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面麵團發酵的優缺點
老面發酵麵團(又稱老肥、免費、界面、老酵頭),是我國傳統的麵團發酵方法。酵子或老面為多菌種混合發酵體系,主要依靠酵母菌、乳酸菌、黴菌、細菌等多種微生物糖化、發酵、酯化等的協同作用,產生醇、酯、醛、酚等物質,從而賦予饅頭獨特風味。
老面的源頭,其實就是由新製作的「酵子」開始的,蒸出的饅頭口感醇厚,有咬勁,同等條件下比酵母饅頭保質期長,成本也更低。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為了解決製作酵子帶來的麻煩,在製作饅頭的過程中,在和面完成後兌鹼之前,留出一塊面頭,作為下一次蒸饅頭的老肥,周而復始地加以利用,這就是「老面」的由來。
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和循環使用,老面頭裡面的酵母菌含量逐漸減少,乳酸菌、醋酸菌等其它雜菌增多,致使老面麵團發酵能力降低,麵團產酸量多大,這就造成麵團發酵不足,饅頭扁平不起個;蒸出來的饅頭皮硬皮厚;內部組織粗糙吃起來掉渣;為了中和麵團的酸味,就必須在麵團內兌入適量的鹼水,如果兌鹼量過小,起不到酸鹼中和的作用,蒸出的饅頭仍然會發酸,兌鹼量過大,食用鹼和麵粉中的異黃酮發生反應,會使饅頭顏色發黃,口感發澀,個頭顯小發硬,還會造成B族維生素損失。所以,兌鹼是老面發酵麵團的關鍵點,一定要把握準確。
老面麵團在連續使用的情況下,夏季一般不得超過七天;冬季不能超過半個月,就必須對老面進行更換,方能保證老面發酵麵團的穩定性。
如何控制優質老面的因素:
①採用嫩酵作為老面的引子
②採用時間相對較短的新鮮面肥
③器皿與環境必須潔淨
④採用的老面種子必須冷藏或者冷凍:詳情筆者這方面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