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年前,誰跨越白令陸橋從歐亞前往北美?誰又反向而行,從北美前往歐亞? | NSR論文

2021-02-15 中國科學雜誌社

美洲黑熊遍布北美大陸,它們體型碩大,形貌威武。但是你知道嗎?美洲黑熊的老家不在北美,而在茫茫太平洋對岸的歐亞大陸。

北美黑熊。圖源[1] 

What?難道黑熊可以遊過太平洋?

非也。在大約350萬年前的全球冰期,結冰的白令海峽天塹變通途,為兩個大陸的動物架起了遷徙的「秘密通道」。就是在這時,美洲黑熊的祖先通過結冰的白令海峽,來到了北美洲。

其實,這樣的物種擴散事件並不限於這一時期,幾千萬年前,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存在一條可以跨越海峽的通道,這個通道就是白令陸橋。它的形成和變化直接影響了兩個大陸之間的動植物分布格局。

幾千萬年前,白令陸橋上發生了豐富的物種擴散事件。(圖片為幾萬年前人類延白令陸橋的擴散事件,與本研究工作的歷史時期有所差異,僅做圖示,圖源[2])

最近,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團隊綜合分析分子系統發育和生物地理數據,通過數據模擬,整合了92次跨越白令陸橋的物種擴散事件,對這條通道上曾經的繁忙圖景進行了重現[3]。

這92次物種擴散事件中,包括5次哺乳動物、16次兩棲爬行動物、9次無脊椎動物、5次真菌和57次植物擴散事件。研究者發現,物種在兩個大陸之間的遷徙是不對稱的:美洲大陸向歐亞大陸的擴散事件(31次)明顯低於歐亞大陸向美洲大陸的擴散事件(61次)

物種在兩個大陸之間的遷徙具有不對稱性。圖源[3]

為什麼會這樣?

分析發現,這種不對稱性與氣候變化有關。從6500萬年前到1500萬年前的漫長時光中,地球經歷了幾次氣候波動,有時全球回暖,有時又進入冰期。在溫暖季節,白令陸橋上的雙向遷徙都比較頻繁;而在寒冷的冰期,雖然歐亞大陸的物種依舊通過白令海峽向北美大陸遷徙,北美大陸的物種卻似乎變「懶」了,它們向歐亞大陸的遷徙大幅減少。於是,經過幾千萬年的往復積累,就形成了這樣不對稱的遷徙格局。

該研究成果以「Asymmetric Biotic Interchange across the Bering Land Bridge between Eurasia and North America」為題,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https://doi.org/10.1093/nsr/nwz035,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可讀全文)。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姜德純博士,法蘭克福大學Sebastian Klaus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李家堂研究員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black_bear

[2] PLoS ONE 2(9): e829. doi:10.1371/journal.pone.0000829.

[3]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doi:10.1093/nsr/nwz035.

