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吃的蓴菜,又叫馬蹄菜 中山植物園藏有20多種「馬植物」

2020-12-05 東方網

原標題:平常吃的蓴菜,又叫馬蹄菜 中山植物園藏有20多種「馬植物」

馬蹄蓮。江南時報記者樂濤攝

  中國江蘇網1月22日訊 在廣博的大自然植物王國裡,生長著許多奇特的植物,就藏著各式各樣的「馬」,比如名中帶馬的,長相似馬身上的某個部分的。

  即日起至2月10日,南京中山植物園特別舉辦「馬植物」展,地點位於多肉多漿植物區,展示各類與馬相關的活體植物20多種、百餘盆。感興趣的市民趕緊來一探究竟吧。

  江南時報記者徐昇通訊員田松滬

  馬鞭草、巨花馬兜鈴形態似馬

  馬植物作用可不少,既有重要的糧食作物如馬鈴薯,也有著名的觀賞植物如馬蹄蓮、馬纓杜鵑、巨花馬兜鈴,還有常見藥植物如馬辛、馬兜鈴,還有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馬褂木。既有水中的馬蹄菜,也有山上的馬鼻纓;既有高聳的馬尾松,也有貼地的馬蹄金;既有可食用的馬蘭、馬齒莧,也有有毒的馬利筋、馬醉木。

  昨天,記者在多肉多漿植物區看到,這裡展示著多種形態跟馬相關的植物,如老翁綴化、馬鞭草、巨花馬兜鈴等。「老翁綴化」名字很特別,它看起來就像一匹騰空的駿馬。老翁綴化其實就是仙人掌類植物的綴化。它形態奇異,觀賞價值更高,又因其稀少,較原種更為珍貴。

  馬鞭草,別名馬蹄子,多年生草本,穗狀花序,形似馬鞭,全草供藥用,可治療傷風感冒流感等。我們平時吃的蓴菜,又叫馬蹄菜,因葉片橢圓形像馬蹄而得名。巨花馬兜鈴,因其成熟的果實像掛在馬脖子底下的鈴鐺而得名。它的花朵特大,通常長40釐米,寬25釐米,絳紅色布滿黃色網狀花紋,絢爛瑰麗。正面看像喇叭,遠看又如綠色掩映中稍作停歇的一隻只巨型蝙蝠。

  幾十種植物冠以馬名

  名字帶「馬」的植物就更多了,有馬兒、馬蒿、馬藺、馬蓮、馬唐、馬桉樹、馬比木、馬邊槭、馬梨光、馬林光、馬絡葵、白馬城、馬氏榛、馬蹄黃、馬蹄針、馬銀花、馬纓丹、馬尾鐵、馬邊玄參、馬乳葡萄、馬尼拉草、馬邊樓梯草、馬邊玉山竹、馬鞍山吊燈花。

  此次展示的活體植物中,有索馬利亞蘆薈、白馬城、老翁綴化、馬齒莧、金邊馬齒莧、大花馬齒莧、馬纓丹(五色梅)、馬利筋、馬藍等。「平時大家認為宛如馬蹄狀的是馬蹄蓮的花朵,其實那是苞片,裡邊柱狀的才是花。」中山植物園花卉博士李梅告訴江南時報記者,馬蹄蓮原產於非洲,常用作切花,它最美麗的部分是佛焰苞,佛焰苞管部黃色,簷部亮白色,有時帶綠色。與常見的白色馬蹄蓮不同,本次展出了14種彩色馬蹄蓮,有橙色、明黃色、桃紅、玫紅、紫色、黑色以及漸變色等,繽紛亮麗。黑色的馬蹄蓮很稀罕,吸引了不少遊客拍照。

  有藥用價值的「馬植物」

  馬植物不光是外形好看,其中不少品種更具有藥用價值,如馬辛、馬兜鈴、馬鞭草、馬齒莧。李梅介紹,最值得一提的是馬辛,又名杜衡,它是中華虎鳳蝶幼蟲的食物。全草入藥,散風逐寒、活血、平喘、定痛。治風寒感冒、水腫、風溼、跌打損傷等症。馬兜鈴,莖、葉、果、根入藥,它的果實具有清熱降氣、止咳平喘的功效。根有小毒,具健脾、理氣止痛之效,可降血壓。馬蹄金,全草入藥,能消炎解毒和接骨。

