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節氣來了!從太空看地球:太陽直射點已跑到北半球

2020-12-05 中國氣象愛好者

2019年5月6日3: 02: 40,太陽直射北緯16°20',立夏節氣到來。在這一天,風雲4號衛星雲圖顯示,白晝已經在向北半球傾斜。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立夏顧名思義就是夏天建立,這是一個意味著即將告別春天,夏天馬上開始的節氣。

由於立夏之後北半球的白晝時間會變得更長,日照時間變得更多,立夏之後我國多地的溫度會明顯升高,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

立夏這天的地球

立夏這天的地球

立夏這天的北半球

相關焦點

  • 夏至是什麼意思含義 夏至節氣含義介紹與立夏有什麼區別不同
    立夏與夏至的區別是什麼?2019年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夏至,你知道夏至是什麼意思嗎?夏至意味著炎熱將至,需要吃什麼來降暑養生呢?今天,就來整理立夏與夏至的區別,以及夏至的氣候變化吧!夏至是什麼意思?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天,白天最長,夜間最短。
  • 今日「冬至」節氣,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我國迎來數九寒天
    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二十四節氣從自然地理的角度來說,冬至節氣剛好是太陽直射點直射於南回歸線的日子。由於地球自轉的軌道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轉的軌道面「黃道平面」之間存在夾角,也就是黃赤交角,導致了太陽直射點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也就是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每年太陽直射點直射於北回歸線的那一天就是「夏至日」,而直射於南回歸線的那一天就是「冬至日」,如果直射於赤道的那一天就是「春分日」或者是「秋分日」。
  • 從太空看地球: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已到
    2019年9月23日,我們迎來了24節氣中的秋分,這是一個有著濃重秋天氣息的節氣。在這一天,太陽在一年內再次直射赤道,使得南北半球晝夜等分,從衛星雲圖上看,這一天晨昏線豎直的連接南北極,南北半球的晝夜等分。
  • 地球的自轉、公轉與四季成因和二十四節氣到底有什麼關係?
    地球在軌道上繞太陽的運動叫做公轉,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地球的軌道是一個接近圓形的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焦點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運行到離太陽最近的一個點,稱為「近日點」,在這個點上地球距離太陽1.47億千米,在近日點地球運行會快一些。
  • 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之間的移動,地球才有四季更替和五帶劃分
    由於地球是一個接近正球體的三軸橢球體,由於地球距離太陽十分遙遠,所以太陽輻射我們又可以近似看成是一組平行光,因此任何時刻太陽輻射照射到地球上能夠照亮半個地球,而且只有一個地點是陽光直射的,我們就稱為「太陽直射點」,任何時刻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分布都以太陽直射點最多,然後往四周遞減。
  • 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之間的移動,地球才有五帶劃分和四季更替
    由於地球是一個接近正球體的三軸橢球體,由於地球距離太陽十分遙遠,所以太陽輻射我們又可以近似看成是一組平行光,因此任何時刻太陽輻射照射到地球上能夠照亮半個地球,而且只有一個地點是陽光直射的,我們就稱為「太陽直射點」,任何時刻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分布都以太陽直射點最多,然後往四周遞減。
  • 為什麼夏至白天最長 這一天太陽的直射點到了最北邊
    北京時間6月21日18時7分,我們將迎來2018年的夏至節氣,夏至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這是為什麼呢?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夏至時節,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太陽在一年中所能達到北半球最高的緯度。
  • 春分日春分點指的是什麼?春分太陽直射在哪裡?
    春分日指的是什麼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在時間周期上是指太陽位於黃經 0°和15°之間的位置,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但在實務上通常特指太陽真正位於黃經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
  • 「趣味地理」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可以涉及哪些地理考點?
    2014年4月中國文化部正式啟動將「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工作。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它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22天定為「一年」。陰曆:陰曆的全稱為「太陰曆」。所謂「太陰」就是月亮,它把月相變化的周期29.5306天定為一個月。每當月亮最圓的那一天叫做「望」,完全看不見月亮的那一天叫做「朔」,也就是每月的「初一」。這種曆法的缺點是,一年12個月只有354天,比陽曆少了11天,不能準確反映季節的變化。
  • 2018年夏至是幾月幾號 臨沂人知道立夏和夏至的區別嗎
    過了立夏,夏季就正式開始了,但是卻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今年夏至什麼時候到來,以及夏至和立夏的區別。   時間的區別   立夏時節太陽位於黃經45度,一般為每年的新曆5月5日至7日交節,今年的立夏是5月5日;而夏至時太陽是位於黃經90度,時間為6月21至22日交節。   氣候的區別   立夏時節,因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開始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頭。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明明向北偏移,我國卻為何越來越冷?
    2020年冬至已過,它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那麼到底什麼是冬至呢?從字面理解,冬至就是冬天已經冷到了極致,此時的你會感覺很冷,不過冬至的這種冷只是比此前的溫度會降低,但與之後的溫度相比卻是高的,也就是說冬至不是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才是真正的冷。可明明冬至這天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日子,理論上來講。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十二月(醜)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我們現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陽和地球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不停地公轉和自轉,通常把地球繞太陽的軌道稱為黃道,而二十四節氣正是按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時數也有了明顯的增加。春分是指二十四節氣之一,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於公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節。
  • 2018夏至日出時間是多少點 夏至日出和日落的時間
    導語:夏至時節是北半球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候,這時候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此時北半球白天最長,而黑夜最短。反應在自然現象中就是,日出時間是最早的,日落時間是最晚的。在夏至節氣之後,太陽就不會在往北方前進了,反而會走回頭路,該往南方了。那麼,2018夏至日出時間是多少點呢?下滿就來看看夏至日出和日落的時間吧!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它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22天定為「一年」。陰曆:陰曆的全稱為「太陰曆」。所謂「太陰」就是月亮,它把月相變化的周期29.5306天定為一個月。每當月亮最圓的那一天叫做「望」,完全看不見月亮的那一天叫做「朔」,也就是每月的「初一」。這種曆法的缺點是,一年12個月只有354天,比陽曆少了11天,不能準確反映季節的變化。
  • 今日春分來了有哪些寓意 春分節氣習俗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今日春分,燕歸花開,春分的美好象徵寓意有哪些?春分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第四個節氣,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
  • 以各種豐富的角度來呈現地球公轉的過程和原理
    因為在宇宙太空的角度上來說,萬物都是運動的,太陽也不例外。而為便於理解二者之間的運動關係,我們使得太陽保持靜止,使得地球保持運動狀態。→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使地球靜止,使太陽運動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這個過程。
  • 今日「春分」,太陽直射地球赤道,來日壇公園看誰最「蛋定」!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的日子。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做些什麼才不辜負好時光呢?京呈小編提醒您到日壇公園看一看。今天,第十三屆「春分·朝陽」文化節在日壇公園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