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因子篩選的原則
掌握環境合理性分析的內容 調查建設項目在所在區域、流域或行業發展規劃中的地位,與相關規劃和其他建設項目的關係,分析建設項目選址、選線、設計參數及環境影響是否符合相關規劃的環境保護要求。 注意:此處要注意不定項選擇題出題的可能性。
-
19年方法與實務第五章: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指標
19年方法與實務第五章: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指標 高效備考:加入2021年諮詢工程師高效實驗班 選報1+1考期可續學哦! 2019年諮詢工程師考試共分為《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規劃》和《現代諮詢方法與實務》四個科目。 下面是2019年諮詢工程師考試《現代諮詢方法與實務》科目的第五章考點: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指標,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
-
環境容量、環境承載力分析及累計影響評價方法
3、大氣環境容量與汙染物總量控制主要內容(5項):選擇總量控制指標;對所涉及的區域進行環境功能區劃,確定各功能區環境空氣品質目標;根據環境質量現狀,分析不同功能區環境質量達標情況;結合當地地形和氣象條件,選擇適當方法,確定開發區大氣環境容量:結合開發區規劃分析和汙染控制措施,提出區域環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5年計劃)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發布
7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7.1基本要求識別規劃實施可能產生的資源、生態、環境影響,初步判斷影響的性質、範圍和程度,確定評價重點,明確環境目標,建立評價的指標體系。7.2.3對資源、生態、環境要素的重大不良影響,可從規劃實施是否導致區域環境質量下降和生態功能喪失、資源利用衝突加劇、人居環境明顯惡化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與判斷,具體判斷標準詳見附錄D。7.2.4通過環境影響識別,篩選出受規劃實施影響顯著的資源、生態、環境要素,作為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的重點。7.3環境目標與評價指標確定7.3.1確定環境目標。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表水環境(HJ2.3-2018)》發布 2019...
3.5生態流量 ecological flows滿足河流、湖庫生態保護要求、維持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所需要的流量(水位)與過程。3.6安全餘量 margin of safety考慮汙染負荷和受納水體水環境質量之間關係的不確定因素,為保障受納水體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安全而預留的負荷量。
-
201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與建議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與建議: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結論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提出結論與建議。。 (1)項目選址及總圖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據大氣環境影響預測結果及大氣環境防護距離計算結果,評價項目選址及總圖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並給出優化調整的建議及方案。
-
環境影響評價師知識: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與建議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結論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提出結論與建議。。(1)項目選址及總圖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據大氣環境影響預測結果及大氣環境防護距離計算結果,評價項目選址及總圖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並給出優化調整的建議及方案。(2)汙染源的排放強度與排放方式。
-
生態環境部發布《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2020版》
2.評價等級與評價範圍 (1)熟悉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原則; (2)掌握評價標準確定原則; (3)掌握評價等級判定方法; (4)掌握評價範圍的確定原則; (5)了解環境空氣保護目標調查內容。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標準】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防治大氣汙染,改善環境質量,指導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制定本標準。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採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確立的指標必須是能夠通過觀察、測試、評議等方式得出明確結論的定性或定量指標。系統性原則。指標體系要綜合地反映區域資源環境系統中各子系統、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強度和方向等方面的內容。綜合性原則。
-
工程諮詢招商合作陝西省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寧波
工程諮詢招商合作陝西省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寧波專家調查法專家調查法適用於風險分析的全過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與風險對策研究。由於專家調查法比一般的經驗識別法更具客觀性,因此應用更為廣泛。專家調查法有很多,其中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風險識別調查表、風險對照檢查表和風險評價表是常用的幾種方法。
-
環境影響評價師知識:敏感保護目標識別
一般敏感保護目標根據以下指標判別:①具有生態學意義的保護目標。主要有具有代表性的生態系統。②具有美學意義的保護目標。③具有科學文化意義的保護目標。④具有經濟價值的保護目標。⑤具有生態功能區和具有社會安全意義的保護目標。⑥生態脆弱區。
-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
開展國土空間規劃雙評價,應本著尊重自然和科學規律、突出評價針對性、適應新發展階段和注重評價操作性的原則,圍繞支撐服務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這一核心目標,構建差異化評價指標體系,以定量方法為主、定性方法為輔,確定承載能力等級和適宜程度,甄別評價區域資源環境的突出問題,不同區域資源環境的限制性因素,明確空間發展的潛力規模及分布範圍,全面摸清並分析國土空間本底條件。
-
固體危險廢物填埋場地下水環境影響數值模擬與評價
根據埋藏條件分為淺層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2 地下水數值模擬按《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 610-2016)的要求,採用地下水數值法進行地下水評價。首先建立地下水系統的概念模型。在地下水系統概念模型的基礎上再建立地下水流、水質數學模型,最終建立數值模型。本次利用數值模擬分析,借用GMS計算求解模型。
-
16項陸海指標 構建環境承載力預警體系
昨日,記者從大鵬新區生態保護和城市建設局獲悉,新區已將2016年作為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年,目前正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對照國家新標準,開展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體系的研究與編制工作。 據介紹,新區將該項研究作為今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項目實施推進。
-
生態環境部:《經濟、技術政策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技術指南(試行)》
政策分析通過解析政策要素和回顧既有政策影響,識別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政策內容。圖 1 經濟、技術政策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技術流程3.1 政策要素解析梳理經濟、技術政策的目標、內容、措施及利益相關方。識別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政策內容。
-
耕地資源承載力關鍵影響因素識別與典型評價模型研究進展
本文梳理了承載力的概念、起源與發展,系統概述了4 種代表性的耕地資源承載力評價模型(農業生態區法、生態足跡法、模型指數法以及綜合評價法),歸納了承載力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和關鍵影響因素識別的4 種方法,對比了4 種方法的優缺點。
-
生態環境部環評司有關負責人就《經濟、技術政策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為貫徹落實上述規定,「十三五」以來,我部組織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針對區域、產業和城鎮化等領域的典型政策開展了環境評價研究,同時借鑑美國、加拿大、英國、歐盟、世界銀行和相關國際組織制定的政策(戰略)環境評價技術指南等,探索形成了適用於政策生態環境影響分析的技術方法、內容框架和成果要求,在此基礎上編制形成《指南》,可以為經濟、技術政策的制定者在分析政策的生態環境影響方面提供參考
-
水生態修複目標和指標(上)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水生態修複目標應該建立在水生態狀況評估的基礎上。根據生態系統完整性原則,水生態狀況的評價是對生態要素的評價,生態要素包括水文、地貌、水體物理化學特徵、生物組成與結構4個方面。各生態要素需進一步分解為能夠代表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若干生態指標。需要建立水生態參照系統,即生態系統理想狀態。
-
貴州思南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首次信息公示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貴州銅仁思南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位於思南縣邵家橋鎮石板灘村,目前已開始開展環評工作,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管理辦法(生態環境部2018〔4號〕)中的相關規定和貴州省相關要求,現對本項目建設有關環境保護的情況進行公示,以便廣泛了解社會公眾對本項目建設的態度以及環保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