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小時定律,成功之路必經的隘口

2020-12-04 公孫無策

1

勒布朗.詹姆斯,2003年NBA狀元,四屆NBA最有價值球員,三屆NBA總冠軍。

這是一個功成身就的男人,職業生涯獲得無數榮譽。他依然是現役NBA第一人,無法想像1984年出生的他,以36歲的高齡依然橫刀立萬、所向披靡。

NBA狀元郎,天之驕子,他的籃球天賦無容置疑,一定是出類拔萃。在嚴密的NBA選秀體系中,經過層層試訓測驗,必然鶴立雞群。

在長達17年的職業生涯中,詹姆斯一直保持著高水平的競技狀態,打破了一個又一個NBA最年輕記錄。

他不喝酒,不泡妞,不泡夜店,不抽菸,以超人的自律專注於籃球,雷打不動堅持籃球訓練。

即使在無人監督的休賽期,也自費制定訓練計劃,聘請專門的訓練師進行訓練,一切靠自己主動而為。

在一次訪談,詹姆斯表示:疫情期間每天上午訓練,晚上也訓練,利用私人健身房訓練,從不間斷。

NBA是肌肉森林,沒有超強的體魄根本難以立足,何況已經36歲的高齡,你無法想像詹姆斯為之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不管你從事什麼職位,誰都不會在剛開始的時候就達到很高的水平,都是一點一點去磨練和堅持的。

凡事都是滿足10000小時定律的,真正當你在某一個領域做到10000個小時的時候,那麼你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比你天賦高的人,比你更加努力,你感覺可怕麼?

2

朗朗,世界鋼琴的大師,中國的驕傲。

朗朗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童年父親辭去公職,帶領他在北京拜師學習鋼琴,吃盡了苦頭,經歷了種種磨難。

3歲開始練琴,每次學習一兩個小時。10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郎朗每天要完成8個小時的訓練。

鋼琴練習是一項超級枯燥寂寞的事,這種難耐的寂寞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沒有外力的監督是難以為繼的。

練習過程中挫折在所難免,如果心態不好,半途而廢很容易出現。朗朗都始終不渝地堅持,日復一日地堅持訓練,始終沒有動搖自己的夢想。

加拿大暢銷書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在《異數》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一萬小時是什麼概念?那大約是每天練習三小時,風雨無阻,連續十年。這是凡人難以做到的事情。

世界上不論任何行業,當你具備基本技能後,最終能否出類拔萃,成為專家、權威、大師,只有一個因素最重要,那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最低限度是一萬小時。

3

音樂神童莫扎特,在6歲生日之前,他音樂家的父親已經指導他練習了3500個小時。到他21歲寫出最膾炙人口的第九號協奏曲時,可想而知他已經練習了多少小時。

從臺灣超級星光大道走出來的著名歌名蕭敬騰,15歲時學習爵士鼓,18歲時開始在酒吧、餐廳、商場駐唱,每天要唱很長時間,跑好幾個場子,一天唱超過12個小時是家常便飯。

美國遊泳好手麥克.菲爾普斯,除了手腳特長的天賦異稟,他每天練習八小時,全年無休,這樣持續七八年,諦造一人獨得八面金牌的奧運神跡。

其實對於任何成功者來說,不管練習的過程枯燥與否,有趣與否,開心與否,他們都必將付出遠遠超出常人的代價,遠遠超出常人的汗水。

天才是怎樣煉成的?中國傳統思維比較強調一個「苦」字,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甚至是頭懸梁錐刺股。

一萬小時定律,需要超強的自律、堅持、刻苦、夢想,心甘情願花上一萬個小時來打通任督二脈的人,大都不是尋常之輩。

一萬小時定律的關鍵在於,一萬小時是最底限,而且沒有例外之人。沒有人僅用3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6000小時也不行。

人們都羨慕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可是有沒有想到,他們其實大多數也和我們一樣是平凡人,有的資質甚至不如我們,就是因為他們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肯花一萬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來訓練和學習積累。

