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困境、創造世界之最!交大"超牛"技術助力"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2020-07-25 西安交通大學研招辦

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34;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突破卡脖子困境、創造世界之最!交大"超牛"技術助力"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34;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34;,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

突破卡脖子困境、創造世界之最!交大"超牛"技術助力"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而在探訪火星之旅中,西安交通大學貢獻了自己的力量:&34;火星探測器應用了由西安交通大學柴東朗教授及團隊研製、與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歷經10餘年共同開發的世界上目前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新型鎂鋰合金。

突破卡脖子困境、創造世界之最!交大"超牛"技術助力"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柴東朗,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汽車材料學會理事、中國複合材料學會陝西分會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陝西金屬材料熱處理分會秘書長。曾獲煤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陝西省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西安交通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西安交通大學教學改革一等獎。

鎂鋰合金材料是通過向金屬鎂中添加金屬鋰,使其具備了低密度、高比剛度、高比強度的優異力學性能和減震、消噪的高阻尼性能,以及抗輻射、抗電磁幹擾性能,代表了鎂合金髮展的技術前沿,被稱為未來最為&34;的革命性材料。與鋁合金相比,同樣大小,重量僅是鋁合金的一半,但比強度高於鋁合金。此外,這種新型鎂鋰合金的阻尼性能優異,是鋁合金的十幾倍,減震降噪效果好,在屏蔽電磁幹擾方面表現突出。

突破卡脖子困境、創造世界之最!交大"超牛"技術助力"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鎂鋰合金材料大幅減輕了衛星重量,顯著提高有效載荷,降低了發射成本。2015年9月,該材料首次在我國&34;衛星上成功使用。2016年12月,我國成功發射的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34;)中的高解析度微納衛星上,幾乎整顆應用了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這種超輕材料。

2016年由柴東朗牽頭起草的《鎂鋰合金鑄錠》(GB/T33141-2016)正式發布,填補了我國鎂鋰合金材料標準空白,另外還有3種新型的鎂鋰合金進入鎂合金國標《變形鎂及鎂合金牌號和化學成分》(GB/T5153-2016)。

新型鎂鋰合金的應用突破了我國在相關領域被卡脖子的困境,無以倫比的優勢使其在航空航天、兵器軍工、電子產品、石油化工、機械儀表、醫療器械、戶外器材等軍工及民用領域都具有廣泛用途。


