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我國北方蛇很少,特別在黃河以北,少蛇甚至是無蛇?

2020-12-05 地球新觀察

原標題:為什麼有人說北方少蛇?特別在黃河以北,少蛇甚至是無蛇?

提起蛇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分為有毒和無毒兩種,就我國而言最毒的蛇是銀環蛇,最長的毒蛇是眼鏡王蛇,而無毒的蛇種類也比較多,水蛇、烏梢蛇、錦蛇等等。儘管在我國境內有將近300種蛇,但分布特點是南多北少(東南和西南較多,華北和西北較少),究其原因是由各區域的氣候環境決定的。

眾所周知,我國位於亞洲東部,擁有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和47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海面積,東西長約5200公裡(跨經度約62度)、南北相距約5500公裡(跨緯度約50度),是一個幅員遼闊、氣候類型複雜多樣以及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的國家。

從理論上講,緯度越低太陽高度角越大,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多,因此氣溫相對較高,而我國南北跨度較大,最南端在北緯3度52分的曾母暗沙附近,最北端在北緯53度33分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自南向北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以及高海拔的青藏高寒區。

由於各地不同的氣候可以從氣溫和降水這兩個方面來描述,而我國受季風氣候和地形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降雨量大致上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因此根據年降雨量的多少又分成了溼潤區、半溼潤區、半乾旱區和乾旱區,溼潤區與半溼潤區的界線主要是沿著秦嶺—淮河一線向西經過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以內的區域(基本與800毫米等降水線重合),而半溼潤區與半乾旱區、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的分界線則分別與400毫米等降水線、200毫米等降水線大致重合。

上文主要分析了我國的氣候等環境因素,下面再來結合一下蛇這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就能大致分析出其呈現出南多北少的特點。

蛇是一種變溫動物,具有冬眠的習慣,受氣候環境特別是溫度環境的影響較大,通常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降水豐富、氣候溼潤以及植被茂密的區域,而我國的溼潤區主要位於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區域,這一區域恰好具有雨熱同期、年溫差較小等特點,非常適合蛇類的生存。

而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區域屬於半溼潤區,不僅降雨量較小,氣候也相對乾燥、植被也比較稀疏,而且年溫差相對較大、冬季相對漫長,不利於蛇類的生存。

