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醫慧影王捷:AI,讓更多人去得起三甲醫院

2020-11-25 財視傳媒

如果需要去醫院,但凡有條件,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去最好的醫院,三甲醫院資源好、經驗足,自然診斷治療水平也更好。

那麼在醫療水平一般甚至欠發達的地區,病人就該承受更高的風險嗎?

過去,醫科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學科,而醫院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培養一位醫生需要非常長的時間,而醫院擁有的病例、數據基本上是不互通的。

但AI落地醫療場景以來,醫生的很多經驗已經可以通過機器學習實現,機器篩查、機器診斷也正朝著越來越精準的方向發展,運用AI,醫療效率將得到很大提高,準確度也會提高,此外更重要的,這對於醫療資源欠缺的地區是非常大的幫助。

讓標準化的智能產品達到一般醫生的程度,是醫療人工智慧企業匯醫慧影正在做的事。

11月15日上午,匯醫慧影高級合伙人、投融資部總經理王捷在由財視傳媒與未來圖靈聯合主辦的「2018未來發布峰會」上發表演講,詳述了AI在醫療場景內的升級。

過去,醫院的信息化程度比較低,但在整個AI大潮的衝擊下,很多醫院已經與匯醫慧影這樣的企業展開合作。

「其實我們在做一些加工處理,讓原始的影像數據變成我們訓練產品可用的數據。大量的病例和數據積累之後,其實有可能往精準醫療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們有了數據量、有了深度學習,最後可以達到提升效率,精準診斷以及服務決策這樣幾個作用。」

以下為王捷演講實錄,由財視傳媒編輯整理:

其實說到人工智慧大家都理解,從2013、2014年以來,圖像識別在各個領域帶來了一些變化,醫療領域也是一樣,因為影像是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影像也是醫生和患者之間,醫生判斷患者病症最重要的途徑。那麼影像也是高度依賴於人的經驗的,需要長期學習,大家知道醫生的培育時間是非常長的,是一個需要長期學習的學科。

而在這一點上,其實通過人工智慧學習目前已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我們是一家從事醫療人工智慧的企業,從業界情況來講,美國已經批了8個醫學的AI產品,包括皮膚、眼底這樣的產品,從全球的情況來講現在大家都同步推進。

講到醫學大家感覺是一個傳統的學科,醫院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體系。包括我們對於診斷的判別來講,大家現在去醫院用到的影像基本技術,還是幾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產生的,而且醫院在過去是不打通的。大家提到雲,在醫院,大部分數據存儲在本地,所以醫療的信息化程度是相對低的。而這個恰好給這個事情(AI落地醫療影像)帶來一個變局的契機。

我們可以看到從醫療來講,可能真正到2010年之後,會開始進入到數據驅動的時代。大家認為會用AI的醫生,將替代不會用AI的醫生,因為效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準確度也會提高。

這是我們講影像AI,這可能是相對比較細分、比較專業的話題,我們還是用更加通用一些的語言來講。

人工診斷,是傳統醫生的培養模式,包括大量的臨床經驗,以及一些輔助的工具。比如智能篩查是目前已經實現的產品,比如胸、肺、骨科包括眼底這類疾病,通過醫學影像和一定的學習之後,AI產品可以給一些輔助篩查的結論。用比較通俗的話講,讓影像科的醫生從小學生變成閱卷老師,希望這個產品讓他們從簡單重複的勞動裡面解放出來。

後面是2.0和3.0,3.0是目前可以實際操作的案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針對某些病歷給出一些建議,這個要結合患者積累了的隨訪數據甚至其他的數據,我們可以給出一些診斷建議。這方面因為是基於大量數據的學習,其實在精確度上還是會達到比較準確的程度。精準醫療我們以前講的更多是個人層面,我個人的健康管理這個層面,但是在醫院層面最有價值的數據是病歷數據、影像數據,這方面的數據是我們正在構建的產品。

