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空中巴士中國執行長徐崗先生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3日消息:新冠疫情侵襲數月,全球航空業在今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陣痛期,不僅元氣大傷,而且更是對人們選擇航空出行的信心帶來了沉重打擊,不少業界專家都預估需要數年才能得以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那麼,作為航空產業鏈中必要一環的飛機製造商,又是如何應對挑戰並謀劃未來的?就此,記者有幸與空中巴士(Airbus,簡稱「空客」)中國執行長徐崗先生進行了交流。
困難很多、挑戰很大,但也「危」中有「機」
徐崗表示,此次疫情對於航空業的影響雖不敢說絕後,但肯定是空前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整個行業遭受了重創。根據國際航協(IATA)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航空業的收入相比去年預計減少一半左右,只有4000多億美元,去年則是8000多億美元。而且,基本共識是疫情並非短暫,即使在沒有第二波的情況下,短則三年,長則五年,航空業才有可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當然,在這其中,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還存在較大差異。
在這樣的情況下,空客作為飛機製造商和整個行業鏈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則必須與航空公司、租賃公司、供應商和各類合作夥伴一起同舟共濟。因此,空客在自身面臨較大壓力和困難的情況下,還是採取了很多積極的做法。
比如,空客和航空公司、租賃公司等客戶進行了充分的友好協商,重新制定交付計劃。同時,也針對生產速率進行了一些必要的削減,在與全球供應商細緻溝通並得到積極配合響應的前提下,保證了整個供應鏈的不斷供、可持續性和未來靈活調整的空間。藉此,徐崗還特別感謝了空客在中國的各家供應商、合作夥伴和政府,在保證供應和復產復工方面都給予他們極大的支持。
除此以外,據徐崗介紹,空客還採取了很多其他措施:「比如金融方面,我們爭取到了150億歐元的信貸支持,來保證企業的現金流能夠正常運轉。空客也宣布並開始實施全球15000人的裁員計劃。在投資方面,我們減少了除了一些特別極端重要的投資以外的項目,來保證現金流最大限度上能夠支持生產的順利進行。」
徐崗表示,這些措施是得當並且及時的,能夠保證空客的生存。「我們所做的這一切,肯定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要保證空客依舊有很好的動能,在疫情過後,依然幫助和引領航空業在全球的發展。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繼續去做,空客的管理團隊每天都在為此努力。」
當然,疫情總會過去,整個時代的潮流和前進方向不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在徐崗看來,未來的飛機至少有四個發展方向:首先,能不能生產出更容易製造的飛機;第二,能不能生產出可持續發展的飛機。可持續發展指的不僅僅是它的排放,也包括了它所有部件的可循環性;第三,能不能生產出更自動化、更智能的飛機;最後,能不能生產出更加互聯的飛機,飛機和飛機間、飛機和地面間、飛機上的人和地面,物物相連的互聯飛機。
新冠疫情是「危」也是「機」,「危」中也蘊有轉機,關鍵是如何把握這些機會。「空客把這些都當做一次機會來把握,並希望在疫情後重新站在潮頭來支持行業的發展,和整個的航空業的生態系統,所有的客戶、合作夥伴、科研機構、政府等各界一起來引領時代發展與行業進步。」徐崗表示。
未來,產品和公司兼具可持續發展屬性
當我們談及飛機製造商如何面對未來的話題時,徐崗表示,可持續發展是未來飛機的一個發展方向。空客承諾在2035年要實現第一架碳排放中立的飛機,並且也在日前公布了代號ZEROe 的三款氫能源概念飛機。
空客希望竭盡全力為可持續發展的航空業,為防止地球溫室效應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如果把它做好,這無疑也能夠成為空客競爭力的一張王牌,這同樣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遇。目前,我們已經在一步一個腳印堅定的往這個方向走。」徐崗表示。
對於公司而言,可持續發展的屬性同樣重要,而且空客的目標很明確:For Airbus,we pioneer the sustainable aviation for a safe and united world。空客的企業文化就是要通過可持續發展的航空業來打造一個安全和連接的世界。在這樣一個世界中處於一個領導和先鋒的地位,這是空客的願景。
為了這樣一個共同的目標,不同的智慧、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的人聚在一起,空客13萬員工聚在一起,和由成百上千萬人組成的供應鏈和客戶共同促進行業的發展。
對此,徐剛也深感自豪,他表示,有幸和空客的中國同事一起,能把中國智慧、中國文化、中國聲音反映在全球化的國際大公司中,並且得到了非常積極的響應與反饋,空客總部非常信任中國的團隊。「對此,我始終心懷感恩,也幸莫大焉,能夠從事這樣一份工作。」徐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