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俄羅斯製造 新版SSJ 100支線客機 會有多少機會

2020-10-12 空天界

三周前,俄羅斯國防部長尤裡·鮑裡索夫(Yuri Borisov)向塔斯社透露,俄羅斯自主研發製造的新版SSJ 100(Sukhoi Superjet 100)支線客機將於2023年完成。「新版」的特點是這款飛機會有近60%零部件為「俄羅斯製造」。

「舊版」SSJ 100

可以說,俄羅斯做出這個選擇實屬無奈之舉——畢竟SSJ 100這二十年,可以用「命途多舛」來形容。

簡單、粗暴但並不有效的研發生產歷程

雖然俄羅斯國土廣闊,但是民用飛機領域一直發展緩慢。直至2000年,蘇霍伊民用飛機公司才開始俄羅斯首款支線客機SSJ 100的研發工作。該機於2008年完首飛,並亮相2009年巴黎航展。

在2009年巴黎航展上,SSJ 100獲得訂單24架。

巴黎航展參展期間,蘇霍伊民機公司的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 將有1000架SSJ100完成生產交付工作。」

對於一款全新的商業客機來說,這一量產數字是巨大的。可見,當時俄羅斯的「野心」是把SSJ 100打造成為俄制支線客機領域的「王牌」。可以說,SSJ 100承載了俄羅斯在民機領域的希望。

在SSJ 100研發之初,俄羅斯就非常重視這款支線客機的國際標準與市場問題,為此專門選擇了波音等經驗豐富的民機製造商作為合作夥伴,並且不斷與原獨立國協國家和諸多中美洲國家的航司建立聯繫,為SSJ 100積極尋找市場出口——SSJ 100也因此獲得來自了印尼、寮國、墨西哥以及俄羅斯國內一些小型航司的訂單。

2011年,首架量產的SSJ 100交付亞美尼亞航空,這意味著SSJ 100真正開始接受市場的考驗。

一款飛機身上能出現多少問題?

俄羅斯雖然在軍機的研製和生產層面有蘇聯留下來的豐富「遺產」,但在民機領域,其面臨著民機製造與適航標準近乎空白、商業客機領域人才缺乏、民航市場品牌與基礎不牢固等諸多問題。

而當SSJ 100誕生,這些問題都集中反映在了這架飛機上。

2011年4月21日,首架SSJ 100開始執行商業航班任務。之後,亞美尼亞航空公司反映,SSJ 100具有三個重大缺陷:洩漏警告系統參數錯誤、襟翼展開故障以及起落架故障。

之後,一些SSJ 100被俄羅斯管理部門暫停飛行,而其他運行中的SSJ 100也不斷的發生事故——

主要事故一覽

2012年5月9日,一架SSJ 100在雅加達進行飛行展示時於印尼爪哇島薩拉火山墜毀,致使機上所有45人全部遇難。

2012年6月18日,由於技術故障,一架SSJ 100在執行莫斯科飛往哥本哈根的航班任務時中斷起飛。

2012年7月10日,一架SSJ 100在從諾夫哥羅德飛往莫斯科的航路上遭遇空調系統故障。

2012年8月3日,一架SSJ 100在從韃靼斯坦共和國首都喀山起飛之後,客艙發生失壓。

2019年5月5日,一架SSJ 100(俄羅斯航空1492航班)在空中發生發動機故障並引發大火,飛機隨後成功迫降莫斯科國際機場,但在降落後立即發生了爆炸,機上79人中41人遇難。

2019年5月18日,一架SSJ 100(俄羅斯航空SU1389航班)在起飛時由於液壓系統故障原因中斷起飛,在跑道終止處停下 ……

接連不斷的事故讓蘇霍伊民機公司每年交付20架SSJ 100的目標變得渺茫起來。整個2019年,蘇霍伊民機公司只交付了1架SSJ 100給俄羅斯謝維爾航空公司,遠遠不能達到原先與謝維爾公司達成的6架交付飛機的協議。