中國古語十年磨一劍,一萬小時定律,二者出處不同,但同樣昭示著邁向成功的關鍵隘口。

相關焦點

  • 被誤解的一萬小時定律:你的努力為何無法換來成功?
    一萬小時定律,本是一口鮮美的雞湯美國暢銷書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到一萬小時定律:無論在哪個領域,只要我們對這個領域的投入時間達到一萬小時,便一定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比如,我練習書法,只要練字超過10000個小時,便能成為書法家;我樂於寫作,只要我堅持每天寫作,寫過10000小時後便能成為一名作家;如達文西畫雞蛋的故事一樣,他畫的雞蛋也只是那10000小時中的一部分而已。這一定律似乎在告訴那些天賦並不突出的人,他們一樣能夠通過後天的勤奮而出類拔萃。乍一眼看,一萬小時定律十分有道理。
  • 為什麼考研不符合一萬小時定律?
    建議閱讀時間:6分鐘 置頂/星標的都考上了 前幾天在同學們留言中看到了用一萬小時的思路去備戰考研行不行。 拿考研來說,大部分考研人每天備考時間為6-10小時,備考時間約為8-12個月。
  • 為什麼練字不符合一萬小時定律?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嗎?
    都說一萬小時定律,可是拿寫字來說,人寫一輩子字跡就那樣,好看的依然好看,醜的依然醜,寫字怎麼就沒通過長時間的實踐變好看呢?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思考一下為什麼寫字不符合一萬小時定律?要想搞明白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把「一萬小時定律」這個概念搞明白「一萬小時定律」 是啥?「一萬小時定律」是在13年早些時候突然火起來的,百度詞條的定義是:「如果你花一萬個小時時間在同一件事情上,你就會在那件事上成為專家。
  • 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在低效率的勤奮面前會失效,為何?
    天道酬勤的這種說法,似乎一個人只要足夠勤奮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英國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格拉德威爾認為,任何人做一件事,只要經過一萬小時的錘鍊,都能從普通人變為某一領域的頂級人才。
  • 對「一萬小時定律」的兩大誤解
    根據他們的統計模型,同樣是在7~8歲開始練習,「最有才」的小提琴家們到20歲時平均積累了10000小時以上的刻意練習;「有才」的小提琴家們20歲時積累了平均約7800小時的練習。而那些最後去做老師的小提琴家平均只積累了約4600小時的練習。 為了證明練習和成就的關係不局限於小提琴,他們又找來了專業和業餘的鋼琴家進行比較。
  • 科學研究推翻「一萬小時定律」:不保證你能「出類拔萃」
    來源:公眾號「科研圈」,撰文:三水,編輯:戚譯引「一萬小時大約相當於十年以上高強度的練習。」相信很多人都對「一萬小時定律」有所耳聞,它最初衍生於一篇關於「刻意練習」的論文(原始論文已經被引用近1萬次)。
  • 被一萬小時定律內捲化,少兒編程的智商稅,真相,真香?
    被一萬小時定律內捲化,少兒編程的智商稅,真相,真香?同時,近些年來的一個名詞,也在加劇這種邏輯自洽的完整,那就是被念歪了的「一萬小時定律」。在那本《異類》中,大批量各路名人是從小通過各種方式,完成對自己未來職業所需技能的一萬小時訓練,從而成為了出類拔萃之人。
  • 被一萬小時定律內捲化,少兒編程的智商稅,真相!真香?
    同時,近些年來的一個名詞,也在加劇這種邏輯自洽的完整,那就是被念歪了的「一萬小時定律」。 在那本《異類》中,大批量各路名人是從小通過各種方式,完成對自己未來職業所需技能的一萬小時訓練,從而成為了出類拔萃之人。
  • 《刻意練習》,打破一萬小時定律,真相在這裡揭秘!
    本書在開篇,便否定了前段時間炒的大火的一萬小時真相定律。什麼是一萬小時真相定律呢?就是無論什麼事情,只要做夠一萬個小時,你就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了。說話光是聽這樣的宣言,確實會讓我們覺得熱血沸騰,不就是一萬個小時嗎?做到專家聽起來好像也不是很難。但是這條定律真的適用於現實生活中任何的失誤嗎?而刻意練習就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
