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氣象部門建成深孔地溫監測系統

2021-01-20 中國氣象局

  本報訊 記者王彬 通訊員姬海娟報導 8月15日,青海省氣象科研所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黑河源溼地完成凍土深孔地溫監測系統建設工作。該監測系統將極大提升青海氣象部門對高原地區多年凍土變化的連續動態監測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加強氣候變化背景下多年凍土退化評估與研究的基礎數據。

  據了解,黑河源國家溼地公園主要以河流溼地、沼澤溼地為主體,是祁連縣及其下遊地區重要的水源地。該監測系統能監測100米深度的地溫,可對凍土層溫度變化進行24小時監測並可通過網絡與電信線路實現數據實時接收,實現對高寒地區凍土層地溫變化的連續動態實時監控。在此基礎上,氣象部門通過收集不同深度的地溫數據形成垂直溫度梯度分布,可及時對祁連山地區凍土地溫變化、垂直地溫帶地-氣交換作用和凍土發育過程進行監測和評估。

  祁連山國家公園黑河源溼地凍土深孔地溫系統的建成,填補了青海省氣象部門深孔地溫監測的空白。通過利用100米深度地溫監測系統獲取的資料,可更好地開展祁連山地區乃至青海省高寒地區凍土變化的機理研究工作,從而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響應及其長期預測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責任編輯:崔國輝)

