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數學來證明的中文

2021-02-20 算法與數學之美

這個例子估計有很多人之前看到過,我是在高二時學概率那段時間在一本課外書上看到的。

這裡面隱藏的數學模型是:

做一個決策,有兩種方案,問哪種的成功的概率大。

1、由一個一流的人才來決定,他正確的概率是75%。

2、由三個二流的人才來覺得,他們正確的概率都為70%

第一種方案正確的概率是p(1)=70%,

第二種方案正確的概率有三種情況,即三個人ABC都正確的概率+AB正確C錯誤的概率+AC正確B錯誤概率+BC正確C錯誤概率

p(2)=70%*70%*70%+3(70%*70%*30%)

=78.4%>p(1)

「這句話信息量好大」

這是網上比較流行的一個回復,往往用來說明一件事或一句話很內涵。比如「自從室友交了女朋友,寢室網速都變快了。」這個你就可以回復「信息量好大」。那麼到底信息量大在哪,是不是一句話字數越多信息量就越大?或者說如何量化的來度量信息量呢?

1948年,著名的科學家香農提出了信息熵,解決了對信息度量的問題。信息熵能夠反映知道一個事件的結果後平均會給你帶來多大的信息量。如果某個事件發生的概率為p,那麼當你知道他確實發生後你所獲得的信息量就為-log(p)。簡單通俗來說一條信息的信息量的大小,就等於不確定性的多少。

來比較下這兩句話哪句信息量大:

」自從室友交了女朋友,寢室網速都變快了。」

」自從室友交了女朋友,他經常不在寢室了。」

因為前半句都一樣,所以來比較後半句的信息量。

第一句話,網速為什麼會變快了?或許說明室友經常不在寢室了,或許又可以說明之前室友在寢室經常看電影所以導致網速不快,看什麼電影?或許又可以說明是經常在看泥轟國動作片。總之,不確定性太多,所以信息量好大。-log(p(不在寢室))-log(p(看電影))-log(p(電影是泥轟國動作片))。-log(p)都是正數。相比之下,第二句話也是相同的字數,但信息量就小得多。-log(p(不在寢室))。當然,這不完全是嚴謹的數學證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建立一個數學模型分析,這裡只是拋磚引玉。

「漢語是世界上最簡潔的語言」

這句直觀的感受同樣也是可以用數學來證明的。採集一批相同字數的中文和其他語言的樣本,計算信息熵和冗餘度不難得出結論。過程可以參看《數學之美》一書,就不在這長篇大論了。太多公式了立馬分分鐘掉關注。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有興趣你可以留心收集一下。

寫到這裡忍不住又回過頭來吐槽一下「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話。這句話原話是「三個裨將,頂個諸葛亮」,裨將在古代的地位相當於現在的副總裁二把手,演變到後來人們為了突出團隊的作用就變成了「皮匠」,這個還不足以突出,所以前面又加個「臭」字。效果相當於單說一個」傻逼「已不足以滿足你的情緒的時候可以成「臭傻逼」,仿佛把團隊成員講得越渣就越能體現出團隊的偉大出來。但事實上在企業中三個二流人才真能頂得過一個一流人才嗎?不見得。通常是一個一流能做極致的一件事30個二流一起做出來照樣是二流。

所以企業中往往是這樣的:

