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盾"防禦系統可挫敗敵精確打擊 新雷達反隱身

2020-12-01 中國軍網

珠海航展上,國產武器裝備亮相的比重達到歷史新高。本屆航展恰逢中國空軍成立65周年,包括戰鬥機、轟炸機、預警機、運輸機、直升機、無人機等中國空軍機型悉數亮相。在航展的靜態展示區上,中國空軍24種各型現役裝備成體系亮相。

「光盾」防禦系統——

精確判斷來襲目標方向

基於信息體系作戰的新型武器裝備首次亮相,「信息集成」成為關鍵詞。

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展臺前,一輛近程防空戰車頗為顯眼。這個名為「光盾綜合光電防禦系統」的防空設備高度集成了雷達、光電、電子戰等系統,擁有單車綜合集成光電、毫米波、雷達等偵察和對抗手段,可實現一體化的預警、識別和幹擾,對機動目標提供伴隨防護,並採用雷射功率合成技術,解決雷射器功率需求和單車平臺安裝條件受限的矛盾,可對低空飛機、飛彈等來襲目標進行精確定位,摧毀對方的打擊能力。

點評:「這種系統的對抗目標是敵方飛機的光學吊艙、傳感器和光學制導飛彈的導引頭,目的是使來襲目標喪失精確打擊能力。」展臺負責人介紹,這套系統最典型的特點是集成度高,將對空偵察雷達、對空搜索雷達、光電探測設備集合起來,實現對來襲目標方向的精確判斷。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媒體稱俄羅斯VHF反隱身雷達正擴散全球
    中國網3月10日訊 澳大利亞《空軍力量》雜誌9日刊載了澳洲資深防禦分析家作者卡羅·柯普文章。卡羅在文章中指出,俄羅斯VHF反隱身雷達是美國隱身飛機重大威脅,基於「隱身飛機是完全看不見的」這種認知來制定的力量結構是非常危險的,如果美國想要應對未來防空系統,其就需要更加完善的技術性思維。
  • 量子雷達:撕開戰場「隱身衣」
    相比傳統雷達,量子雷達具有探測距離遠、可識別和分辨隱身平臺及武器系統等突出特點,未來可進一步應用於飛彈防禦和空間探測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突破技術瓶頸    傳統雷達主要通過發射電磁脈衝並接收回波實現目標探測,然而,隨著隱身技術和電子幹擾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一探測手段面臨挑戰。
  • 中國最新型反隱身雷達:可由車拉著到處跑 美軍F22無處藏身!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0年,全世界各個主要軍事大國都在抓緊時間進行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研製。同時為了反制別國的隱身戰鬥機也在抓緊研究新一代的反隱身戰鬥機雷達。就目前而言,能夠有效的反制隱身戰鬥機的雷達只有米波相控陣雷達。
  • 外軍關注中國反隱身雷達,稱中國最早解決米波雷達探測精度問題
    隱身技術並非一道完全無法攻破的防線,隨著越來越多的反隱身理論的成熟,很多國家在反隱身技術上開始取得突破。而國外的研究者認為,中國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現代隱形飛機的設計原則上來說就是針對分米波雷達和釐米波雷達。但這些外形設計,吸波塗料,反射角度等等基本對於米波雷達是沒有用的。但米波雷達的解析度和準確性較低,因此只能發出有關即將到來的威脅的警告。
  • 「國寶科學家」吳劍旗:鑽研反隱身雷達20年,讓美國飛機無處可藏
    一座宏偉的巨大雷達雕塑,巍然佇立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38研究所的大廳,從事雷達研究的吳劍旗的夢想,就是研究出反隱身雷達技術,讓隱形飛機在中國的領土範圍內無所遁形。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當今之世,科技水平成為一個國家實力最關鍵的象徵。
  • 鷹擊-18雙速打擊,拉斯姆超級隱身,21世紀反艦飛彈雙雄誰更強?
    LRASM飛彈最核心的優勢是隱身和超遠射程。根據RCS仿真計算結果,LRASM採用尖點類橄欖式的整流罩,能把大量的雷達波從前部和左部偏轉到其他方向,具有良好的前向隱身效果。在彈體方面,飛彈隱身性能好的非圓截面彈體。除了外形隱身設計,LRASM還採用了隱身結構和隱身材料,進一步降低被雷達發現的概率。 LRASM最令美軍滿意的恐怕就是其超長的射程了。
  • 中國紅旗9B:有反隱身雷達配合,我能打五代機,F22:我不信
    於是我國繼而研發出升級版的紅旗9B防空飛彈,該飛彈系統採用了我國最先進的SJ212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超過300公裡,可同時追蹤100個空中目標,對200公裡外的飛行目標實施攔截。而且這款飛彈採用車載機動,可完全實現垂直發射飛彈的方式,能對360度全方位的來襲目標實施攔截。
  • 中國反隱身能力被外界嚴重低估,米波雷達其實只是小角色
    據中國電科專家吳劍旗的PPT,隱身飛機對米波的雷達截面積會增加2個數量級,也就是增加100倍,相當於增加3.16倍的探測距離;而在同樣技術下,米波雷達的功率x孔徑也比傳統雷達增加100倍,則探測距離就增加了10倍,回到了傳統飛機的水平,可說是完全抵銷了隱身技術的優勢。但是,只要是米波雷達就能反隱身?當然不是。
  • 神話已被終結,我軍這款雷達發現了世界最先進的隱身戰機
    F22是全球最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之一,具備雷達可探測性低的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能力、超信息優勢等優異的性能,為世界上第一款首先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是美國空軍橫行世界的利器,該機於1997年首飛,比殲20早了整整14年,F22出現後,我國空軍服役的還是老舊的殲7、殲8為主的二代機,以及少量的三代機防衛我國空域