相關焦點

  • 青海:建成凍土深孔地溫監測系統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彬 通訊員姬海娟報導 8月15日,青海省氣象科研所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黑河源溼地建成氣象部門首個凍土深孔地溫監測系統。該監測系統的建成,填補了青海省氣象部門深孔地溫監測的空白,提升青海氣象部門對高原地區多年凍土變化的連續動態監測能力和水平。  據了解,該監測站位於青海省祁連縣西北部野牛溝鄉境內黑河源國家溼地公園中,這裡主要以河流溼地、沼澤溼地為主體,是祁連縣及其下遊地區重要的水源地。
  •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氣象站建成運行
    中新網西寧12月28日電 (孫睿 李甫 李曉東)記者28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寒溼地生態氣象野外試驗站日前通過專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護區之一,源於1984年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是青海省第一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介紹,隆寶高寒溼地生態氣象野外試驗站位於玉樹州玉樹市西北部的隆寶鎮,地處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氣象監測預警塔在京建成
    本報訊 記者曹冀魯報導春節前夕,由北京市氣象臺與多家有關部門共同建設的首批兩座氣象監測預警塔落戶京城,並於1月17日正式啟用。這兩座氣象監測預警塔,其一建在車道溝的市氣象局西側,另一個建在西三環路八一湖大橋西側,均面臨交通要道。
  • 青海:氣象助推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
    青海氣象部門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積極開展農業氣象服務,為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做出了積極貢獻。  青海省氣象部門依託近年來現代化建設成果,對旱情進行密切監測,農氣技術人員多次走進田間地頭實地監測土壤墒情,為農民出謀劃策。省氣象局積極主動給省委省政府領導專題匯報旱情狀況及氣象服務、人工增雨等工作,為各級政府指揮春季農業生產、落實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火的各項措施提供了準確及時的決策依據。
  • 要求發揮氣象等監測站點作用
    《意見》提出,要建設各類各級自然保護地「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體系,充分發揮地面生態系統、環境、氣象、水文水資源、水土保持、海洋等監測站點和衛星遙感的作用,開展生態環境監測。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務。
  • 汛期安全度汛,自動雨量氣象監測系統一體化解決方案
    ;針對以上管理難點,安裝自動雨量氣象監測系統,實時監測降雨量狀況,是掌握度汛區域狀態、預警安全事故、輔助防汛抗洪的必要手段。自動雨量氣象監測系統,系統適用於水文部門對江、河、湖泊、水庫、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參數進行實時監測。監測內容包括:空氣溫度、溼度,風速,風向、降雨量、水位等。自動雨量氣象監測系統將有數據採集系統圖,太陽能供電系統,全天候防護箱和氣象觀測支架,視頻監控系統,中心主控系統(伺服器、管理平臺)組成。RS-QXYL-M自動雨量氣象站是一款戶外測試雨量專用控制主機。
  •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系統概況
    「十五」以來,自治區氣象部門在氣象現代化綜合觀測系統和信息網絡系統建設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發布能力明顯提升        目前,在全區氣象部門現有的119個氣象臺站中有90個建設了自動氣象站,使這些臺站具備了1分鐘觀測一次的業務能力。此外,全區氣象部門投資建設了385個區域加密自動氣象(雨量)站,大大提升了對中小尺度災害天氣的監測能力。全區建成了14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並且在91個臺站開展了人工土壤水分觀測業務,初步形成了全區土壤水分實時監測網,為乾旱預測預報提供了科學依據。
  • 西雙版納:北鬥氣象應急通信系統全面建成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喻彥 王利報導 近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北鬥氣象應急通信系統建設完成,並投入業務使用。至此,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臘縣和勐海縣北鬥氣象應急通信系統已全部建設完成。
  • 氣象部門:加強監測,做好預警服務
    隨著強冷空氣的南下,我區氣象部門嚴陣以待,確保氣象監測工作科學有效。 區氣象局副局長袁雨暉表示:「針對寒潮天氣,區氣象局會對各區域站做好巡視維護,確保數據監測準確。今年11月份,智慧氣象精細化管理系統在區城運中心上線,這為我區的交通、旅遊、農業防汛等部門提供了直通式服務。」
  • 《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發布 園區荒漠...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省氣象局聯合發布《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公報》顯示,園區荒漠化面積減少,與近十年平均相比,重、中和輕度荒漠化面積分別減少31.92% 、16.23%和8.12%。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廣東省氣象部門通過啟用精細化預報訂正系統、改進觀測技術等,預報準確率已有一定提升。江蘇是氣象業務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點省,南京地區高時空解析度的三維立體綜合觀測網、精細化預報系統均已建成,將在今年汛期發揮重要作用。在易受颱風影響的上海,市氣象局自去年試點運行基於影響的天氣預報,今年相關業務則更加成熟。
  • 衛星天眼追蹤+現場監測預報!氣象部門全方位做好涼山森林火災滅火...
    西昌火情監測風雲衛星還在繼續監測火情的同時 氣象服務也一直「在前線」火情發生後,氣象部門迅速行動,加強對天氣形勢和火險氣象等級分析研判,根據防火形勢和當地氣象條件開展氣象保障服務。四川省氣象局於3月31日8時30分啟動森林火災氣象服務保障Ⅲ級應急響應,部署加強森林火災影響地區監測預警服務工作,目前製作西昌、木裡等地專題預報服務產品24期,並發布多期火情遙感監測產品。省氣象局派出工作人員隨省森林防火指揮部工作組赴涼山火場開展指揮調度。
  • 保護母親河,氣象部門做了這些……
    保護母親河氣象部門做了什麼」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青海省氣象部門依託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持續推進西北地區人影能力建設工程內蒙古氣象部門加強開河期氣候預測服務河南氣象部門為小浪底大壩安全、生態氣象災害和生態保護紅線等方面的監測評估指標體系
  • 建大仁科推出基於北鬥通訊技術的氣象監測系統
    北鬥系統可以更快、更方便地進行系統前端的部署,節省投資並達到高效率的管理和高質量的服務。為解決沙漠、戈壁、海域、森林等無人區的氣象數據監測,建大仁科推出一款基於北鬥通訊技術的氣象監測系統,該系統由氣象站、北鬥網關、雲端監控軟體組成。
  • 向「地球癌症」說不 氣象部門積極參與石漠化治理
    同年,貴州省氣象部門提出加強生態氣象觀測和生態環境氣象監測評估的工作思路。與此同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清潔能源評估、人工影響天氣……生態氣候業務體系建設不斷推進。  生態氣象監測 把脈石漠化「病症」  21世紀初,貴州氣象部門的「家底」並不厚實。
  • ...司氣象觀測領域業務主要是為各地氣象部門提供多種氣象監測儀器...
    反覆通讀公司的《招股說明書》,其中第四章「發行人的主營業務情況」有涉及到:公司產品的應用領域由環境監測、交通管理、氣象觀測和軍工雷達部件四部分組成。環境監測和交通管理《招股說明書》都有大篇幅說明,軍工雷達部件屬涉密信息可不予披露。剩下氣象觀測領域尚不明了,在此請董秘向投資者再補充介紹?
  • 青海省首個面向航空的專業化氣象服務系統試運營
    中新網西寧6月5日電 (文思睿)5日記者從青海省氣象局發布的消息獲悉,青海省氣象服務中心研發的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以下簡稱「西寧機場」)趨勢預報輔助系統在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臺完成安裝部署,正式開展業務試運行,向民航部門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專業化氣象產品服務。
  • [世界氣象日]圖解:8顆衛星組成天基氣象災害監測網
    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的整體實力已有顯著提升,基本建成天基、空基、地基三位一體的氣象災害立體監測網,為減少氣象災害損失、保護人民安全福祉提供了可靠支撐——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如約而至。今年,「觀雲識天」這一主題吸引了一眾「氣象粉」參與熱議。坐看雲捲雲舒,除了為生活增添愜意的美感外,還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乃至生產活動息息相關。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
    由於被賦予了奧運氣象服務主力衛星的重任,「風雲三號」正引起人們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風雲三號」的能力並不只是生成一張衛星雲圖那麼簡單,「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全球的氣候變化都監測到」。
  • 氣象觀測得到重視 監測儀器更貼近生活
    1.自動氣象站自動氣象站是一種能自動地觀測和存儲氣象觀測數據的設備,主要由傳感器、採集器 、通訊接口、系統電源等組成,隨著氣象要素值的變化,該設備主要監測溫度、溼度、風速、風向、氣壓、雨量、輻射、紫外線等氣象要素,用戶可根據需求擴充後還可測量其它環境要素,數據採集頻率較高,每分鐘採集並存儲一組觀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