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成本殺手」特斯拉砸下一顆新年「炸彈」。
這一次,狼真來了!
特斯拉1月1日宣布國產Model Y正式上市並大幅調低售價。10多萬元的降幅讓Model Y直接殺到了國產新勢力部分主力車型的價格區間,這也給國內新能源車企帶來更大競爭壓力。有車主甚至連夜退訂此前認購的國產新勢力車型,並將目光投向特斯拉。
有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的降價對我國及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意義重大。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標杆企業,特斯拉降價將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性價比,使電動車性價比超越燃油車拐點提前,同時其塑造的產業生態將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新的發展。
價格「高臺跳水」大降15萬?
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國產Model Y正式開賣。同時,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版迎來改款,此外,國產Model 3原來的長續航後驅版也下架,高性能版取而代之。
據了解,特斯拉共推出了中國製造Model Y Performance高性能版與雙電機全輪驅動版兩個版本,續航裡程分別可達480公裡和548公裡。
(特斯拉兩款國產車型基本情況簡介)
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國產Model Y共推出長續航版和高性能版兩款車型,其中長續航版起售價為33.99萬元,較此前預售價48.8萬元下調了14.81萬元;高性能版起售價為36.99萬元,較此前預售價53.5萬元下調了16.51萬元。
這些都是頗受市場關注的新品。
其中,Model Y是上海超級工廠投產的第二款產品,也是特斯拉「跑量」的重磅車型,去年全年市場都非常關注Model Y的國產動向;
而Model 3的改款也算是姍姍來遲,特斯拉中國區高管的微博帳號下經常出現「改款何時上市」的疑問。
特斯拉選擇在新年的第一天送上「大禮包」,一步到位地將新品悉數奉上。而更令市場興奮的,是這輪新品的整體價格――新款車型的上市價格遠低於預售價,增配了的改款車型則維持原價不變,足以令特斯拉的擁躉者火速行動。
需要指出的是,預售或預訂價格與上市價格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後者才是產品真正上市之後、面向大規模消費者的實際價格。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此前曾關注到,去年以來,關於ModelY高價上市的新聞多次曝出,但每次公布的價格都是此前早就發布的預售價。
種種跡象顯示,國產Model Y的預售價並不是特斯拉中國團隊精心制定的價格,只是進口Model Y價格的簡單轉化――以Model 3的經驗看,隨著ModelY國產,最終價格必然將會大幅低於上述預售價。
從這個角度而言,Model Y降價完全在意料之中。不過,從最終上市價格來看,特斯拉的新品還是展現出了不小的誠意,33.99萬元和36.99萬元的起售價仍然低於部分「持幣觀望者」的預期。此前有預測認為,國產Model Y長續航版起售價大約會在35萬元左右,而高性能版則會在38萬元左右。
此前有長期關注特斯拉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國產Model Y的價格預計會比相同配置的Model 3高出3-5萬,而當前的價格顯示,Model Y比相同配置的Model 3隻高出了3萬,基本是全力推動Model Y迎接「開門紅」了。
在這樣的價格攻勢下,特斯拉有望迎來新一波的銷量上漲。上述接近特斯拉銷售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Model Y的最終售價直接衝擊了BBA(寶馬、奔馳和奧迪),儘管由於售價超出30萬元而無法享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但特斯拉在車輛上牌、購置稅減免等方面仍然優勢明顯。
網友:堪比iPhone12隻賣三千塊
1月1日中午,由於訪問量激增,特斯拉中國官網的訂單頁面一度無法刷新。「都在忙著賣車呢。」1月2日上午,談及一線的情況,有熟悉特斯拉銷售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訂單)又爆了,很明顯的,也在預期之中。」
特斯拉官網甚至一度「癱瘓」。
才跨了個年,特斯拉就做出如此大的降價,網友們紛紛吐槽
也有想「割韭菜」的網友
打開特斯拉的官網後發現
特斯拉的官網
像新款iPhone開賣時的蘋果官網一樣
崩了……
↓↓↓
還有網友開始為
國產電動車廠商擔憂起來
這個降價力度
堪比iPhone12隻賣2999元
↓↓↓
至於那些已經買了高價車的車主
更是對特斯拉的「割韭菜」行為
忿忿不滿
↓↓↓
網友們還預測起未來
↓↓↓
狼來了?
