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
不確定性原理,或者叫測不準原理,最早出自量子力學,意為在微觀世界,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但是這個原理並不局限於量子力學,有很多物理量都有這樣的特徵,比如能量和時間、角動量和角度。體現在信號領域就是時域和頻域。不過更準確一點的表述應該是:一個信號不能在時空域和頻域上同時過於集中;一個函數時域越「窄」,它經傅立葉變換的頻域後就越「寬」。
如果有興趣深入研究一下的話,這個原理其實非常耐人尋味。信號處理中的一些新理論在根本上都和它有所相連,比如壓縮感知。如果你剝開它複雜的數學描述,最後會發現它在本質上能實現就源於不確定性原理。而且大家不覺得這樣一些矛盾的東西在哲學意義上也很奇妙嗎,世界觀感覺就此被改變了。
2. 關於正交化
什麼是正交化?為什麼說小波能實現正交化是優勢?
簡單說,如果採用正交基,變換域係數會沒有冗餘信息,等於是用最少的數據表達最大的信息量,利於數值壓縮等領域。JPEG2000壓縮就是用正交小波變換。
比如典型的正交基:二維笛卡爾坐標系的(1,0)、(0,1),用它們表達一個信號顯然非常高效,計算簡單。而如果用三個互成120°的向量表達,則會有信息冗餘,有重複表達。
但是並不意味著正交一定優於不正交。比如如果是做圖像增強,有時候反而希望能有一些冗餘信息,更利於對噪聲的抑制和對某些特徵的增強。
3. 關於瞬時頻率
原問題:圖中時刻點對應一頻率值,一個時刻點只有一個信號值,又怎麼能得到他的頻率呢?
很好的問題。如文中所說,絕對意義的瞬時頻率其實是不存在的。單看一個時刻點的一個信號值,當然得不到它的頻率。我們只不過是用很短的一段信號的頻率作為該時刻的頻率,所以我們得到的只是時間解析度有限的近似分析結果。這一想法在STFT上體現得很明顯。小波等時頻分析方法,如用衰減的基函數去測定信號的瞬時頻率,思想也類似。
4. 關於小波變換的缺點
這要看和誰比了。
A.作為圖像處理方法,和多尺度幾何分析方法(超小波)比:
對於圖像這種二維信號的話,二維小波變換隻能沿2個方向進行,對圖像中點的信息表達還可以,但是對線就比較差,這時候ridgelet(脊波), curvelet(曲波)等多尺度幾何分析方法就更有優勢了。
B. 作為時頻分析方法,和HHT比:
相比於HHT等時頻分析方法,小波依然沒脫離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的束縛,某種尺度下,不能在時間和頻率上同時具有很高的精度;以及小波是非適應性的,基函數選定了就不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