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勒布朗.詹姆斯,2003年NBA狀元,四屆NBA最有價值球員,三屆NBA總冠軍。
這是一個功成身就的男人,職業生涯獲得無數榮譽。他依然是現役NBA第一人,無法想像1984年出生的他,以36歲的高齡依然橫刀立萬、所向披靡。
NBA狀元郎,天之驕子,他的籃球天賦無容置疑,一定是出類拔萃。在嚴密的NBA選秀體系中,經過層層試訓測驗,必然鶴立雞群。
在長達17年的職業生涯中,詹姆斯一直保持著高水平的競技狀態,打破了一個又一個NBA最年輕記錄。
他不喝酒,不泡妞,不泡夜店,不抽菸,以超人的自律專注於籃球,雷打不動堅持籃球訓練。
即使在無人監督的休賽期,也自費制定訓練計劃,聘請專門的訓練師進行訓練,一切靠自己主動而為。
在一次訪談,詹姆斯表示:疫情期間每天上午訓練,晚上也訓練,利用私人健身房訓練,從不間斷。
NBA是肌肉森林,沒有超強的體魄根本難以立足,何況已經36歲的高齡,你無法想像詹姆斯為之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不管你從事什麼職位,誰都不會在剛開始的時候就達到很高的水平,都是一點一點去磨練和堅持的。
凡事都是滿足10000小時定律的,真正當你在某一個領域做到10000個小時的時候,那麼你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比你天賦高的人,比你更加努力,你感覺可怕麼?
2
朗朗,世界鋼琴的大師,中國的驕傲。
朗朗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童年父親辭去公職,帶領他在北京拜師學習鋼琴,吃盡了苦頭,經歷了種種磨難。
3歲開始練琴,每次學習一兩個小時。10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郎朗每天要完成8個小時的訓練。
鋼琴練習是一項超級枯燥寂寞的事,這種難耐的寂寞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沒有外力的監督是難以為繼的。
練習過程中挫折在所難免,如果心態不好,半途而廢很容易出現。朗朗都始終不渝地堅持,日復一日地堅持訓練,始終沒有動搖自己的夢想。
加拿大暢銷書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在《異數》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一萬小時是什麼概念?那大約是每天練習三小時,風雨無阻,連續十年。這是凡人難以做到的事情。
世界上不論任何行業,當你具備基本技能後,最終能否出類拔萃,成為專家、權威、大師,只有一個因素最重要,那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最低限度是一萬小時。
3
音樂神童莫扎特,在6歲生日之前,他音樂家的父親已經指導他練習了3500個小時。到他21歲寫出最膾炙人口的第九號協奏曲時,可想而知他已經練習了多少小時。
從臺灣超級星光大道走出來的著名歌名蕭敬騰,15歲時學習爵士鼓,18歲時開始在酒吧、餐廳、商場駐唱,每天要唱很長時間,跑好幾個場子,一天唱超過12個小時是家常便飯。
美國遊泳好手麥克.菲爾普斯,除了手腳特長的天賦異稟,他每天練習八小時,全年無休,這樣持續七八年,諦造一人獨得八面金牌的奧運神跡。
其實對於任何成功者來說,不管練習的過程枯燥與否,有趣與否,開心與否,他們都必將付出遠遠超出常人的代價,遠遠超出常人的汗水。
天才是怎樣煉成的?中國傳統思維比較強調一個「苦」字,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甚至是頭懸梁錐刺股。
一萬小時定律,需要超強的自律、堅持、刻苦、夢想,心甘情願花上一萬個小時來打通任督二脈的人,大都不是尋常之輩。
一萬小時定律的關鍵在於,一萬小時是最底限,而且沒有例外之人。沒有人僅用3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6000小時也不行。
人們都羨慕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可是有沒有想到,他們其實大多數也和我們一樣是平凡人,有的資質甚至不如我們,就是因為他們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肯花一萬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來訓練和學習積累。
中國古語十年磨一劍,一萬小時定律,二者出處不同,但同樣昭示著邁向成功的關鍵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