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鋼、高宇寧等論大國興衰與中國機遇:國家綜合國力評估

2020-11-27 觀察者網

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是實現強國的核心目標

什麼是綜合國力?我們將綜合國力定義為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綜合的、實際的能力,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治理能力。為什麼要將綜合國力作為國家發展的核心目標?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始終是中國領導人的核心目標,即「強國目標」,但是到底什麼是強國?如何界定它的內涵?如何進行歷史比較和國際比較?對此並沒有十分清晰的量化目標。

對國內而言,「發展就是硬道理」;對國際而言,「實力(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也是硬道理」。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報告還提出,「到本世紀末,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國力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這是在世界大國中首次將綜合國力作為強國目標。確立了國家發展三大戰略目標,其中增強綜合國力就成為非常明確的「強國目標」,並將一以貫之地不斷追求和實現這一目標。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還明確提出:「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計劃和2010年的奮鬥目標,使經濟總量、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個大臺階,為後十年的更大發展打好基礎。」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在評價過去十年工作時使用了「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

由此可知,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領導人始終把提高綜合國力視為國家發展的核心目標,同時又視為評價國家發展績效的重要核心指標,而實現這些目標又採取了「臺階論」的路線圖,即每隔5年(指每個五年計劃或規劃)上一個大臺階,特別是中國綜合國力及9大類戰略性資源佔世界比重,都是每隔五年上一個大臺階,經過25年(指1990-2015年),先是全面追趕美國,後是全面超越美國。

在分析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綜合國力及其相對地位變化的背景下,我們提出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是實現強國的核心目標,也是判斷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標準。第二部分重點分析2000-2015年期間,中國與美國綜合國力佔世界總量比重的變化,以及中美相對實力的變化。預測了到2020年中國與美國綜合國力佔世界總量比重的變化。

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大國興衰始終是世界格局演變的基本規律,它作用於各大國政治經濟等不平衡性規律,突出表現為它們的國家戰略性資源發展的不平衡性,更表現為它們的綜合國力的不平衡性。

眾所周知,美國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

對中國而言,建立新型國際關係的重中之重是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即與G20國家集團建立多元化的戰略夥伴關係,為中國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天時、地利、國和」。

我們需要回答幾個基本問題:一是進入21世紀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哪些大國崛起或迅速崛起?哪些大國衰落或迅速衰落?二是對中國而言,在它迅速崛起的過程中有什麼樣的戰略機遇?三是中國如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如何在南北國家中起橋梁作用,發揮全球影響力和領導力。

(一)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

進入21世紀,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而巨大的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大國經濟等不平衡性更加明顯,「實力才是硬道理」。這個實力不僅是經濟實力,也包括科技實力、軍事實力、國際影響力,以及綜合國力。

我們將綜合國力定義為:「一個國家通過有目的之行動追求其戰略目標的綜合能力,國家戰略性資源是其核心組成因素和物質基礎」。所謂「國家戰略性資源」,是指一個國家實現本國戰略目標所可以利用的現實的和潛在的關鍵性資源,它們反映了一個國家在全國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利用各種戰略性資源的能力,也集中反映在一國的綜合國力上。實際上,綜合國力就是主要國家戰略性資源的有效組合,為充分動員和有效利用來實現該國戰略目標(體系)。我們所稱的綜合國力就是各類國家戰略性資源之總和。

