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到」太陽背面的活動區:(三)太陽的都卜勒影像觀測

2020-12-07 騰訊網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作者:王晶晶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環境態勢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

太陽是日地空間環境擾動的源頭。這裡先介紹一下太陽的結構,如圖1所示,從外向內分別是日冕層(corona)、色球層(Chromosphere)、光球層(Photosphere)、對流層(Convection zone)、輻射層(Radiative zone)和核心(Core)。這可不是科學家們憑空想像的,而是基於觀測通過分析得到的結果。

圖1太陽結構示意圖(引自WikipediaCommons/kelvinsong)

以美國NASA的太陽動力學觀測臺(SDO)衛星為例,如圖2所示(從左上至右下),當前對太陽的觀測主要是對太陽大氣(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的觀測——都卜勒影像觀測(Dopplergram)、光球磁場觀測(Magnetogram)、光球連續譜觀測(Continuum)、三個選定譜線(1700Å、4500Å、1600Å)觀測,以及七個選定極紫外波段(304Å、171Å、193Å、211Å、335Å、94Å、131Å)的觀測。

圖2對太陽的觀測(引自NASA)

其中一項重要的觀測——都卜勒影像觀測,就是利用光的都卜勒效應,通過測量選定譜線的都卜勒頻移,可以進一步分析得到太陽光球層的振蕩方向、速度等,對日震學的研究至關重要。如圖3所示,利用SDO衛星日球層磁場成像儀HMI獲得的都卜勒影像觀測,以地球為觀測點觀察自轉的太陽,其中紅色區域是背離我們(地球)運動,而藍色區域是朝向我們運動,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太陽自西向東的自轉特性。除了太陽的自轉之外,從都卜勒影像觀測中,我們還會看到光球層存在很多振蕩。這是什麼原因呢?跟地震一樣嗎?

圖3太陽的都卜勒影像觀測(引自NASA)

首先,日震學並不是指太陽上的「地震」。太陽內部有很多種振蕩,「地震」只是其中一個來源。都卜勒影像觀測中比較明顯的,就是太陽內部的振蕩,而這種振蕩的成因、來源又非常的複雜。

太陽的振蕩模有很多種,比如在太陽表面有數百公裡振幅的聲波(p模)、受到重力作用且局限在太陽對流層的低頻密度波(g模)、以及受到表面重力作用且局限在光球附近區域的重力波(f模)。圖4中就列出了兩種振蕩模——p模(p-modes)和g模(g-modes)存在的區域。其中,p模聲波在傳播過程中向水平方向偏折,在太陽內部和光球層之間不斷地反射。正常情況下,p模聲波從太陽的正面傳往背面、再傳回正面約耗時6小時,假設有一個太陽活動區出現在太陽的背面,p模聲波的傳播耗時會縮短,提前十幾秒,也就是說,傳播的路徑上存在太陽活動區與否,影響了p模聲波的傳播時間。這是由於太陽的磁場會影響太陽表面的物質結構,比如高度、密度等等。

圖4太陽結構和兩種振蕩模(引自ESA)

Zhao等[2019]發表在ApJ的一篇文章就介紹了利用太陽正面的都卜勒影像觀測來重構太陽背面磁圖的最新成果。如圖5左圖所示,兩種不同波長的p模,從太陽正面1a和1b出發,經過一步(single skip annulus)傳播至太陽背面的測量點(target),再經過三步(tripleskip annulus)由太陽背面傳播至正面到達2a和2b;p模也可以由2a和2b出發,反向傳播至1a和1b;那麼在如右圖所示的太陽正面都卜勒影像觀測中,p模的連接點1a、2a、1b和2b就會呈現出如圖示的位置分布,從這些連接點組成的四條線上,就可以進一步研究太陽背面觀測點——這些p模聲波共同經過的太陽背面的測量點(target)的特徵了。而太陽正面的都卜勒影像觀測,是非常大數量的振蕩重疊作用的效果,需要利用複雜的傅立葉分析才能反演成獨立的模式,在這裡就不贅述這個過程了。

圖5p模聲波路經太陽背面觀測點的示意圖(引自[1])

