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曾嫣豔)近日,八市一名賣鮑魚的年輕人拍胸保證自家所售鮑魚為純海水養殖,絕不摻雜淡水。這揭開了鮑魚銷售業的一條潛規則。
這名小夥子說,原本只能在海水中養殖的鮑魚,臨售前可能會被銷售者做「手腳」,「一半海水,摻一半淡水,一斤鮑魚可以增重一兩重。如果直接放在淡水裡,能增重30%-40%,但如果賣不掉很快就死了。」
「外行人一般看不出來的,也沒有毒害,為了偷點秤,難免有人會這樣做。」他說,這在業內已非秘密,所以他才想靠「誠信牌」做生意。
無獨有偶,開禾路口一家海鮮大排檔店老闆娘也向顧客說,「我家的鮑魚都是純海水的,肉質絕對好。」老闆娘「透露」,市場上有的鮑魚販不能信,賣的鮑魚肉質「軟趴趴」,無嚼勁,原因就是泡了淡水。
從事水產生意的莫船長說,的確有商販通過降低海水鹽度,讓鮑魚吸水增重牟利。鮑魚對溫度和鹽度的要求較高,在鹽度低甚至淡水裡的鮑魚,肉質確實有所不同。他說,鮑魚直接放到淡水中,等於催死,一般兩小時後就無法存活。而在這樣的環境中,鮑魚瀕臨死亡,肉質自然也就「軟趴趴」。
鑑別方法
莫船長說,鮑魚是否泡過淡水,很難判斷。但鮑魚的規格和重量一般有個常態數據,一斤差不多有多少個,偏頗不會很大,所以,如果在市場上買鮑魚,可據此判斷。
生活竅門
吃海鮮配生薑紫蘇可預防拉肚子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泥 通訊員 曾慶光 張彌)入夏以來,吃海鮮後出現腸胃不適甚至上吐下瀉引發的消費糾紛增多。專家建議,吃海鮮時可喝碗生薑蘇葉茶。
前不久,劉先生攜家人到環島路某食府吃飯,當晚全家上吐下瀉,向工商部門求助。濱海工商所工作人員調查了解到,劉先生一家是北方人,平時較少吃海鮮,而閩南的海鮮菜餚通常菜性寒涼,還常製作成冷盤,若腸胃敏感,很容易上吐下瀉。
「吃海鮮時,如果喝碗生薑蘇葉茶,可以有效地預防吃海鮮引起不適。」昨天,中醫院消化內科有關專業人士告訴記者,生薑味辛、微溫,具有溫中、解魚蟹毒的作用,既可以緩和魚蟹的寒涼之性,也可以殺菌抑菌;而紫蘇葉(別名蘇葉)中含有的紫蘇醛等多種揮髮油,具有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多種病菌有抑制或殺滅作用。具體做法是,取生薑9克,幹蘇葉6克,開水衝泡,代茶飲。
專家指出,也可在烹飪海鮮時適量加入生薑絲和紫蘇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