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蘭生物市值蒸發超500億 擬將疫苗板塊分拆上市便宜了誰?

2021-01-09 企業觀察網

「新冠疫苗研發,華蘭生物決不能缺席。」這是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蘭生物」,002007.SZ)董事長安康在今年「兩會」期間說的話。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襲擊」,讓整個社會都對新冠疫苗充滿期待。3月份,華蘭生物就對外宣布研發新冠疫苗的好消息,並且還是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兩種技術路徑同步進行。


而如今,2020年已接近尾聲,華蘭生物就這樣讓投資者們從四季如畫的春天等到了寒冬,但等到的並非是新冠疫苗的好消息,而是公司疫苗板塊擬將上市的消息。而對於當下新冠疫苗如今到底進展如何?公司只用了一句「正在研發中,謝謝」來回答投資者的疑惑。


實際上,一直以來,疫苗都是華蘭生物的「明星業務」,而如今倘若剝離疫苗後,華蘭生物剩下的業務能否支撐起700多億的市值?剩下的業務板塊成色又如何?


剝離疫苗「肥了誰」?


今年年初,和華蘭生物一起宣告研發新冠疫苗的巨頭們,包括國內的國藥中生和科興生物的3款滅活疫苗都已經獲批緊急使用,而國外的輝瑞、Moderna的2款mRNA疫苗也都要在美國上市了。然而,華蘭生物的新冠疫苗至今都沒有下文,就這一問題,公司方面不僅沒有給予《投資者網》任何回復,也未給予在股吧問詢此事的投資者一個答覆。


儘管華蘭生物新冠疫苗的研發遲遲沒有進展,但12月初,公司卻另外宣布了一件事——擬將公司的疫苗板塊拆分上市。華蘭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蘭疫苗」)的招股說明書稱,擬募資7.61億元用於新冠疫苗的開發及產業化。


對於為何擬分拆疫苗業務上市的理由,華蘭生物發布的公告表示,華蘭疫苗將實現與資本市場的直接對接,發揮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功能和優勢,從而有效降低資金成本,進一步拓展業務範圍、豐富產品線,實現跨越式發展。


那麼,眾公司都在潛心研發新冠疫苗之時,為何唯獨華蘭生物潛心研究如何趁勢將疫苗推向資本市場,欲使其價值最大化?


不妨先看看這些年,作為華蘭生物「明星業務」的疫苗板塊到底是有多賺錢,足以讓其將疫苗單獨上市。根據其財報數據,2018年和201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億元和10.49億元,同比增長181.75%、30.68%;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12億元和3.58億元,同比增長328.5%和3.58%。


再看該公司2020年三季報的財務數據,前三季度其疫苗業務收入約11億元,這一數字已遠超2019年的年收入。


華蘭疫苗成立於2005年10月,由華蘭生物和香港科康共同出資成立的。培育了15年的核心產品四價流感疫苗,在收穫季節,華蘭生物又怎麼捨得將其割捨上市?華蘭疫苗上市誰最受益?無疑是華蘭生物董事長安康和突擊進入的機構投資者。


從華蘭疫苗當前的股權結構來看,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安康,通過華蘭生物、香港科康間接控制華蘭疫苗85%的股權。截至2020年9月末,安康直接持有華蘭生物17.85%的股份,通過香港科康及香港科康全資子公司重慶晟康間接控制華蘭生物28.19%的股份,直接持有和間接控制華蘭生物46.04%的股份,為華蘭生物實際控制人。此外,安康通過香港科康間接控制華蘭疫苗10%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華蘭疫苗另外兩大股東——高瓴驊盈和晨壹啟明,是2020年3月份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根據天眼查顯示,這兩家新公司均是在今年3月下旬成立的,其分別背靠高瓴資本、晨壹基金。彼時,華蘭疫苗整體估值138億元,如此一來,公司上市,其實控人和背後的機構投資者無疑將賺得盆滿缽滿。


剝離疫苗還剩些啥?


儘管市場對於華蘭疫苗的上市極為看好,可對於華蘭生物而言呢?除了疫苗板塊以外,公司還剩下什麼業務?這些業務的成色又如何?


