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教你五種思維方式

2020-12-03 央廣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蘊含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等一系列治國理政的科學思維。學習這些講話,有助於我們在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時擁有科學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黨建網微平臺為您梳理總書記講話中這些精彩觀點。

  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

  ——2014年8月20日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戰略思維,是指從全局視角和長遠眼光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客觀辯證地思考和處理問題的科學思維。習近平審時度勢地提出了許多治國理政的戰略思想、戰略觀點,體現出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全局觀、整體觀和敏銳的洞察力、預見性,是系統的戰略規劃、清晰的戰略目標、明確的戰略任務和具體的戰略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戰略思維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善於從全局視角謀劃問題。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考察時,首次完整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問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總方略,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彰顯出「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的政治智慧。他多次強調在改革和發展的各項工作中都要有戰略思維,要善於觀大勢、謀大事,站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來思考和研究問題;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二是善於從長遠眼光思考問題。2012年11月29日,在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宏偉戰略願景。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他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這一願景,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三是善於從整體思路上把握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這些論述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注重把握問題的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系統性、整體性,體現出「智者見於未萌」。

  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思維觀啟迪我們:要善於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全局的高度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正確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現象與本質的關係,從現實前瞻長遠、從局部把握全局、從現象透視本質,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謹防「見事遲」,克服急功近利、只見現象不見本質等問題,避免坐井觀天的局限性和一葉障目的片面性,不斷提升戰略思維能力。

  以史為鑑的歷史思維

  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的「百科全書」,即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匯。

  ——2011年9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歷史思維,是指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從歷史視野和發展規律中思考分析問題、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科學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善於把事物放在歷史長河中來考察,從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教訓中來總結,從歷史分析中判斷未來的發展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歷史思維突出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高度重視學習歷史特別是黨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學歷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他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二是善於總結黨的歷史。總書記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的歷程。他指出,「這條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三是科學對待黨的歷史。總書記提出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辯證關係,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他強調應採取全面、歷史的科學分析方法,客觀、公允地看待黨的領袖人物。「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這些內容深化和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歷史觀。四是善於運用歷史。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是習近平總書記一貫重視並倡導的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他強調,「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歷史的教訓更應引以為戒」,領導幹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應該讀點歷史,從中汲取有益於加強修養、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不斷提高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斷提升領導工作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的歷史思維觀啟迪我們:歷史之中有智慧、歷史之中有營養,要在對歷史的深入學習思考中汲取前行的智慧、養分和力量,在現實工作中照好歷史這面鏡子,既要善於總結和汲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做到以史為鑑、更好走向未來,又要善於總結和汲取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做到修正錯誤、更好前進發展,做到學以增智、學以修身、學以致用,不斷提升歷史思維能力。

  蹄疾步穩的辯證思維

  「穩」也好,「改」也好,是辯證統一、互為條件的。一靜一動,靜要有定力,動要有秩序,關鍵是要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度。

  ——2013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

  辯證思維,是指運用唯物辯證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於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辯證思維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堅持「兩點論」,看問題一分為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用辯證法,要講兩點論,要找平衡點。要一分為二看問題,既要看到形勢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困難要一個一個克服,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既敢於出招又善於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這就要求我們只有一分為二看事物、多個角度想問題,才能避免「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二是堅持「重點論」,抓重點帶一般。總書記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鬍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搞改革「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這些內容深化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三是堅持「轉化論」,量變引起質變。「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過鬥大的風」,「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堤潰蟻穴,氣洩針芒」,「巴豆雖小壞腸胃,酒杯不深淹死人」,這些形象的語言生動地反映出「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這些論述體現了萬事嚴中取、「一處弛則百處懈」的深刻道理。

  習近平總書記的辯證思維觀啟迪我們:要堅持統籌兼顧的方法,處理好「樹木」與「森林」的關係,增強工作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有機統一,學會「彈鋼琴」,突出工作重點、抓住關鍵環節、實現綱舉目張,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芝麻西瓜一起抱;堅持「轉化論」,「禍患常積於忽微」,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防止由量變到質變、由小錯釀大錯、由「破紀」而「破法」,不斷提升辯證思維能力。

  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

  ——2013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

  創新思維,是指馬克思主義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科學思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大到一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站穩腳跟,小到一個地方、一個企業,創新都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創新思維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注重創新的巨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二是注重創新的方式方法。關於科技創新,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創新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建設科技創新高地,不斷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關於理論創新,「理論創新只能從問題開始,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關於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恆主題」。三是注重弘揚創新精神,培育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是衡量領導幹部素質高低、能力大小的重要標準。總書記強調,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要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的創新思維觀啟迪我們:要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破除迷信、超越陳規,轉變思維習慣、突破思維定勢,強化問題導向,不斷推進理念創新、思路創新、制度創新和方式創新,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新經驗、開創新局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提升創新思維能力。

