天文學家弗蘭克 德雷克(Frank Drake)提出了一種估計地外文明數量的方法,即著名的德雷克方程式。這個方程式根據不同的變量,確定人類是否有可能找到外星智慧生命(或者被其發現)。這些變量包括:銀河系中每年的恆星形成速率;恆星與行星的數量之比;形成生態系統的行星佔所有行星的比例;以及演化出生命的行星所佔的比例。
  • 有顆星星突然變暗、肉眼可察 引發全球關注
    去年冬天,參宿四的亮度突然急劇下降,引發全球天文愛好者關注。人們一度猜測,已經「年邁」的參宿四是否將要超新星爆發(或者說已經超新星爆發,因為我們在地球上看見的是700年前的參宿四)。如今,參宿四已經恢復正常亮度。
  • 3千光年處突發詭異天象,恆星亮度兩天驟降69%
    我們都知道,它是外星高等文明吸收整個恆星系能量的超級建築。但是這僅僅是科學家們的一種猜想,始終在傳說中。那麼,現實中真的有戴森球嗎?前不久NASA再次傳來驚人消息,在3千光年處,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突然變暗,亮度在短短的2天時間內便下降69%,致使該恆星的亮度星等直接下降1個等級。這一突發事件令科學家十分吃驚。
  • 有顆星星突然變暗、肉眼可察,引發全球關注
    去年冬天,參宿四的亮度突然急劇下降,引發全球天文愛好者關注。人們一度猜測,已經「年邁」的參宿四是否將要超新星爆發(或者說已經超新星爆發,因為我們在地球上看見的是700年前的參宿四)。如今,參宿四已經恢復正常亮度。
  • 有顆星星突然變暗、肉眼可察,引發全球關注
    參宿四是冬季夜空中最亮的恆星之一,和大犬座的天狼星、小犬座的南河三一起構成了美麗的冬季大三角。參宿四質量是太陽的十多倍,作為一顆紅超巨星,它已經處於恆星生涯的末期,因內核複雜的聚變過程而膨脹。如果放在太陽的位置上,它的外表面將伸到木星軌道之外。從2019年10月開始,參宿四持續變暗,連肉眼都可以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