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市,滬指衝上3500點,白酒新能車大消費普天同漲之際,被稱作「大象股」金融地產卻雙雙出現了連跌態勢。
1月5日,超9萬多億市值的銀行股再度上演低迷行情,銀行指數盤中走跌超2%以上,臨近尾盤,跌幅略有收窄,這也是銀行股連續兩日出現的逆市走跌的情況。
板塊中,曾經暴漲的熱門銀行股成都銀行、青島銀行一度出現了超4%以上的跌幅。前一交易日,成都銀行更是跌超8%,領跌整個板塊。短短兩個交易日,銀行板塊市值已經蒸發了超2800億。
受銀行股拖累,地產板塊同樣迎來了兩連跌。當天,A股房地產指數再度走低,超80多家房地產上市公司集體飄綠,保利地產、金地集團、華夏幸福等龍頭地產股均出現大跌。
2021行情開門紅,唯獨這兩個超級板塊出現了猛烈回調。到底怎麼回事?
銀行股繼續回調
兩天市值蒸發近3000億
恰逢開年,銀行股的「冬天」卻讓人異常寒冷。
1月5日,銀行股再度出現猛烈回調的態勢。當天早盤,銀行股延續前一日的低迷,繼續低開低走,不到半個小時,銀行指數跌超2%以上。臨近午盤收盤,跌幅略有收窄。
截至當日收盤,銀行指數跌超1.2%,超23家銀行股指數悉數下跌,成交額超300億。
板塊內,鄭州銀行、興業銀行跌超4%以上;成都銀行、杭州銀行、廈門銀行跌超3%以上。
而這也是銀行股連續兩天出現的下跌態勢。數據統計顯示,昨日新年開市第一天,銀行股已經出現了大跌態勢。連續兩天,超9萬億市值的銀行股已經跌近3%,市值蒸發超2800多億。
1月4日當天,成都銀行更是大跌超8%以上,領跌銀行板塊。連續兩日,成都銀行跌超10%以上。
除了銀行股之外,銀行ETF業表現大不如意。當天,銀行ETF也大跌超1.3%以上。
近一年以來,銀行指數表現並不如意。在滬深300指數漲超27%的情況下,銀行板塊卻依然跌超5%以上,難以給投資人帶來滿意的回報。
房貸新規影響銀行股
部分銀行房貸佔比已「超標」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板塊逆勢走低的原因,可能與2020年12月31日監管部門加強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的決定有關。
12月31日,銀保監會、央行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通過分檔設立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兩項涉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搭建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框架。《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按照《通知》規定,根據銀行的資產規模、機構類型等因素,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共分為5大檔,每檔設置了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兩個上限。其中,六大國有大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為第一檔,兩個上限分別為40%和32.5%,在5檔中最高。
據中金公司測算,目前35家上市銀行中,超過10家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或房地產貸款佔比超出上限。其中,7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出上限,成都銀行超出8.5ppt(千分之一),興業銀行超出5.7ppt,招行超出4.7ppt,青島銀行超出2.4ppt,建行超出1.9ppt,鄭州銀行超出0.9ppt。
另有10家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超出上限,成都銀行超出13.3ppt,鄭州銀行超出10.4ppt,青島銀行超出9.1ppt,青農商行超出7.5ppt,興業銀行超出6.2ppt,招商銀行超出5.7ppt。
有分析人士指出,2020年下半年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和房地產法人貸款投放規模都比較大,可能實際壓力要高於前述測算數值。因此,短期相關銀行股承壓或難以避免。
不過監管部門也指出,部分有調壓降要求的銀行應該能夠平穩過渡此次新規。據悉,監管部門在答記者問中表示,多數銀行符合管理要求,對於超出要求的銀行,要求其合理選擇業務調整方式、按年度合理分布業務調整規模,確保調整節奏相對平穩、調整工作穩妥有序推進。個別調降壓力較大的銀行,通過延長過渡期等方式差異化處理,確保政策平穩實施。
銀行利空拖累房地產
多隻地產股集體飄綠
而受銀行股利空消息的影響,房貸新規也讓地產股出現了猛烈下跌的態勢。
1月5日,地產股指數也出現大幅下跌,當天房地產指數盤中跌超2%以上。截至收盤,指數大幅收窄,但仍有超90多家地產上市公司集體飄綠,成交額超170億。
板塊中,全新好跌超10%,格力地產、新華聯等地產股跌超4%以上。泰禾集團、中房股份、新華聯、藍光發展等多隻個股今天股價創去年以來新低。
而從龍頭股表現看,格力地產跌超5%,泰禾集團跌超4%。
實際上,受房住不炒政策調控影響,不少地產大龍頭去年整體表現不佳。其中華夏幸福去年跌超38%,招商蛇口跌超30%,回調非常猛烈。
房地產指數近一年跌幅11%,同期滬深300則漲超29%,遠遠跑輸大盤。
銀行ETF獲資金逆市加倉
機構:繼續看好銀行板塊
不過,遭遇利空打擊後的銀行地產,到底能否回溫,也是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問題。
儘管銀行股大跌,但卻出現了一股巨量資金資金趁低大幅加倉銀行板塊,銀行ETF成為吸金熱門。
1月4日,銀行ETF單日場內成交額高達12.14億元,成為當日流動性最大銀行類ETF.1月5日,銀行ETF成交額繼續高達12億元。
統計顯示,截至1月4日的最近3個月、最近6個月,銀行ETF(512800)日均場內成交額分別為4.23億元、4.46億元,均在滬深兩市所有銀行指數類ETF流動性排名中高居第一。1月4日,銀行ETF單日淨流入資金5.11億元,其最近4個交易日也已連續淨流入資金合計7.21億元。其最新估算基金規模超95億元,達到95.67億元,再創上市以來新高。
銀河證券分析認為,銀行ETF力爭獲得穩定的收益,可抵抗資本市場波動,經濟復甦至少持續至2021年年中,銀行業績有改善預期,且仍然屬於低估值行業。
光大證券指出,銀行板塊屬於低估值高股息率的優質資產,補漲需求強烈,後續隨著經濟持續回暖背景下,銀行經營基本面的預期改善,銀行ETF或迎黃金配置期。
華泰證券認為,中證銀行指數相較於可比指數長期回撤小,防禦屬性強,順周期行情下具備不錯的進攻屬性,同時具有低估值高分紅特點,分紅再投資帶來的複利效應顯著。
平安證券認為,當前銀行板塊估值水平處於歷史6%分位,具備安全邊際,持倉比例歷史新低,悲觀預期充分反應,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經濟改善預期逐步強化,對於行業的悲觀預期修復會推動板塊估值的抬升。21 年經濟改善與貨幣政策收斂組合下,有利於銀行股獲取超額收益。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