  • 雷達——電子戰中的現代隱身技術
    、空防和縱深打擊能力,已經成為集陸、海、空、天、電磁五位一體的立體化現代戰爭的迫切需要。有源阻抗加載是指在飛行器上安裝轉發器等信號處理元件,使其可發射與入射雷達波幅度相近而相位相反的電磁波,實現目標散射場和雷達輻射場在敵方雷達探測方向上相干對消。 雷達隱身技術性能分析 雷達隱身技術的巨大價值引發了雷達反隱身技術的出現和發展,認識並改進雷達隱身平臺的性能缺陷已成為各國隱身武器發展的主要方向。
  • 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中電科突破反隱身技術,五角大樓:不做回復
    這是繼超導單光子能實現空間碎片探測與雷射測距的優異成績後,取得的又一項新成就,中國超導單光子探測儀具有強大應用潛力。這款雷達系統利用量子雷達的應用,在原來基礎上創新處理方式,讓雷達系統整體性能得以提升。 量子雷達具有兩大優勢,一個是在對單光子的信號處理上加強了反隱身技術,另一個則是提高了雷達對外界抗幹擾能力。
  • 俄制反隱身雷達開賣,印度或成最大買家?專家:買了也看不見殲20
    反隱身雷達並非一項新概念。自從上世紀70年代美國投入隱形戰機研製以來,世界各主要大國,尤其是前蘇聯,都以反隱身雷達為對抗手段,推出了一系列反隱身雷達,包括p-18-2的前身p-18雷達。
  • 電科14所量子雷達或有進展,數百公裡外反隱身,曾亮相珠海航展
    」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詳細描述了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攜手合作,在某試驗外場成功進行了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測試,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而傳統雷達一般都是微波波段雷達,而光子雷達屬於光學波段,因此其衍生出的雷達技術可以達到傳統雷達所無法達到的高精度,而由吸波材料和反電磁波結構組成的隱身戰機,則在這種雷達面前無所遁形。
  • 讓隱身飛機無所遁形:全新量子雷達已經上線,這次中國全球第一
    隱身技術,是目前軍事科學技術的前沿地帶。所謂的隱身技術,並不是說人的肉眼看不見,而是通過某種技術措施,讓雷達"看不見"來襲的飛機或者飛彈,從而達成攻擊的突然性,進而提升飛機的生存性同時保證打擊的有效性。不過凡事有矛就有盾,有隱身技術,與之相對的就有反隱身技術。
  • 世界只有中國研製出來的先進雷達,軍事作用巨大,可實現精準打擊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導稱,中國不久前測試了超高頻率的太赫茲雷達樣機,他們認為這樣的雷達將被安裝在下一代、第六代戰機上。同時也不排除它們會出現在像俄羅斯蘇-57這樣的第五代升級版戰機上。無線電成像雷達,還可在電子戰中大顯身手。
  • 中國院士攻克黑科技雷達,性能遠超地波雷達,覆蓋範圍達地球一半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2846期】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院士攻克了黑科技雷達,據悉,新型雷達是在地波雷達的基礎上,採用了全新概念「高頻地波超視距」,可實現對海上以及空中目標的超視距探測,其性能遠超地波雷達,覆蓋範圍達到地球的一半,專門對付隱身戰機。
  • 新一代隱身技術或宣告塗層塗料隱身成為歷史
    11月6日至11日,在珠海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光啟發布集隱身、傳感、結構、承載於一體的新一代隱身技術,展出戰機、無人機、艦艇、飛彈等尖端裝備隱身解決方案,全方位展現超材料在隱身裝備領域的獨特應用價值。
  • 沈飛FC31又有新進展?採用先進超材料,隱身性能再次升級!
    隱形材料主要應用於機頭、雷達罩、尾翼、鴨翼前緣等獨特的敏感區域,這些部位容易產生較大的雷達波反射,殲-20也在應用寬頻帶吸波材料,現在看來沈飛FC31又有新進展了。FC-31氣動外形設計得很棒,非常符合隱身原理,有著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性。但隱身不只一個氣動,比如材料,比如內置彈艙,比如可維護性等等,對隱身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因為目前是沈飛自籌資金髮展的項目,要裝備入役的話,國家就得拿出錢來,進行脫胎換骨似的大改。
  • 神奇的墨水:為裝備噴塗雷達和「隱身衣」
    近日,雷神公司麻薩諸塞大學洛厄爾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研製出一種可應用於各種物體表面的噴墨列印墨水。可在坦克、裝甲以及戰機表面上噴塗一層「可調電磁過濾層」,既可以代替傳統的雷達天線,也可以用做武器裝備的「隱身外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美國正在研製超材料,未來戰機不僅對雷達隱身,連肉眼也將看不見
    由於這些獨特的挑戰,這些深穿透飛機,包括仍未公開的RQ-180、即將推出的多用途的B-21突襲機和RQ-170,以及美國空軍神秘的無人機,都將需要視覺隱身技術的加持。隨著集成防空網絡技術日益先進,避免或延遲視覺探測的能力仍然是戰略航空航天技術的重中之重。當前,一般說隱身是指飛機躲開雷達系統、紅外傳感器和其他傳感器,通常是通過塗上偽裝塗料、反照明技術等讓飛機融入周圍環境而實現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