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向「太空年代」致敬,馬斯克難以複製

2020-12-05 沸騰

文 | 胡涵

後來被奉為「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1971年出生於南非。在他出生前五年,《星際迷航》系列剛在美國開播第一季:「行至前人未至之地」。

這部劇描述了一個23世紀的未來世界,人類同眾多外星種族一起建立了一個星際聯邦。而聯邦的艦長們,則駕駛著星際飛船探索銀河系,尋找新的世界與文明,「勇敢地前往前人未至之地」。

這後來成為了美國中產精神的標誌性口號。那艘被翻譯為「企業號」的戰艦,意外地成了美國企業家拓荒精神的最佳註解: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探索永無止境。

再向前追溯30年,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史詩《基地》剛剛開始連載,成了人類關於星際和宇宙幻想的一部分:宇宙帝國無非是羅馬帝國的太空版而已。

馬斯克出生在一個進步主義的時代裡。就在他出生的這一年,在歐洲漫遊的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醉意朦朧中仰望星空,突然萌生了要漫遊銀河系的主意。

這成了後來的經典科幻作品《銀河系搭車客指南》的開端。在這本書裡,亞當斯告誡意外成為銀河系搭車客的人類說,不要驚慌(Don't Panic)。

▲SpaceX發射人類最強運載火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句話如今被埃隆·馬斯克印在了特斯拉跑車的駕駛艙內。此時此刻,它正奏響著大衛·鮑伊於1969年發行的歌曲《太空怪咖》,載著阿西莫夫的微縮版《基地》三部曲,在太空中繞著地球旋轉,再過幾個小時,它將踏上徵服火星的路程。一旦抵達,「這輛車將會在宇宙中飛行超過10億年」。

用SpaceX研發的人類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運送自己研發的新能源特斯拉跑車進入太空,這恐怕是人類歷史上最大手筆的營銷事件之一。

埃隆·馬斯克似乎要以一種方式,喚醒大家對過去那個太空年代的記憶,無論是70年代風格的海報、70年代的歌曲還是本人以70年代的造型和架勢接受採訪,都透著一股美式英雄主義的風格。

今天,SpaceX的火箭發射成了全人類的盛事,這已不再是埃隆·馬斯克的個人成功,而是一場集體性的冒險主義和樂觀主義懷舊宴席。

一個科技狂人的太空幻想,置於今天這個小心謹慎又恐懼陷入倒退危機的時代裡,顯得尤其蒼涼和耀眼。

馬斯克這一代企業家,出生在人類進步主義時代的末尾。在此之前,人類的科技和商業雖然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卻依然始終保持著不斷躍進的態勢,從徵服海洋、徵服兩級、徵服世界,再到夢想徵服太空。

▲SpaceX發射人類最強運載火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遺憾的是,從80年代開始,美國的進步主義思潮和樂觀情緒逐漸崩塌。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灰色的、不確定性和傷感的判斷。

科幻作品也從曾經的高歌猛進逐漸進入蒸汽朋克和賽博朋克時代,乃至於今天,《三體》描述了與曾幻想的銀河帝國完全不同的人類未來:宇宙不是一片待人類發掘的新大陸,而是一塊充滿了陰謀與算計的黑暗森林。

放在今天逆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看,馬斯克的火箭尤其讓人唏噓。不久前,國內曾有一段對企業家精神的討論。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曾經也是體制藩籬的突破者,是社會價值的創造者,但到了今天,資本雖然日漸豐裕,但真正具有開創精神與冒險精神的企業家似乎越來越少了。

而馬斯克,正好將老派美國人的企業家精神與新的科技網際網路精神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獨特的企業家魅力。他選擇了壁壘最高的航天技術領域,在這一過程中創造性地利用了美國的資本和政商資源,成就了他的商業大廈。馬斯克並非不可超越,但就目前來看,馬斯克仍然是難以複製的。

馬斯克的成功,證明了企業家以市場手段和冒險精神,能夠在任何領域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而這恰巧也是我們的企業家所需要學習的,相比上市,有更遠大抱負的冒險者才能走得更遠。

