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主義理論的兩大發現者之一-巴浦洛夫

2020-12-05 中公教師網

行為主義理論一直是我們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部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行為主義原理的兩大發現者之一的巴甫洛夫。通過關注他的發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巴甫洛夫的理論。

巴甫洛夫是個實驗生理學家,認為狗的垂涎只是生理現象。他對心理學的偏見很大,竟然威脅要開槍擊斃膽敢在其實驗室裡使用心理學術語的人。

巴甫洛夫出生在俄國中部的一個農莊裡,父親是當地的東正教牧師,母親是一個牧師的女兒。在中學階段,巴甫洛夫開始接觸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俄國生理學家伊萬·塞基洛夫的《大腦反射》。後來他來到聖彼德堡大學,專攻自然科學。塞基洛夫當時正是這裡的生理學教授。

1875年,巴甫洛夫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該校,繼續研究醫學,但其目標是從事研究。在當時的俄國,年輕科學家的機會遠少於西方其他國家。儘管巴甫洛夫擁有出眾的才能,在生理學研究中也有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在其一生的許多個年頭裡,他的全家一直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然而,他過於執著於自己的工作,因而根本無暇顧及日常生存的窘迫。

巴甫洛夫的成功姍姍來遲。1891年,在巴甫洛夫42歲時,他終於被聖彼德堡軍事科學院任命為教授,幾年之後,又被聖彼德堡大學任命為教授。他開始組建實驗醫學研究所,並將人生的後40年花費在該所裡。

在19世紀90年代,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消化系統,通過外科手術切開實驗狗的胃部,在裡面植入一根帶管的小囊。這使他得以觀察胃的反射(狗開始吃食時胃液的分泌),而又不讓食物汙染胃液。他的發現使其獲得1904年的諾貝爾醫學獎。1907年,他成為俄國科學院院士,從而到達俄國科學界的巔峰。

在1897年至1900年間,在對胃的反射研究中,巴甫洛夫注意到一種奇怪的現象:還沒有到正式的餵食時間,只要看見或聽到餵養者,狗就會分泌胃液與唾液。他想,一定有什麼原因可以解釋這一現象。顯而易見的解釋是,狗「意識」到進餐時間即將來到,於是自動產生分泌物。然而,一向反對心理學的巴甫洛夫對這些主觀猜想根本不信。

為了研究這一現象,巴甫洛夫在狗的唾液腺體上做了一隻簡單的小囊,並將其掛在高處,導入一個收集和記錄的裝置。狗面對一堵帶窗的牆,前面有一隻餵食桶,食物可通過機械裝置倒進該桶。

食物一到狗的口裡,其唾液即自動溢出。由於這是一種不需要培訓的反射,巴甫洛夫將食物叫作「非條件刺激」,將這種唾液反應叫作「非條件反射」。接著,實驗者在不被狗看到的地方搖鈴或按蜂鳴器,同時把食物倒向餵食桶。起初,狗聽到鈴聲只會豎起耳朵,不出現唾液反射。但在幾輪實驗之後,僅這種聲音就可使狗的唾液自動溢出。

按巴甫洛夫的說法,聲音已變成引起唾液反應的「條件刺激」,唾液反應則已成為聲音的「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及其助手們變換出各種形式繼續這個實驗。他們常不用聲音,只使燈光閃動,或在窗外轉動一個物體,或操縱某個可碰觸到狗的儀器,或拉動狗圈的某個部位,等等,或快或慢,狗都會出現「條件反射」現象。

心理學家可能將這種條件形成過程稱作聯想認知,但巴甫洛夫卻用生理學的術語對其進行了解釋。然而,大家都認為巴甫洛夫這是對心理學知識的極大貢獻。

巴甫洛夫相信,他已經找到了動物和人類認知的基本單元。他說,所有學習得來的行為,不管是在學校裡還是在外面獲得的,「只不過是一長串的條件反射」。他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俄國20世紀初期至50年代的心理學。1926年,巴甫洛夫的著作《條件反射》以英文出版,自此之後,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很快汲取了他的思想,借用了他的研究方法。