剛才提到了醫院的信息化程度比較低,現在在整個AI大潮的衝擊下,從醫院本身的私有雲公有雲的部署,包括在數據這塊,其實我們在做一些加工處理,讓原始的影像數據變成我們訓練產品可用的數據。

這兩個完成之後,大量的病例和數據積累之後,其實有可能往精準醫療的方向發展。我們有了數據量,有了深度學習,最後可以達到提升效率,精準診斷以及服務決策這樣幾個作用。

精準醫療能夠幹什麼?AI能夠幹什麼?最現實就是有助於緩解或者解決我們現在面對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

因為大家說到我們現在如果去醫院大家都去好醫院,去三甲醫院,其實大量診斷是在三級醫院。如果通過標準化的產品能夠達到一般醫生的程度,對於醫療資源比較欠缺的地區是非常大的幫助。所以AI在分級診療中可以實現巨大的價值,

以上為部分案例,目前其準確率已經達到可用狀態

剛才京東劉總(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雲生態業務負責人劉子豪)提到的我們非常認同,人工智慧的三架馬車是,算法、算力和數據。從算法來講,目前醫療應用的算法和其他領域應用的差別不是特別大,但是我們可能會有一些個性化的情況,包括醫療數據需要標註,數據量上不像自動駕駛或者人臉識別是上億級的數據量;算力方面,我們目前跟英特爾有深度合作,這是因為現在晶片廠商大家也在往縱深去走,結合各行業的實際情況,做一些和垂直行業相適應的晶片產品;數據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通過我們的合作,與醫院的業務合作過程中、具體產品的使用過程中,這些數據上雲之後,這些經過脫敏的數據會反哺產品,所以可以看到從數據訓練來講三層模型層層推進,這塊是真正可以落地實現一些有價值的產品。