相關焦點

  • 它們離家出走是因這座白令陸橋
    也許大家並不知道,現在遍布北美大陸各地的美洲黑熊其實不是當地的「土著居民」。
  • 數千萬年前的一條「秘密通道」改變了兩塊大陸
    原來,數千萬年前,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間雖然隔著白令海峽,但存在著一條秘密通道——白令陸橋搭起了兩大陸生物間的「交流橋梁」,它的形成和相關的氣候變化直接影響了兩大陸間動植物的分布格局。李家堂團隊利用「白令陸橋作為生物擴散通道」的大量前期研究,基於時間矯正的分子系統發育關係和DEC模擬的地理分布格局,整合分析了跨越白令陸橋的雙向擴散事件,研究涉及了包括植物、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和真菌在內的大量類群及其相應的擴散時間,包括6次兩棲動物擴散事件,10次爬行動物擴散事件,5次真菌擴散事件,9次無脊椎動物擴散事件,5次哺乳動物擴散事件和57次植物擴散事件
  • 先祖們走過白令陸橋多少次,才最終定居在美洲?
    在晚更新世時期(從12.6萬年前到1.17萬年前的冰河時期),西伯利亞的這塊地區與北美相連,大陸橋和毗連區域形成了一塊名為「白令陸橋」(Beringia)的區域。狩獵採集者似乎曾穿越[1–3]西伯利亞的廣袤土地,進入了白令陸橋,期間以猛獁象等巨型動物和其它動物為生。
  • 7000萬年前就有恐龍跨過白令大陸橋,跨越亞洲和北美適應北極生活
    鴨嘴龍可能在7000萬年前就跨越了白令大陸橋不過,說「統治」其實有點言過其實,畢竟鴨嘴龍數量雖多,但也只是一種植食性恐龍。古生物學家說,2019年在日本北海道發現的一種新恐龍叫神威龍,是埃德蒙德龍的近親。
  • 驚訝的發現——美洲原住民起源於歐亞西部
    原標題:驚訝的發現——美洲原住民起源於歐亞西部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最近研究者通過基因組測序發現,近三分之一的美洲印第安人祖先來自於歐亞大陸西部。以往,很多研究人員認為美洲印第安人起源於東亞。
  • 誰第一個踏上了美洲大陸?
    ▲ 維圖斯·白令1741年,白令先生率船隊成功穿越海峽,當時他甚至看到了阿拉斯加的海岸線,不過由於重病,白令與船上的多名水手在返程途中,病逝於荒島。為了紀念這位探險家,人們將白令率隊穿越的海峽命名為白令海峽。
  • 古脊椎所等揭開北美頜鏟象的演化疑團
    1935年,北美長鼻類研究的先驅者之一巴爾博(E. H.到了頜鏟象發現半個多世紀後的1998年,蘭伯特(W. D.Shoshani)在《北美第三紀哺乳動物演化》叢書中仍然寫道:「頜鏟象或許是樣子最奇特的乳齒象類,那奇怪的沒有牙齒的下頜使人賦予它『湯匙嘴』的綽號……」,而關於它的起源和演化卻仍無定論。
  • 印第安人的祖先 曾在白令海峽大陸橋上滯留上萬年
    (圖:如今北美很多旅遊勝地,大多都有冰川的影子)這種長期滯留意味著,當冰川融化,這些人最終到達美洲後,他們的基因已經與數千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亞的人有很大不同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研究人員康妮·穆裡根(Connie Mulligan)說:「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可能就是白令海陸橋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以至於他們與亞洲人變得不同,並開始成為美洲土著人。」自從那以來,其他遺傳學發現也進一步支持停滯假說。伊利亞斯及其同事們甚至提出,人們可能在白令海陸橋上停留了長達上萬年時間。
  • 哥倫布並不是第一個到達北美的歐洲人,為什麼說他發現了新大陸?
    北美洲是被亞美利亞洲的簡稱,是世界上面積第三大的大洲,總面積達2422萬平方千米,北美洲的組成包括北美大陸以及位於北部北冰洋中的眾多島嶼,還有位於北美洲東南部大西洋加勒比海中的眾多島嶼。整個美洲大陸有時候又被稱為「新大陸」,那麼到底誰先發現了這個新大陸呢?如果以人類探索自然為基礎,以最先到達美洲大陸的人類作為發現者,那麼毫無疑問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人類就是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人類起源於數百萬年前的非洲東部,而後人類的足跡開始從非洲走出,前往亞洲和歐洲地區,但是由於南北美洲和與亞非歐地區分離,古人無法穿過大洋到達美洲。
