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掌握和善於運用科學思維方式

2020-12-03 人民網

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十分重視並善於運用科學思維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著重強調了辯證思維、戰略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系統思維和底線思維等。這些科學思維方式具有內在聯繫,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有利於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有力思想武器。

用辯證思維抓根本

用辯證思維抓根本,即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注重矛盾分析,抓住事物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從事物的普遍聯繫和發展出發看問題,從紛繁複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握本質、掌握規律。

辯證思維是習近平同志特別強調和注重運用的科學思維方式。他指出:「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習近平同志善於運用辯證思維謀劃工作:一是注重運用「兩點論」,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例如,在談到黨員、幹部的「本領恐慌」問題時,他說:「從總體上看,與今天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們的本領有適應的一面,也有不適應的一面。特別是隨著形勢和任務不斷發展,我們適應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適應的一面正在上升。」二是運用重點論,找突出問題、抓關鍵問題。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他還指出,整體推進不是平均用力、齊頭並進,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三是從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出發,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習近平同志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要求黨員、幹部「透過現象看本質,從零亂的現象中發現事物內部存在的必然聯繫,從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出發,在實踐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運用辯證思維認識問題、開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用戰略思維把全局

用戰略思維把全局,即從長遠看當前、從全局看局部、從整體看部分。它致力於解決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問題,努力佔據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制高點,從總體上把握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進而增強戰略定力和統籌協調能力。

戰略、方向、大勢、長遠等是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的「高頻詞」,體現了著眼全局謀劃工作、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把全局利益作為最高價值追求的戰略思維。習近平同志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習近平同志考慮問題、謀劃工作總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善於從戰略高度把握全局。他還在不同時間、多個場合講到戰略定力問題。在談到走和平發展道路時,他強調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不斷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培養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是我們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過程中需要著重把握的重要內容。

用歷史思維觀大勢

用歷史思維觀大勢,即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把事物置於過去、現在、未來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進行思考,努力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規律性,吸取經驗教訓,以史為鑑、以史育人、以史諮政。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思維對於我們黨有效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習近平同志指出:「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鑑。」他關於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分析,關於改革開放前後兩個30年關係的闡釋,關於如何評價黨的歷史和歷史人物的論述,特別是關於中國道路的歷史性審視和汲取中國歷史智慧的闡述,都體現了深邃的歷史思維,給人以深刻啟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都是基於科學把握中國的過去、現在、未來尤其是「發展起來後」的歷史任務提出來的。當代中國最大的現實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此,我們要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用歷史思維觀大勢,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加強對中國歷史、中共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世界歷史的學習,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認清歷史發展趨勢,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

用創新思維促發展

用創新思維促發展,要求我們破除迷信、打破陳規,突破常規思維的局限,對事物做新思考、對結構做新調整、對工作做新謀劃,力求以新的理念、方法和路徑解決問題,打開新局面,開創新境界。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習近平同志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他強調,「我國經濟已由較長時期的兩位數增長進入個位數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他還指出,要善於用改革創新的思路和辦法破解黨的建設中的重大課題,探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有效途徑,不斷推進黨建領域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和方法創新。此外,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一系列戰略舉措,無不是創新思維的產物,無不凸顯了創新對於新形勢下我國改革發展的核心驅動作用。黨員、幹部學習、掌握和運用創新思維謀劃工作,就要敢於打破思維定式,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求真務實,以思想認識的新突破打開實際工作的新局面。

用法治思維求善治

用法治思維求善治,即反對人治思維、特權思維,運用法律規範、法律原則、法律邏輯分析和處理我們黨治國理政中面臨的問題,積極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每個組織和個人都要牢固樹立憲法至上、法律至上的理念,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切實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行使權力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習近平同志還指出,要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依法治理經濟,依法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問題,避免埋釘子、留尾巴。用法治思維求善治,要求黨員、幹部適應全面依法治國的大勢,實現思維方式的與時俱進,以法治眼光、法治方式想問題辦事情;帶頭學法、知法、用法、守法,嚴格履行法定職責,在法治的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真正建立對法治的信仰和敬畏。

