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史上,有些外國名人酷愛中國文化,並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們的中國名字也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1、利瑪竇
利瑪竇是義大利天主教會傳教士,萬曆年間來中國傳教。他的外文名字是:Matteo Ricci。在中國生活了28年之久,通過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化,與明朝大學士徐光啟合力翻譯了《幾何原本》一書。
利瑪竇至少創造了100多個中文詞彙,涉及數學、地理、天文、曆法等領域,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詞庫,像我們現在常用如:測量、地球、赤道、三角形、直角等詞語,堪稱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2、湯若望
湯若望來自德國,他跟利瑪竇一樣,也是一位百科全書的人物,精通天文、地理、數學、醫學。湯若望為中國人修改並制訂了新的曆法,是我們今天現行農曆曆法的奠基人。
湯若望在歐洲時就見識過天花帶來的危害,所以當順治臨終就繼承人選詢問湯若望的意見時,他毫不猶豫地推薦已經得過天花大難不死的玄燁,果然玄燁被順治指定為繼承人,可以說是直接影響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湯若望去世後,康熙不僅給他安排葬地,還親自他寫了一篇祭文,極盡榮寵,在來華傳教士裡也是唯一一個。
3、郎世寧
他的原名叫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生於義大利米蘭。1715年來到中國擔任宮廷畫家,並起漢名郎世寧。他在中國達50餘年,受到中華燦爛文化的薰陶,大膽探索西中結士合的繪畫方法,創作《百駿圖》、《八奇圖》、《哈薩克貢馬圖》、《木蘭圖》等大量名畫,並參與圓明園的設計與修建工作。
他與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關係密切,乾隆曾在郎氏《八駿圖》上題有「神品」,在中國繪畫史上,郎世寧是一位獨樹一幟並且有卓越貢獻的藝術大師。
4、竺震旦
竺震旦是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中國名字,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25年,泰戈爾來中國遊歷,到過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在詩人徐志摩陪同下在杭州停留兩天,受到文藝家們熱烈歡迎。
西冷印社贈送泰戈爾兩方石印,一方是「泰戈爾」,一方是「竺震旦」,後者是梁啓超根據泰戈爾的願望替他取的中國名字。意為「印度光輝的太陽」,這個名字,象徵中印友誼和文化源遠流長。
5、賽珍珠
賽珍珠是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布克夫人的中國名字。賽珍珠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興,1933年,她將我國古典小說《水遊傳》譯成英文《四海之內皆兄弟》在美國出版,很受讀者歡迎,成了《水滸傳》眾多外譯本中的最佳譯本。
高羅佩
荷蘭外交官,荷蘭名羅伯特·漢斯·凡·古立克。高羅佩在抗戰時期到重慶任荷蘭駐華使館秘書,與郭沫若、于右任、徐悲鴻等人都有來往;1943年,他娶中國女子水世芳為妻。
回國後,他以唐代武則天時著名宰相狄仁傑為主角,用英文撰寫偵探小說《狄公案》共17部之多,約150萬字,在西歐風靡一時,西方人稱讚該書足可比肩福爾摩斯系列偵探小說,至今還不斷再版。
李約瑟
李約瑟是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約瑟夫尼達的中國名字,他早年立志要把公元3世紀至13世紀這1000年的中國文化科學成就介紹給全世界,著有《中國科學技術史》巨著。
1943年,李約瑟在重慶提出了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說法,這個研究成果一時之間轟動了整個中國,進而傳遍了整個世界。於是,四大發明就成了古代中國發達科技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