編輯:新吾 實習生:嘉木 吳庸 校對:王心

相關焦點

  • 獵鷹帶著特斯拉飛向火星-馬斯克大帝的榮光時刻
    僅僅就憑藉小編我貧乏的想像力,我難以想像這一路上,馬斯克曾經面對過多少困難與抉擇,這裡面包含多少辛酸與淚水。下面是車上的攝像頭從太空中發回來的圖片信號。從這些細節之中,我們可以看到馬斯克心中的那份濃重的理想主義與浪漫主義色彩。一個理工男,一個極客,一個億萬富翁,一個企業家,一個奇蹟的創造者心中的理想主義與浪漫主義色彩,通過這一首飛向火星的特斯拉汽車中播放的《太空怪咖》都淋漓盡致地得到展現。
  • 馬斯克射向太空的特斯拉跑車:第一次逼近火星
    馬斯克射向太空的特斯拉跑車第一次逼近火星啦!北京時間2018年2月7日,SpaceX首次發射了重型獵鷹火箭,同時「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實現了一個壯舉——將自己心愛的特斯拉Roadster跑車送入了太空,就在10月8日,該跑車與火星進行了首次近距離接觸,相距只有不到800萬公裡,也就是大約0.05個天文單位
  • 新龜兔賽跑: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競賽
    下一個想要開創太空領域的人必須在華盛頓、法庭和輿論上掀起戰爭,對抗比爾無法擊敗的既得利益群體。  不過,公司關停後,比爾航空曾發射火箭的土地沒有閒置太久,因為埃隆·馬斯克接手了。  馬斯克不是心血來潮。科幻小說迷的身份加上NASA對2029年有一顆小行星可能砸向地球的預估,使得他開始嚴肅考慮解決方案:找另一顆宜居的行星。
  • 馬斯克發向太空的特斯拉跑車:首次臨近火星
    北京時間2018年2月7日,SpaceX首次發射了重型獵鷹火箭,同時「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實現了一個壯舉——將自己心愛的特斯拉Roadster跑車送入了太空,上邊還有一名身著SpaceX太空服原型的「乘客」,
  • 薦書| 太空爭雄:馬斯克們的商業航天帝國史記
    這是〖薦書〗欄目的第103期2018年在航天領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2月6日,科技網紅埃隆·馬斯克旗下公司 SpaceX 的「獵鷹重型」火箭試飛時,把他的一輛紅色特斯拉跑車送入太空的浪漫舉動——「用自家的火箭向太空發射自家的跑車
  • 馬斯克把自己逼入絕境,SpaceX的成功無法複製
    馬斯克他向這次乘坐SpaceX上天的兩名太空人家人承諾,「SpaceX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來確保他們的父親能夠安全歸來。」他也向所有人承諾,「我是(載人發射任務)的總工程師,如果一切順利,這就是SpaceX-NASA團隊的功勞。如果出問題,就是我的錯。」可是這一路走來,加諸在馬斯克身上的一切,讓他覺得太難了。雙面馬斯克SpaceX在成立前,就註定會是世界航空領域中一個顛覆性的存在。馬斯克的目標非常明確,SpaceX成立的目的就是降低太空發射成本。
  • 還原一個真實的馬斯克:太空殖民時代的鋼鐵俠
    )正接受《滾石》雜誌專訪 與馬斯克給人的印象最為相仿的,是一張流星划過天空的海報,上面寫著:「當你向流星許願的時候,你的夢想就會成真。試想未來的某一天,在宇宙中所有被改造的行星上,孩子們都期待著「馬斯克節」(Musk Day)的到來,因為他們可以在這一天慶祝這位勇敢的地球人的誕辰,他單槍匹馬地開創了太空殖民時代。 然而,這只是馬斯克的雄心之一。
  • 馬斯克的宇宙飛船試飛成功,太空旅遊或觸手可得
    SpaceX公司的宇宙飛船以及NASA太空人成功返回地球,馬斯克在觀摩返程過程中不斷為其祈禱。如果一切按照SpaceX公司設想的一樣,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太空旅行將有可能普及大眾,讓太空旅行像搭乘飛機出行一樣簡單,是&34;馬斯克的夢想。夢想實現前的無數次失敗在夢想正式實現之前需要經歷許多次的挫折,而宇宙飛船的成功就需要經歷無數次的爆炸。
  • 馬斯克和貝索斯顛覆太空探索:誰勝算大?
    馬斯克,傑夫?貝索斯和新太空競賽》作者、科技記者蒂姆?費恩霍爾茨近日接受採訪,講述馬斯克和貝索斯等人正如何試圖顛覆太空探索領域。 SpaceX在2月初發射了它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這是太空探索近代史上最好的公關活動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伊隆?馬斯克的公司將一輛特斯拉汽車送上太空。
  • 馬斯克開建超級「太空網際網路」
    「可以隨處連接全球WiFi」美國太空網站15日介紹稱,馬斯克在2014年11月就曾提出搭建全球衛星網際網路的設想。2015年1月,他正式宣布「星鏈」計劃,將用超過4000顆運行在地球低軌道的小型通信衛星組成大型衛星網絡,為全球提供高速網絡服務。
  • 馬斯克向太空進軍,遊客用華為手機火星拍照,或成現實
    過去幾十年,人類向火星發射了許多飛船,他們更像是一個又一個衛星,外加地面可以活動的機器人。如果將人類發射到火星之上,至今還沒有做任何的嘗試。自美國航天私有化之後,馬斯克的SpaceX公司開始了進軍火星的準備。從SN1到SN5飛船的多次測試,在一步步接近火星。