用系統思維聚合力

用系統思維聚合力,即以系統論原理為指導,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把握事物、思考問題,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結構與功能的關係,凝聚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運用系統思維分析問題、指導工作,是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的。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堅持統籌兼顧。習近平同志強調,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系統思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大理念,為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二是注重協同耦合。只有系統內部各要素實現協同耦合,系統才能有效運行並實現效益最大化。習近平同志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三是堅持開放包容。開放性是系統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只有開放的系統才具有活力。習近平同志將開放發展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發展理念,積極促進中國與世界融合發展。他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上提出:「應該建立合作而非對立的關係,倡導開放而非封閉的理念,尋求共贏而非零和的結果,實現一體化而非碎片化的目標。要相互借鑑、相互促進,形成彼此融合、互為補充的局面。」這為我們促進互聯互通、推動開放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南。

用底線思維謀主動

用底線思維謀主動,就是對事物發展的諸多可能性進行預判,明確可以把控的空間或可能出現的最壞結果,科學設定最低目標,掌握髮展的主動權,爭取最好結果。

底線思維是富有前瞻性和憂患意識的思維方式。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從壞處準備是用底線思維謀主動的前提。只有對事物發展的最壞結果進行預判,才能守住底線;底線失守,往往意味著滿盤皆輸。但守住底線不是目的,在此基礎上還應積極努力,推動事物內部矛盾向好的方向轉化,爭取最好的結果。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彰顯了對底線思維的科學運用。例如,針對治國理政的底線,他強調,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針對對外交往的底線,他指出,我們愛好和平,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正當權益,更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針對耕地保護的底線,他指出,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大家立了軍令狀,必須做到,沒有一點點討價還價的餘地;等等。在國際國內形勢複雜多變、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的新形勢下,科學運用底線思維,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8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
    原標題: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 為什麼要重視科學的方法論 古人講,論事易、做事難,做事易、成事難。抓工作、幹事業、謀發展,光有願望和幹勁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功底、有能力、有科學的方法,懂得按規律辦事。聯繫金融工作實際看,學習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
  • 運用科學思維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堅持運用科學思維作出的戰略抉擇。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也需堅持運用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等科學思維。以創新思維增活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要善於運用創新思維來謀劃推進。我們必須跳出條條框框的限制,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拓創新。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
  •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讀懂新時代
    在第三卷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總攬全局、戰略謀劃」等系列重要論述,正是面對新時代的變化,運用哲學思維對各種問題作出全面深刻分析和思考後的深刻表達。  為開展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提供了科學思維方式  關於時代,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分析社會問題之時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
  • 學習和運用唯物辯證法 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來源:光明日報創新思維是一種因時因地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科學思維。創新思維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陳規,善於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能力。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在把握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實現變革和創新,在新時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 十九、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關於新時代堅持和...
    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要掌握世界統一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制定政策、推動工作;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係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 習近平教你五種思維方式
    ——2011年9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歷史思維,是指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從歷史視野和發展規律中思考分析問題、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科學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善於把事物放在歷史長河中來考察,從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教訓中來總結,從歷史分析中判斷未來的發展趨勢。
