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黑熊竟是我們的老鄉?數千萬年前的一條「秘密通道」改變了兩塊大陸

2021-01-20 科技日報

陶玉祥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


現在遍布北美大陸的美洲黑熊竟不是當地「土著居民」?歐亞大陸隨處可見的雨蛙竟來自於美洲?


原來,數千萬年前,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間雖然隔著白令海峽,但存在著一條秘密通道——白令陸橋搭起了兩大陸生物間的「交流橋梁」,它的形成和相關的氣候變化直接影響了兩大陸間動植物的分布格局。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帶領團隊揭示了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之間的生物擴散規律,研究顯示,兩大陸之間存在的不對稱量級的生物擴散現象,與兩地區不斷變化的氣候和環境條件密切相關。


不同時期白令陸橋的地理格局


白令陸橋位於白令海,伸延至極限時長達1600公裡,連接現今的美國阿拉斯加西岸和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岸,後因來自太平洋的西南風吹到阿拉斯加時已逐漸失去水分,導致白令陸橋降雪量降低,無法結成冰川,逐漸就消失了。


李家堂團隊利用「白令陸橋作為生物擴散通道」的大量前期研究,基於時間矯正的分子系統發育關係和DEC模擬的地理分布格局,整合分析了跨越白令陸橋的雙向擴散事件,研究涉及了包括植物、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和真菌在內的大量類群及其相應的擴散時間,包括6次兩棲動物擴散事件,10次爬行動物擴散事件,5次真菌擴散事件,9次無脊椎動物擴散事件,5次哺乳動物擴散事件和57次植物擴散事件。


結果表明,美洲大陸更受遷徙動物的「青睞」,美洲大陸向歐亞大陸的擴散事件31次明顯低於歐亞大陸向美洲大陸擴散事件的61次,兩大陸之間存在長時間不對稱量級的生物擴散。


白令陸橋兩側大陸生物交換趨勢

(A)代表由歐亞大陸向北美大陸的擴散事件

(B)代表由北美大陸向歐亞大陸的擴散事件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不對稱量級的生物擴散?生物擴散的波動模式是否與古氣候及環境波動相關?團隊通過分析這些物種擴散事件的歷史,發現擴散事件在時間線上的動態模式與氣候環境變化具有很強相關性。


大約6500萬年前,白堊紀導致恐龍滅絕的動蕩寒冷氣候結束後,全球氣候逐漸回暖,白令陸橋區域也形成溫暖潮溼的環境,趁著好天氣,兩大陸的生物們就相約去白令陸橋「旅遊」了;


大約3500萬年前,發生了一次冰期降溫事件,比較怕冷的美洲生物懶得出門,歐亞大陸的戰鬥民族不畏嚴寒,雖然嚴寒降低了它們的出遊積極性,但去白令陸橋溜個冰滑個雪,仍是當時的「網紅旅遊項目」,後來氣候回暖,兩大陸的生物們又出來玩兒了;


大約2500萬年前,冰期降溫,美洲大陸的生物們又懶得動了。就這樣折騰下來,直到白令陸橋消失。



白令陸橋兩側大陸之間特定類群的生物交換趨勢


「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地區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以及相關動植物類群的系統發育多樣性,是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之間不對稱生物交換模式產生的主要原因。」李家堂告訴記者,擴散的不對稱性主要體現在始新世末期和中新世期間較寒冷的時間,一系列的氣候變化最終導致美洲大陸向歐亞大陸的擴散事件明顯低於歐亞大陸向美洲大陸的擴散事件,進而造成兩大陸之間存在不對稱量級的生物擴散現象。