  防患未然的底線思維

  堅持底線思維,切實做好工作。

  ——2013年7月25日習近平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強調

  底線思維是指從客觀設定最低目標出發爭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種科學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底線思維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注重運用底線思維思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一些重要問題的基本底線,體現出對事關黨和國家重大問題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在談到政治問題時,他指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在談到國家核心利益時,他鏗鏘有力地說,「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二是注重運用底線思維把握原則問題。底線,是指最低條件和最低價值標準,是不可逾越的「紅線」。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樹立「紅線」意識。在安全生產方面,他強調「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在依法辦事方面,他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遵守法律,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三是注重運用底線思維追求高線目標。底線思維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擔當思維、進取思維,其立足於守底線,但追求的是達高線,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既要守住底線,又不能無所作為,做到「有守」與「有為」的有機統一。堅持底線思維,按照「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總體思路」,紮實做好各方面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的底線思維觀啟迪我們: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認真評判決策處事的風險和可能出現的最壞局面,把應對的預案和政策措施謀劃得更充分、更周密;要慎獨慎初慎微,守住做人、做事、做官的底線,守住政治生命線,守住紀律紅線。

  (據2016年9月《黨建》雜誌,原標題《培育科學思維 促進能力提升》,作者陳杏年)

相關焦點

  • 世界頂級五種思維方式
    你看就算世界從新來過,窮人還是窮人,富人還是富人。窮人和富人的本質區別是思維方式,教育的過程就是不斷改變我們認知的過程。之前是流行「讀書改變命運」,當所有人都讀書時候你會發現你需要更多的「見識」才能改變命運。
  • 思維方式決定你能走多遠,厲害的人,大都有這五種本質的思維方式
    前言:這是關於真正厲害的人是如何煉成的, 一個人最重要是講究自我的尋找,思維方式的習慣訓練,在這個專欄裡重點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塑造自己,以及自我應該需要儲備的技能和如何成為最好的自己,歡迎更多的人閱讀與訂閱,幫助你激活內在潛能,找到自己的領域價值高地。
  • 「教練」的思維方式:教你三腦的正確打開方式
    你是問籃球教練還是健身教練?或是駕校教練?對不起,都不是,這裡的教練就是教練!   國際教練聯盟(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 對教練的官方定義:「 專業教練作為一個長期夥伴,旨在幫助客戶成為生活和事業上的贏家。教練幫助他們提升個人表現,提高生活質量。教練經過專業的訓練,來聆聽,觀察,並按客戶個人需求而定製Coaching方式。
  • 驚心動魄的思考:世界五種頂級思維,在中國文化裡不算高深的思維
    反而是那些比較崇洋的人,引進的西方一些思維和理念,成了新寵,受到了歡迎,比如這種號稱世界五種頂級的思維,說的問題,真的在中國古文裡就沒有嗎?我們首先來看這是五種什麼思維?三、吉爾伯特法則真正的危險,是沒人告訴你危險。這是英國人力培訓專家吉爾伯特提出的法則。人在事中迷,就怕沒人提。做一個虛懷若谷的人,容得下別人說你的不是,才是強者思維。
  • 扭曲你思維方式的6種認知效應
    然而,它們通常是用不準確的、通常是負面的方式看待現實的思維模式。 一個例子可能是認為「我是這個星球上最不幸的人」。作為這種思維的結果,或者在經歷任何其他認知影響時,你更有可能以一種更消極的方式看待事物。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看看什麼是認知影響。
  • 絕對讓你尖叫的「13種」思維方式!
    能夠明白以下13種思維方式,才是擁有了真正的珍寶,你擁有幾個? 1.有個老人愛清靜,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於是他把小孩召集過來,說:我這很冷清,謝謝你們讓這更熱鬧,說完每人發三顆糖。孩子們很開心,天天來玩。幾天後,每人只給2顆,再後來給1顆,最後就不給了。孩子們生氣說:以後再也不來這給你熱鬧了。老人清靜了。
  • 人際交往的五種思維模式你了解嗎?
    了解人際交往中每個個體的思維方式是促進人際交往的重要能力,總結下人的交往思維,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種情況:1、贏/輸(win-lose)只顧全自己的利益,只想自己贏,別認輸,他們把成功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上,攀比、競爭,追求地位及權利慾主宰了他們的一切。
  • 三種方式,教你突破線性思維,看透事物本質讓別人刮目相看
