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前沿】人造肌肉新材料,比天然肌肉強200倍

2021-02-15 材料科學與工程


小而強大——這是形容一種由一個國際性研究團隊創造的人造肌肉:較之相同粗細的天然肌肉纖維,人造纖維要強壯200倍。在不久的將來,改進的人造肌肉可以應用在下一代機械臂的電機上、飛機副翼上、醫療器械上,基本上所有無生命的運動部件都可以應用。

「真的很令人興奮」 Richard Vaia 如是說。Richard 就職於俄亥俄州萊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空軍研究實驗室,專門研究高科技材料。但他沒有參與新型人造肌纖維的研究。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都致力於研發比天然肌纖維更強壯、精細的人造肌纖維,這樣就能製造出現有機械無法企及的、動作更加靈巧的機械。

達拉斯市德克薩斯大學的納米科技專家 Ray Baughman 帶領著研究出人造肌肉的科研團隊。因為人造肌纖維的製造過程很像紡線,他有時會以「紗線」來稱呼它。他表示這種肌纖維可以在小型醫療器械中良好工作。他在德克薩斯大學的實驗室也創造出了人造肌纖維新的用途:「我們已經利用『紗線』來根據溫度控制百葉窗的開合。」他對本刊編輯是這麼說的。

Baughman 還說,在未來,人造肌肉可以賦予機器人更加真實豐富的面部表情。他的實驗室還試圖利用人造肌纖維製造更長的線繩,用來為消防員製造防護服。他表示這種纖維可以在遭受火焰衝擊的時候自動封閉纖維中的細小孔洞。


納米管肌纖維


Baughman 製造的新型肌纖維是用碳納米管制成的。碳納米管是一種極細小的高科技材料,研究者們將其應用在小到濾水器大到試驗性的飛機部件上。Baughman 的研究團隊將納米管扭曲——「和人們通常在羊毛或是棉線中加入的扭曲非常相似」——以形成更厚實的「紗線」。然後他們用不同的材料填充納米管中的空隙,其中就包括製作蠟燭用的石蠟。

為了使人造肌纖維收縮,科學家對其進行短暫加熱。當加熱後,內部的石蠟膨脹開來,將納米管壁撐開,使納米管變得更粗更短。當石蠟冷卻後就會收縮,納米管也就變得更細更長。Baughman 還說人造肌纖維可以在25毫秒內完成一次收縮和舒張,換言之收縮舒張一次只要25個千分之一秒。如此迅速的收縮意味著人造肌纖維可以應用在很多地方。

碳納米管和石蠟的組合讓 Baughman 感到印象深刻,他說:「這樣發明的創新之處就在於研究者將兩種物體的物理性質使用的淋漓盡致,並且將他們精妙地結合在一起。」

未來纖維


現今 Baughman 的實驗室已經可以製造出1公裡長的人造肌纖維,但是 Baughman還 希望有朝一日能製造出需要好幾公裡長人造肌纖維的纖維織物。他還希望能製造出對化學物質而非溫度起反應的人造纖維。熱驅動的馬達都是低能效的,所以化學能驅動的肌纖維或許更加實用。