醫學發展這麼多年,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國內來說,傳統的醫學大概從2000年開始有了信息化系統,比如我們醫院的信息系統、閱片系統、影像系統,這些傳統系統到現在又面臨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等在醫療行業會影響整個診療以及未來的診斷過程。這就是我可以分享給各位的,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專訪匯醫慧影首席戰略官唐海瑞:我們為什麼不怕BAT?
    2018年1月,唐海瑞加盟匯醫慧影團隊,擔任全球合伙人兼首席戰略官,著力AI影像醫療商業化道路的多樣化發展。成立於2015年4月的匯醫慧影專注於醫學影像人工智慧,目前已構建智慧影像雲平臺、數字智能膠片等服務平臺,接入超700家醫院,領跑行業。唐海瑞加入團隊不久後,匯醫慧影獲得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鼎暉投資,這是AI領域在2018年的第一筆投資。
  • 匯醫慧影AI入駐北京佑安醫院|協力戰疫,護佑民安
    在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傳染病放射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佑安醫院放射科科主任李宏軍教授帶領下,佑安影像人從臘月二十九起,連續奮戰,為廣大人民群眾築牢健康防線。攻堅戰還在繼續,疫情防控仍處於關鍵時刻,影像檢查及閱片需求持續增加,影像醫生正在面臨巨大的工作負荷。
  • 匯醫慧影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打造從診斷到治療全流程服務閉環
    本輪融資將用於向醫院端拓展智能診斷產品線、建立以篩查性為主的到從診斷到治療全流程、精準診斷的服務閉環。柴象飛表示,新一輪融資後將會加大國內市場的擴張步伐,由此前華北地區為主到華北、東北、華東三區域同步推廣的戰略。匯醫慧影成立於2015年4月,早期以醫療影像作為切入口,提供影像雲系統、圖像識別和智能診斷服務。
  • 匯醫慧影攜AI醫療全周期產品亮相北美放射年會
    匯醫慧影攜AI醫療全周期產品亮相北美放射年會 匯醫慧影攜AI醫療全周期產品亮相北美放射年會 2018-11-29 15:55:07  來源:中華網投資:匯醫慧影AI全周期健康管理的產品和理念非常好。
  • 一周創投市場丨「DaDa英語」賣身好未來;AI影像公司「匯醫慧影」被...
    AI影像公司「匯醫慧影」被黑客入侵近日,據網絡安全公司Cyble消息,中國醫療影像AI公司「匯醫慧影」被黑客入侵,該公司積累的「新冠訓練數據」正在被黑客以4個比特幣(約合人民幣21.8萬元)的價格在線出售,這也是國內首個醫療AI公司出現數據洩露的案例。
  • 英特爾投資國內AI醫學影像公司匯醫慧影
    2015年成立於北京的AI醫學影像公司匯醫慧影,日前宣布已完成由英特爾(Intel)主導的策略投資,參與本輪募資的除了首次投資國內醫療AI領域的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和芯動能投資(SPC),還包括現有投資人鼎暉投資、達泰資本、藍馳創投和水木易德投資。
  • 匯醫慧影攜手英特爾,發布全球首個乳腺癌AI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統
    (匯醫慧影、英特爾與各界代表共同為粉紅絲帶活動舉行亮燈儀式)AI護乳腺,讓愛傳遞作為一家以醫療數據為驅動的中國醫療AI的領跑者,匯醫慧影一直致力於將國際最前沿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與醫療深入融合,以醫療服務創新為己任。
  • 匯醫慧影獲得英特爾投資和芯動能投資的共同注資
    匯醫慧影是一家全球化醫學影像人工智慧公司,致力於將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深度應用於醫療領域。此前曾得到鼎暉投資、達泰資本、藍馳創投、水木易德等多家基金的投資。自2015年成立以來,匯醫慧影一直在快速地發展。
  • 月累計超18萬次新冠AI篩查,匯醫慧影助力全球疫情公共衛生建設
    匯醫慧影在原有的醫療體系的基礎上,首先搭建了醫學影像雲平臺,通過雲平臺將很多原來分散的、閒置的數據進行歸類和整理,在匯總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的標註、標籤、清洗,同時利用人工智慧的方法把這些數據變得可建模化。通過模型的產出,最後變成能夠用於學校、醫院以及科研用途的、成熟產品化應用,真正用在臨床決策過程中。
  • 人工智慧助力抗疫,匯醫慧影何以成為醫院首選?
    柴象飛提出的問題,在匯醫慧影團隊得以解決。自疫情發生以來,匯醫慧影組成20多人的技術團隊,藉助大量影像數據和不同種類的非影像數據,對病種進行分類和精準測量,並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柴象飛補充到:「我們是以較少的人數,研發出技術壁壘更高的產品」。這得益於匯醫慧影的優質團隊,其不僅擁有以柴象飛為首的產品核心人才,還擁有一批來自海內外頂尖學府的優秀人才。
  • 厚積薄發CCR2019,匯醫慧影三大產品線升級構建智慧影像全域生態