也因此,蘇霍伊民機公司近些年來虧損巨大,僅2018年該公司就淨虧損了68億盧布。

航司反映,維修問題經常使SSJ 100好幾天都無法使用;而且由於缺少備件,進口的薩姆146發動機也常常無法維護。

接連的事故也引起了強烈的市場反應——

接收了首架量產型SSJ 100的亞美尼亞航空公司在運行了首架SSJ 100後,明確要求暫停正在進行的訂單交付工作,並在勉強運行了一年後,向蘇霍伊民機公司正式退還這款「糟心「的客機。亞美尼亞航空公司表示,SSJ 100的日常維修成本過於高昂,航司無法負擔。之後,布魯塞爾航空公司和墨西哥Interjet航空公司也隨之要求了「退貨」。

布魯塞爾航空公司SSJ100

可以說,SSJ 100這一品牌並沒有在市場歷練中贏得美譽。但這還不算SSJ 100所遭遇的最大困難……

難於獨立自主,這一「魔咒」如何能破?

在2014年克裡米亞「脫烏入俄」之後,俄羅斯航空製造領域所遭受的西方制裁越來越嚴苛。美國於2014-2015年不斷頒布逐步緊縮的制裁措施,限制本國企業向俄羅斯出口飛機零部件(包括商用客機),並將蘇霍伊民機公司拉入制裁「黑名單」。如果SSJ 100項目要繼續運行,就需要擺脫對波音等歐美航空製造商的依賴,完全實現「俄羅斯製造」。

SSJ 100主要機載系統依賴海外

而在此前的合作研發階段,在SSJ 100的核心技術人員中,僅有100餘名為俄羅斯人,其中只有19人負責最為核心的設計工作。而波音等公司以派出技術顧問的方式,指導著SSJ 100的設計與研發……

在一款商業客機所牽涉的巨量資源中,僅有百餘人為本國科學家,這樣的人才儲備,對於夢想著實現「百分百俄羅斯製造」的SSJ 100來說,這無疑是最大的短板。

2020年2月的一次活動上,蘇霍伊民機公司總裁Ravil Khakimov表示SSJ100的產量已經超過300架,並說:「我們在SSJ 100上投入了最先進的技術……到目前為止,SSJ 100是俄羅斯唯一一款在國內生產並在國內外獲得認證的全新客機。」

但俄羅斯打造商用客機產業鏈的決心是巨大的——

2018年1月25日,俄羅斯聯邦政府發布總統令,明確要求推進新型SSJ 100的開發,並要求機載航空電子設備以及發動機要達到國產水平,新型SSJ 100整體的國產化水平至少要超過50%。

此後不久,俄羅斯工貿部公布了新一版的《2030年前航空工業發展戰略(草案)》,其中專門有一條針對新型SSJ 100的內容,即使用本國技術全面推進這款客機的數位化生產。

俄羅斯聯邦政府表示,新型SSJ 100的投資預計將達到至少1300億盧布(16億美元)。一個可以作為對照的數字是:2019年全年,俄羅斯GDP為109.4萬億盧布。此外,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也在2019年底宣布會將150億的補充款項用於這款新型飛機的研製工作。

可見,目前俄羅斯寄希望於「砸錢辦事兒」,但商用客機領域,涉及適航、使用等多個領域,新型SSJ 100目前所處的階段,還只算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遛遛,才能見真章。

