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債市連續大跌的背景下,央行通過多種措施釋放流動性。
央行微博消息,12月16日,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結合近期MLF到期情況,人民銀行對19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3940億元,其中6個月2070億元、1年期1870億元,利率與上期持平,分別為2.85%、3.0%。早間,央行還通過逆回購向市場淨投放資金450億,昨日淨投放1450億。
截至目前,10年期國債期貨一度大漲0.7%,5年期國債期貨漲0.2%。
【此前報導】
央行三度出手力避債市危局向市場注入資金450億
鳳凰財經訊繼15日結束連續三日淨零投放,並向市場注入1450億後,央行16日再次向市場注入450億。分析稱,央行促進債市有序「去槓桿」目的已達到,未來將繼續平抑資金面緊張的局面,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
從今日國債期貨表現來看,也印證了專家的觀點。截至記者發稿,10年期國債期貨已由跌轉漲。
鳳凰財經記者注意到,從逆回購量期限來看,央行更加注重短期資金的投放。昨日央行進行1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45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6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今日進行進行10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35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4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
在近日債券違約傳聞、美聯儲加息、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連日走高及最新公布的信貸數據不及預期等短期因素的疊加影響下,銀行間債市15日再次遭遇大跌。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債券價格會如此大跌,關鍵在於前期債券收益率與基本面明顯背離,且市場中槓桿過度抬升。
央行向市場傳遞推進債市「去槓桿」態度的同時,也通過頻繁的公開市場操作傳遞出另一個信號:央行有充分的能力來保持短期資金面的平穩。
徐高表示,此次是債市調整,並非債市危機。央行的目的在於促進債市有序「去槓桿」,相信短期內央行就會加大流動性投放,以平抑當前資金面緊張的局面,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面對當前的市況要保持冷靜。「目前還不具備貨幣政策發生方向性轉變的基礎,央行會在穩增長和防風險兩個方面保持平衡。考慮到經過此輪震蕩,債市槓桿已大幅下降,『去槓桿』的目的已基本達到。如果放任波動繼續,可能對穩增長不利,也不利於防風險,未來流動性應該會逐步回歸正常。」
另有市場消息稱,在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持續偏緊的情況下,昨日早盤多家銀行一度暫停同業操作,四大行中僅工行給銀行拆出了部分資金。而央行則電話大行,讓其對非銀機構放錢,多放些長端的錢,不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