  「還有一種植物叫做馬藍,可別跟馬蘭弄混。馬蘭是菊科植物,是南京人愛吃的蔬菜,俗稱『馬蘭頭』,而馬藍是爵床科。」李梅說,馬藍的根、葉入藥,可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可預防流腦、流感,治中暑、腮腺炎、腫毒、毒蛇咬傷、咽喉炎、口腔炎、扁桃體炎、肝炎等。而且馬藍還可以作為染料,葉含藍靛染料,是我國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古代製造藍靛的主要原料。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蓴菜,又稱馬蹄菜,屬睡蓮科,竟是是抗癌防癌神器!
    蓴菜,又稱水葵、馬蹄菜、湖菜等,屬睡蓮科的一種水草。主要產於我國浙江、江蘇兩省太湖流域和湖北
  • 南方特有的五種蔬菜,北方人想吃不一定能買到,你們吃過幾種?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一句充分道明了地域同所產生的結果和影響也不同,對於地板來說也是:南方潮溼多雨,而北方氣候乾燥,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溫度的不同導致了,很多蔬菜水果南北方都有很大差異,有一些蔬菜南方人可以吃到,但是到了北方你都看不見。
  • 最少有3種北方人連名字都不知道
    在南方廣東最多人用來做甜品,有早茶點心的馬蹄糕.或者糖水馬蹄爽。相信廣東人都不會陌生,紫黑色的皮,裡面白肉爽甜,以前小時候在田裡挖起就吃,現在說有蟲都不敢生吃了,要不做糖水,要不用來煲湯。我家的空心菜是種在魚塘邊的,嫩的部分自己拿回家吃,老的繼續往水裡長,魚塘裡的草魚會吃,一點都不浪費。廣東人喜歡椒絲腐乳炒空心菜或者蝦醬啫空心菜梗,這兩個菜廣東的酒樓基本都會有,雖味道偏重不過味道一流。
  • 馬蹄是什麼?馬蹄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經常聽人說吃馬蹄,一直以為是動物馬的蹄子,後來才發現大錯特錯,原來這裡所說的馬蹄是一種植物。熟悉它的人知道還有另一個名字,那就是「荸薺」,說不定之前還吃過馬蹄呢。如果不熟悉也沒關係,希望接下來對馬蹄的介紹,可以讓大家知道什麼是馬蹄,而且還能了解馬蹄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 農民卻說吃起來不爽快
    其中一集講的「水八仙」這種特色美食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最讓小編我著迷的就是「素八仙」中的蓴菜了,因為我曾有幸吃過一次,那滋味至今難忘。蓴菜,是一種生長在南方池沼湖泊中的野生蔬菜,也叫做湖菜、馬蹄菜。它是多年水生宿根草本,喜溫暖生長水質清潔、土壤肥沃的水域中,以地下莖和留存的水中莖越冬。
  • 南京中山植物園將建萬種植物基因庫
    記者日前從中國第一座國家級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獲悉,為應對全球物種減少的情況,該植物園將建設大規模植物基因庫,保存1萬種植物的「身份」信息。  據介紹,目前全球大約38萬種植物中有22%的植物物種有滅絕危險,中國約有3.1萬種植物物種,其中15%-20%瀕危,瀕危植物達4000種—5000種。
  • 有毒植物不少 不必「談花色變」!中山植物園正展出有毒「相思子」
    2月26日,廣州機場在進行安檢時截獲超級劇毒植物種子這種子究竟又有何用?   在南京中山植物園多肉多漿植物展館,正舉行猴植物展,今天在這裡記者見到雞母珠種子的標本。這是個造型色彩非常豔麗的猴子圖案,拼成猴子圖案的植物叫猴子眼,有圖告知,猴子眼也叫雞母珠、相思子,但特別提醒「有毒勿觸切勿食用」。   記者發現,雞母珠每個直徑約0.5釐米,鮮紅的種子上還有一塊凸出的黑點,猴子眼的別名也由此而來。
  • 中山植物園展出高顏值「猴植物」 熱帶蘭花酷似孫悟空
    導讀:中山植物園園藝與科普中心副主任李梅博士告訴記者,「猴植物」家族中既有高顏值的花卉如猴頭杜鵑、猴刺脫樹、猴面小龍蘭,也有真美味的水果獼猴桃、蔬菜猴腿蹄蓋蕨,還有世界著名的行道樹猴板慄、堪稱植物界「活化石」的猴謎樹,亦有全球最毒的植物見血封喉。
  • 「蛛絲馬跡」中的馬是什麼馬?或為叫灶馬的昆蟲
    或為叫灶馬的昆蟲   錢惠敏  「蛛絲馬跡」是一個常用成語,但「馬」字該作何解釋,似乎並未形成共識。多數人認為「馬」就是馬牛羊的「馬」,所謂「馬跡」就是「馬蹄痕跡」。
  • 中山植物園打造「活植物基因庫」
    南京日報訊  能大量存水的瓶幹樹,劇毒的「見血封喉」樹,還有殘酷的植物絞殺……國慶前試開放的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山植物博覽園,引進了2000多種珍稀植物。建設費用高達1.4億元,每年還要大量經費維持運轉,除了供遊客觀賞外,它們的效益如何體現?植物園與普通公園有哪些區別?
  • 生長在河邊,人稱「馬蹄菜」,認識的人不多,殊不知葉片珍貴