  • 馬斯克的宇宙飛船試飛成功,太空旅遊或觸手可得
    文/吳毓楨8月3日,外媒報導稱,馬斯克手下的SpaceX公司的宇宙飛船以及NASA太空人成功返回地球,馬斯克在觀摩返程過程中不斷為其祈禱。8月5日早晨8點,Starship飛船測試原型進行了首次高度150米的懸停測試,再度實現一次歷史跨越,宇宙飛船的裡程碑又前移了一大截。
  • 特斯拉動了石油的蛋糕,大鱷視他為眼中釘,可馬斯克夢想卻是太空
    這是作者萬斯第一次與馬斯克見面分別時,馬斯克對他問的問題,原本萬斯不明所以,也不想說出心中真實的回答。後來許久,萬斯才漸漸了解,這個問題,馬斯克或許更多是在問自己。看完整本書,許多人會對馬斯克發出你是不是瘋了的感嘆!因為馬斯克的做法讓大部分人感覺不可思議,可是他身上似乎又有著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讓人不得不欽佩。然而馬斯克兒時生活並不快樂。
  • 馬斯克的十萬億美元火星殖民夢:本世紀20年代首飛,50年代建一座城?
    8月29日,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馬雲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就人工智慧等相關話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交鋒。 在長達45分鐘的對話中,馬雲和馬斯克全程用英文對答,馬雲和馬斯克在現場也頻頻爆出的「金句」。但「雙馬」之間不少觀點相悖,現場的交鋒堪比「火星撞地球」。
  • 馬斯克:首批進行火星移民的人,很有可能死在火星,回不了家
    抬頭仰望星空是那麼的絢麗,飛出地球步入太空回頭看看我的家園之時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有的人就說馬斯克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夠進行火星移民而準備,並且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現實。在馬斯克眼中,把人類送往火星已經不是夢想,而接下來最重要的則是如何能夠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居住下來,在提出這個目標期間,馬斯克甚至說出利用核彈來改變火星的氣候等措施,只不過在最近參加「人類前往火星」峰會上,建設能夠自給自足的火星城市將是「非常困難的」,在發展銀河文明的同時,定居者可能會面臨許多危險。
  • 馬斯克和貝索斯要如何顛覆太空探索?
    》作者、科技記者蒂姆·費恩霍爾茨近日接受採訪,講述馬斯克和貝索斯等人正如何試圖顛覆太空探索領域。SpaceX在2月初發射了它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這是太空探索近代史上最好的公關活動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伊隆·馬斯克的公司將一輛特斯拉汽車送上太空。數以百萬計的人觀看了這次發射,親眼見證SpaceX嘗試將所有的三顆火箭都帶回地球,最終其中一顆火箭墜向距離SpaceX海上平臺的著陸點僅幾米的地方。
  • 馬斯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 美國不需要太空梭了?
    其他國家要是想進站搞科研,可以向馬斯克買船票,再向「公理」訂房間。這就是美國政府對「商業航天」的理解。 對中國和俄羅斯意味著什麼? 就在載人龍飛行前不久,中國的新一代飛船也取得了無人首飛成功。
  • 馬斯克的意識形態掛帥,商業航天與第二次太空競賽的想像力
    從2016年開始,火星將進入到近地軌道周期,人類也將在未來10年內再次迎來冷戰後的新一輪太空競賽。而且,無需多言,這一輪發生在後冷戰年代的新的太空競賽,必然有著民族國家層面錯綜複雜的完整脈絡和線索。2010年初,歐巴馬剛坐穩總統寶座伊始就叫停了小布希時代制定的NASA的「重返月球」計劃。
  • 今年夏末,馬斯克的「免費太空WiFi」來了
    科技發展迅速,現如今,人們對於太空的探索也愈發深入,那麼我們在未來還能享受到太空發展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奇特體驗呢?6月13日,SpaceX剛成功發射了第九批Starlink衛星。目前,太空中一共有538顆衛星,第十批有望在24日發射。如今,SpaceX正式向人們發出邀請,以幫助他們測試該太空Internet!
  • 馬斯克「核彈炸火星」設想靠譜嗎
    這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提出的「用核彈炸火星」設想比起來,顯得有點小巫見大巫。早在2015年,馬斯克就提出設想,在火星兩極引爆核彈,進而改變火星氣候,使其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而最近俄航天專家對於這一想法的質疑,再次使得「核彈炸火星」話題引起廣泛關注。而對這個設想,普遍的看法是「並不嚴肅」。改造火星氣候要1萬枚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