華蘭生物剝離「明星業務」——疫苗之後,剩下的就是血製品業務和尚未有產品問世的生物藥。


相較於其疫苗業務,華蘭生物的另一個核心業務——血製品業務卻是陷入低迷狀態。具體來看,根據2019年的年報數據,公司血製品佔其營收比重為71.46%,疫苗製品佔比為28.19%。但血製品的毛利率遠低於疫苗,僅為57.14%,而疫苗的毛利率則為85%。


並且,這些年華蘭生物血製品也開始陷入增長瓶頸中。2016年至2019年,其血製品營收增速分別為34%、14.5%、15.9%和9.8%,下滑趨勢較為明顯。


西南證券針對華蘭生物三季報點評道,公司血製品業務暫時承壓。預計前三季度血製品業務收入約19.6億元,下滑約6%。一方面因為上半年採漿量減少導致供給減少;另一方面疫情導致前三季度門診及住院病人減少,血製品需求量減弱,同時疊加血製品業務銷售費用有所增長,預計血製品業務前三季度淨利潤約6.6億元,下降約16%。


另外,這些年華蘭生物也在不斷拓展業務板塊,比如單克隆抗體藥物(下稱「單抗」)。單抗多用於治療癌症與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價格不菲。由於具有靶向性強、特異性高、副反應小等優勢,如今,單抗已成為生物藥中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世界範圍內,單抗藥物年銷售額總計達數百億美元。


實際上,從2013年開始,華蘭生物就涉足單抗領域,並與股東共同成立華蘭基因。目前華蘭基因共有7個單抗品種取得臨床試驗批件,其中阿達木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貝伐單抗正在按計劃開展III期臨床研究,德尼單抗、帕尼單抗和伊匹單抗已經進入I期臨床研究。


可值得注意的是,華蘭生物當前還沒有成熟的單抗產品問世,而這一領域的市場早已被巨頭們瓜分得差不多了,比如恆瑞醫藥、君實生物、百濟神州等頭部藥企,都已有多款成熟產品。


那麼,未來若沒有疫苗板塊的「加持」,僅剩下陷入低迷的血製品業務和尚無產品問世的生物藥,這樣的華蘭生物到底還有多少含金量?


查看華蘭生物三季報數據,其營業收入30.73億元,同比增加16.46%;歸母淨利潤9.64億元,同比微增0.04%;扣非歸母淨利潤為8.75億元,下滑1.89%。


雖然,華蘭生物是今年的疫苗大牛股,尤其是自2020年初的24元漲到8月4日的76元,股價漲了3倍,市值一度高達1303億元。但此後,股價呈現下跌趨勢,到了12月29日盤中,公司市值為752億元。與今年的最高值比起來,縮水551億元。這樣的華蘭生物,高位套牢的投資人未來是否還有解套的機會?《投資者網》將會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編輯:王星)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如若發現有侵犯您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qygcbs@163.com