    常見的野生植物有很多,我就經常看到牛筋草、節節草、龍葵、馬齒莧、狗牙根、虎尾草、酢漿草等植物,這些植物就喜歡在野外生長,植株的生命力一般比月季、繡球花、茉莉花、三角梅等觀花植物頑強,它們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所以在懸崖邊或者河邊都能長得很旺盛,繁殖速度也快,可能有不少的花友已經看到這些野生的植物了
  • 中山植物園的植物讓你大開眼界,帶你領略各色各樣的植物種類
    中山植物園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鐘山風景名勝區,是中國第一座國立植物園,是中國四大植物園之一,也是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說了這麼多它的名稱,就是為了顯示它的重要性,以及遊玩的性價比也是很高的,去了絕對划算。
  • 美食:荸薺也叫馬蹄或者地慄,屬於比較有名的水生植物
    後來去外地上大學,才知道荸薺還有一個名字叫地梨,想想也真的是非常形象,的確很像是長在地底下的梨子啊!荸薺的營養,也是十分豐富的,它之所以吃起來口感脆甜,是因為裡面含有豐富的水分,糖類,和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給我們飽腹感和能量。而且裡面的磷元素含量十分豐富,比起很多其他蔬菜來要高,膳食纖維也不少。吃荸薺,不僅可以攝入身體活動必須的能量,還可以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 生長在水中的蔬菜,你吃過幾種?比種在田裡的還好吃
    下面,我們一起來說說這些水中的蔬菜,看看有哪些是你吃過的。蓮藕。蓮藕是我們最常吃的一種水中的蔬菜,不管在南方市場還是北方市場,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是荷花的根莖,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它是一種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非常好的水生蔬菜。人們對藕的吃法也是千人千種。最常見的吃法是糖醋藕片,排骨蓮藕湯,清炒藕片,炸藕盒,糖藕,以及深加工做成藕粉衝調服用。茭白。
  • 中山植物園標本館
    原標題:中山植物園標本館【摘要】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標本館,成立於1929年,擁有70萬份(蠟葉和浸漬標本)植物標本的收藏。   該標本館除收藏少量19世紀英國、法國學者採集的標本外,主要收藏了中國學者在20世紀採集的大量中國植物標本。
  • 新知丨薄採其「茆」,謂之為蓴——「水八仙」之蓴菜篇
    (引自《魯頌·泮水》)「茆」是蓴菜的古稱,早在《詩經》中對於蓴菜就有記載。其後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屢屢可見蓴菜的蹤跡。南宋詩人陸遊在《雨中泊舟蕭山縣驛》中一句「店家菰飯香初熟,市擔蓴絲滑欲流。」將蓴菜表現的惟妙惟肖。「這樣嫩綠的顏色與豐富的詩意,無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引自《藕與蓴菜》)著名作家葉聖陶老先生的一席話語,引出蓴味與鄉情的歸一。
  • ...漂洋過海熱銷日本,年產量及品質全國第一,品蓴菜歇民宿漸成潮流
    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常食蓴菜具有藥食兩用的保健作用,被稱為「水中碧螺春」。利川地處鄂西南,北依三峽,南鄰瀟湘,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以「大利之川」為名。利川的蓴菜種植面積共約3萬畝,鮮蓴菜年產量達到2.6萬噸,也正是因為利川極為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蓴菜才能在這裡大面積地種植。與太湖蓴菜相比,利川蓴菜有著獨一無二的天然富硒優勢,營養更高。
  • 盤點植物王國中「姓馬」的一些常規植物
    有很多以「馬」字命名的植物,粗略計算,有一百多種。在中國是一種稀有而獨特的植物。馬褂木的葉子很大,就像鵝掌一樣,所以叫鵝掌楸。其樹高可達60米,胸徑約3米,樹幹筆直光滑。花又大又漂亮,到秋天葉子就會變成金色,就像黃色的橘黃色外套。鵝掌楸是一種珍貴的行道樹和園林觀賞樹種,主要生長在長江流域南部。美洲鵝掌楸在世界各地有兩個原始種,即分布在中國的鵝掌楸和美國東部的北美鵝掌楸。
  • 盤點植物王國中「姓馬」的一些常規植物!
    有很多以「馬」字命名的植物,粗略計算,有一百多種。整個花序形狀奇特,如馬蹄形,故名。馬蹄蓮的果實為漿果,橢圓形,淡黃色。 馬蹄蓮也是近年來的一種新興流行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