所以,現在歐亞大陸的土著動植物在美洲的「遠方親戚」多,但美洲的土著動植物在歐亞大陸的「遠方親戚」少。


下次去美洲看美洲黑熊時,

別忘了喊一聲「老鄉好」!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朱麗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美洲黑熊竟不是當地「土著」?它們離家出走是因這座白令陸橋
    也許大家並不知道,現在遍布北美大陸各地的美洲黑熊其實不是當地的「土著居民」。
  • 千萬年前,誰跨越白令陸橋從歐亞前往北美?誰又反向而行,從北美前往歐亞? | NSR論文
    美洲黑熊遍布北美大陸,它們體型碩大,形貌威武。但是你知道嗎?美洲黑熊的老家不在北美,而在茫茫太平洋對岸的歐亞大陸。
  • 美洲虎因害怕黑熊才向南退縮?看美洲虎是如何讓黑熊變成白骨的
    整體來看,美洲虎的平均體重不如美洲黑熊,如果雙方發生爭鬥美洲虎似乎容易處於不利地位,但由於二者的食物差異大,生態位重疊程度較小,之間的競爭並不激烈,所以美洲黑熊並不會「為了除掉競爭對手而把美洲虎向南方趕」。更何況,美洲黑熊是一種有冬眠習性的熊,一些美洲黑熊一年的冬眠期可達半年以上——沒有冬眠習性的美洲虎完全可以趁著黑熊冬眠的時間建立生存優勢。
  • 美洲黑熊並非都是黑色的
    實際上,美洲黑熊的皮毛顏色比很多北美哺乳動物變化都多。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科學中心主任馬特·米勒不久前撰文為人們揭秘。    美洲黑熊因何得名?據悉,當歐洲博物學家和獵人首次遇到它們時,只看到了黑色的熊;在美國東部和中西部的許多州,比如紐約州、密西根州、緬因州和田納西州,科學家調查時遇到的美洲黑熊也100%是黑色的。    但是,越往西走,黑熊這個通用名就越不適用。
  • 《大白鯨》40年:兩塊失落大陸的戰爭
    1980年4月5日,日本電視網協議會、讀賣電視臺與東京電影新社(TMS娛樂公司前身)針對兩年後即將出現的「九星連珠」現象,聯合推出了奇幻動畫連續劇《大白鯨》(ムーの白鯨)。它的故事劇情,則是兩塊失落大陸——姆、亞特蘭蒂斯之間的戰爭。通過編劇的精彩改編,這兩個原本並不出彩的失落文明傳說,變成了非常的動人故事。
  • 這也許是美洲大陸最古老的礦洞,狹窄通道內發現9具屍骸
    專家和洞穴潛水員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發現了美洲大陸上最古老的赭石礦洞之一,並且在被淹沒的洞穴裡那些狹窄扭曲的礦道中,發現了一些古代的骨骼。這可能是美洲大陸上的第一個礦洞在過去的15年裡,人們曾經發現過一位死於1.3萬年前的年輕女子以及其他一些遺骸。
  • 美洲鷹的生存抉擇,值得我們學習
    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 這種體形龐大、習慣在海上飛翔的美洲鷹, 竟然能在擁擠狹小的巖洞中生活。洞中到處都是奇形怪狀的巖石, 巖石與巖石之間最大的距離是0.15米, 最狹窄的地方, 兩塊巖石几乎緊貼在一起。有的巖石薄得像刀片, 有的巖石尖得像釘子。在這樣的情況下, 別說身體龐大的美洲鷹無法生活, 連麻雀恐怕都很難柄身。
  • 誰第一個踏上了美洲大陸?
    ▲ 馬背上的印第安人——位於亞利桑那州紀念碑谷▲ 因紐特人據說,在哥倫布剛剛踏上美洲大陸,看到當地原住民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到達的是亞洲。確實,美洲的印第安人具有鮮明的亞洲蒙古人種的體貌特徵。人類學家與考古學家在經過系統地研究以後,認為美洲原住民與現代東亞人有著共同的祖先。
  • 林草科普|全球野生動物的避風港——野生動物通道
    該州的第一條野生動物通道建於2015年,位於卡斯卡德斯的斯諾誇爾米山口以東,橫跨從西雅圖到波士頓的90號州際公路。雖然這條動物通道現在只是裸露的拱橋,2020年秋季才會種植本地植物,但鹿和叢林狼早已開始使用這條通道。 在90號洲際公路沿線的24公裡路段,華盛頓州政府共設計了24條動物通道,這條動物通道連同2013年以來修建的6條地下通道是其中修建的第一批。
  • 探測地球的「裂縫」從而證實大陸漂移說
    大西洋海底「裂口」 1910年的一天,德國青年科學家魏格納翻開世界地圖之際,忽然發現遙遙相對的非洲西海岸和南北美洲東海岸,輪廓非常相似。在作拼接之後它們之間幾乎沒有間隙。他設想,這兩塊大陸原是連在一起的,後來卻由於某種原因發生了「撕裂」,陸地被一分為二。1912年魏格納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 棕熊VS 美洲黑熊,棕熊們的日常戰鬥~(熊樂園)
    棕熊 VS 美洲黑熊,棕熊們的日常戰鬥~(熊樂園) 原標題:棕熊 VS 美洲黑熊,棕熊們的日常戰鬥~(熊樂園)
  • 中國人最早登陸美洲大陸 大騙局還是大發現?
