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肌肉收縮機制的新理解

2021-02-13 運動科學論壇

肌肉機能失調既可能是簡單的運動後肌肉緊張,也可能嚴重到心臟衰竭和肌肉萎縮。現在,麥吉爾大學研發的一項新技術使得有可能更細緻地觀察肌小節(所有骨骼肌和心肌的基本組成單元)是如何協同工作的。這一發現能大大推進各種肌肉機能失調方面的研究。

過分繁瑣的工作

肌小節是肌肉中最小的單元,其中所有負責使肌肉工作的分子都是完整的。這些細小結構的直徑約為人類頭髮平均直徑的百分之一,在肌肉收縮過程中協力作用產生力。科學家早已知道當某些肌肉處於活躍狀態時,數百萬肌小節就會共同工作,肌肉機能失調就可能部分是由於肌小節之間的溝通障礙。但這種溝通到底是如何進行的仍然成謎。其中的問題在於無人能將單個肌小節孤立出來,觀察其動作,測量正在發生什麼。

麥吉爾大學運動機能系教師、論文第一作者Dilson Rassier說道:「在過去幾年中研究這個項目十分十分繁瑣,令人沮喪。我們利用微加工探針測量力,用高技術顯微鏡孤立肌小節,然後觀察肌小節收縮。由於測量數據中涉及的數字量級很小、非常精確,我們的一個合作者必須提出一種數學模型來分析這些數據。」

Mechanical model for a single activated half-sarcomere in series with N inactive sarcomeres and a probe

放大動作微小肌肉

10毫米的肌肉纖維中包含2000到2500肌小節。為了觀察肌小節的動作,研究者必須首先孤立一條肌原纖維(組成肌肉組織的基本杆狀單元),隨後放大到單個肌小節。他們用不同濃度的鈣激活和鬆弛肌肉,引起肌小節收縮,測量產生的力。

他們發現,在健康的肌原纖維中,所有鄰接肌小節都適應於激發的那一個肌小節。這一發現令人興奮,表明肌原纖維中的肌小節之間具有合作機制,而且與肌小節分子的特定性質有關。肌小節間的這種動態特性對於理解收縮的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Rassier對這一發現十分高興:「我們小組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都是值得的。這一技術為肌肉領域的研究打開了諸多可能性。我們發表該發現以來的幾周裡,我已經收到了世界各地生物物理學家和生理學家的熱烈來信。我們的下一步是研究在心臟衰竭和其他肌肉系統疾病中發生了什麼。」

參考文獻:

Felipe de Souza Leitea, Fabio C. Minozzoa, David Altman.Microfluidic perfusion shows intersarcomere dynamics within single skeletal muscle myofibrils[J].PNAS August 15, 2017 vol. 114 no.33 8794-8799.

本文譯自 medicalxpress,由譯者 CliffBao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在煎蛋發布。

