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主義理論一直是我們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部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行為主義原理的兩大發現者之一的巴甫洛夫。通過關注他的發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巴甫洛夫的理論。
巴甫洛夫是個實驗生理學家,認為狗的垂涎只是生理現象。他對心理學的偏見很大,竟然威脅要開槍擊斃膽敢在其實驗室裡使用心理學術語的人。
巴甫洛夫出生在俄國中部的一個農莊裡,父親是當地的東正教牧師,母親是一個牧師的女兒。在中學階段,巴甫洛夫開始接觸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俄國生理學家伊萬·塞基洛夫的《大腦反射》。後來他來到聖彼德堡大學,專攻自然科學。塞基洛夫當時正是這裡的生理學教授。
1875年,巴甫洛夫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該校,繼續研究醫學,但其目標是從事研究。在當時的俄國,年輕科學家的機會遠少於西方其他國家。儘管巴甫洛夫擁有出眾的才能,在生理學研究中也有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在其一生的許多個年頭裡,他的全家一直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然而,他過於執著於自己的工作,因而根本無暇顧及日常生存的窘迫。
巴甫洛夫的成功姍姍來遲。1891年,在巴甫洛夫42歲時,他終於被聖彼德堡軍事科學院任命為教授,幾年之後,又被聖彼德堡大學任命為教授。他開始組建實驗醫學研究所,並將人生的後40年花費在該所裡。
在19世紀90年代,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消化系統,通過外科手術切開實驗狗的胃部,在裡面植入一根帶管的小囊。這使他得以觀察胃的反射(狗開始吃食時胃液的分泌),而又不讓食物汙染胃液。他的發現使其獲得1904年的諾貝爾醫學獎。1907年,他成為俄國科學院院士,從而到達俄國科學界的巔峰。
在1897年至1900年間,在對胃的反射研究中,巴甫洛夫注意到一種奇怪的現象:還沒有到正式的餵食時間,只要看見或聽到餵養者,狗就會分泌胃液與唾液。他想,一定有什麼原因可以解釋這一現象。顯而易見的解釋是,狗「意識」到進餐時間即將來到,於是自動產生分泌物。然而,一向反對心理學的巴甫洛夫對這些主觀猜想根本不信。
為了研究這一現象,巴甫洛夫在狗的唾液腺體上做了一隻簡單的小囊,並將其掛在高處,導入一個收集和記錄的裝置。狗面對一堵帶窗的牆,前面有一隻餵食桶,食物可通過機械裝置倒進該桶。
食物一到狗的口裡,其唾液即自動溢出。由於這是一種不需要培訓的反射,巴甫洛夫將食物叫作「非條件刺激」,將這種唾液反應叫作「非條件反射」。接著,實驗者在不被狗看到的地方搖鈴或按蜂鳴器,同時把食物倒向餵食桶。起初,狗聽到鈴聲只會豎起耳朵,不出現唾液反射。但在幾輪實驗之後,僅這種聲音就可使狗的唾液自動溢出。
按巴甫洛夫的說法,聲音已變成引起唾液反應的「條件刺激」,唾液反應則已成為聲音的「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及其助手們變換出各種形式繼續這個實驗。他們常不用聲音,只使燈光閃動,或在窗外轉動一個物體,或操縱某個可碰觸到狗的儀器,或拉動狗圈的某個部位,等等,或快或慢,狗都會出現「條件反射」現象。
心理學家可能將這種條件形成過程稱作聯想認知,但巴甫洛夫卻用生理學的術語對其進行了解釋。然而,大家都認為巴甫洛夫這是對心理學知識的極大貢獻。
巴甫洛夫相信,他已經找到了動物和人類認知的基本單元。他說,所有學習得來的行為,不管是在學校裡還是在外面獲得的,「只不過是一長串的條件反射」。他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俄國20世紀初期至50年代的心理學。1926年,巴甫洛夫的著作《條件反射》以英文出版,自此之後,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很快汲取了他的思想,借用了他的研究方法。
各位同學,不知道你了解了巴甫洛夫發現條件反射的故事後,對他的行為主義思想的產生和基本理論是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呢?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