圖6Zhao等利用日震重構的太陽背面磁場(引自[1])

這裡需要提及的是,利用日震技術重構太陽背面磁場的技術仍面臨一些問題,比如重建的磁圖的解析度太低、對一些較小的活動區並不敏感等等。我們衷心希望未來的深空探測計劃,能夠再次實現全日面的瞬時觀測、甚至是磁場觀測,這將有力的推動空間科學的發展、提升空間天氣的預報能力。

參考文獻:

[1] Zhao, J., Hing, D., Chen, R., et al.2019,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887, 216,DOI: 10.3847/1538-4357/ab5951.

相關焦點

  • 捕獲家園的光——如何安全地觀測太陽
    太陽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其中很多變化用普通望遠鏡就能看到,因此它常常成為廣大天文愛好者的重點觀測獵物。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探討一下太陽觀測。 「 太陽表面的觀測方法及注意事項 太陽的觀測從廣義上來說包括太陽大氣光球、色球、日冕層的寧靜部分和活動現象的觀測。適合天文愛好者觀測的大氣層是光球層,光球上可看到的現象有:臨邊昏暗現象、米粒組織、光斑和黑子,其中以太陽黑子觀測得最為顯著。
  • 太陽觀測
    在它的視野內,我看到了照明燈放大而清晰的影像,不禁被這高科技的觀測手段吸引,更加期待對太陽的觀測。      而後我們在排隊觀測太陽的光球層的時候見識了氣象站的神奇機器,看了展板對宇宙的科普,獲益良多。終於走到望遠鏡前觀測太陽的光球層,卻略有失望地只看到了一個單調的明亮圓形。經過赫歇爾稜鏡的減光,太陽的亮度已削弱到萬分之二以下,對人眼無傷害。原來這就是太陽。
  • 為什麼太陽活動是11年周期?太陽運動終於揭示了黑子的內部運作!
    太陽活動遵循11年的周期,在一個太陽周期的過程中,太陽的磁力活動來來去去。在太陽活動高峰期,太陽表面會出現大的太陽黑子和活動區。壯觀的熱等離子體環路貫穿太陽大氣層,噴發的粒子和輻射射入星際空間。在太陽活動最小的時候,太陽會相當平靜。
  • 為什麼太陽活動是11年周期?太陽運動終於揭示了黑子的內部運作!
    太陽活動遵循11年的周期,在一個太陽周期的過程中,太陽的磁力活動來來去去。在太陽活動高峰期,太陽表面會出現大的太陽黑子和活動區。壯觀的熱等離子體環路貫穿太陽大氣層,噴發的粒子和輻射射入星際空間。在太陽活動最小的時候,太陽會相當平靜。
  • 看科研望遠鏡如何觀測太陽
    那麼,這兩個巨大的望遠鏡是如何工作的?觀測太陽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哪些幫助呢?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懷柔太陽觀測基地一探究竟。 在懷柔觀測基地,有兩臺觀測設備,一臺是多通道太陽磁場望遠鏡,一臺是全日面太陽光學和磁場監測望遠鏡。多通道太陽磁場望遠鏡安裝在太陽觀測塔頂部。適合觀測的日子,觀測人員都會開啟望遠鏡的圓頂,對太陽進行觀測。
  • [動手做]太陽觀測
    [動手做]太陽觀測 2020-08-1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陽活動區影響冕洞高速流?丨Calling太空
    冕洞在日面上通常能持續數十天至數月,並隨著太陽的自轉重現在正日面上,如圖1中2016年3月24日至4月21日美國NASA的太陽動力學觀測臺(SDO)衛星對極紫外193Å波段的日冕觀測動畫所示,其中CH和AR分別代表冕洞和活動區。
  • 太陽背面還有一顆地球,是第九大行星?太陽中唯一看不到的地方!
    太陽背面存在另一顆地球,它就是第九大行星?現代天文望遠鏡的發展,使得我們可以觀測銀河系中心的恆星繞黑洞公轉,也能發現銀河系正朝著巨引源運動,甚至觀測到了134億光行時以外的GN-Z11,暗淡到連哈勃都需要曝光很久才得以讓天文學家發現它的存在!人類技術的進步,使得天空一覽無餘地向人類開放了,但始終有一個點游離在人類的視線之外,那個位置人類不可能看到!
  • 追日問天|看科研望遠鏡如何觀測太陽
    今年6月21日的日環食期間,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手機如何拍太陽,以及更加專業的相機和望遠鏡如何拍太陽的方法
  • 科學家獲取太陽活動區快速演化高分辨力觀測結果—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饒長輝帶領的太陽大氣高分辨力探測技術研究團隊成功獲取太陽活動區快速演化高分辨力觀測結果
  • 太陽進入新的活動周期!我們該如何應對?
    11年太陽的影像直觀反映不同活動水平 「花幾分鐘懂點兒啥,道理安排個明白兒」 這就有點像給未來10年左右時間裡的太陽活動定了個調子,現在已經是本周期內的最低點位了,後面將逐漸走強,預計會超過上一個活動周但又遠遠達不到歷史極值,各位與空間天氣相關的行業人員要注意了! 什麼是太陽活動周?是如何規定的?
