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首個面向航空的專業化氣象服務系統試運營

2021-01-11 環京津網

中新網西寧6月5日電 (文思睿)5日記者從青海省氣象局發布的消息獲悉,青海省氣象服務中心研發的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以下簡稱「西寧機場」)趨勢預報輔助系統在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臺完成安裝部署,正式開展業務試運行,向民航部門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專業化氣象產品服務。

西寧機場是青藏高原最大國際民用機場,青海省氣象服務中心針對曹家堡機場安全運營的需求,設計研發了「西寧機場趨勢預報輔助系統」,該系統是青海省面向航空的第一個專業化氣象服務系統。

據悉,該系統是針對風切變、雷暴等對飛機起飛、降落有巨大影響的災害性天氣,綜合利用機場自觀設備,氣象部門地面觀測、雷達、閃電等資料,採用深度學習和卷積神經網絡等人工智慧技術,建立機場跑道周邊未來2小時逐10分鐘風向風速、能見度、氣壓、氣溫等要素預報模型,研發出進近區各航線未來2小時雷暴天氣監測預警產品,並對各類產品進行集中可視化展示,為機場業務人員提供了統一的、可操作性強的輔助平臺。

與此同時,還存在數據接口差異化、民航業務系統數據源不統一、客觀預報支撐相對較少等挑戰,為此,青海省氣象服務中心與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深入開展技術對接,不斷優化「西寧機場趨勢預報輔助系統」模型並完善其功能。不僅拓展了氣象服務領域,而且提升了航空氣象服務能力,為青海航空氣象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撐。(完) 【編輯:蘇亦瑜】