    什麼是線性思維呢?從字面理解就是思考問題時,一條線的去思考,而沒有更深度的思考。從書面的定義是:線性思維方式,是把認知停留在對事物物質的抽象,而不是本質的抽象,並以這樣認識的出發點,片面,直線,直觀的思維方式。
  • 本體技術視點 | 身份的五種思維模型(二)
    ,為什麼要建立身份的思維模型Part 2介紹五種關於身份的思維模型Part 3五種身份思維模型的交集和推薦做法上一章節我們講到,思維模型是真實、假設或虛構情況的心理學表示。通過理解五種思維模型,我們可以更好地進行身份系統的討論和工程設計。本期我們將帶來五種思維模型的主要特徵和具體解釋。五種思維模型每個思維模型對「身份」識別、記住和響應的方式都不相同。如何確定其獨特性,如何識別一名候選人?
  • 習近平總書記統一戰線重要思想的思維特徵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一戰線的重要思想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了鮮明的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等科學思維特點。全面準確把握習近平統一戰線思想的這些思維特徵,並將其應用於當前統一戰線實踐工作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 【MBA思維】這7種思維方式,讓你的生活慢慢變好
    同一道題,尖子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有的人憋了幾天也一點思路都沒有;到了工作中,有人因為承受不住壓力就辭職,有人卻能調整心態轉換方式,發揮自己的長處……知乎上有個話題,「哪些思維方式是你刻意訓練過的」,有超過1300萬人次瀏覽,24萬人關注。
  • 本體技術視點 | 身份的五種思維模型(終篇)
    ,為什麼要建立身份的思維模型Part 2介紹五種關於身份的思維模型Part 3五種身份思維模型的交集和推薦做法上一章節我們講到五種思維模型的主要特徵和具體解釋,通過分析原因和介紹示例,我們理解了時間-空間、展示、屬性、關係和勝任力思維模型背後的合理性。
  • 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方式
    以下10種數據分析思維可能不會瞬間升級你的思維模式,但說不定會為你以後的工作帶來「靈光一閃」的感覺,請耐心讀完,靈光一閃的時候別忘了我,你們的數據獵人DataHunter。日常工作中,客戶分群、產品歸類、市場分級……許多事情都需要有分類的思維。關鍵在於,分類後的事物,需要在核心關鍵指標上能拉開距離!
  • 努力掌握和善於運用科學思維方式
    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十分重視並善於運用科學思維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著重強調了辯證思維、戰略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系統思維和底線思維等。這些科學思維方式具有內在聯繫,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有利於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有力思想武器。
  • 餘建在省公安廳黨委會(擴大)務虛會上強調 強化「五種思維」不斷...
    餘建在省公安廳黨委會(擴大)務虛會上強調 強化「五種思維」不斷推動我省公安工作創新發展 20-11-17 09:12
  • 四種思維方式,教你策劃一場刷爆朋友圈的活動
    本文通過對2016年100多個朋友圈刷屏活動的分析總結,終於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強應用性規律,實實在在教你策劃刷屏活動的方法論或許你已對策劃活動的各要素瞭然於心:背景、目標、主題、形式、內容、規則(低門檻、短路徑、廣傳播、重獎勵)、對象、時間、渠道,但是仍做不出刺激到用戶分享傳播G點的活動。本文通過對2016年100多個朋友圈刷屏活動的分析總結,終於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強應用性規律,實實在在教你策劃刷屏活動的方法論。
  • 五種方法——教你如何消除花園裡的鼻涕蟲!
    五種方法——教你如何消除花園裡的鼻涕蟲!如果你愛你心愛的植物,你也知道鼻涕蟲所造成的傷害。除了吃掉所有漂亮的葉子在葉子上留有大洞外,它們還會留下長長的銀色黏液,因為它們會在樹葉上覓食。這裡有四個簡單的自製陷阱來告訴你如何除掉鼻涕蟲在你的花園裡。這些方法中沒有任何東西會傷害你的寵物、人或其他有益的昆蟲。方法一:鼻涕蟲喜歡橘子。把你的橘子切成兩半,把果肉吃掉,然後把果皮放在你花園心愛的植物附近。每天檢查一次果皮,把鼻涕蟲摘下來扔進裝了一半肥皂水的罐子裡——鼻涕蟲不會遊泳!
  • 教你五種「觀人術」,讓你一眼看透一個人的性格!
    教給你五種觀人術,讓你一眼看透一個人的性格:(1)沉迷於感官刺激的人,往往胸無大志人分為理性和感性,感性是人的本能,而理性是人們後天的學習得來的教育觀念,沉迷於感官刺激的人往往感性大過於理性,甚至沒有理性,他們往往沉迷作樂,也不喜歡面對現實。
  • 語言與思維方式特性
    而對中國人來說,佛教或其他什麼教從來都不是必須的,而且都已經被改造成中國樣子,中國人對於世界是否由一個統一的上帝規則也不感興趣。而西方則長久地糾結痴迷於此。總之,西方對上帝和其他什麼概念的執著,只不過是思維方式上的一元性的體現。中國人很難理解這種執著,就像西方人不理解中國人不執著這些一樣。可能這種感覺,就像上文提到的中國人見到老外時的反應一樣,是無法逃避的條件反射吧。
  • 你的思維方式,也許還在學生時代
    第一種連接方式:演繹法演繹法,就是由「因」推導出「果」,由一般推導出特殊的思維方式。演繹法是邏輯思維的基礎,如果這個沒掌握好,所有想法都是扯淡,整個言論就會像豆腐渣工程,經不起推敲,一推就倒...比如,你看如下的言論有無邏輯?「你別看 XXX 捐了多少錢,他只是為了逃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