  • 北美出土最古老靈長目祖先化石
    (圖片來源: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在北美發現的一種德氏猴化石顯示,該物種生活在距今約5600萬年前,這是迄今已知的靈長目最古老祖先,為研究靈長目起源提供了新線索。
  • 人類越過白令陸橋到美洲人民這是18000年前的樣子
    在上一個冰河時代,人們穿越連接亞洲和北美的古老陸橋。這片土地現在被淹沒在水下,但是新創建的數字地圖揭示了大約18000年前景觀的可能性。雖然現在沒有了,白令陸橋持續了千百年來,約3萬年前至16000年前,根據全球海平面的估計,說朱莉布裡格姆-Grette,地球科學麻薩諸塞大學的教授和系主任-Amherst。Brigham-Grette曾在邦德的海平面和地理位置上為他提供建議,他是眾多科學家中的一員,他們在製作地圖時向邦德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 歐亞、北美板塊分裂處,地熱噴發、瀑布縱橫
    從首都雷克雅未克出發,到達第一個景點古火山口大概需要1個多小時的車程, 從古火山口到間歇噴泉需要半個小時車程, 從間歇噴泉到黃金瀑布需要20分鐘,觀賞完黃金瀑布,驅車前往議會舊址,車程1個小時,冰島冬天是準極夜模式,天亮只有4-5個小時,一天的行程有些趕。9點多到達古火山口時天才微微地亮,冰島特有的苔蘚露出積雪,在紅褐色的火山灰中透著淺淺的綠光。
  • 答案是……|極寒天氣|寒潮|歐亞|...
    北美洲氣溫卻較常年偏高例如2019年1月受寒潮影響曾出現了-23℃低溫的美國芝加哥但2021年1月7日1時的氣溫卻為1.1℃真是差別有點大啊!!!最近寒潮為何「偏愛」歐亞地區呢?一般來說影響歐亞地區的冷空氣最初源頭都來自北極盤踞在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會將冷空氣「圈」在極地2013年11月中旬的極渦穩定在北冰洋上空,只有一個中心。北美、歐洲、東亞天氣都較為平靜。羊圈是極地渦旋,羊是冷空氣。
  • 【瑞典物種介紹】西方狍 歐亞紅松鼠 太平鳥 河烏與北美水鼬 #北地的斷筆 03
    比如我國華北至東北地區可見的體色黑黑的北松鼠(也叫魔王松鼠),也是歐亞紅松鼠的亞種之一。和四季如春夏的嶺南不同,北地的寒冬無論對於誰來說都是真正的考驗。當我看到歐亞紅松鼠正在努力地把一個又一個的堅果塞進頰囊的時候,才發覺冬天真的要來了吧。
  • 盤點世界陸橋,數萬年前黃種人沿著白令陸橋去到了美洲!
    在史料中,甚至15世紀南亞次大陸和斯裡蘭卡人還能通過該陸橋往來,但在後來的一次風暴中,「亞當橋」徹底被損毀。圖中就是著名白令陸橋了,位於白令海。白令陸橋連接了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和美國拉斯維加斯西部。在大約1.5萬年前,起源於非洲的人類就是通過白令陸橋到達的美洲大陸,並在這裡繁衍生息。而如今,因為地球氣候變化,白令陸橋無法再像萬年前一樣結成冰川,以至於消失了。
  • 研究發現北美定居者食用三文魚最早證據
    原標題:研究發現北美定居者食用三文魚最早證據   一項日前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顯示,在1.15萬年前的阿拉斯加人類居住區發現的三文魚骨頭,是人類在北美食用三文魚的最早證據。而這表明,魚類為該地區的定居者提供了重要的食物來源。
  • 鬣狗與北美灰狼單打獨鬥,誰的勝算更大?為什麼?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鬣狗在非洲大草原上被稱為「非洲二哥」,在食肉動物中的排名僅次於獅子,而北美灰狼中有最大的灰狼亞種,這兩種動物的對決一定精彩異常。不過可惜的是,北美灰狼都分布在北美洲,而鬣狗僅分布在非洲和亞洲大陸上,所以二者沒有交手的機會。因此,要想判斷兩種沒有交手機會的動物誰更厲害?我們就只能通過兩種動物的一些基本數據和習性來對比一下了。
  • 13萬年前,人類就已抵達北美?
    大約70萬年前,歐洲大陸上開始出現人類身影。儘管此時人類已經佔據了非洲和歐亞大陸,但是他們的腳步仍然沒有停止之意。在一萬五千年前左右,人類又抵達了美洲大陸,當時進化的人類已與現代人基本無異,我們稱其為「智人」。
  • 恐狼物種源自美洲,而灰狼、郊狼、豺的祖先先在歐亞演化
    恐狼物種源自美洲,而灰狼、郊狼、豺的祖先先在歐亞演化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1-01-15 11: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