來源:中國航空新聞網

相關焦點

  • 「60%俄羅斯製造」的新SSJ 100,會有多少機會?
    向塔斯社透露,俄羅斯自主研發製造的新版SSJ 100(Sukhoi Superjet 100)支線客機將於2023年完成。「新版」的特點是這款飛機會有近60%零部件為「俄羅斯製造」。」對於一款全新的商業客機來說,這一量產數字是巨大的。可見,當時俄羅斯的「野心」是把SSJ 100打造成為俄制支線客機領域的「王牌」。可以說,SSJ 100承載了俄羅斯在民機領域的希望。
  • 「60%俄羅斯製造」的新SSJ 100會有多少機會?
    三周前,俄羅斯國防部長尤裡·鮑裡索夫(Yuri Borisov)向塔斯社透露,俄羅斯自主研發製造的新版SSJ 100(Sukhoi Superjet 100)支線客機將於2023年完成。「新版」的特點是這款飛機會有近60%零部件為「俄羅斯製造」。
  • 探秘SSJ100超級噴氣機
    航展上的ssj100(二)生產製造>蘇霍伊超級噴氣機100(Sukhoi Superjet 100,簡稱SSJ100),是由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的一個子公司——蘇霍伊航空集團設計製造的一款支線客機。蘇霍伊超級100型客機裝備了由法國和俄羅斯土星研究局聯合研製的SaM146發動機,而機載電子設備主要由義大利和法國生產商提供。顯然,這架飛機是國際合作的產物,而非俄羅斯自己生產。這和俄羅斯最初為這架飛機的定位有關。
  • 日首架國產支線客機MRJ首飛 被譽為日製造業救星
    MRJ支線客機全長35米左右,有約70-90個座位,比競爭對手的以往機型燃費減少20%左右。此次首飛將確認上升、下降和盤旋飛行等基本操作性能。要作為客機運行,需要獲得日本國土交通省頒發的安全性證書。MRJ首飛後還將在美日兩國實施共計2500小時的正式飛行試驗。
  • 國內支線客機ARJ21的每個字母代表什麼意思?
    除了ARJ飛機,世界上著名的支線客機還有CRJ(Canada Regional Jet),即加拿大地區噴氣客機。CRJ系列是由加拿大龐巴迪宇航集團提供的民用支線噴氣飛機,包括50座的CRJ-100/200、70座的CRJ-700、90座的CRJ-900。龐巴迪也是目前唯一能提供40座到90座支線噴氣飛機系列的公司。
  • 張仲麟:熊熊燃燒的SSJ100,滿滿都是黑歷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仲麟】 捷沃機場,一架客機拖著熊熊烈焰從跑道上飛馳而過。這架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客機正是俄航SU1492航班,而這架飛機則是並不常見的蘇霍伊超級客機100,一般簡稱為SSJ100。這一款並不常見的飛機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款國產支線客機,於2010年取得了FAA適航許可,並於2011年投入運行。
  • 有誰都坐過?國內四款支線客機乘機體驗
    其中第一種為渦槳式支線客機,後三種為噴氣式支線客機。由於支線客機執飛的航線相對較少,筆者經多次尋找機會,終於完成了對上述4種機型的體驗飛行。現將乘機感受彙編成文,以供讀者參考。新舟60是中國首次嚴格按照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中國民航適航規章CCAR-25部進行設計、生產和試飛驗證的飛機。
  • 從運7到新舟700,國產渦槳支線客機不斷進行改型,但前景並不樂觀
    國內曾經有過三次比較重要民用飛機製造項目,第一個項目就是七十年代運-10大型客機項目,由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640所)和上海飛機製造廠兩家聯合研製,樣機試飛成功之後被終止;第二個項目就是在八十年代運7-100型
  • 國產支線客機ARJ21已投入商業飛行,有哪些航空公司在運營呢?
    ARJ21生產商為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是一款載客量為78~90人的支線客機,航程2225公裡至3700公裡,主要用於滿足從中心城市向周邊中小城市輻射型航線的使用。ARJ21是中國第一次完全自主設計並製造的支線客機,具有適應性、舒適性、經濟性、共通性、系列化等特點,目前國內有6
  • 交付38架,安全運營4年—ARJ21客機衝擊支線客機前三強