相關焦點

  • 安文琪主導抗體藥,690億市值華蘭生物何時交棒「女二代」?
    華蘭生物董事長安康作為醫藥行業白馬股,同時受到疫苗及血製品業務在A股市場的熱度助推,華蘭生物近來股價不斷創下新高。4月7日,華蘭生物盤中觸及51.67元/股歷史高點,一季報發布後的4月8日上午截稿時,華蘭生物跌2.58%,市值在698億元左右。
  • 京東健康、華蘭生物……47家中國醫療獨角獸排名大公開
    在生物科技行業,雖然中美間企業數量差距不大(1家)但在價值上中國企業與美國的差距還很大。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的生物製藥公司薩姆塞爾以800億人民幣的估值在整個醫療健康領域排名第一。11家「超級獨角獸」裡中國企業只有華蘭生物疫苗和藥明明碼兩家,而美國上榜的7家企業中有6家企業的估值都超過百億。
  • 白雲山啟動子公司上市籌備工作,「千億市值夢」何時能圓?
    擬分拆廣州醫藥赴港上市在港股上市,首先要能跨進港股市場的門檻。根據港股上市要求,擬上市公司需滿足以下條件:1.上市公司在最近三年連續盈利;2.上市公司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內發行股份及募集資金投向的業務和資產不得作為對所屬企業的出資申請境外上市;3.
  • 拼多多市值突破330億美元,聯絡互動擬分拆新蛋Newegg赴美上市
    拼多多市值達331.9億美元,黃崢身家超越雷軍和丁磊 新京報快消息:截至美股周五收盤,拼多多收漲30.03%,收報29.96美元,盤中首次突破30美元,為上市以來新高。 按照周四的收盤價計算,拼多多市值已達到331.9億美元,超過網易,其創始人黃崢的身價也達到了155億美元,超越雷軍和丁磊等科技大佬。
  • 海康威視市值突破5000億!螢石網絡分拆上市!
    2021年1月9日,海康威視發布公告,擬將其控股子公司螢石網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後,分拆至科創板上市。在本次分拆完成後,海康威視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仍將維持對螢石網絡的控股權。在分拆上市的消息發布後,首個交易日1月11日,海康威視的股價就保持上升趨勢,截止發稿時,海康威視市值一度往6000億元靠近。
  • 生物疫苗板塊整體大漲 多家公司涉及肺炎類疫苗產品
    12月31日早間,A股開盤後生物疫苗板塊整體大漲,截至早間收盤,未名醫藥漲停,白雲山、金河生物、華蘭生物、華北製藥漲幅均超過5%。在生物疫苗板塊中,多家公司涉及到肺炎疫苗產品的生產或研發、可適用於部分肺炎的藥物生產或研發。
  • 浙江省上市公司超500家!全國第二!五家超1000億市值
    據大象君統計,截至2020年11月13日,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目前已達503家。在中國資本市場迎來建立30周年之際,浙江A股上市公司順利超過500家,總數僅次於廣東,位列全國第二,佔全國八分之一比例。 01 27家總市值各超500億!
  • 金龍魚上市首日市值超2000億,但無緣創業板第一
    市值暫排創業板第五  作為創業板史上IPO募資規模最大的企業,金龍魚此次上市頗受市場關注。  招股書顯示,金龍魚此次IPO共發行5.42億股,發行價為25.70元/股,合計募集資金138.7億元。本次發行後,金龍魚總股本為54.22億股,其中近3.57億股無限售流通股將自上市之日起開始上市交易。
  • 華蘭生物:單抗獲批臨床&疫苗盈利超預期 買入評級
    事件:近日子公司華蘭基因「重組抗CTLA-4全人源單克隆抗體」、「重組抗RANKL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獲批臨床,大生物布局持續推進;四價流感疫苗盈利超預期,預計18年有望貢獻3.7億權益淨利潤(原預測2.6億元),上調18-19年淨利潤至13.1億、16.0億(原預測12億、14.9億),上調
  • 生物醫藥掀漲停潮 涉新冠疫苗概念如何去偽存真
    藥明康德(603259.SH)、華蘭生物(002007.SZ)、康龍化成(300759.SZ)、天壇生物(600161.SH)等機構重倉股紛紛刷新歷史新高。從新冠疫苗受益角度來看,國藥股份、天壇生物等被市場認為是國藥集團疫苗研製的受益者。今年4月,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公司傳出研製新冠疫苗後,國藥股份、天壇生物因與其存在密切關係在二級市場一度受到爆炒。
  • 高瓴資本放大招,砸158億殺入3000億光伏龍頭,最新持倉...
