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完整的有機體?高能技術讓單細胞夢想成真!

2021-01-09 科技工作者之家

▲斑馬魚胚胎分裂圖像。

不管是一隻蟲子,一個人還是一頭藍鯨,所有多細胞生物的生命都是源自一顆單細胞的卵。這個單細胞分裂,產生大量細胞並進而形成一個有機體,每一個細胞都要在正確的時間、地點發育,並與它的相鄰細胞一起協調執行精確的功能。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生物學家們對這一過程並不完全了解。

4月26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三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中,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系統地分析了斑馬魚和非洲爪蟾胚胎發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胞,建立了基因表達路線圖,揭示了細胞形成一個完整有機體的過程。

這些發現代表了斑馬魚和非洲爪蟾產生不同的細胞類型的基因「配方」目錄,並為發育生物學和疾病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源。這項工作除了讓我們進一步地了解生命的早期階段外,也使我們重新認識了許多疾病,使得我們可以重建任何細胞在一段時間內改變基因表達的生物過程。

其中兩項研究的作者Allon Klein及Marc Kirschner等開發了單細胞測序技術——InDrops,用於從胚胎中的每個細胞裡獲取基因表達數據。研究人員在24小時內收集了斑馬魚和非洲爪蟾的數萬個細胞的基因表達數據。同時利用人造DNA條形碼跟蹤細胞之間譜系關係的TracerSeq技術,確定了每個細胞的譜系來源以及基因表達的精確順序。

Alexander Schier領導的第三項研究使用了另一種單細胞測序技術——Drop-seq,在高解析度下研究斑馬魚胚胎12小時以上,並通過一種名為URD的計算方法重建了細胞軌跡,開發了一本細胞「家譜」,揭示了25種細胞類型的基因表達是如何隨著細胞特化改變的。通過與空間推斷相結合,研究小組還能夠重建早期斑馬魚胚胎中各種細胞類型的空間起源。

利用新方法,研究小組揭示了細胞從「通用」狀態到特化狀態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並發現了一些罕見的細胞類型和亞型,將新的、高度特化的基因表達模式與不同的細胞譜系聯繫起來。對於研究人類疾病的科學家來說,這些數據可能具有很強的啟發性。

研究人員在分析時發現,在一個物種中標誌細胞狀態的基因通常與其他物種中相同細胞狀態的基因標誌不同,而且在物種之間幾乎是相同的一個基因的DNA序列及其編碼的蛋白質的結構表達模式卻截然不同。這些發現直接挑戰了之前對確定的「細胞類型」的定義,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反映了某種程度的確認偏誤。

其次,研究小組觀察到從一個共同的祖先細胞中分離出來的不同細胞類型可以形成「循環」和分支,表明同一狀態下的細胞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發育歷史,顛覆了我們之前對於發育等級的觀念。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存在於中間「命運決定」狀態的特定細胞群。在早期發育過程中,這些細胞激活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發育過程,暗示可能存在超越基因指導細胞的命運的因素,比如某種選擇性的力量或與環境的互動等。

研究人員認為,新生成的數據集和開發的新工具和技術會為未來的研究奠定基礎。發育生物學家可以收集更多和更高質量的數據,進一步跟蹤胚胎,並進行幹擾實驗,提高我們對生物學基本規則和疾病的理解。

研究團隊建議,下一個概念上的飛躍將是更好地理解細胞命運決定是如何完成的。「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基因表達路線圖,但不知道路標是什麼,我們需要找出指導細胞特化的信號,以及允許細胞命運決定的內部機制。」系統生物學家Sean Megason說。