相關焦點

  • PNAS:高級顯微技術首次揭示肌肉的內在工作機制
    肌肉失活是一類十分普遍的現象,它小到簡單的鍛鍊後的肌肉緊張,或嚴重到心臟衰竭或肌肉萎縮。最近,研究者們開發出一項新的技術能夠觀察到肌小節(組成骨骼肌以及心肌的基本結構)工作的機制。這一發現對於一系列有關肌肉失活相關機制的研究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肌小節是肌肉組織最小的單元結構,這些結構的直徑是一根頭髮的幾百分之一。
  • 健身一段時間後,想要不斷突破?你需要掌握離心收縮的這些技巧!
    健身訓練時使用離心收縮會給我們的健身增肌帶來什麼樣子的好處呢?本期,我們就來好好地跟大家聊一聊,什麼是離心收縮,離心收縮的作用是什麼,如何才能夠做到正確的離心收縮,以及如何才能夠輕鬆的掌握離心收縮的小技巧。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什麼是離心收縮?其實離心收縮說白了,就是我們的肌肉在收縮產生張力的同時被拉長的收縮,就被稱之為離心收縮。
  • 製備出強收縮高能量密度水凝膠
    本報訊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峰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賀曦敏團隊合作,通過仿生青蛙跳躍過程中肌肉的加速機制,提出一種非常規驅動模式(彈性驅動),解決了傳統滲透型水凝膠驅動機制力和速度之間的矛盾,製備出一種強收縮高能量密度的水凝膠材料。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
  • Cell:揭示鍛鍊期間肌肉細胞釋放琥珀酸促進肌肉重塑機制
    任何體育鍛鍊項目的開始都會引起會阻礙從沙發上站起來這樣簡單的動作的肌肉疼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一點點的堅持,肌肉會逐漸適應鍛鍊,發展出更多的力量和耐力。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和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使得對鍛鍊的適應成為可能的細胞介質。這種細胞介質是琥珀酸,即一種迄今為止只知道它參與線粒體呼吸的代謝物。
  • 想要深度刺激肌肉生長,你應該加入離心訓練
    ,我們先從肌肉常見的三種收縮形式說起,運動中是通過肌肉的收縮,來改變重物的位置,此過程中起到對肌肉的刺激。肌肉分三種收縮方式,分別是等長(靜態)收縮、向心收縮、離心收縮。等長收縮:指肌肉的長度保持不變而張力發生變化的肌肉收縮,列如練習平板支撐時,就是身體的肌肉在進行等長收縮。
  • 科學家培育出「迷你」大腦 可控制肌肉收縮
    日前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帶有脊髓和肌肉的培養皿中培育出一個微型大腦,並能夠自發生長出神經元連接刺激周圍的肌肉組織進行收縮,這一進展有望加快對運動神經元疾病等病症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所培育出的扁豆大小人類腦細胞灰質組織可以自發地用類似卷鬚的物質與取自老鼠的脊髓和肌肉組織相連。這些肌肉組織在所謂「迷你」大腦器官控制下明顯能夠進行收縮運動。
  • 我國科學家揭示神經肌肉接頭突觸形成的「陰陽」調和機制
    首頁 » 我國科學家揭示神經肌肉接頭突觸形成的「陰陽」調和機制 我國科學家揭示神經肌肉接頭突觸形成的「陰陽」調和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2007-07-20 09:39
  • 什麼是離心收縮、等長收縮、向心收縮?3個動作讓你更快更強
    在介紹這種訓練方法之前,先來說一說肌肉有哪些收縮模式。肌肉的收縮模式有3種:離心收縮(肌肉拉伸)、等長收縮(肌肉長度不變)、向心收縮(肌肉縮短)。離心收縮(肌肉拉伸):肌肉在外力作用下被拉長的狀態。當外部力量超過肌肉產生的力量時,肌肉會被拉長,此時就會產生離心力量。相對向心動作訓練,離心動作可以讓肌肉承受更多的負荷。
  • 3種離心訓練,打破增肌減脂瓶頸快速增加肌肉降體脂,健身教練說
    下面貓老師健身會從3大方面來分享,讓大家了解離心訓練到如何進行離心訓練來突破瓶頸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向心和離心訓練時肌肉收縮的生理機制。二、離心訓練的好處。01向心和離心訓練時肌肉收縮的生理機制(一)肌肉組織:肌肉系統為身體活動提供力量和調節身體新陳代謝