各位同學,不知道你了解了巴甫洛夫發現條件反射的故事後,對他的行為主義思想的產生和基本理論是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呢?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發展,學習,行為主義重點人物總結
    奧蘇貝爾根據學習性質劃分:兩大類學習進行的方式: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學習內容與認知結構: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新舊知識發生聯繫)教育心理學的行為主義有五個重要人物巴浦洛夫狗進食搖鈴實驗;鈴聲由中性刺激轉化為條件刺激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當新的經驗改變了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時,學習就發生了;2.學習是憑藉智力與理解,進行有意義的發現和認知的過程,決非盲目的嘗試;3.重視內在動機與學習活動本身帶來的內在強化的作用。認為外在強化不是學習產生的必要因素,沒有外在強化學習也會發生。
  • 愛情和狗演繹著巴浦洛夫的傳奇故事
    從本科到博士之路,巴浦洛夫進行了13年的努力。13年可謂有點漫長,按照我們的思維,正常本科學習,再加上碩博連讀,順利的話,8-10年時間可以畢業。巴浦洛夫背靠這份喜歡,不在乎時間的長短,執著走到了學業頂峰——博士。巴浦洛夫告訴你:喜歡,就要堅持,時間是檢查你喜歡的重要標準之一,戀愛也應該如此!
  • 斯金納的行為主義理論
    操作性條件反射這一概念,是斯金納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斯金納把行為分成兩類:一類是應答性行為,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應;另一類是操作性行為,是有機體自身發出的反應,與任何已知刺激物無關。與這兩類行為相應,斯金納把條件反射也分為兩類。與應答性行為相應的是應答性反射,稱為S (刺激)型,S型名稱來自英文Stimulation。
  •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行為主義理論又稱刺激——反應(S—R)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刺激——反應」,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叫做強化,通過環境的改變和對行為的強化,任何行為都能被創造、設計、塑造和改變。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學習及行為主義思維導圖及其重點內容
    個體在特定的情景下由於經驗和反覆練習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比較持久的改變。2. 學習的五非原則:非本能,非成熟,非疲勞,非疾病,非藥物。3. 加涅關於學習的劃分:① 學習水平分類;② 學習結果分類;4.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中的「四大實驗」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反應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該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強化在刺激——反應連結的建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巴甫洛夫的狗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進食行為時發現,狗吃到食物時,會分泌唾液。
  • 如何區分行為、認知、建構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
    歷年來,學習理論部分通常以兩大題型出現,分別是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分布於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中,總體特徵是知識點分散、零碎。主觀題分布於論述題,如請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由於客觀題不易把握,現就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進行區分。
  • 學習理論之行為主義
    在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之中,教育綜合知識是主要的考查科目,其中心理學部分是較為難以理解的,尤其是學習理論相關內容,那麼接下來將介紹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第一次革命——行為主義。對於這一塊知識點我們需要能將人物、實驗、理論及規律對應,更重要的是掌握每個規律的內涵。在眾多考試之中,這一模塊考試主要是以單選題及多選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察的是例子類的選擇題。
  • 教育心理學中四種行為主義理論匯總
    行為主義理論是教育心理學中比較難理解的一部分。本文將做一定總結,幫助大家更好理解。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4.實驗:貓開籠取食實驗二.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1.提出者:巴甫洛夫2.具體學習理論: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3.理論要點:(1)條件反射反射是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是有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對體內外刺激產生有規律的應答活動。反射一般分為兩大類: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的完美結合者—加涅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為行為主義心理學和認知主義心理學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一位心理學家—羅伯特·米爾斯·加涅。加涅最初是行為主義方面的心理學家,並且經受過嚴格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訓練,但在其學術生涯後期,卻對信息加工心理學與建構主義心理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後便據此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
  • 幼兒心理發展理論流派——行為主義學派
    一、考查形式:行為主義學派多以客觀題備考,主要考察人物名字以及他們所對應的學說,有時候還會考察到學說的關鍵詞。例如,強化是誰提出來的()?A.班杜拉 B。桑代克 C.華生 D.斯金納簡答題:請你簡述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內容梳理
    在教師招聘及教師資格科目二的考試當中,四大主義學習理論是一個必考重點內容,特別是行為主義理論中各人物對應實驗及基本規律極容易混淆。一方面考察較為簡單的具體知識點,例如:桑代克的定律中最重要的一條定律為____;另一方面考察對各規律含義的區別理解,例如:條件刺激中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的區別等。
  • ...行為主義學派 之 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 & C4 對行為主義...
    B4 行為主義學派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基本概念/簡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學習四要素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格是習得的,而學習是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的。1.內驅力內驅力是促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刺激。
  •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內容主要是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強化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桑代克的聯結主義學習理論他的基本觀點是嘗試-錯誤說。學習過程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他的理論是教育心理學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習理論。桑代克也是第一個用動物作實驗的心理學家。嘗試-錯誤說學習規律有: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2.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學習理論無條件刺激對應無條件作用,條件刺激對應條件作用。食物引起唾液分泌這是無條件作用;狗聽到搖鈴引起唾液分泌是條件作用。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代表人物?
    心理學中關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華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納、班杜,那他們有對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具體闡述是怎樣的呢?他們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吧!華生:刺激——反應學說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建人,他認為心理學應該只研究行為,不應該研究意識。這一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華生認為兒童是被動的個體,其成長決定於所處的環境。兒童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教育者負有很大的責任。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華生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的創始人。華生所謂的行為,是指有機體所說的或所做的,是能直接觀察到的。所謂的刺激,指的是外界環境中的任何東西以及各組織所起的種種變化。所謂的反應,指的是有機體(動物和人)所做的任何動作。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是的,不存在心理、意識的中介。主張用條件反射來解釋習慣養成的問題,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形成習慣。
  • 格諾威知識課堂丨關於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是什麼?
    而基本的教學理論就如同導航系統,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和培訓工作以最基本的指導。而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關於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那麼,什麼是行為主義呢?一、行為主義(Behaviorism)概論行為主義形成於20 世紀初期,其主要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
  • 教師招聘考試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由於行為主義強調刺激-反應的聯結,因此屬於聯結派學習理論。一、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經典性條件作用學習理論的形成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發現經典性條件作用,並提出經典性條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華生將經典性條件作用運用於學習領域,將經典性條件作用原理發展成為學習理論。
  • 從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看未來培訓發展趨勢
    培訓即培養+訓練,通過培養加訓練使受訓者掌握某種技能的方式。近年來,人們對培訓方法的認知在不斷變化,主要有以下三種主張:行為主義教學主張、認知主義教學主張、建構主義教學主張。用友大學校長田駿國非常形象的將這三種不同的教學主張分別用三種不同的隱喻來表示:行為主義——馴獸理論,認知主義——砌牆理論,建構主義——澆花理論。行為主義——馴獸理論,顧名思義,像訓練野獸那樣,讓你掌握某項技能,比如你要讓一個猴子學會鑽火拳,那就是不停的讓他鑽,鑽過去了,就有吃的,沒鑽過去就餓肚子,直到讓猴子對鑽火圈這個行為變成習慣,並形成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