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個有中國名字外國名人,個個了不得,其中一女性獲諾貝爾獎

2020-12-05 文史群英會

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史上,有些外國名人酷愛中國文化,並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們的中國名字也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1、利瑪竇

利瑪竇是義大利天主教會傳教士,萬曆年間來中國傳教。他的外文名字是:Matteo Ricci。在中國生活了28年之久,通過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化,與明朝大學士徐光啟合力翻譯了《幾何原本》一書。

利瑪竇至少創造了100多個中文詞彙,涉及數學、地理、天文、曆法等領域,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詞庫,像我們現在常用如:測量、地球、赤道、三角形、直角等詞語,堪稱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2、湯若望

湯若望來自德國,他跟利瑪竇一樣,也是一位百科全書的人物,精通天文、地理、數學、醫學。湯若望為中國人修改並制訂了新的曆法,是我們今天現行農曆曆法的奠基人。

湯若望在歐洲時就見識過天花帶來的危害,所以當順治臨終就繼承人選詢問湯若望的意見時,他毫不猶豫地推薦已經得過天花大難不死的玄燁,果然玄燁被順治指定為繼承人,可以說是直接影響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湯若望去世後,康熙不僅給他安排葬地,還親自他寫了一篇祭文,極盡榮寵,在來華傳教士裡也是唯一一個。

3、郎世寧

他的原名叫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生於義大利米蘭。1715年來到中國擔任宮廷畫家,並起漢名郎世寧。他在中國達50餘年,受到中華燦爛文化的薰陶,大膽探索西中結士合的繪畫方法,創作《百駿圖》、《八奇圖》、《哈薩克貢馬圖》、《木蘭圖》等大量名畫,並參與圓明園的設計與修建工作。

他與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關係密切,乾隆曾在郎氏《八駿圖》上題有「神品」,在中國繪畫史上,郎世寧是一位獨樹一幟並且有卓越貢獻的藝術大師。

4、竺震旦

竺震旦是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中國名字,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25年,泰戈爾來中國遊歷,到過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在詩人徐志摩陪同下在杭州停留兩天,受到文藝家們熱烈歡迎。

西冷印社贈送泰戈爾兩方石印,一方是「泰戈爾」,一方是「竺震旦」,後者是梁啓超根據泰戈爾的願望替他取的中國名字。意為「印度光輝的太陽」,這個名字,象徵中印友誼和文化源遠流長。

5、賽珍珠

賽珍珠是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布克夫人的中國名字。賽珍珠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興,1933年,她將我國古典小說《水遊傳》譯成英文《四海之內皆兄弟》在美國出版,很受讀者歡迎,成了《水滸傳》眾多外譯本中的最佳譯本。

高羅佩

荷蘭外交官,荷蘭名羅伯特·漢斯·凡·古立克。高羅佩在抗戰時期到重慶任荷蘭駐華使館秘書,與郭沫若、于右任、徐悲鴻等人都有來往;1943年,他娶中國女子水世芳為妻。

回國後,他以唐代武則天時著名宰相狄仁傑為主角,用英文撰寫偵探小說《狄公案》共17部之多,約150萬字,在西歐風靡一時,西方人稱讚該書足可比肩福爾摩斯系列偵探小說,至今還不斷再版。

李約瑟

李約瑟是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約瑟夫尼達的中國名字,他早年立志要把公元3世紀至13世紀這1000年的中國文化科學成就介紹給全世界,著有《中國科學技術史》巨著。

1943年,李約瑟在重慶提出了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說法,這個研究成果一時之間轟動了整個中國,進而傳遍了整個世界。於是,四大發明就成了古代中國發達科技的象徵。