總之,蛇與其他動物一樣,其生活習性和分布區域等都是由自然環境決定的,不像人類一樣可以製造工具改變自然環境對人類的不利影響,比如冷了可以取暖、熱了可以製冷等等,所以蛇主要分布在熱量豐富、氣候溼潤的南方一點都不足為奇。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蛇園竟然無蛇 廣西梧州蛇園被老廣吃空
    如今,這個蛇園卻到了無蛇可養、無蛇可看的境地!新快報訊記者 康海峰  編者按  近日通過的《廣東省愛國衛生工作條例》提出,「公民應擯棄吃野生動物的習俗,不吃受法律保護、容易傳播疾病或者未經檢疫的野生動物」。在淪為人類美食的野生動物中,蛇是「苦難最深重者」之一。市場上出售的蛇從何而來?是野生的多還是養殖的多?目前國內蛇類的養殖技術到底怎樣?蛇類養殖場存在哪些問題?
  • 一座因「蛇」聞名的東北小島,島上只有一種蛇,卻少有人敢去參觀
    有的海島風景很美麗,並且也免費對外開放,但是卻很少有人敢去旅遊。在東北地區,就有著這樣一座海島,至今很少有人敢去旅遊,因為島上生活著一種令人「恐懼」的生物。大連蛇島在大連有一座海島,名為「蛇島」,島上生活著一種擁有劇毒的蝮蛇。它隸屬於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旅順口區西北部的渤海中,雖然島上的面積並不大,但卻生活著大約2萬餘條的蝮蛇。
  • 河南的一部分為什麼在黃河以北?看上去彆扭,但意義重大
    比如以太行山為界,分成了山東、山西;以黃河為界,分成了河南、河北。這種分方法很容易理解,就是以大自然作為天然界線,將兩地涇渭分明的分隔開來。可是,仔細一看地圖,卻又不完全是這麼一回事。河南的大部分在黃河以南,但卻有小部分在黃河以北,緊鄰著河北、山西、山東三省。
  • 現在農村為什麼鳥多,蛇青蛙蜻蜓卻很少了?這個原因最主要
    導讀:農村現在除了鳥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都少了,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是人類改變了這個環境。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從生物學的角度來分析,也就是食物鏈某方面斷了,那麼緊接著就會帶來的一些動物減少或者是滅絕。像蟲子,青蛙,蜻蜓,這些都屬於食物鏈的最底層,而鳥類和人類是上層。
  • 為什麼說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
    之所以說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因為以秦嶺為界 ,形成了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秦嶺以北為黃河流域,以南為渭河流經關中平原,為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漢江則是長江最大的一級支流。秦嶺山脈作為南北100公裡- 200公裡山梁地形,植物非常豐富, 在中國地理上的意義十分重要而特別。北方南下的寒潮被秦嶺所擋,不易南下,東南方向北上的暖溼氣流被秦嶺阻礙,溼潤氣流不易北進,南北氣流在此交匯,所以降雨豐沛,充沛的降水就形成了大大小小許許多多的河流,同時也涵養了這裡眾多的生物。
  • 黃河為什麼「幾」字形繞開陝西?
    那為什麼黃河要繞道而行,而不是直接流向東部地區呢?黃河為什麼呈「幾」字形?黃土高原海拔在800-3000米,地勢較高,黃河無法翻越,但蘭州以北地區海拔較低,有許多小型的盆地平原等,比如:銀川地塹黃河下遊根據地勢,我國可以分為第一階梯,第二階梯以及第三階梯,由於前兩個階梯有大量的山脈以及地勢較高,所以黃河很難改道,但在第三階梯,黃河經常改道。
  • 印度的熱帶季風氣候為什麼在北回歸線以北?
    上圖中白色虛線為北回歸線,北回歸線穿過南亞次大陸,以北地區的面積佔據了南亞次大陸的三分之一左右,與同緯度的我國相比,印度的熱帶季風氣候區向北凸很多,而我國廣東、廣西在北回歸線上,廣東、廣西卻發育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為什麼印度的北迴線以北地區還能發育著熱帶季風氣候呢?
  • 黃河為什麼呈幾字形?
    人們常說,水往低處流。水之所以會往低處流,因為水是液體,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只能自發地向海拔低的地方流淌 。無數條小溪,匯聚成大江大河,如果遇到山脈高原阻擋,便會拐彎。在高原高山的左右夾擊之下,河水就只能不斷的拐彎,並順著峽谷平原等向低處流去。
  • 天南地北過大年:黃河「蛇曲」春浪湧
    2月19日大年初四,陝西山西交界的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內,人聲鼎沸,熱鬧異常,眾多遊客從兩省臨近縣市前來這裡,一睹戊戌新年的黃河勝景。黃河在流經陝西延川、山西永和之間的秦晉峽谷時,形成五個S型大轉彎,構成了氣勢恢宏,如蛇蜿蜒的地質奇觀,名為「黃河蛇曲」。其中,乾坤灣更是被《中國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據了解,該段黃河全長50餘公裡,東西寬約1--5公裡,總面積322多平方公裡,是目前我國幹流河道彎道規模最大最好最密集的地區。
  • 為什麼「秦嶺」山脈會被稱為我國的「中央空調」和「中央水塔」?
    ,以北是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最冷月(1月)0℃等溫線和4500℃等積溫線通過秦嶺。從自然帶來看,秦嶺以南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以北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從水文特徵來看,秦嶺以南的河流無結冰期,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此外,秦嶺在我國還有一些別樣的稱呼,比如秦嶺被稱作我國的「中央空調」和「中央水塔」,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農村現在除了鳥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都少了?