相關焦點

  • 新宏通用航空氣象服務系統——新宏氣象APP
    2017年,北京新宏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功推出新宏通用航空氣象服務系統,通過新宏通用航空氣象服務平臺、新宏氣象APP和新宏天氣分析與會商一體化平臺
  • 民航中南地區首個航空氣象 預報服務中心在張家界機場落地
    民航中南地區首個航空氣象預報服務中心在張家界機場落地 ——打造民航中小機場氣象發展「湖南模板」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通訊員 謝勇 黃澤民
  • 民用航空氣象綜合服務平臺將上線運行
    此外,民用航空氣象綜合服務平臺的推出不僅滿足了業內專業用戶的需求,同時面向廣大旅客提供天氣信息查詢。平臺將分為社會公眾版和註冊用戶版。社會公眾版主要面向社會公眾,為公眾用戶提供顯示和查詢全球範圍內主要機場和我國所有民用機場的天氣信息,並為公眾提供航空氣象科普資料。註冊用戶版主要面向民航業內,提供個性化服務。
  • 國家氣象中心加強航空氣象技術服務
    加強技術攻關 服務國產大飛機研發  2015年,國家氣象中心在航空氣象服務領域收穫頗豐。最為人熟知的是,在2015年「9·3」紀念活動期間,該中心針對性研發低空最強百米風切變、低空顛簸指數等航空氣象預報產品,有力保障了受閱飛機的低空飛行安全。
  • 冬奧會河北賽區航空氣象服務保障系統建設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亞男 通訊員馬洵 路曉琳報導近日,由河北省氣象部門承擔的2022年冬奧會河北賽區航空氣象服務保障系統項目建設正式啟動。該項目將通過對山區複雜地形條件下,氣象要素對直升機起降、飛機結冰、飛行顛簸等影響開展專項研究,旨在提供針對性產品,服務賽事期間的直升機救援、通用航空飛行,保障運動員安全。直升機是野外緊急救援中最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在冬奧會雪上項目比賽場地遠離城市、山地地形複雜的客觀條件下,保障直升機飛行是確保第一時間將受傷運動員送醫救治的關鍵。
  • 四川首個B類飛行服務站在自貢啟用
    標誌四川省首個飛行服務站在全省範圍正式併網啟用,為全省第一個通過備案的B類飛行服務站。為進一步提升川南地區低空飛行服務保障能力,確保低空飛行安全順暢,助力自貢航空產業高水平發展,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低空飛行服務保障建設高地
  • 新版航空氣象綜合服務平臺上線
    ,民航局空管局在廈門組織召開了飛行氣象服務需求研討會,並推出新版航空氣象綜合服務平臺。會上,空管局氣象中心、地區氣象服務機構介紹了民航氣象服務體系和針對用戶需求開發的新的服務產品和服務系統,以及用戶需求調查情況;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東航、廈航、山航、海航、首都機場、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等代表介紹了航空氣象服務產品的應用、效益等。
  • 調研航空氣象服務需求 共謀提升服務品質
    2018年5月15日福建虹德航空氣象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加義等一行三人,來民航甘肅空管分局氣象臺交流調研了四強空管建設中,西北地區航空氣象服務的需求,並討論了關注焦點、合作意向。
  • 【省氣象局】氣象:主動服務在路上
    平安出行氣象相伴  為了建立科學高效的公路交通氣象信息預測、發布機制,向社會公眾提供準確、全面的公路氣象信息,避免公路交通延誤,減少惡劣天氣誘發交通事故,2014年3月,青海省氣象局與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籤訂了聯合提升全省交通氣象服務能力合作框架協議。
  • 青海:聯合林草部門推進森林草原防火氣象服務
    1月4日,青海省氣象服務中心與省森林草原防火預警監測中心聯合召開全省森林草原火險氣象分析研判會,進一步做好森林草原防火氣象服務,共同提高防火監測預警能力。  青海省氣象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向森林草原防火部門業務人員講解防火氣象服務有關科學知識,介紹近年來森林草原防火氣象服務工作開展情況,並結合今年的牧草產量、氣候背景及森林草原火災年際變化規律,研判今冬明春森林草原火災易發時段及區域,為開展防火預警監測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 【創新創效】航空氣象服務可視化平臺
    《航空氣象服務平臺》完全以大屏輪播的方式進行展示,運行過程中不需要人為幹預,可自動更新數據。該系統採用模塊化編程,可隨時根據需求對模塊內容進行調整,該平臺內容豐富,界面美觀,運行穩定,便於維護。該平臺打破了以往航空氣象僅針對管制和航空公司開展氣象服務的工作模式。在不增加氣象觀測和氣象預報崗位工作量的基礎上,首次將專業的航空氣象產品以大屏展示的方式提供給更多的服務對象。
  • 深圳空管站新自觀系統啟用 提升航空氣象服務品質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彭珊珊、鄭陽 報導: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和試運行,2020年11月,深圳空管站機場東跑道新自動氣象觀測系統正式開放投入使用。新自動氣象觀測系統2018年12月開始施工建設,2019年12月通過了民航中南空管局組織的竣工驗收,2020年8月通過了民航深圳監管局組織的行業驗收。
  • 關於航空氣象資料庫系統通信分系統的解析
    ) 石家莊國際機場目前在用的航空氣象資料庫系統是由通信分系統、資料庫分系統、綜合服務平臺組成,主要通過從多種渠道獲取氣象數據,對數據進行各種後續處理,並生成相關產品,在保證資料庫應用系統和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向更多的用戶提供氣象信息服務。
  • 青海省首個土壤水分遙感地面校驗場開建
    馬強 攝中新網西寧10月21日電 (孫睿 張娟 李甫)記者21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由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牽頭與河南縣氣象局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的土壤水分遙感校驗場項目在河南縣阿木乎村開工建設,標誌著青海省首個多尺度土壤水分遙感地面校驗場正式「落地」。
  • 航空高校和氣象企業共建航空氣象創新應用示範中心
    在11月9日召開的第一屆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上,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華風氣象傳媒集團籤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航空氣象創新應用示範中心暨聯合開放實驗室(以下簡稱示範中心),打通「產、學、研、用」的深度創新鏈條。
  • 墨跡天氣:精準的航空氣象服務可以提高民航經濟效益
    近日,墨跡天氣宣布與春秋航空達成合作。此次與春秋航空的合作,不僅代表墨跡天氣的專業氣象服務能力獲得認可,還幾乎可以證明墨跡天氣已經能夠將氣象數據結合到商業需要的不同場景中,把氣象數據呈現出的商業價值包裝成為更精準、更有行業特色的產品或服務,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在到處是變量、到處是關聯的氣象領域,這樣的服務能力顯然是其它企業在短期內難以企及的。
  • 香港天文臺臺長:將與內地共建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作為歷任最年輕華人臺長的岑智明,日前接受了記者專訪,分享他對全球氣候變化、航空氣象服務以及如何為國際社會作出更多貢獻的見解。香港難逃全球變暖威脅夏季來臨,位處亞熱帶的香港進入風雨季節,香港天文臺預測將有4至7個熱帶氣旋襲港。
  • 淺談如何提高航空氣象 精細化產品的服務水平
    因此,基於供給側改革的思想指導,本文圍繞航空氣象產品、服務和需求的現狀開展調研分析,通過短、中、長結合的方式,分析如何滿足用戶需求,提升服務質量,同時對航空氣象服務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航空氣象服務工作的質量,體現航空氣象的內在價值。
  • 區域災害聯防和航空氣象
    「一帶一路」區域氣象合作有力促進了雙向提升。我國將沿線區域大氣科學研究作為重點,有力提高了科研水平。同時,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也使我國能更好地履行承擔的全球或區域中心職責,從而為全球和區域提供更高質量的氣象服務。
  • 深圳空管開啟航空氣象大數據服務4.0新模式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蔣偲 通訊員彭珊珊、胡美)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航空氣象現場諮詢及氣象文件現場複印列印1.0模式,到航空氣象信息服務web網站2.0模式,再到目前的航空氣象信息服務web網站+飛行氣象文件數據傳輸服務3.0模式,深圳空管站提供航空氣象信息服務的模式不斷優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