相關焦點

  • 這三個中國人可入選世界十大名人,其中兩人你可能想不到
    人們總是喜歡時不時來個排行榜,無論是是哪個領域,哪個國家,其中包括世界名人。要說,哪些人能夠入選世界十大名人呢?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十個席位中必然少不了我們中國人的名字。那麼,我們中國人有幾人可以競爭下這幾個位置呢?
  • 中國古代五個女性名人,第三個稱帝,最後一個禍國殃民
    中國古代社會,因為社會觀念的緣故,男尊女卑成為常態。相對於史書對於男性的濃墨重彩,對於女性就顯得輕描淡寫。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看看中國古代的五個女性名人。第一個是衛子夫。漢武帝劉徹的皇后。當初在平陽公主府上跳舞被漢武帝相中,是漢代版的灰姑涼。到了宮中陳阿嬌善妒無後,衛子夫一步一步坐到了皇后的位置。
  • 諾貝爾獎120年來首次!今年有3位女性獲物理和化學獎,共計僅10位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首次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同樣在10月6日晚間的物理學獎獲獎名單中,3位科學家中也有一位女性,至此,今年諾貝爾獎的三個自然科學類獎項8位獲獎者中,女性佔了3位,比例之高前所未有。
  • 中國現行教育制度下只培養出12個諾貝爾獎獲得者,10個是外國國籍
    日本目前有28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法國則有69人,德國更是達到了108人。英國則是132人,美國則是有巨大的壓倒性優勢,他們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總數高達381人。而中國有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中國歷史上總計有12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其實從數量上來說,還是可以的。
  • 諾貝爾獎日本19個,中國2個,差距到底在哪?
    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共19人,日本提出本世紀 50 年要拿 30 個諾貝爾獎,如今已完成大半。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日本是個注重科研成果的國家。一般研究者要有20年的專注研究,才會有可能獲得成果。而且在日本,學術體系固定後,很難再能去換個單位謀取更高的薪水。多安定,少折騰,心也穩了,大成果就會有希望了。
  • 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獲未來科學大獎 有人稱之「中國的諾貝爾獎」
    記者:蔡文清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共設置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每個單項獎獎金為100萬美元,大獎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等國際著名獎項,因此也有人將它比作「中國的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120年來首次!3位女性獲物理和化學獎,共計僅10位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首次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同樣在10月6日晚間的物理學獎獲獎名單中,3位科學家中也有一位女性,至此,今年諾貝爾獎的三個自然科學類獎項,而今年就有3位,這是否在向全球的女性科學家傳遞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呢?
  • 他來自中國,其理論是6個諾貝爾獎的基礎,外國科學家自愧不如
    諾貝爾獎是現在世界科學界的最高獎項,能獲得這等榮譽的科學家,都對人類的發展和進步付出了極大的貢獻,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能獲獎的人不只是理論領先於這個時代,更是真才實幹、勇於創新,憑能力所獲得的。他還提出了楊·米爾斯理論,這是個在當時不被看重的理論,在60年代後,科學家們才發現這個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在「元素帝國」的功臣中,這些女性的名字你知道幾個?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蘇更林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元素帝國」118顆星,每一顆星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1911年,瑪麗居裡因分離鐳和釙而獲得第二個諾貝爾獎。她是第一個贏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同時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 有個國家,曾抵制諾貝爾獎
    各國都會把諾貝爾獎視為國家榮耀,為何納粹德國卻抵制諾貝爾獎呢? 撰文 | 瞿立建 各國都會把諾貝爾獎視為國家榮耀,極端如日本,甚至把獲得多少諾貝爾獎設為國家目標。可是,有個國家曾抵制諾貝爾獎。