這一調價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已不是「鯰魚效應」了,應該是「鯊魚級別」。
作為電動汽車領域的領軍車企,特斯拉的每一個動作都極具市場影響力。有相關人士直言,Model Y作為高性能、全智能的中型SUV,其從50萬元區間直接殺到30萬元區間,這種降幅對新能源車市場影響力巨大。
國產Model Y的到來及降價,對國內造車新勢力來說恐怕不是「好消息」。甚至有網友將「選擇特斯拉還是蔚來」比作「選蘋果還是華為」。
來源:汽車之家論壇
以蔚來ES6為例,與Model Y同為SUV,國產Model Y的大幅降價就直接殺到了蔚來ES6的價格區間。市場人士表示,當不同產品售價相近時,決定消費者購買的動力更多的是產品品牌和性價比。
圖片來源:特斯拉中國官網截圖
圖片來源:蔚來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Model Y宣布降價的當日下午,蔚來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意味深長的微博:「忠於讓自己『來電』的選擇,不要問『Why』」。這裡被人看成是一語雙關,「Why」意指Model Y。
這條微博配圖還寫到「是對手,也是隊友。2021,一起加電前行」。值得一提的是,蔚來表示消費者即便選擇特斯拉,仍可免費獲得NIO Power 3次一鍵加電服務。
圖片來源:蔚來官方微博
Model Y 降價影響力難以小覷。在不少微信群或汽車論壇裡,就有放棄預訂蔚來或轉讓蔚來改投特斯拉的消息。
圖片來源:網絡及相關汽車論壇
在相關觀察人士看來,比起Model 3,此次降價上市的國產Model Y顯然更可怕,對自主品牌的衝擊也更大。這是因為,相較於轎車,中國消費者格外偏愛務實的SUV,比起Model 3所處的電動轎車市場,Model Y的電動中型SUV市場前景更好。
此外,Model Y的出現將是對我國自主品牌的精準打擊,無論從價格、性能、品牌力等角度看,對於所有主攻高端新能源市場的自主品牌,甚至包括BBA在內的傳統豪華品牌,Model Y都是一匹狼。
在該人士看來,中國新能源車市場需要Model Y這匹狼。 因為高端電動車的普及勢必會讓更多消費者認可和接受新能源產品,培育新能源汽車的口碑,進而反哺到中低端電動車市場。可以預見,越來越多的純電動車型將會擠去價格水分,讓消費者更多得益,用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新能源、新技術。
不過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特斯拉此次降價,對造車新勢力的影響並不是特別大。原因在於特斯拉主要競爭還是對傳統豪華車的競爭,而造車新勢力的產品相對於特斯拉來說有更多鮮明的自身標籤及特色。尤其是蔚來等高端品牌自身的良好服務品質也得到了消費者認可,而且其圈層群體的忠誠度極高,特斯拉降價影響並不會很大,主要還是對傳統車市場的巨大影響。
造車新勢力直面競爭
ModelY 的對手是誰?
簡單來看,目前市場上在售的所有車型中,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就是蔚來ES6和EC6。這三款車均為純電動中級SUV,價格區間也都在30萬-40萬元之間。並且,在造型上,ModelY和EC6都是溜背風格的轎跑SUV。
EC6與2020年7月在成都車展正式上市,補貼前的售價是36.8萬元。
「毫無疑問,EC6和Model Y是直接競爭的。」 去年7月24日,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這是「中美特斯拉」在同一細分品類的車型直接PK的首款車。二者此前推出的車型並不存在特別直接的競爭關係。Model S和Model Y的價格接近百萬,Model 3是一款轎車,而蔚來的三款量產車均為SUV。
特斯拉與蔚來各具優勢。
特斯拉的主要優勢在於成本控制、智能化水平等;而蔚來的優勢在於製造工藝、用戶體驗和服務等。
特斯拉有超充,蔚來可以換電。30萬以上的車只有換電的車型能夠拿到國家財政補貼。根據2021年新的補貼標準個人用戶購買EC6,差不多能拿到1.3萬元的補貼。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蔚來將直面競爭之外,特斯拉Model Y進入純電動SUV市場之後的市場殺傷力不容小覷。
事實上,因為在中國市場SUV受到歡迎,所以大部分中國的造車新勢力進入市場的第一款車型選擇的都是SUV。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發現,2020年11月中國造車新勢力銷量前8名的車型中有6款都是SUV。
中國造車新勢力的格局在2020年初步形成,市場表現較好的主流車型主要來自蔚來、理想、小鵬、威馬四家公司。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與特斯拉的競爭中,中國造車新勢力並不佔優勢。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前11月,特斯拉中國的銷量為11.16萬輛,而蔚來、理想、小鵬、威馬的銷量分別為3.7萬輛、2.6萬輛、2.1萬輛及2萬輛。
特斯拉的銷量高於中國四家頭部造車新勢力之和,體量存在明顯差距。
(11月造車新勢力銷量排行榜,數據來源:乘聯會)
「電動車的市場規模還很少,現在主要還是要去搶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所以,不同的車企都有著自己的機會。」崔東樹說。
從目前來看,因為用戶人群、產品和品牌定位之間的差異,特斯拉對於造車新勢力的衝擊力有限。特斯拉進入SUV市場之後,有可能會吸引一部分造車新勢力用戶。
但是,對於造車新勢力,特斯拉能夠推動更多的消費者去接受、關注併購買新能源汽車,共同促進汽油車更多地轉化為電動車,擴大市場蛋糕,從而從中分得蛋糕。
特斯拉憑什麼敢打價格戰?