  • 太陽活動的新發現
    深入探究太陽活動是現代天文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最近,美國於2018年8月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傳回了來自太陽的新「訊息」,其首批科學結果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公布。 太陽是一個高溫氣體球,表面發出明亮的黃光。
  • 太陽背面爆發三年以來最強耀斑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俄羅斯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太陽X射線天文學實驗室發布消息稱,太陽29日爆發了3年以來最強的耀斑,但由於耀斑發生在太陽背向地球的一面,難以準確評估其強度。
  • 雲南天文臺清晰觀測到 太陽上一個小暗條被切斷並爆發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太陽爆發活動與空間災害性天氣密切相關,暗條就是其中之一。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獲悉,該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員清晰地觀測到由不對稱磁重聯導致的一個小暗條被切斷並爆發。
  • 追日問天|看科研望遠鏡如何觀測太陽
    在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安裝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日面太陽磁場望遠鏡和多通道太陽望遠鏡,天文學家們觀測著太陽的一舉一動,實現著人類的「追日」夢想。那麼,這兩個巨大的望遠鏡是如何工作的?觀測太陽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哪些幫助呢?
  • 太陽沒有背面 它就是一個旋轉著熾熱的等離子巨球
    有人提出一個這樣的怪問題:太陽的背面是什麼?時空通訊實在想不明白這個問題的題意,因為太陽實不存在背面。太陽自轉周期為25.05天,也就是說25天多點,人們就可以看到太陽一個囫圇全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太陽的另一面還是太陽,都是火的世界。
  • 中國建設更強草原「天眼」觀測研究太陽活動
    新華社記者劉磊攝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31日電(記者劉懿德、魏婧宇)目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正在建設一系列更強大的設備觀測研究太陽爆發活動,從而使其成為國際上最強大的綜合性太陽射電觀測基地,為研究、預報太陽活動提供有力支撐。
  • 觀測太陽,天文學家的重要任務
    太陽活動的可能引發氣候變遷,影響人類生存!它所釋放出的帶電粒子或強輻射可能擊壞衛星和危及太空人的安全,還可能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更強的時候,還會干擾到地球磁場,大規模地破壞輸電網絡!研究太陽,是現代天文學家一項重要的職責,它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安全。張洪起,就是這樣一名專門研究太陽的人,他現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國家天文臺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和國家天文臺空間太陽望遠鏡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 科學網— 揭示太陽暗條精細結構和爆發活動過程
    中科院雲南天文臺
  • 不安分的太陽:2012迎來太陽活動極大年
    雖然太陽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星體,但人類還從來沒有如此細緻地看到過太陽表面的活動。而自1985年以來,所有可能造成全球變暖的太陽因素都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嘆為觀止的影像4月下旬,網際網路上出現一批太陽的特寫照片,照片上的太陽烈焰四射,很不安寧,與春季裡人們感受到的發出溫和光線的太陽判若雲泥。太陽突然變得暴戾起來了嗎?其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