  • 科研人員製備出強收縮高能量密度水凝膠材料
    然而,在這種滲透驅動機制下,凝膠材料的驅動力和響應速度間相互矛盾,如圖1所示。要解決這一矛盾,需要從分子尺度設計並提出一種異於傳統「滲透型」水凝膠的非常規驅動機制。圖1.傳統滲透型水凝膠的力和速度之間的矛盾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峰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賀曦敏團隊合作,通過仿生青蛙跳躍過程中肌肉的加速機制
  • 從斷裂的肌肉纖維中漏出的成分激活「衛星」肌肉乾細胞
    在試圖鑑定激活衛星細胞的蛋白質時,他們發現代謝酶,如GAPDH,能迅速激活休眠的衛星細胞並加速肌肉損傷的再生。這是一種非常合理和有效的再生機制,在這種機制中,受損的肌肉本身激活了開始再生過程的衛星細胞。
  • 等速學習第九期:等速衡量肌肉收縮效率的指標—平均功率
    關於髖部肌肉功能,與男性相比,女性在功能活動中更易出現神經肌肉缺乏和神經肌肉控制不良,因此文章對89名女學生進行了此次研究。作者對所有學生進行等速測試評估髖關節雙側肌力,包括外展、內收、外旋和內旋。研究的指標有峰力矩/體重、總功和平均功率。     通過研究跟蹤發現,髖關節的肌力參數在下肢損傷中的重要性,髖周肌群肌力下降被認為是下肢損傷的重要預測指標。
  • 想要有效提升肌容量,就必須了解離心收縮和向心收縮
    相信絕大多數的健身者都希望提升自己的肌肉容量,但是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提升呢?眾所周知,肌肉是由肌肉纖維而組成的,肌肉纖維可通過運動來達到收縮的目的,通過收縮鍛鍊肌肉、促進肌肉提升容量,這就是肌肉成長的原理。而我們在進行健身鍛鍊的時候,可將所有的運動有效劃分為離心收縮和向心收縮。
  • 為肌肉「充電」!科學家找到了替代ATP的人體「電池」
    這種來源可以控制肌肉活動,並可能導致腦癱治療中新的肌肉痙攣鎮靜方案,例如,激活或增強多發性硬化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骨骼肌功能。肌肉生理學家Debold說,由於身體無法修復它們,這些都是非常虛弱的。它沒有良好的機制來控制——抑制或促進——肌凝蛋白的功能,這是驅動運動的分子馬達。
  • 健身中的離心收縮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如何掌握它?
    什麼時候離心收縮,如何掌握離心收縮,離心收縮對訓練有什麼作用,對增肌有什麼作用等等,下面這篇文章會為大家全面的解釋什麼是離心收縮。
  • 霍金的輪椅會說話:能模仿霍金嗓音,靠面部肌肉收縮就能猜單詞
    如果不是事先了解霍金,我不會相信這些事是一個全身癱瘓、肌肉萎縮、無法發聲的人做的,霍金之所以能做到這些事情很大程度歸功於他的高科技輪椅。「飆輪椅」的霍金霍金患病後坐上了輪椅,卻常常「飆輪椅」,速度和靈活度令人詫異。
  • Nat Physics:傷口癒合路徑幫助理解細胞運動機制
    2014年8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滑鐵盧大學的土木工程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傷口癒合的新路徑,這或許可以幫助科學家們理解癌症擴散,甚至是新生兒出生缺陷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Physics上。
  • 【技術前沿】人造肌肉新材料,比天然肌肉強200倍
    小而強大——這是形容一種由一個國際性研究團隊創造的人造肌肉:較之相同粗細的天然肌肉纖維,人造纖維要強壯200倍。
  • 向心離心和頂峰收縮
    很多訓練者啊對這個誤區,什麼是向心力和離心力以及頂峰收縮呢,往下看。我們在做每一個訓練動作的時候都是讓肌肉(肌纖維)撕裂和重組的過程,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肌肉在每一次重組之後變得更加強大。向心力,離心力,我說的通俗易懂一點。
  • 染色質重塑機制新理解!《科學》主刊發表復旦大學新成果!
    染色質重塑機制新理解!《科學》主刊發表復旦大學新成果!該成果報導了人源染色質重塑複合物BAF結合核小體的冷凍電鏡結構,對染色質重塑機制和BAF高頻突變致癌機制的理解起到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