文章來源:煎蛋網 百度百科

今日編輯:九雅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交流群。

相關焦點

  • 仿生技術:人造器官更加天然(科技前沿·仿生技術學(下))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科學家們研製出一種人造肌肉,能夠複製天然肌肉的活動,並且具有非常強的視覺效果。科學家們有望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很多新技術,製造出能改變顏色進行偽裝的智能服裝以及讓人體冬暖夏涼的「智能」皮膚。  心臟  用人造心臟來替代病變或損壞的心臟一直是醫學界的夢想。如今,人造心臟的臨床應用已成為可能。
  • 伊利諾伊大學開發出可承受自身12000倍重量的人造肌肉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MechSE 團隊只想著搗鼓出一種更強勁、更實用的新設計。怎麼才能讓人造肌肉更強勁呢?材料是關鍵,於是研究人員就找來了非常強韌、但質量極輕的碳纖維。為了讓它更易於發生形變,研究人員還將它和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橡膠混合了一起,然後扭曲成螺旋狀。
  • Science封面:MIT「人造肌肉」可提起自重650倍物體,伸縮10000次,原理卻很簡單!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款人造肌肉纖維,可以提起自身重量650倍的重物,這種纖維可隨著溫度的改變而伸縮,且相應快速,或將適用於機器人、假肢
  • 《自然·材料》調控降解的多肽人造肌肉軟抓器!1秒自愈機械損傷
    這些材料經過系統優化,以改善其氫鍵結合的納米結構和網絡形態,具有可編程的癒合特性(癒合1s後強度為2-23 MPa),其性能超過其他天然和合成軟材料的幾個數量級。這種生物合成蛋白質消除了自我修復材料中先前存在的局限性。
  • 從「讀心頭盔」到「人造肌肉」 西媒盤點未來十大軍事技術進步
    武器庫 西班牙《趣味》月刊11月號發表了題為《最前沿的十大軍事技術進步》的文章,西媒文章盤點了十種最前沿的軍事技術進步,包含了「讀心頭盔」、「人造肌肉」等。為了應對這種威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研發了一種透氣性很好的新材料,它能保護軍事人員免受生物和化學製劑的傷害。這是一種彈性高分子膜,其中含有微小的碳納米管,其作用是傳導溼氣。這種材料類似於「第二層皮膚」,能對環境做出反應。受頭足綱動物啟發的「偽裝皮膚」烏賊、章魚等頭足綱動物有什麼共同特點?
  • 哈工大造出柔性機器人,人造肌肉能和象鼻一樣靈活了
    氣動人工肌肉,是人造肌肉(artificial muscle)的一種。人造肌肉即電活性聚合物,是一種新型智能高分子材料,是根據生物學原理由纈氨酸、脯氨酸和甘氨酸這 3 種胺基酸按一定順序排列構成,可在外加電場下通過內部結構的改變而伸縮、彎曲、束緊或膨脹,非常接近生物的肌肉纖維。
  • 美造出「萬能肌肉薄膜」 人造器官有望批量生產
    但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技術,給人體器官移植帶來了新希望。研究人員表示,MTF最大的應用前景在於製造出人造器官。如果這種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將使器官移植變得十分簡單。   讓細胞組成「合唱團」   如今,器官移植早已走出了科幻小說。人類目前主要進行的是異體器官移植,由於器官捐獻者有限,加上技術難題,這種移植方法的局限性十分明顯。人造器官研究已成為生物學界的一個前沿領域。
  • ...MIT「人造肌肉」可提起自重650倍物體,伸縮10000次,原理卻很簡單
    導讀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款人造肌肉纖維,可以提起自身重量650倍的重物,這種纖維可隨著溫度的改變而伸縮,且相應快速,或將適用於機器人、假肢、生物醫學設備等。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的一項關於人造肌肉纖維的研究刊登在了Science的封面上。這種可編程的人造肌肉為仿生機器人家族再添全新「部件」,為機器人添上筋脈,或將加速機器人,觸覺和假肢的發展。
  • OFweek早報:雲棲大會正式開幕 3D列印人造肌肉
    3D列印人造肌肉 機器人應用再次改進近日,哥倫比亞大學的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研究者開發出一種新型人造肌肉,給機器人應用帶來巨大改進。這種人造肌肉由3D列印製成,材料是內部填充了含有乙醇氣泡的矽膠基質。這種材料的應變能密度是自然肌肉的15倍,並且能舉起重量為自身1000倍的物體。