    交易完成後,高瓴資本將持有隆基股份6%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事實上,今年以來,高瓴資本頻繁多次布局新能源,先後投資了寧德時代、恩捷股份、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新能源龍頭企業。細分領域光伏板塊也成了高瓴資本的重點目標之一, 12月9日,光伏板塊另一龍頭通威股份曾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報告書顯示已經完成59.83億元個股定增,其中高瓴資本認購金額接近5億元。
  • 南極電商開年三連跌 市值蒸發超80億
    原標題:南極電商開年三連跌 市值蒸發超80億   開年三個交易日,南極電商股價已連續三日下挫。
  • 歌爾股份擬分拆微電子業務獨立上市 全年最高預盈28.8億增長125%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徐佳全球電聲器件龍頭歌爾股份(002241.SZ)正式啟動子公司分拆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微電子業務,歌爾股份擬分拆控股子公司歌爾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爾微電子」)獨立上市。
  • 復宏漢霖分拆上市,能否拯救復星醫藥的市值大計?
    備受矚目的復星醫藥子公司——復宏漢霖終於等到了即將上市的那一刻 。雖成立以來一直虧損,但背靠大樹復星醫藥以及獲多家知名機構股東加持,復宏漢霖二級市場估值已高達260億港幣。有意思的是,如今復興醫藥香港整體市值僅不到600億,復宏漢霖的上市募資,不僅可以稀釋復宏漢霖在復星醫藥的合併報表虧損,一旦復宏漢霖上市之後市值大增,復星醫藥的資產帳面盈利將繼續提高。
  • 最便宜的特斯拉將至:只賣17萬 市值卻蒸發2000億
    最便宜的特斯拉將至:只賣17萬 市值卻蒸發2000億2020-09-24 10:20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ongxiaojun2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透露,特斯拉銷量在2019年增長了50%,在2020年,儘管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特斯拉銷量仍將增長30-40%。  同時,馬斯克表示, 製造人人買得起的電動汽車始終是特斯拉成立以來的夢想 。實現這個夢想必須降低電池的成本。 馬斯克希望能在3年內完成這一目標 。
  • 華蘭生物:伊匹單抗、德尼單抗陸續獲批臨床
    伊匹單抗(Ipilimumab)2017年全球銷售規模約12.44億美元,在治療腎細胞癌、黑色素瘤等多種腫瘤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別是在晚期腎細胞癌中,與PD-1聯用的總生存期和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均顯著高於原一線用藥舒尼替尼。國內市場目前原研尚未上市,國產獲批臨床僅8家,時間基本不足一年,僅2家開展單抗類似藥一期臨床試驗(其餘均為較難開發的雙抗和融合蛋白),公司布局時機恰當有望搶佔前三家市場地位。
  • 星網銳捷擬分拆子公司銳捷網絡至創業板上市
    【TechWeb】9月12日消息,星網銳捷晚間發布公告,公司擬分拆所屬子公司銳捷網絡至創業板上市。銳捷網絡將通過本次分拆上市融資增強資金實力,提升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 一周食品行業動態:益海嘉裡將登創業板 海天市值蒸發千億再遇...
    貴州茅臺否認漲價 誰在炒高飛天茅臺酒?9月12日,一則有關飛天茅臺酒出廠價提高的公告流出。公告顯示,貴州茅臺將上調53度飛天茅臺酒(500ml)出廠價,由969元/瓶上調至1199元/瓶;直銷渠道價由1299元/瓶上調至1499元/瓶; 建議零售價由1499元/瓶上調至1699元/瓶。
  • 一天蒸發120億 萬泰生物能否穩住大局?
    一天蒸發120億萬泰生物能否穩住大局?  如同他名字意思「閃爍」,農夫山泉(09633.HK)、萬泰生物(603392.SH)的實控人鍾睒睒最近低調不起來。  1月4日,鍾睒睒成功擠掉馬雲、馬化騰,再次登上中國首富的寶座。
  • 一周醫藥業情報 | 新冠疫苗研發開始臨床試驗;默沙東確定分拆新...
    併購與分拆方面,默沙東宣布新分拆公司名稱為Organon,丹納赫收購GE生物製藥業務交易獲得美國FTC有條件批准。此外,百特、再鼎醫藥、華領醫藥發布最新財報。禮來(Lilly)和AbCellera將結合AbCellera公司的大流行病響應平臺,以及禮來在開發和生產治療性抗體方面的能力,共同開發用於治療和預防COVID-19的抗體療法。該合作將利用AbCellera的快速流行病反應平臺,該平臺已經從COVID-19血液樣本中識別了500多個獨特的全人抗體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