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童言無忌,但有時候孩子的話卻能直擊一些常常被成年人所忽略的事實。日前在網絡社區中流行這樣一段對話,令人印象深刻。
一個11歲的喜歡地理的孩子問道:中國和美國都屬於溫帶氣候,除了時差的區別,其他基本相同,在這種氣候下生長的不都應該是黃種人嗎?為什麼美國人以白種人為主呢?隨後,這個孩子說了一句直擊要害的話:是不是換過人種了?
要想回答這個孩子的問題,就必然要揭開歐洲殖民者對北美原住民的種族屠殺的黑暗歷史,而這是美國極力掩蓋的事實。
首先是數字的問題。歐洲殖民者到底屠殺了多少印第安人,一直是讓西方史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所以我們只能多方引證,綜合對比。
《美國大屠殺》作者德·斯坦納德記錄了1億人的死亡人數記錄。 斯坦納德認為:美洲印第安人的毀滅是迄今為止種族滅絕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這個數字的確令人驚悚,受到很多人的懷疑,認為當時包括美國在內的美洲原住民不可能有這麼多人。但數據顯示,1500年的時候,非洲的人口就已經達到了8600萬,富庶安逸的美洲大陸人口不應該比這個數字低。今天,美國的原住民只有不到500萬人,這麼來看的話,北美加南美洲一共被屠殺一億人也就不那麼誇張了。
如果再嚴謹一點,國外大多數學者所認可的紀錄是6000萬到7500萬,也不是一個小數目,相比之下,納粹德國比自己的老祖宗差遠了。
不幸的是,至今依然有一些美國人否認對印第安人的大屠殺。這些人將印第安人口的銳減歸咎於歐洲殖民者帶來的疾病,像歷史上所有的欺騙一樣,他們將此奉為唯一的真相併大肆宣傳。
誠然,許多美洲原住民確實死於歐洲人帶來的疾病。但是,人們非常容易地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嚴重破壞了當地土著的生存環境,讓他們更容易患上各種疾病而死亡,再加上缺少食物和其他物資,僅通過這種間接的方式,就讓數百萬土著人失去了生命,難道這不算屠殺嗎?
為了爭奪土地,水源和財寶,歐洲殖民者實施了各種殘酷手段,同時為了給自己尋找心理安慰,還用宗教當做殺人的遮羞布。
斯坦納德在《美國大屠殺》中寫道: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是種族滅絕的宗教理由。基督教聖經比其他任何教派都更鼓勵和贊同種族滅絕。
聖經中的"好人"是種族滅絕的人。例如,薩烏爾非常嚴厲的譴責薩羅,因為他沒有完成被命令執行的種族滅絕行徑。聖經中的"好人"是屠殺其他宗教信仰的人,消滅其他宗教信仰並粉碎任何其他宗教形式的人。"壞人"則是那些容忍異教徒的人。
在這種極端思想的浸染薰陶下,可想而知,當時在沒有法律約束的美洲大陸上,發生過多麼殘酷的暴行。也因此有人將美國的形成過程稱為:黑暗的起源。
從19世紀開始,美國逐漸形成一種種族主義思潮,認為"偉大的"白種美國公民被上帝賦予了特殊權力,要建立一個"光耀兩洋"的美國民族的想法,因此他們要竭盡所能去奪取土地,展開了浩浩蕩蕩的西部開發。其結果就是與北美原住民再次迎頭相撞,在西班牙人之後,又開始新一輪的種族大屠殺。美國制定了《印第安遷徙法案》,派出軍隊將原住民從自己時代居住的土地上趕走,途中刻意虐待造成大量印第安人死亡。有記錄的一次是在1864年,時任新墨西哥州司令長官的彼得·卡爾頓下令,將一萬名印第安人集中關押起來,惡劣的環境下,只有不到3000人僥倖活了下來。
這些僅僅是美國諸多令人不齒的種族主義滅絕行為的冰山一角而已。美國學者認為,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美國的領導者和上層精英中,正式形成了種族主義思想,直到今天都在影響著美國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