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I財經社 吳傲寒
編輯| 張碩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如果說這世界上還有哪家公司的發布會能像蘋果一樣受萬眾期盼,恐怕非特斯拉莫屬。
不過,也正如蘋果的產品發布會一樣,官宣之前,都是猜想。特斯拉「電池日」將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因為馬斯克一句「將會非常瘋狂」,無數擁躉被足足吊了兩個月的胃口,是超大電芯?「無鈷」電池?最新車型?還是「科技狂人」會直接創辦一家電力公司……
北京時間9月23日5:10,沒有上一次「自動駕駛日」上的動感音樂,在停車場上的一片汽笛聲裡,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出現在講臺上,謎底終於被一步步解開。
降低電池成本
正如外界此前猜測的那樣,電池產品和創新技術是特斯拉本次「電池日」的重頭戲,而「降低成本」則稱為馬斯克掛在嘴邊的關鍵詞。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希望推動「可持續性能源」事業的發展,以及製造大多數人「能買得起」的電動汽車,這樣的願景,自然就落到了電動車的核心部件——電池身上。
為此,特斯拉推出了一款無極耳大芯電池「4680」。據「電池日」現場數據,該電池長度為80mm,直徑為46mm,相比當前特斯拉Model 3普遍採用的「2170」(長70mm直徑21mm) 型號電池,在尺寸上大有提升。與此同時,伴隨體積的增大,電池能量密度增加了五倍,整體儲電能力增加了六倍,綜合續航能力也相應提升了16%。
除此之外,因為特斯拉新型電池在生產過程中用雷射技術去除了「極耳」,且改變了陰極用材比例(鎳和猛的比例為2:1),電池的散熱和轉化率以及生產效率等方面性能也會大大提升。
事實上,在「電池日」召開之前,人們就已猜到了特斯拉的相關動向。此前,特斯拉即提交過一份新的「tabless」電池設計申請,表示正在進行一種新的電池設計,不再依賴於焊接的、統一的導電極耳,而是轉用凸起和小尖刺等結構來連接電池不同的層。
特斯拉新電池在生產過程中,由於特斯拉採取了鋰離子直接提取的技術,其每GKW產能的生產工序和成本分別降低了85%和75%。馬斯克透露,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新型電池的生產成本會繼續降低4%,能量密度也會繼續提高。
為了進一步實現電池成本的下降,特斯拉還表示隨後將要推進原料的「本地化」。馬斯克透露,特斯拉已經獲得了一處位於內華達州、面積為1萬英畝的鋰礦開採權。
不過,在當今階段,特斯拉的電池「自產大業」還依賴於國外資源,據路透社此前報導,特斯拉正在尋求與加拿大礦業公司Giga Metals進行合作,希望在後者的幫助下,對一處儲存236萬噸鎳和14.1萬噸鈷的礦田進行開發。Giga表示,計劃在20年內每年生產4萬噸鎳和2000噸鈷,為數千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
馬斯克極為看重鋰這種「地球上隨處可見的資源」,他表示,特斯拉將從「鈷」車型轉向「鎳」車型,在能源密集型車型(Cybertruck/Semi)中,特斯拉將使用100%鎳支撐,而其他車型將使用鎳與其他化學物質的結合。
與主流燃油車正面交鋒
得益於在電池包緊湊性和穩定性、車身結構設計、以及合金鑄造技術上的創新,隨著車輛減重,特斯拉新型電池最終在應用時,每G千瓦時的整體成本將會降低56%。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未來三年內將會開發一款售價為2.5萬美元(合人民幣17萬元)的車型,該車型將會應用此次電池日推出的全新電池技術。
此外,在當天的電池日上,特斯拉還公布了新款Model S Plaid,對標保時捷Taycan以及最近發布的Lucid Air,百公裡加速僅需2秒,最高時速達320公裡,續航可達836公裡。該車型計劃於2021年底對外交付。
或許正是因為新電池技術能夠極大降低車輛的生產成本,馬斯克自信能夠在未來與主流燃油車正面交鋒。
在「電池日」現場提問環節,有車主問到馬斯克如何看待傳統燃油車的未來,他回答稱,「未來傳統車可能就不存在了,」隨後又補充道,「我的話可能說過頭了,但(燃油車未來)即使存在也不會很強。
不過,作為一名「跳票大王」,正如去年在「自動駕駛日」上的許諾至今仍未真正落地,馬斯克當前的願景也是一個長期規劃。他稱,當前除供應商之外,特斯拉自己生產的總電量為100G千瓦時,而更長期的目標則是能夠達到3T千瓦時的產能。
馬斯克稱,這個目標的實現預計要到2030年,「我們當前的電池產能爬坡不是很快,未來還需要135家現在規模的超級工廠,才能實現最終願景。」
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在電池日召開之前,就有分析人士告訴AI財經社,鑑於特斯拉以往發布的都是長期規劃,且後續需要更大規模的投入,所以短時間內,長周期的「純技術路線難以說服投資者」。
特斯拉的股價表現印證了上述人士的說法,在馬斯克講話期間,特斯拉盤後股價曾一度回升5%,不過在他說出「它(新型電池)確實起作用,但還沒有達到高產量」之後,特斯拉股價隨即回落。
截至發稿,特斯拉美股時間9月22日盤後股價為395.2美元,降幅達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