    正如題目說的那樣,"農村除了各種鳥,現在越來越多外,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卻越來越少了。這是什麼原因呢?事實上,任何動物的生存與發展,都與它們的生物圈,有著密切的關係。反之它們就會越來越少。當然,這些物種的現狀,其形成的原因,事實上跟我們人類的活動,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先說說鳥為什麼現在多了吧。在過,有一段時間,我們能看見的各種鳥類也很稀少。當時是由於鳥類的食物,以及其生存的環境不利等原因造成的。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我們人類對鳥類的追趕,捕殺等原因,直接導致了很多的鳥類死亡,而倖存下的鳥類,也不得不遠離我們,於是它們被迫向遠離人類的地方轉移。
  • 為什麼是黃河?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8日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為什麼西北地區很少吃魚?
    有些地方的枯水期長,甚至時常斷流、乾旱。而且冬季寒冷期長。這種自然條件環境不利於魚類生長,因而魚類出產資源不豐富。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類基礎的食物首先是就近採集。魚類資源少,人們自然就不會苛求吃魚,更不會把魚列為日常必備食品。
  • 在我國種植很多的速生桉樹,為什麼這幾年很少有人種了?
    然而這幾年回家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山上少了很多桉樹,一些地方甚至禁止種桉樹,當時被人們譽為財富樹的速生桉樹,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去種了?速生桉樹又被稱為白柴油樹,原產於澳大利亞,這種樹生長快,一年甚至能長9米左右,5-6年即可採伐。
  • 世界上最毒的蛇是什麼蛇?家蛇無毒?
    有意思的事情是,當地的這種長毛老鼠的現存數量會因為季節而發生變化,特別乾旱的時候就只有數量很少的長毛老鼠,這也導致了內陸大班需要在長毛老鼠多的時候做好脂肪儲備,遠沒有老鼠數量多的時候長得那麼胖,就連皮膚都沒有吃飽了的時候更光滑。如果你在不同的季節看到內陸大班,它們看上去會有一些不一樣,哪怕是同一條內陸大班也會例外。
  • 黃河為什麼呈幾字形繞開了陝西?
    人們常說,水往低處流。水之所以會往低處流,因為水是液體,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只能自發地向海拔低的地方流淌 。無數條小溪,匯聚成大江大河,如果遇到山脈高原阻擋,便會拐彎。在高原高山的左右夾擊之下,河水就只能不斷的拐彎,並順著峽谷平原等向低處流去。
  • 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說亞洲四小龍了?其中一個已不如我國的一個城
    文/龍小林近年來,我國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具矚目的經濟體之一。不過在幾十年前,別說是在世界了,就是在亞洲我國都不算特別突出,那時的亞洲四小龍似乎都要亮眼的多。可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的焦點,什麼亞洲四小龍、四小虎已經很少有人被提及,甚至很多人連名字都叫不全了,這是為什麼呢?亞洲四小龍已成明日黃花亞洲四小龍是上世紀60—90年亞洲幾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了韓國、新加坡和我國的臺灣及香港地區。
  • 黃河怎麼了
    這只是黃河流域小小的一景。「根據新一輪黃河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核算成果,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已由原來的580億立方米減少為535億立方米,將來還可能進一步減少。」1月15日,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在2009年全河工作會議上說。
  • 我國為什麼很少有大型猛獸了?
    但是,反觀我國的野生動物,除了動物園中,我們很難看到一些大型的猛獸。那麼,為什麼地大物博的我國如今的大型猛獸很少見了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在我國陸地上分布的大型猛獸有哪些?第二,大貓在陸地的食肉動物中,如果說熊科動物是最大的,那麼貓科動物就是最兇猛的了,因為所有的大貓都站在其生境的食物鏈最頂端。
  • 兩米大王蛇溜進民宅被抓獲(圖)
    【本報訊 (記者康少見  實習生王鵬昊)昨天上午,朝陽區太陽宮萬資聚批發市場內商戶魏先生的租住房中,一條身長超過兩米、體重4斤多的大王蛇被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接走。前天凌晨,這條大蛇突然溜進魏先生的房中,使他家中一隻小貓飽受驚嚇,這條「搗蛋蛇」隨後被魏先生活捉。這條蛇黃腹花身,體長足有2.2米,渾身散發出一股腥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