編譯:花花 審稿:阿淼 責編:南熙

英文連結:http://h5.scimall.net.cn/register?from=xh005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三篇Science揭示單個細胞形成完整有機體的基因圖譜
    這個細胞產生形成有機體所需的許多其他的細胞,而且每個新的細胞都是在合適的時間在合適的位置上產生的,從而通過與它的相鄰細胞進行合作而精確地發揮它的功能。這一壯舉是自然界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而且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生物學家們還是對這一過程知之甚少。
  • 最奇特單細胞有機體:只有一隻眼沒有腦
    北京時間6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非常小的單細胞有機體只有一隻眼,沒有腦。它應該是地球上最奇怪的捕食者之一。科學家發現這個叫Erythropsidinium的單細胞有機體,它進化出一隻相機一樣的眼睛,用來探測透明獵物。這隻捕食者的獨特眼睛叫單眼狀(ocelloid)。
  • 世界最奇特單細胞有機體:只有一隻眼沒有腦
    這個單細胞動物叫Erythropsidinium,有一隻大眼睛,具有探測光的能力。科學家現在認為,這隻小動物可能用它確定獵物。(楊孝文)北京時間6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非常小的單細胞有機體只有一隻眼,沒有腦。它應該是地球上最奇怪的捕食者之一。科學家發現這個叫Erythropsidinium的單細胞有機體,它進化出一隻相機一樣的眼睛,用來探測透明獵物。這隻捕食者的獨特眼睛叫單眼狀(ocelloid)。它是一個結構類似於眼球的透明球體,通過探測極化光使這隻動物看到獵物。
  • 有機體
    主要內容為: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2.所有細胞在結構和組成上基本相似;3.新細胞是由已存在的細胞分裂而來;4.生物的疾病是因為其細胞機能失常。5.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 環保溶劑取代DMF夢想成真
    今年3月28日,環保型幹法腈綸紡絲新工藝開發及應用研究工業化紡絲試驗獲得成功,該項目科研人員實現了用環保型新溶劑取代DMF的夢想,開發出幹法腈綸紡絲新工藝成套技術,實現了腈綸紡絲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由於攪拌槳選型不當,未形成合格的紡絲原液。研究院科研人員建議將現有螺杆式攪拌槳更換為適合於高黏度流體攪拌的螺帶式攪拌,腈綸廠採用了這一攪拌槳設計方案,專用攪拌槳投用後順利解決了問題。
  • 單細胞測序技術原理
    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 2015年以來,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plit-seq等技術的出現,徹底降低了單細胞測序的成本門檻。
  • Cell|單細胞轉錄組揭示脊索動物原腸胚動態形成過程
    撰文 | 胖胖企鵝責編 | 兮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渴望了解單細胞受精卵如何發育成不同細胞類型的多細胞有機體。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大大推進了人們對細胞多樣性和其發育軌跡的了解,但還不足以全面描繪單個胚胎的空間結構和精細細胞組成。若將其與光片成像技術結合,可以形成胚胎基因表達4D圖譜,以回答發育生物學中更多的未解之謎。2020年4月20日,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實驗室的Pierre A.
  • Nature:用單細胞基因組探索多樣性
    然而,環境宏基因組數據往往不容許個別物種的基因組組裝,因此,大多數完整的基因組序列來自於培養的微生物。如今,兩個新的大規模研究利用單細胞基因組,直接從未培養的環境樣本中恢復了細菌和古細菌基因組。Rinke等人利用螢光活化性細胞分選從9個環境樣本中隔離了9,600個單細胞,包括海水、淡水、熱液以及沉積物,其中3,330個單擴增基因組(SAG)是通過多重置換擴增得到的。
  • 環保溶劑取代二甲基甲醯胺(DMF)夢想成真
    今年3月28日,環保型幹法腈綸紡絲新工藝開發及應用研究工業化紡絲試驗獲得成功,該項目科研人員實現了用環保型新溶劑取代DMF的夢想,開發出幹法腈綸紡絲新工藝成套技術,實現了腈綸紡絲技術的革命性突破。    迎難而上——提出DMF替代思路    據研究院高分子工程研究所所長李留忠介紹,腈綸廠現有幹法紡絲工藝使用的溶劑為二甲基甲醯胺(DMF)。