    ,ARJ21每年交付10多架的速度已經讓商飛公司有能力衝擊世界支線客機的前三強,這個成績相當不錯。如果併購成功,波音就成功進入了100座級以下的支線客機市場。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誰都沒有想到新冠疫情會如此突然地爆發,對全球航空業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 戲劇收尾,日本MRJ支線客機下馬,中國ARJ21有兩條產線了
    在民用客機領域,波音空客兩家基本上佔據了全世界絕大部分的幹線市場,而在支線客機方面,則有點百家爭鳴的意思,加拿大龐巴迪、巴西EMB先來居上,而近些年又增加了日本三菱的MRJ(現在改稱SpaceJet)、中國商飛的ARJ21、俄羅斯蘇霍伊的SSJ100和MS21等競爭者。
  • 中國造不了寬體客機所以找俄羅斯?恐怕沒這麼簡單
    而就在一年前,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UAC)總經理尤裡•斯柳薩裡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的「中俄商業對話會」上透露,中俄聯合遠程寬體客機CR929的項目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雙方已獲得200架採購的「軟合同」。
  • 三菱客機或徹底死掉,「日本製造神話」還是要塌了?教訓太慘痛
    三菱支線客機此前叫做MRJ支線客機,這架客機的誕生就與中國息息相關,而其沒落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從立項到交付只有5年,這個想法是何等瘋狂,但日本人對重現當年的「新幹線神話」那可是自信十足,三菱重工為MRJ客機投入上千億日元的資金,並且有全球最大的客機製造商美國波音相助,在財力與技術雙重加持下,當時外界對MRJ客機的質疑聲並不大,甚至很快MRJ客機迎來了第一批客戶。
  • 100架國產客機明年交付,日本MRJ為何下馬?胳膊扭不過大腿
    近日據媒體報導,受疫情影響,日本首款噴氣式支線客機MRJ無法獲得足夠訂單,三菱重工計劃削減研發經費和研究人員,對實際凍結該項目進行最終協調,如果「凍結項目」最終通過,這也就意味著日本國產噴氣支線客機項目「下馬」。
  • 22秒從天堂到地獄 蘇霍伊的撞山厄運 超級噴氣100型客機印尼空難
    蘇霍伊超級噴氣100(Sukhoi Superjet 100)是蘇霍伊航空集團設計製造的一款新型支線客機,它身負重振俄羅斯航空製造業的重任。2008年5月19日完成首次試飛,並在2011年4月19日交付於亞美尼亞航空。正當蘇霍伊航空大展宏圖在全球進行展銷時,壞消息不期而遇。
  • 中國造不了寬體客機所以找俄羅斯?恐怕沒這麼簡單 | 石豪
    而就在一年前,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UAC)總經理尤裡•斯柳薩裡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的「中俄商業對話會」上透露,中俄聯合遠程寬體客機CR929的項目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雙方已獲得200架採購的「軟合同」。
  • 國產支線客機邁向百架交付,日本MRJ為何惜敗?胳膊扭不過大腿
    讀者來稿,作者:果不其然6782020年10月22日,日本三菱重工披露,他們正在就大幅削減首款日本國產噴氣支線客機「SpaceJet」(原MRJ)的研發費和人員、實際凍結該項目開展最終協調。在看到中國新型渦扇支線飛機ARJ21於2002年正式立項,日本MRJ也加快步伐,於2004年公布設計方案,頗有互相較勁的感覺。
  • 真的不能怪疫情影響,ARJ21的對手,日本支線客機宣布下馬
    日本支線客機項目為何黃了?小編這麼說也許有很多的網友會不同意這樣的看法,在他們印象當中,日本這個國家的工業技術發達,科研實力也非常強,而且其工業化的歷史比我國要長得多,工業基礎也比我國還要紮實,人家二戰之前就已經能獨立研發和製造各種戰鬥機、轟炸機,因此搞這個國產噴氣式支線客機應該沒什麼難度才對。
  • 中俄聯合CR929客機面臨分手 中國或將單幹
    按照過去的報導,主要在市場和設計主導權上,這也是這個500億美元豪賭項目的核心,讓我們先看市場,從目前看來,中國和俄羅斯並不對等,中國市場預計需求最少400架飛機,而俄羅斯市場僅有100架上限,除了中俄兩國之外,別的國家很難購買如此先進的大型客機,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關,要相信中國能夠製造出安全可靠的遠程客機,能和美國歐洲媲美,這個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