  • 被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卻成就了外國科學家,5個獲得了諾貝爾獎
    被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卻成就了外國科學家,5個獲得了諾貝爾獎《易經》是中華文明的元典,有人認為它屬於儒家,有人認為它屬於道家,我卻認為它是百家之源,否則便不足以囊括它的博大深邃。正因為這樣的地位,西方哲學界和科學界也早就關注到了《易經》,且對其充滿讚嘆的不在少數。
  • 2018年諾貝爾獎預測:10個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如果用當時領先的麻醉藥物硫噴妥鈉(thiopentone),小鼠甦醒一小時後才能通過測試,但是丙泊酚只需要三分鐘。現如今,在全球九十多個國家,每年都有數百萬臺手術使用丙泊酚進行麻醉。雅克布森帶領團隊發現了多種催化反應,其中一些已經在工業和學術界被廣泛應用。他對這些反應的機理分析有助於揭示有機催化設計的普遍原則。其中,以他名字命名的雅各布森環氧化反應以手性-salen絡合物為催化劑,用烯烴就能得到手性環氧化合物。雖然我並不知道這個雅各布森環氧反應到底是個啥,但就衝這個反應用他的名字命名,應該是個很厲害的東西。
  • 機器學習技術打卦,為寶寶起個好名字
    另外,我最討厭的是Dale所表現出的中性感——男生裡叫Dale的特別多,但像我這樣的女性「Dale」就相當罕見了。這名字怎麼來的?每當我問起父母,他們的回答永遠是:A. 名字比較中性的女生更有可能獲得成功。B. 他們認識了一個特別時髦的朋友,人家的女兒也叫Dale,太可愛了!
  • 19年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是憑什麼做到的?
    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雪國》一書生動的描寫了人生哀傷的幻想和美,從而被稱作現代日本抒情文學的經典。另外《伊豆舞女》《千羽鶴》《山之音》等。
  • 如果她們的名字不被抹去,諾貝爾獎的「女性年」早就該來了
    2020年的諾貝爾獎已經陸續頒出,有人說,2020年是諾貝爾獎的「女性年」。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截止目前,2020年的諾貝爾獎已經有4名女性獲獎,目前佔比今年獲獎總人數的45%,1位女性獲得了物理學獎,而化學獎、文學獎都是女性獨攬。
  • 瑪麗-居裡家族獲得5個諾貝爾獎,是歷史上得獎最多的家族!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個獲得不止一次諾貝爾獎的人(至今也是唯一一個獲得一次以上的女性)。也是第一個在多個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瑪麗理應與她的男性同事分享科學舞臺。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瑪麗和她的丈夫皮埃爾,以表彰他們對輻射的研究,同時也頒給了亨利-貝克勒爾,以表彰他對鈾的自發輻射的觀察。
  • 英語名言7則:名人眼裡的世界(雙語)
    —伊莉莎白·泰勒   她於1932年2月27日出生於英國倫敦,7歲隨父母移居美國,12歲的她憑藉電影《玉女神駒》蜚聲世界,從此活躍影壇60餘年;被看做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具有好萊塢色彩的人物,以一雙漂亮的藍紫色眼睛聞名於世,是第一位片酬達到一百萬美元的演員(1963年《埃及豔后》);一度為好萊塢女王,兩獲奧斯卡金像獎,她一生中愛過7個男人,有過8次婚姻,上帝賜予了她美貌
  • 外國街道、機構有哪些以中國名字命名
    紐約的「林則徐廣場」  (《新湘評論》雜誌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不知從何時起,一些中國人把起個好聽的英文名當成一種時髦。如今,不少外國人喜歡取中文名字,在一些國家,人們還愛給街道、機構取個響亮的中國名字。 中國領袖、名人名字受青睞 自19世紀起,世界上就有一些國家開始使用中國名字為街道命名。在新加坡,有兩條以中國著名詩人名字命名的街道----李白街和杜甫街。說到這兩條街道的歷史淵源,還得追溯到19世紀。
  • 21世紀來日本年均1個諾貝爾獎,得獎的都是誰?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2018年諾貝爾獎系日前開始頒布,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攜美國同行,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意味著21世紀以來,日本基本保持著「年均收穫1個諾貝爾獎」的勢頭。新華社曾在2001年報導,日本政府在當年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在提出這一目標前,在諾貝爾獎的百年歷史中,日本僅有9位得主。
  • 一生中兩獲諾貝爾獎,全世界只有這四個人!
    迄今為止,全世界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四位,包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各一次的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和平獎各一次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以及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