二流+二流=兩個二流

一流+二流=兩個二流

一流+一流=兩個超一流

相關焦點

  • 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 不等式公理及證明
    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有些同學在學習初中數學的時候感覺比較吃力,有點跟不上老師的步伐,解題的速度不知道如何加快,不知道如何學好初中數學?為了讓同學們的初中數學學得又快又好,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詳解不等式的公理以及證明,來幫助基礎知識掌握得不錯的同學在考試過程中更好的運用該公式,從而為我們學好初中數學走好第一步方法介紹-李澤宇老師數學三招之「翻譯」什麼是「翻譯」?其實很簡單,我們遇到中文的時候,往往需要把它們「翻譯」為數學的語言。
  • 數學史上最重要的證明之一:微積分基本定理證明
    我們可以用圖形計算器來繪製F(x),如下所示:函數F的圖像這個函數看起來應該有導數。但它是什麼呢?第一部分:非正式的證明F(x)在x附近的最佳直線近似值是什麼?dx*f(x)用紅色矩形的面積表示,它的高是f(x),寬是dx。這是一個好的線性逼近嗎?是的!重新寫一下,x = 8處的近似函數是F(8) + h* F(8)。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個矩形包含了F(x+dx)得到的所有面積。下面可以看到,我們遺漏的區域只是藍色陰影的小區域,它比矩形區域小得多。然而,我們可以對這個證明做一些改進。
  • Thurston:數學中的證明與進展
    這對數學研究也很重要:看到一個紐結的圖,我可以用類似於乘法運算法則的過程,寫下它的補集的基本群的表示。 過程和時間。 我們有一個用來思考過程或一系列行動的系統,這些行動通常有助於數學推理。一種考慮函數的方式是將它作為一種把定義域投射到值域的作用或者過程。這在複合函數時特別有用。
  • 數學歸納法可以倒過來用
    每周推送兩到三篇內容上有份量的數學文章,但在行文上力爭做到深入淺出。幾分鐘便可讀完,輕鬆學數學。 特別聲明,本人未曾授權任何網站(包括微博)、公眾號或其他什麼號轉載北京邵勇原創的「數學教學研究」公眾號的內容。
  • 10 個用圖形證明數學定律的例子,直觀領略數學公式的簡潔優雅
    證明數學定律不一定非要用枯燥的數學公式,如果用能用簡單的圖形表示公式中的項目(例如某個數的平方可以用一個正方形表示,立方則可以用立方體代替),證明過程將會變得更加直觀易懂,更加簡單和優雅。以下就是幾個經典的例子。
  •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證明,會用的人多會證明的人少!
    勾股定理是人類早期發現並證明的重要數學定理之一,用代數思想解決幾何問題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數形結合的紐帶之一。這次課介紹勾股定理的幾種常見證明方法及逆定理的證明方法。勾股定理現約有500多種證明方法,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 盤點數學裡十大不需要語言的證明
    因為數學證明中包含的美麗與精巧實在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這種亮麗甚至不需要用語言來描述。所以我在這裡盤點了數學裡十大不需要語言的證明(proofs without words)。讓讀者在領略數學所包含的無與倫比的精巧之外,更從此愛上數學。0. 勾股定理  這個大家小學就學過的古老定理,有著無數傳奇故事。我可以很隨意的寫出她的10個不同的證明方法。
  • 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2- 構成三角形的三邊長度關係及其證明
    看似這個定理很簡單,甚至很多同學已經默認使用這個逆定理了;但是基於數學學習的嚴謹性,我們仍需證明它。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詳解構成三角形的三邊長度關係定理以及證明,來幫助基礎知識掌握得不錯的同學在考試過程中更好的運用該定理,從而為我們學好初中數學走好第一步(文章尾部附有往期文章連結)方法介紹-李澤宇老師數學三招之「翻譯」什麼是「翻譯」?
  • 「符號數學」終於向「神經網絡」屈服:AI 學會數學證明了?
    McClelland研究的是用神經網絡來模擬人們如何學習數學。實際上,這意味著程序不會被最困難的積分給難倒。從理論上講,這種方法可以得出非常規的「規則」,從而可以在人或機器當前無法解決的問題上取得進展,比方說發現新證明或理解神經網絡本身性質的數學問題。 當然,那種情況還沒有發生。但是很顯然,這支團隊已經回答了那個已有幾十年歷史的問題——人工智慧可以搞符號數學嗎?
  • [趣味數學]你也可以發現數學定理
    7元可以用一張2元和一張5元的紙幣來支付,8元可以用四張從這些例子你可以看到數學是在日常生活中是有用的,如果你細心的話,以後你會發現就在你工作的地方會有一些數學問題產生。歐拉在他的一篇:《純數學的觀察問題》的文章裡寫道:「許多我們知道的整數的性質是靠觀察得來,這發現早已被它的嚴格證明所證實。還有很多整數的性質我們是很熟悉的,可是我們還不能證明;只有觀察引導我們對它們的認識。因此我們看到在數論——它還不是一個完整的理論中,我們可以寄厚望於觀察:它能連續引導我們新的性質,我們較後嘗試證明。