    ,並對匯醫慧影智慧影像整體解決方案產品予以高度評價。)輔助醫生高效完成高質量的科研工作,輸出高水平論文,提升醫院科研能力,增加學科力量。匯醫慧影大數據人工智慧科研平臺是國內用戶量最大、研究課題最廣的影像大數據科研產品,在美國、日本等國家也有廣泛使用。
  • 匯醫慧影受邀第19屆英特爾投資全球峰會 | 數據為中心,聚焦AI場景...
    「匯醫慧影將人工智慧與雲計算技術相結合,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創建更全面、更即時、更個性化的診斷服務。」柴象飛在峰會主題演講中提到,「致力於加快醫生工作效率,取代基礎工作,解決醫療領域面臨的供給短缺問題。
  • 中國醫療AI紛紛出海,騰訊、推想、匯醫慧影、Airdoc等公司都輸出了...
    佳能等傳統公司生產的眼底照相機價格相對昂貴,新型的創業公司要想超越他們,會選擇在器械中加入智能模塊,他們看到體素科技的相關報導後,就主動去尋求合作,體素科技也藉此機會開發這些新市場。 在商業模式方面,美國市場與中國也存在差異。比如美國有比較成熟的醫療商業保險,為了降低重病醫保開銷,保險公司希望參保人保持健康,儘量將重大疾病消滅在搖籃中。
  • 女性創業家-匯醫慧影郭娜:迎著陽光,倔強生長
    事實上,郭娜用自己的努力向市場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匯醫慧影自2015年成立以來,率先完成了商業化,落地700多家合作醫院,業務覆蓋從臨床到科研全流程,包含北醫三院、301醫院、北京腫瘤醫院等超過200家三甲醫院和系列高端連鎖醫療機構。除此之外,匯醫慧影更是資本的寵兒,獲得2017年融資額行業單筆最大和2018年AI融資第一筆。
  • 騰訊發布醫療AI產品支持腫瘤早篩;斯坦福教授加盟匯醫慧影;Adobe...
    同時,騰訊還宣布發起成立了人工智慧醫學影像聯合實驗室,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成為首批加入聯合實驗室的合作醫院。 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邢磊加盟匯醫慧影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放射腫瘤學系醫學物理部主任邢磊教授宣布,將於8月6日正式擔任匯醫慧影首席顧問科學家。邢磊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同時兼任斯坦福電子工程系、分子影像及生物信息專業以及Bio-X的教授。
  • 中國企業匯醫慧影AI技術協助英國對抗新冠肺炎疫情
    由匯醫慧影開發的新冠肺炎AI智能診斷和篩查軟體,在中國已進入20餘家醫院、累計輔助篩查患者超過12萬人,在實戰中證明了其可靠性和精準度。來自考文垂大學的鄭定昌教授意識到,如果能夠將AI技術在中國的實際應用借鑑到英國的抗疫舉措中,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醫療資源緊缺、醫護人員壓力過大的狀況。
  • 時隔一年再發布雲平臺,匯醫慧影的 AORTIST 3.0 有何亮點?
    病種不同,痛點相同去年4月份,在同樣的血管論壇上,匯醫慧影聯合301醫院血管外科發布了主動脈人工智慧研究雲平臺AORTIST2.0(主動脈支架個體化置入人工智慧研究雲平臺),圍繞主動脈夾層這一病種進行產品研發,對於匯醫慧影而言,2.0版本雲平臺的發布讓AI應用首次走出了影像科,開始在臨床科室應用,同時也將AI的應用環節從診斷延伸到了臨床治療輔助決策。
  • 醫療新基建浪潮下,我們為何看好這些醫療 AI 公司?
    目前,科亞醫療已與包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在內的200餘家大型三甲醫院合作共建「深脈分數人工智慧診斷中心」,開發了一系列圍繞循環系統的血管功能評估產品和為影像科服務的智能影像平臺。
  • 匯醫慧影聯合301醫院開發出全球首個B型主動脈夾層人工智慧自動...
    這一由匯醫慧影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301醫院)血管外科聯合發布的主動脈人工智慧研究雲平臺AORTIST2.0,在B型主動脈夾層手術的精準測量、預後預測、隨訪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對於匯醫慧影來說,這亦是一次突破,其AI應用首次「走出了」影像科,開始臨床科室的應用,同時也從診斷環節突破至參與到臨床治療決策,從聚焦提升效率走向精準治療。
  • 英特爾與醫療影像AI領域的領先企業匯醫慧影聯合推出了 「人工智慧...
    在以「愛護乳腺,AI不宜遲」為主題的乳腺癌防治活動中,英特爾技術團隊和國家級醫療影像人工智慧高新技術企業匯醫慧影緊密合作,幫助提升乳腺癌篩查的檢測精度和效率。,經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系統,讀片準確率達到90%,英特爾®至強®伺服器也將會繼續幫助提高識別準確率; 高效快捷的數據分析:經過測試,基於英特爾®至強®CPU的全過程數據處理效率大幅提升,人工智慧影像分析速度遠超傳統的數據處理方案; 更加方便的方案部署:匯醫慧影計劃採用英特爾®至強®伺服器提供端到端的乳腺癌篩查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