  • ...團隊《Science Advances 》:讓人造黑色素與聚多巴胺材料變得更黑
    黑色素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色素材料,廣泛存在於人與動物的皮膚和毛髮中,在諸多生理活動中都起到核心調節作用。聚多巴胺是由貽貝蛋白啟發製備的仿生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與天然黑色素相似的化學與物理性質,被認為是一類典型的人造黑色素材料。
  • 兩倍於天然金剛石硬度的新材料問世
    原標題:兩倍於天然金剛石硬度的新材料問世    燕山大學教授田永君團隊與吉林大學教授馬琰銘、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王雁賓合作,在高溫高壓下成功合成出硬度兩倍於天然金剛石的納米孿晶結構金剛石塊材,這是他們繼2013年合成出極硬納米孿晶立方氮化硼之後又一新突破。該研究成果發表在6月12日《自然》雜誌上。
  • 四川大學李乙文團隊《Science Advances》:讓人造黑色素與聚多巴胺材料變得更黑
    黑色素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色素材料,廣泛存在於人與動物的皮膚和毛髮中,在諸多生理活動中都起到核心調節作用。聚多巴胺是由貽貝蛋白啟發製備的仿生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與天然黑色素相似的化學與物理性質,被認為是一類典型的人造黑色素材料。
  • 未來天然鑽石與人造鑽石可以做到共存嗎?
    天然鑽石與人造鑽石的博弈仍在繼續。 資料記載,人類從鑽石(天然)開採以來,共採出鑽石350噸左右,即17.5億克拉,全世界每年開採鑽石在9000萬~1億克拉,其中寶石級佔17%~20%。20%寶石級鑽石價值相當於80%工業級金剛石價值的5倍。
  • 哈佛培養出實驗室人造兔肉和牛肉,肌肉細胞體外成熟仍存挑戰
    10月21日,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模擬肉類質感的可食用明膠支架上培育出了兔子和牛的肌肉細胞,表明「人們可能最終無需飼養和屠宰動物就能生產出逼真的肉製品」。人造肉是近幾年的熱點議題,主要有兩種不同的類型。
  • 裝上這種人造肌肉,瞬間秒舉1000斤!
    可以以更像人類的方式來增強自己人造肌肉這種肌肉是用肌肉用矽橡膠基質 3D 列印製成內部的微泡填充了乙醇不同於以往軟體機器人依靠氣動或者液壓人造肌肉只需通電就會進行膨脹和收縮這玩意究竟可以使出多大滴力氣呢?
  • MIT成功研製人造肌肉纖維,仿生機器人已在地平線
    很多年裡,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創造出一種耐用、低成本的人造合成肌肉,但始終沒有成功。至今製造出的樣品要麼太昂貴,無法量產(比如碳納米管);要麼太脆弱,能耗又太高(說的就是你,形狀記憶合金),以至於沒有多大實用價值。
  • 加州大學開發摺疊『起重機』,智能材料為摺紙機器人迎來新時代
    這種啟發使摺紙機器人成為機器人設計中的新前沿領域。摺疊式組裝的簡單性和低成本也是摺紙機器人的優勢。美中不足的是,這種製造方式具有一個主要缺點:摺疊操作時必須依賴外部電線和電池提供動力。要克服這一難題,智能材料的開發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生物啟發機器人與設計實驗室誕生了無數偉大又奇妙的仿生機器人。
  • 「Nature子刊」新突破!人造皮膚竟然擁有天然皮膚張力!(附:最新研究進展)
    我們的研究將在醫療保健和藥物發現領域開闢一個動物實驗替代的新領域。我們相信,我們的HSE模式將極大地促進下一代護膚品的技術發展,提高生活質量。"人造皮膚市場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嚴重燒傷的病人有近10萬人次,如果以燒傷病人每人燒傷30%皮膚來計算,平均治療一個人需要4500平方釐米。
  • 動物細胞體外培養技術已取得突破,未來的天然肉生產可能是這樣的
    你說『科學是天然合理的』『科學發展與倫理道德互相衝突時,科學是註定勝利的一方』。這些觀點給了我極大的勇氣。要知道,文明發展到今天,已經沒有『純學術性』的科學了。尤其是最前沿的科學,沒辦法不楔入到倫理學、哲學、神學和政治學中去。誰要想在前沿科學上有所突破,必須首先是藐視一切舊傳統的勇士。」「對,你說得很對。我這一生就做了這些瑣事。
  • 3D生物列印新技術向人造器官移植邁出一大步
    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利用新開發的3D生物列印系統列印出的人造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