    不久前,英國作家孟席斯帶著他的新書《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來到中國,同時他的新觀點——中國航海家鄭和的船隊最先發現美洲大陸,也在中國歷史學界引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無獨有偶,最近加拿大的一名建築師保羅·基亞森也聲稱在加拿大東海岸的布雷頓角島發現了一處歷史遺蹟,可以證明中國人早在15世紀就曾經到達過北美洲的布雷頓角!
  • 亞洲黑熊
    亞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中國境內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熊科動物,通常被簡稱為「黑熊」或「黑瞎子」,漢字「熊」最早就是特指它(
  • 秘密籌備4年,《鐵血戰士5》時間線曝光,宇宙獵手大戰美洲土著
    前兩天《鐵血戰士5》項目的曝光讓大家為之一振,畢竟,鐵血戰士系列按理說應該已經涼了才對,而《科洛弗道10號》導演,也就是最新確認為《鐵血戰士5》導演的丹·特拉亨伯格對於這個消息的曝光則並沒有多高興。他在網上最新發文表示,這部《鐵血戰士》電影項目他已經秘密籌備了4年,這個時間點跟沙恩·布萊克執導的《鐵血戰士2018》立項的時間差不多,也就是說,當時,福斯在籌備的鐵血戰士項目其實是兩個。導演說——他籌備的這個鐵血戰士項目本來應該是一個驚喜的,他們會採用比較特別的宣傳手段來宣布這個電影項目,而現在,項目既然已經曝光,驚喜也就沒了。
  • 科學解讀北極熊、棕熊和黑熊哪個更厲害?和獅子老虎相比呢?
    北極熊(又叫白熊)、棕熊和黑熊一樣萌,它們看似可愛,實際都有一顆食肉的心。那麼,哪種顏色的熊最厲害呢?需要指出的是,熊是一個科的概念,共有八種,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也是熊科成員。以顏色命名的熊,還有一種灰熊,灰熊實際和棕熊是一種動物,通常北美內陸的棕熊叫灰熊,而北美沿海和歐亞大陸的都叫棕熊。
  • 這種動物被譽為美洲「大熊貓」,能幹翻美洲豹,如今卻遇到大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的特色是「國寶」熊貓,澳大利亞的特色是袋鼠,那麼熱帶雨林密布的中南美洲的特色又是什麼呢?想必也沒幾個人能猜得出來,主要是因為這種動物太稀缺了。事實上,這種動物就是極其瀕危的食蟻獸,大的有兩米長,小的就等同於松鼠大小。
  • 「黑熊為脫單徒步650公裡」爆紅,復旦專家:它可能只是愛冒險
    長期從事獸類保護生物學研究的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對此提出了不同看法:「求偶或尋找新的棲息地都有可能是布魯諾長途遷徙的潛在理由,但是在我看來,它更有可能是美洲黑熊社群裡的一個冒險家。」 布魯諾的背影 布魯諾是一隻美洲黑熊,比中國黑熊體型略大。
  • 如果美洲大陸沒有被發現,你的生活會怎麼樣?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對,對印第安人進行了殘酷的折磨,給原住民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痛。但今日,美洲許多地方都以哥倫布來命名,甚至南美的哥倫比亞也是以他的名字作為國名。1982年,聯合國就是否紀念哥倫布進行辯論,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國非常的支持。但許多曾受過傷害的國家卻堅決反對。
  • 我國首次黑熊普查 四川71個縣有黑熊出沒
    2005年7月開始,連續三年時間,四川的深山老林裡出沒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專走沒人的路,尋找黑熊留下的蹤跡,以判定這個區域是否有黑熊生存。昨日,黑熊分布調查報告正式對媒體公布,我省有71個縣發現了亞洲黑熊蹤跡!這是我國首次對黑熊分布的系統野外考察,對保護黑熊具有裡程碑意義。A調查結果 71個縣發現黑熊蹤跡調查組主要成員、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在讀博士生劉芳介紹,四川是全國黑熊分布範圍最廣的省份,但是現有的黑熊分布資料尺度很大,很多都是估算,數據科學性無法評估。
  • 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橫跨整個美洲大陸,其長度比繞地球一圈還長
    公路是連接城市的通道之一,當人們行駛在公路上的時候可以看沿途的風景,還可以放鬆自己的心情,那你知道世界上最長的公路上哪一條嗎?世界上最長的公路為美洲大陸上,它的名字叫做泛美公路,泛美公路全長48000千米,主幹線是從美國的阿拉斯加到智利的蒙特港,長度接近的26000千米,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島,中間跨越了十幾個國家,泛美公路從1925年開始修建,在2001年7月的時候才徹底完工,中間經歷了將近一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