相關焦點

  • 胡鞍鋼:從中國到全球,數字經濟的紅利已經發生
    他說,在2003年左右,我和同事做綜合國力項目的時候,曾把國家戰略性資源分為八大類,然而,今天我們肯定要加上一類,就是數字戰略性資源。它不同於水資源、耕地資源等有限的自然資源,它是無窮大的。數字戰略性資源如果是第九大資源,那麼它作為新的經濟形態是非常有意義的。
  • 胡鞍鋼: 中國2050
    人文清華講壇胡鞍鋼: 中國2050通訊員 小清 小文「中國處在國家生命發展周期的上升期,正在實現對美國綜合國力的全面超越。4月23日晚,中國國情研究的領軍人物、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對莘莘學子的這番深情寄語,在新清華學堂久久迴蕩。而與「五個黃金」寄語同樣擲地有聲的,是胡教授在當晚做客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時首次發布的「中國2050」研究報告。
  • 世界主要大國綜合國力比拼 中國國力排名第六位
    中廣網北京1月5日消息 中國社科院今日上午發布的國際形勢黃皮書 《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中認為,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主要大國中排名      黃皮書就公眾關注的重大全球政治問題,聯合國改革,世界與地區政治,世界政黨動向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介紹。黃皮書中公布了世界主要大國綜合國力實測結果。
  • 「瞭望者」胡鞍鋼
    過去20多年間,他撰寫的國情報告和著作,為中國決策層提供了重要參考,間接或直接地促成了包括分稅制改革、西部大開發、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業優先、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人為本」新發展觀等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的醞釀出臺。他多次應有關部委邀請參與國家五年規劃和中長期專項規劃制定和政策諮詢。他就是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家胡鞍鋼。
  • 胡鞍鋼:強國時代的強國「戰略集」
    長江日報「求知」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的核心詞是「強國」求知:為什麼在「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特別強調強國建設?現在中國很多領域已經躋身大國行列,由「大」變「強」,其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 現場報導(十二):中國科學院胡鞍鋼先生專題演講
    主持人: 接下去請胡鞍鋼先生做演講。  胡鞍鋼:謝謝主席先生。今天有機會介紹我的一本新書《中國大戰略》,主要從綜合國力的角度討論一下中國21世紀競爭戰略。什麼是綜合國力,21世紀什麼樣的資源最重要,中國主要的戰略資源優勢在哪裡,劣勢在哪裡,如何充分使強勢資源更強,優勢資源更優,劣勢資源變強,我們主要做一下簡單的討論。
  •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七大機遇
    兩會期間,光明網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等一批著名經濟學家解讀經濟新常態,網上反響熱烈。本報編輯部今日起開設專欄《中國經濟新常態專家系列談》,陸續刊發諸位經濟學家的精彩言論,以饗讀者。 當前的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進入了可控、相對平衡的運行區間。
  • 大國崛起的「安全困境」:以國家建設為首要目標
    經30餘年改革開放,中國國力日漸強盛,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也處在變化中:原來確定的關係,現在變得不確定起來;原先沒有利害關係的地方,現在變得非常重要;原來可以擱置的問題,現在卻充斥著爭議。在當前諸大國中,中國的戰略境遇是最為嚴峻的,需要兼顧海陸,照應南北。
  • 胡鞍鋼:中國集體領導體制是如何運作的
    >胡鞍鋼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 序言: 第一部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工作機制的專著出版 本文摘編自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共十八大代表胡鞍鋼的新書——胡鞍鋼表示,外國人不懂「中央集體領導制」,主觀地認為中國是一黨制、非民主制,即專制。「全球近200個國家中,鮮有『集體領導制』,這是中國的創新,創造了極具中國特色和政治優越性、極富治理效率的民主決策制度。」
  • 張文木:俄羅斯國家興衰規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與澳大利亞南方沒有工業大國存在的地緣政治條件不同,沿北極航線的均是歐美工業大國,因而北極氣候變暖在使俄羅斯直通大洋的暖港數量增加的同時,也必然引起英美國家與俄羅斯在北極航線控制權及沿線資源開採權上的衝突增多。
  • 胡鞍鋼: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是中國國情研究這一新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其所撰寫的國情報告是中國高層的必讀之物,曾多次應中國政府有關部委邀請參與國家規劃的制定與部門諮詢,是「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工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工學碩士。1991年至1993年曾先後在美國耶魯大學和Murry州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200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做訪問教授。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五大發展是"十三五"最大亮點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資料圖)習近平同志提出「四個全面
  • MPA關注 | 胡鞍鋼教授:2050,中國要實現什麼目標
    【MBA中國網訊】4月23日晚,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做客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並首次發布「中國2050」研究報告,這是繼《中國走向21世紀》、《中國2020:一個新型超級大國》、《2030中國:邁向共同富裕》等系列研究成果之後公開發布的最新國情研究成果,6月18日《光明日報》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十三五期間 ,中國將辦成這165件大事
    另外,來自清華大學的胡鞍鋼教授等專家學者也就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時隔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談了什麼?【新常態•光明論】專欄將通過採訪或約稿的形式,全面解讀習總書記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刊發兩次參加習總書記經濟形勢座談會的胡鞍鋼教授結合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所撰寫的獨家解讀稿件,以饗讀者。
  • 大國擔當!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在5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王紹光胡鞍鋼《中國國家能力報告》出版20周年 強世功、房寧、甘陽...
    6月29日,由王紹光教授和胡鞍鋼教授合撰的《中國國家能力報告》出版20周年紀念會在北大舉行。甘陽、房寧、強世功等學者到會。與會者盛讚此報告,稱其為20年來的國家戰略標示了路線。1993年,王紹光教授和胡鞍鋼教授共同撰寫了《中國國家能力報告》。
  • 國情專家胡鞍鋼教授簡介
    胡鞍鋼,男,祖籍浙江省嘉善縣,1953年4月27日生於遼寧省鞍山市。  胡鞍鋼於1990年獲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1991年被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3年被中國科學院破格聘任為研究員;1994年《中國國家能力報告》被中央宣傳部評為「五個一工程」 、「一本好書」,全國排第六名;1995年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選,獲首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為管理科學獲資助者
  • 美國退群世衛組織為中國留下機遇,抗疫將是中國大國崛起的支點!
    中國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而美國是一個守成的大國。一般來說,崛起大國所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沒有空間給他。一戰時候的德國也好,二戰時候的德國和日本也好,根本的跟守成大國的衝突都在這裡。他沒有生存空間,沒有自己的影響力的空間。像一戰時候德國很典型的了,歐洲也被他也被圍困了,全世界它也沒有空間了。
  • 胡鞍鋼:2020年中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超2億
    在31日舉行的教育部—清華大學「教育戰略決策與國家規劃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胡鞍鋼引用第六次全國人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口普查數據說,過去10年,不僅中國GDP年平均增長率超過10%,而且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數年平均增長率也超過10%。
  • 國情專家提出中國2020年六大具體發展目標
    華夏經緯網7月10日訊:據中新網報導,中國知名國情研究專家、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認為,到二0二0年,中國發展的目標體系可概括為「增長、強國、富民、國家安全、提高國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等六個方面。  他九日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給予這六大目標以具體化和量化——  增長目標:到二0二0年,實現經濟總量翻兩番,從二00一年至二0二0年,GDP年平均增長率超過百分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