  • 中文與英文的數學思維對比:來自三千年前的降維打擊!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對比世界九大語言的數學效率,我得出結論:中文的數學效率是英文的兩倍,是俄文的四倍,是阿拉伯文的五倍。許多人對此不以為然,嘲笑中國數學落後,我本想一笑置之,但一想這事事關中文的尊嚴,必須說個明白!中國是世界最早形成嚴謹十進位數字思維的國家!
  • 中考數學專題,圓的證明與計算
    在中考中,圓的證明與計算是中考數學的重點之一,尤其是切線的性質與判定更是高頻考點。下面分享幾道中考真題,供大家學習和參考。2010年南寧考圓的證明與計算,涉及切線的判定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質。2010年百色市考圓的證明與計算,涉及圓周角定理和相似。如圖1,AB是⊙O的直徑,BC⊥AB,垂足為B,AC交⊙O於點D.(1)用尺規作圖:過點D作DEBC,垂足為E(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和證明);(2)在(1)的條件下,求證:△BED∽△DEC;(3)若點D是AC的中點(如圖2),求sin∠OCB的值。
  • 普通人證明一個著名數學猜想的機會是0嗎?
    普通人證明出來的機率幾乎為0幾乎不可能,我不說的那麼絕對.著名數學猜想如果被普通人證明出來就說明本身不著名,更何況是數學猜想.一般的數學著名猜想,想證明出來可能要經歷幾千年才能證明出來或者被證明偽.就拿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世界上肯定是有無數人說將之證明出來了.因為它表面上看非常簡單,小學水平的都可以看懂: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的和.是不是非常簡單,幾乎每個人可以懂,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動手證一證,然而從1742年提出來到現在,幾百年過去,至今沒有被證明出來.這是由於人類對素數的了解還不夠深,對素數的研究沒有到位,那這個問題可能就解決不了.之所以這麼多人都說證明出來的
  • 數學教材出現「bug」,用相對論證明勾股定理,愛因斯坦也撓頭
    勾股定理是什麼,人人都學過,對數學語言表達式「a+b=c」也一定不陌生。在古代歷史上,東西方都有勾股定理的獨立提出,到現在,存在有好幾百種證明方法。可以說,勾股定理,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人教版數學教材中的這一種證明方式,卻讓很多人都驚掉了下巴。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 獲獎者用數學證明黑洞的形成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 獲獎者用數學證明黑洞的形成羅傑·彭羅斯爵士,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他在數學物理方面的工作擁有高度評價,特別是對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方面的貢獻。萊因哈德·根澤爾,德國天體物理學家,出生於巴特洪堡。安德裡亞·格茲,美國天文學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
  • 愛因斯坦用相對論來證明勾股定理?課本現低級錯誤不可原諒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學自讀課本中有關「愛因斯坦證明勾股定理」的內容疑似出現錯誤。教材不同於一般的書籍,它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正因如此,涉及教材的問題常常會引發輿論的高度關注。
  • 有史以來最大的數學證明:數據多達200TB
    德克薩斯大學的三位計算機科學家宣布他們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數學證明:完整證明有200TB大小。
  • 漢密爾頓盛讚中國數學家對證明龐加萊猜想的貢獻
    中國數學家朱熹平11日在香港中文大學就破解世界數學難題--「龐加萊猜想」與記者見面。當今世界上有七大數學難題﹐其中懸而未決逾百年的就是「龐加萊猜想」。龐加萊猜想是法國數學家亨利﹑龐加萊1904年提出的拓撲學難題﹐百餘年來吸引世界無數數學家鑽研﹐近年成為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
  • 當過藝術家哲學家的數學家,用諾貝爾物理學獎證明數學的重要性
    左一為彭羅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三位科學家共享在愛因斯坦去世10年後,也就是1965年,彭羅斯用新的數學概念證明彭羅斯將思路轉向具有五條對稱軸的正五邊形,想靠它來構建自己的無重複圖案。,又有面向大眾的趣味數學。
  • 數學證明的遊戲,發現暗藏在數字裡的真相
    如果你看到了一篇關於數學的新聞報導,它大概率是這樣的內容:一位數學家「證明」了一些偉大而傑出的猜想。1995 年,報紙上盈千累萬的頭條都是關於安德魯·懷爾斯對費馬大定理的徹底證明。公理是關於數字和幾何的不言自明的真理,證明就是從公理開始的邏輯論證。通過分析公理,我們可以重新組合出關於數字和幾何確切的新的表達形式。然後,這些新發現可以構成新證明的基礎,而新證明反過來又將引導我們發現公理的更多邏輯結果。數學的發展就像一個有生命的生物體,從先前存在的形式向外不斷延伸開來。人們常把數學證明比作下西洋棋或圍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