近些年來,特斯拉被業內視作「價格殺手」。一降再降的新車價格所引發的市場反響更是在國產Model Y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較預售價下調十多萬的價格,成為許多消費者口中的一份「大禮」。
特斯拉之所以敢打「價格戰」的背後,正是由於其近些年來電池成本的快速下降。
然而,特斯拉能因電池降本而敢於降價搶佔車輛訂單,卻也可能因電池供應不及時而制約其車輛產能的進一步擴大。
在去年特斯拉「電池日」上,該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承認,特斯拉經常因新車和電池設計以及製造工藝還沒有完全成熟,而錯過生產目標。
北京時間2020年9月23日凌晨,馬斯克如約出現在27萬網友面前。彼時,他對外介紹了特斯拉未來的計劃,特別是大幅削減電池設計和製造成本。因此外界稱這場發布會為特斯拉「電池日」。不過,這場發布會並不能滿足外界對該公司的期待。甚至,部分機構會後的直接評價是,「有些預期落空了。」當天,特斯拉股價收跌,市值縮水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
特斯拉「電池日」之所以備受外界關注,在於這家身為新能源汽車的王者,在動力電池領域卻還是一個追趕者。這是馬斯克的心頭之痛,也是外界認為特斯拉目前正在凝聚的最大野心:實現新型電池的自產。
根據計劃,特斯拉將在2022年實現100GWh動力電池的自產,2030年,這一數字將升至3TWh。「倘若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特斯拉不僅能解決自身車輛所需要的電池供應,而且可以向其他汽車廠商供應電池,一舉兩得。」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師告訴21世紀報導記者。
事實上,目前特斯拉正在加快自己追趕的步伐。
2020年12月29日晚上,國內A股上市公司雅化集團(002497)發布公告稱,該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雅安鋰業與特斯拉籤訂電池級氫氧化鋰供貨合同,約定從2021年起至2025年,向特斯拉供應價值6.3億美元至8.8億美元的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這份大單,直接導致雅化集團股價實現兩連板。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特斯拉首次向中國企業採購電池級氫氧化鋰。早在2018年,國內最大的鋰化合物生產商贛鋒鋰業(002460)便宣布其與特斯拉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可延期三年),向特斯拉指定電池供貨商供應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年採購數量約為該公司該產品當年總產能的20%。
不同的是,贛鋒鋰業的供應對象為特斯拉指定電池供貨商,而雅化集團的供應對象則直接為特斯拉。這一變動,無不彰顯馬斯克的「司馬昭之心」。
高續航裡程的需求,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需要持續面臨的問題。在特斯拉「電池日」上,「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續航裡程」成為基調。而以氫氧化鋰作鋰源製備的三元材料,顆粒更趨於均勻,這是高性能動力電池逐步採用氫氧化鋰做鋰源的原因之一。
近些年來,特斯拉將降低成本的重心之一放在電池上。在電池技術路線上,特斯拉採取了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並舉的策略。部分車型配備磷酸鐵鋰電池後,成本更低,這也是包括Model 3在內的車型得以大幅降價的直接原因。
但在自製電池技術路線上,特斯拉依然對高鎳三元路線報以堅持。並且,其在去年發布了新一代圓柱型4680電池。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便表明要自建電池產線,特斯拉短期也無法實現動力電池的大規模量產。「雖然特斯拉擁有大量的電池技術,但整體的電池產線技術可能並不成熟。」前述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短期內,特斯拉依賴外部電池供應商的局面難以改變。
特斯拉電池目前的主要供應商為松下、LG化學和寧德時代(300750)。這其中,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電池供應商為LG化學和寧德時代。
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掀起的動力電池饕餮大餐,是目前任何一家動力電池廠商所無法獨吞。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寧德時代、松下、LG化學動力電池裝機量位居全球前三,分別為32.9GWh、28.5GWh和15.4GWh,這些數字仍低於55萬輛國產特斯拉所需要的動力電池最大需求。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z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