  • 無腦有機體也有學習能力
    定義各不相同,但所有定義都指向利用灰質———無論是貓還是人———從經驗中學習。科學家20日宣布了一項顛覆這一基本假設的發現。他們發現,儘管沒有中樞神經系統,一種由獨立單細胞組成的黏質物能夠「學習」,以避免受刺激物影響。
  • 大事件、新技術引領單細胞進入新時代
    MorphoSeq: 脊索動物原腸胚形成完整動態過程 4月13日,發表在Cell上的最新單細胞相關技術MorphoSeq絕對稱得上引領級文章,說是開創發育生物學的新時代也不為過。 研究人員通過scRNA-seq和光片成像技術構建了數位化虛擬胚胎,其中捕獲了18個譜系海鞘原胚形成過程中每個單細胞在每次細胞分裂時的全基因表達軌跡。 通過使用高覆蓋的scRNA-seq,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無需先驗知識便可將單個胚胎的單個細胞分層為細胞類型的計算框架。
  •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打開APP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該五篇文章幾乎都是同時發表,表明該領域的競爭激烈,同時也說明了單細胞測序技術在植物研究應用中已經成熟,期待未來更多的植物組織細胞的測序,為解決植物如何從胚發育成全株提供更多的信息!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 Nat Biotech | 第6期導讀:納米孔測序、單細胞RNA計數技術等
    、單細胞RNA計數技術、微流控抗體篩選技術、利用gRNA篩選進行Cas13 gRNA優化設計以及組蛋白修飾可視化閱讀器的建立等。然而,目前的短讀(Short-read)單細胞RNA測序方法對等位基因RNA的計數和亞型解析度的能力有限,而長讀(Long-read)測序技術又缺乏在細胞中大規模應用所需的深度。在該工作中,作者們建立的Smart-seq3技術結合了全長度轉錄組覆蓋和5種獨特的分子標識RNA計數策略。
  • SCP-826夢想成真書架,你可以進入故事世界,感受當主角的快樂
    SCP-826夢想成真書架的外表SCP-826夢想成真書架的外表是一對20CMX15CM的書立,鑄成兩個面向外側的龍頭形狀。在表面刮下的部分碎屑中,我們得出了SCP-826夢想成真書架的材質,大部分是錫少部分是銅,但是我們對於SCP-826夢想成真書架裡面的一種元素目前還沒有查明。
  • 夢想成真!裝上「天線」後,分子馬達可利用這種光碟機動了
    研究人員使用核磁共振與超快光譜技術對不同的時間規律進行了研究,最終得出了最佳設計方案。Feringa說:「經過多年的設計,我們終於夢想成真,突破了分子旋轉馬達對高能紫外光的需求。」這是人工分子馬達研究的重要裡程碑。下一階段,研究人員希望簡化其結構,增加系統功能。新馬達分子也許可以用作生物系統中的觸發器,幫助釋放囊泡內容物。
  • 《科學》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單細胞水平下細胞譜系追蹤
    通過將多種技術相結合,科學家們能夠揭示出單個細胞中的基因何時開啟,從而指示細胞發揮它們的特殊作用。 結果就是以驚人的細節、逐個細胞地和實時地追蹤有機體和器官的發育。
  • 鮑姆加特納:在歐戰聚光燈下踢球的夢想終於成真了
    鮑姆加特納在霍芬海姆戰勝貝爾格勒紅星的比賽中為球隊拔得頭籌,他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在歐戰中出場的夢想成真了。這場比賽是鮑姆加特納首次出現在歐戰的舞臺上,21歲的奧地利中場表示:「作為一個年輕的男孩,我的夢想一直是有一天能在歐戰比賽的聚光燈下踢球。」
  • 科學家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
    (原標題:科學家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 向創造新生命形式邁出重要步伐)
  • 科學家製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
    摘要:2014年,羅梅斯伯格等人宣布,他們製造出兩個相配對的人工鹼基X與Y,並將這個新的鹼基對成功插入大腸桿菌的DNA(脫氧核糖核酸)中,製造出第一個半合成有機體。羅梅斯伯格據此認為,他們的改進措施讓半合成有機體細胞在分裂過程中能無限保留兩個人工鹼基。
  • 美夢成真!星太奇穿越「二維世界」實現三大夢想,但奮豆卻落了空
    導語:星太奇在課堂是充滿創意的同學,總會利用小外的發明來讓美夢成真,高茜、田姬、小桂子以及奮豆的夢想各有不同,而方塊形狀的「二維旅行道具」則可以讓大家的夢想在圖畫中實現,為何唯獨奮豆的夢想落了空呢?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