歡迎選擇西安交通大學深造,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34;頭條號

部分素材來源:新華社、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在線、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新型鎂鋰合金助力「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應用了由西安交通大學柴東朗教授及團隊研製、與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歷經10餘年共同開發的世界上目前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新型鎂鋰合金。  除「天問一號」的應用之外,柴東朗教授團隊研製的新型鎂鋰合金還在「浦江一號」衛星、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中的高解析度微納衛星、「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等太空飛行器上成功應用。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西安交大10餘年研發關鍵技術!
    2020年7月23日13時25分,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而在&34;的背後,西安交通大學的貢獻不可忽視。
  • 助力我國航天發展!vivo X50 Pro記錄天問一號發射過程
    最近,我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這標誌著我國邁出了自主探測火星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次突破。為了從多個角度直播火箭升空的全過程,vivo團隊在火箭發射臺附近架設了多臺vivo X50 Pro,完美記錄下了中國航天的歷史性時刻。
  • 攻克兩項技術難關,青島製造助力「天問一號」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8月29日,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1億公裡之際,CCTV《對話》欄目以「來自火星的一場約會」為主題進行了深入對話。技術實力雄厚在「天問一號」項目攻克兩項技術難關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追星本報記者 張航 通訊員 姜哲昨天12時41分,震耳欲聾的轟鳴中,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戰略意義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意義非常重大。當然天問一號徹底成功,還需要到2021年的2月份,其環繞器穩定圍繞火星飛行;著陸器突破火星大氣層成功軟著陸,然後展開釋放巡視器,傳回第一批火星表面和一定深度土層的考察資料之後才能算徹底圓滿的成功。不過發射成功,達到第二宇宙速度,脫離地球的引力,進入地火轉移軌道是後面一系列成功的基礎。因此同樣值得祝賀。那麼天問一號成功的意義到底在哪裡?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可以分為遠期意義的近期意義兩大方面。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
    如下圖所示,在推特上不少關於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資訊帖文下面,就都能看到這些印度網民在發表諸如「火星要被新冠病毒/中國病毒感染了」「別把新冠病毒帶到火星去」之類的言論。、以及前幾天剛剛也發射了一枚火星探測器的阿聯航天局,都已經給中國的「天問一號」發來賀電,並祝願「天問一號」接下來的任務一切順利。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
    如下圖所示,在推特上不少關於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資訊帖文下面,就都能看到這些印度網民在發表諸如「火星要被新冠病毒/中國病毒感染了」「別把新冠病毒帶到火星去」之類的言論。還有一些印度網民,因印度曾成功向火星發射過一個小型探測器,居然寫出了中國探索火星是在「抄襲印度」這樣既無知又自大的言論。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但一些國家的反應很耐人尋味
    ​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於7月23日12:41成功發射,預計明年到達火星。現已成功進入預定的飛行軌道,這意味著「天問一號」已正式涉足。在前往火星的旅途中,許多國家航天局向中國的航天成就發出了賀電。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厲害了我的國
    就在今天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圖 / 環球時報 一時之間,全國為之歡呼鼓舞!「厲害了,我的國!」全網用戶為之沸騰,什麼微博熱搜、搞笑段子都不在話下,更牛的還有土味情話!
  • 光學行業之光 | 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博頓導讀2020年7月23日中午12點41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基地準備多時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終於等到了點火命令,巨大的轟鳴聲中緩緩離開地面,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組合體飛向數上億公裡外的火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後,一些國家心態崩了,印網民:技術都是偷來的
    作為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於7月23日12點41分成功發射升空,目前已順利進入預定的飛行軌道,這意味著「天問一號」正式踏上了前往火星的徵程,對於我國航天取得的成就,多國航天機構紛紛發來賀電。但與此同時,一些大國的心態也隨之崩了。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背後,中國釋放了三個強烈信號
    幾天前,我就已經開始關注天問一號,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怎奈肚子裡關於宇宙科技的墨水實在太少,只能望洋興嘆。昨天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視頻,當聽到視頻中傳出「一路順風」時,我的眼睛瞬間溼潤了。幾千年前屈原寫「天問」,現在天問要帶著全人類的疑惑去問天,浩瀚的宇宙裡一段不回頭的孤獨旅程,這是何其的偉大,何其的壯闊和浪漫,這一刻,我終於明白了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作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火星探測任務從未有過的。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郭倩)《經濟參考報》7月24日刊發題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又迎來好消息,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國感嘆:中國實力太強悍
    近來,中國又迎來一個好消息,在我國海南傳來一聲巨響後,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國感嘆中國的實力太強悍,是不能隨便招惹的。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是會碰到一些困難,沒有可借鑑的技術,我國只能購買西方強國的半次品,拆卸研究然後再重新組裝到一起,就是在這樣艱苦的困境下,我國在科技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到現在,我們國家的科技力量雖然還不足以對抗美國,但是現在也是世界上的科技強國。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更是讓全球吃驚,有的技術甚至直接突破美國的壟斷,可見我國的科技目前已經正在崛起了。
  • 中國又迎來好消息,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國 贊:中國實力太強悍
    近來,中國又迎來一個好消息,在我國海南傳來一聲巨響後,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國感嘆中國的實力太強悍,是不能隨便招惹的。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是會碰到一些困難,沒有可借鑑的技術,我國只能購買西方強國的半次品,拆卸研究然後再重新組裝到一起,就是在這樣艱苦的困境下,我國在科技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到現在,我們國家的科技力量雖然還不足以對抗美國,但是現在也是世界上的科技強國。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更是讓全球吃驚,有的技術甚至直接突破美國的壟斷,可見我國的科技目前已經正在崛起了。
  • 中國又有一技術世界第一,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火星迎中國來客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一次對火星的探測。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總共實施了44次火星探測項目,但成功率只有43%左右。其中美國是做的成功次數比較多,但火星探測最成功的國家卻是印度,一次就發射成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歐美發來賀電,印度人竟寫下傲慢的評論
    若能順利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著陸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不久之後,美國宇航局(NASA)也將在7月30號發射自己新一代的火星探測車。這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兩股科技力量,自然會被眾人拿來比較。噢對了,不好意思把印度給忘了,印度也是成功向火星發射過一個小型探測器的國家哦!也許有人會問了,中國發展太空技術經過這麼多年有沒有超過美國?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這四大看點請收好
    ,但這只是「天問一號」一次性完成「繞、落、巡」系列任務的第一步。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起步雖晚,但起點高、跨越大,從立項伊始就明確提出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如果這一目標能夠在「天問一號」任務中順利實現,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著陸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