  • 一萬小時定律失效,職場你與高手的距離,差的是這3個破局點!
    很多人吹捧"一萬小時定律",認為把一件事情做一萬個小時,就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甚至把其奉若經典,身體力行。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簡單的重複,哪怕你再勤奮,一萬個小時之後你仍然成不了專家,比如你是流水線工人,一萬個小時之後,你只能失業,因為人工智慧可能會替代你;比如你是小編,一萬個小時之後就能做知識付費,就能寫書嗎;比如你是計程車司機,一萬個小時之後你仍舊是一個計程車司機。
  • 張藝興成立染色體娛樂,再行一萬小時定律
    這個連續三年的男團製作人,再行一萬小時定律,5年成立了染色體娛樂集團。在2018年,張藝興首次成為張PD時,他曾帶著《偶像練習生》的優秀學員們登上過一次《快樂大本營》,而那次,「快本」就專門為張藝興策劃了一場一萬個小時專題。
  • 還在相信「一萬小時定律」?小心被AI搶走飯碗|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你肯定聽說過「1萬小時定律」,這個定律認為:一個人只要在某個領域專注學習、實踐1萬個小時,那他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1萬個小時,按比例計算,如果每天花3個小時,那就是差不多10年的時間;每天花6個小時,就是差不多5年的時間。
  • 《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不靠譜,只有走出舒適區才能助你快跑
    是的,也許你進入了「努力」的誤區,不是你付出的越多,堅持的時間越久,就離成功越近。選對方向只是一個方面,如果方法不對,即使再努力也是在原地踏步,離成功還差的遠呢。正如麥可·喬丹所言:「你可以做到每天訓練投籃8小時,但如果你的技能是錯誤的,那最好的成果也不過是你擅長以一種錯誤的方式投籃而已。」
  • 成功三大定律:荷花定律、竹子定律、金蟬定律,學習後你必定成功
    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成功還是有定律的!成功有三大定律,清楚這三大著名定律,你必定成功!為什麼這麼說呢?每個人都渴想成功!認真學習以下三大定律,你就離成功不遠了!它們就是荷花定律、竹子定律和金蟬定律。
  • 10000小時定律了解一下,有意思嗎?
    0210000小時重複是成功的常規定律一位研究從量變到質變的高手證明了這點。馬爾科姆帶來更直觀、更勢利的觀點,他在新作《異類》中高喊:你想成功嗎?那重複做一件事,堅持10000小時。其實,馬爾科姆的1萬小時理論是借鑑暢銷書作家丹尼爾·科伊爾《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的精髓部分。
  • 趙樸初:佛教中改變人生命運的13大定律之「因果定律」
    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
  • 還在追捧「10000小時定律」?它可能正在毀掉你!
    所謂的10000小時定律,真的是要工作一萬小時才能有所收穫和成就嗎?怎麼才能用好10000小時定律,讓自己的努力形成合力,而不是白白浪費呢?本文共2330個字,閱讀需要7分鐘疫情稍緩,幾周前終於得閒與朋友小聚。我問他:「最近在忙什麼呢?」
  • 「科普大篷車」走進隘口初中
    融媒體訊 為普及科學知識,開拓中小學生的的科技視野,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11月30日,宿松縣科技協會「科普大篷車」活動走進隘口初中
  • 我被1萬小時定律耽誤五年,你的孩子也還在被無意義的重複耽誤嗎?
    1萬小時定律竟然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局,別人入行三五年,進管理層,月入過萬,我卻安慰自己還沒工作到1萬小時,為此荒廢五年!拿著三五千一個月的收入,還心安理得!看了《刻意練習》才知道,1萬小時定律太荒唐,其實仔細想想就應該知道光靠時間的堆砌是不能成大事的,不然這世上怎麼會有這麼多平庸的大叔大嬸大媽大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