  • 鍛鍊並運用這5種思維方法,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衡量一個人有沒有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是這個人能不能有效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來自於知識和經驗的積澱,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工作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鍛鍊並靈活運用下面的這5種思維方法,大部分問題我們都可以迎刃而解。
  • 新時代治國理政的科學思維方法
    洪星攝/光明圖片  思維方法是指人們為了實現特定的思維目的所憑藉的途徑、手段或辦法,是思維過程中所運用的工具和手段。科學的思維方式或思維方法有助於人們真實客觀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會取得事半功倍的預期效果。
  • 科學思維方式與中華哲學思維方式互相不理解的原因
    絕對個體思維方式的一種有利和兩種缺陷。第一,什麼是個體思維方式?絕對個體思維方式同時也是絕對整體思維方式,因為絕對個體認知的東西也會被認知為絕對整體。比如人是絕對個體,但是西醫科學用解刨學把人解刨成絕對個體組成的絕對整體。
  • 運用思維導圖學習知識,學習效率將提高數十倍
    運用思維導圖學習知識,學習效率將提高數十倍,這是在一定科學根據下的實驗結果。我第一次接觸思維導圖是在上大學的時候,大學老師講了自己的學習經歷,非常認真的把思維導圖的學習方式傳授給了全班同學。當時自己也以為是心靈雞湯類的學習方式,無非就是堅持努力,提高記憶力。
  • 《天道》:影響一個人得失的,不僅僅是機遇跟努力,還有思維方式
    我們跟世界上的很多人一樣,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出人頭地,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成功跟真理一樣,永遠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大多數人都是雖然很努力,但是卻依然過了碌碌無為的一生。最近又在重溫《天道》這部電視劇,從裡面悟到了一點智慧,分享給大家:能夠決定一個人成敗的,不僅僅是機遇跟努力,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
  • 習近平談科學方法(習得·科學方法)
    總書記十分重視思維方式,反覆強調要樹立辯證思維、戰略思維、歷史思維、底線思維等思維方式;總書記強調堅持問題導向,瞄著問題去、奔著問題來;總書記強調堅持科學統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既注重總體謀劃、又要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   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時,常強調改革方法。
  • 用思維和創意讓孩子發現數學之美
    「6歲—12歲的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特點是對新鮮的具體事物感興趣,善於掌握具體的事實,而不善於理解抽象的內容。」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   數學是一門抽象且邏輯性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邁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需要教育者提供適當的學習機制和素材,以便在《數學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數學解題能力,提升數學素養。
  • 彭國甫:用戰時思維和方式科學防治精準施策 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原標題:彭國甫在懷化市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完成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雙勝利動員會上強調用戰時思維和方式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雷紹業主持2月14日上午,懷化市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完成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雙勝利動員會召開
  • 十六、提高解決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關於科學的思想方法和...
    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更好地指導實踐。
  •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同時,還提醒我們要據此形成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的立場、觀點、態度、眼光、思路、方法、辦法、能力、本領、思維等。
  • 「兩彈一星」工程的科學思維方法及其當下意義
    基於此,「兩彈一星」的科學思維方法對於青海參與、融合新時代的國家戰略無疑具有特別的意義。  一、堅持辯證思維,統籌安排工程實施  辯證思維能力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中的運用,是指從事物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關係出發,分析矛盾、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
  • 作為川劇藝術思維方式的個性,它如何表現?
    在某種意義上說,了解和掌握了這些「法」,就了解和掌握了戲曲藝術的一般性規律。反之,不了解和掌握這些「法」,也就無法真正登堂入室,走進奇妙無窮又精彩紛呈的戲曲藝術世界。即遵循川劇藝術各分支的具體的規律,並運用其手段,掌握其法度。這是一種技藝境界,成熟和比較成熟的川劇藝術工作者一般比較容易做到;第二步,要做到「無法求圓」。當一個成熟的和比較成熟的川劇藝術工作者,在認識並能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川劇藝術的規律、手段、法規之後,都面臨著一個自身藝術水準的繼續提升的問題。向哪裡提升呢?向「無法而法」的境界提升。這是一種更高的、美學的境界,即「求圓」的境界。
  • 科學的思維方式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科學的知識主要來源於書本。但這便帶來一個問題? 書本的知識高度抽象化的成果,如果這些成果不能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人們對他的認識 就很容易流入表面。他們對於科學的認知,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並局限在一個框架之內。但這樣的所謂科學認知, 其實沒有多大意義。 那麼什麼樣的科學認知才有意義呢?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一個問題,所謂的科學理念與理論。
  • 中考(會考)地理必備掌握的5個解題技巧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地理空間想像能力和地理思維能力,正確地解答填圖、讀圖及其他各類地理問題。審視問題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正確解決問題是關鍵。我們應該認為這是不必要的,也是浪費時間。善於審題可以避免重複和遺漏,提高答題質量,事半功倍。在考試過程中,要保持頭腦清醒,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