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位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聰明?
孩子每天置身大自然之中,大自然就是免費的輔導班,一本好的博物書就是最好的自然課。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博物書才可以成就更聰明的孩子?
小編今天就以果殼·物種日曆與清華聯合出品的一套博物科普書《果殼給孩子的自然課》舉個慄子吧。
1.
作者要專業,內容要拿得出手
2020年9月22日,果殼旗下物種日曆的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閱讀量很快就突破100000+。這篇文章就是"我們熄燈了。最後一年《物種日曆》今日發售"。
在博物圈一直有這樣的說法:世界上的生物只有兩種——已經出現在物種日曆的,以及將要出現在物種日曆的。
歷時7年,《物種日曆2021熄燈號》戛然而止;果殼·物種日曆給孩子的自然課在2020揚帆遠航。給孩子不同的知識承載形式,不變的是同一種成長的陪伴。
《物種日曆2021熄燈號》搭配《果殼給孩子的自然課》使用,效果不止翻一倍哦。
《果殼給孩子的自然課》是果殼累計銷量超200萬冊的物種日曆與清華強強聯合的再策劃再整合再包裝,給孩子這份禮物,讓果殼物種故事與清華一同獻給孩子的自然課,一起成就更聰明的孩子。
所有生命的故事都是大自然的回音。
6大主題包括動畫片裡的常見物種,童年一起玩著長大的物種,生活中顏值超高的物種,小技能多多的天才物種,神話傳說古詩詞中的物種,真假美猴王一樣讓人分不清的物種。囊括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96種花草樹木,22種哺乳動物,21種昆蟲,30種鳥類……
"果殼給孩子的自然課叢書"6本書中180篇文章的作者,都是物種日曆的知名作者,博物科普領域的大V,比如史軍,顧有容,Ent,三蝶紀,天冬,進擊的多肉,沙漠豪豬……"果殼給孩子的自然課叢書"還得到了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歐陽輝;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植物學博士,科學松鼠會會員顧有容;博物君,《博物》雜誌策劃總監張辰亮的聯袂推薦。
2.
這套書要匹配孩子的成長必備素質
2005年,美國作家理察·洛夫(Richard Louv)在其著作《林間最後的小孩》中提出了一個叫做自然缺失症的概念。大意是說當代兒童到戶外、鄉間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進而導致一系列行為和心理問題。
伴隨孩子自然缺失症的往往還有不會觀察,不會思考,對科學沒興趣,審美能力缺失,對自然沒熱情,甚至到了三年級都因為閱讀能力差,即使學會了知識依然不能準確理解考試的題目。家長急於解決這些問題,卻往往有心無力,不得其法。
果殼物種日曆和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們從物種日曆的2000多篇文章中精選180篇文章,重新搭配經過專業審校的2000+張圖片,精心排版設計,分成6大主題,匹配孩子成長必備的6大能力:聯想力、學習力、閱讀力、好奇心、審美力和觀察力。
大自然是全能的老師,果殼與清華給孩子的自然課,也是給孩子的語文課+作文課+科學課+美育課+……
一個孩子如果整天坐在桌前,貓在家中,就很容易失去對生活的感知力,到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鬆身心吧!它可以幫助孩子打開心胸,重新認識自己,在欣賞、呵護其他生命的過程中,培養一顆讚美生活的愛心。
下次出去玩的時候:
讓孩子從問你這是什麼物種,到主動給你講這是什麼物種;
讓孩子從問你它有什麼故事,到主動給你講它有什麼故事;
讓孩子從我要在家玩手機,變成主動要求親近大自然。
3.
精美圖文珠聯璧合,編排科學大氣美觀
從物種日曆歷時7年的2000多篇文章裡篩選出來180篇文章,每一篇文字都經過了重新編校,並添加了新的知識點,如拉丁學名、食物或者分布,專門匹配了經過專業審校的高清大圖。
《果殼給孩子的自然課》叢書一套6本,四色印刷,函套精美裝幀,匹配6大主題,甄選180個物種中的金銀木紅、秋海棠紫、綬草青、鶴望蘭橙、元寶槭棕、矢車菊藍作為6種主題潘通顏色。
用物種日曆的原創文字重新搭配2000+張精美圖片,前上海外灘教育視覺總監操刀裝幀設計,五顏六色,賞心悅目,這是一份給孩子的最美好的禮物。
張國榮在電影《阿飛正傳》裡有一段臺詞: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可以一直的飛呀飛,飛得累了便在風裡睡覺,這種鳥兒一輩子可以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真的有這種可以在風裡睡覺的鳥嗎?果殼給孩子的自然課在《你真是個小天才!》分冊中介紹了一種鳥,它一生飛過的距離已經超過了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
「臭鼬這麼臭,自己聞不到嗎?」「白樺林為啥能防火?」「短吻鱷與鳥相愛相殺?」「黑鳶為了吃『燒烤'會在森林火災的時候主動縱火?「《你真是個小天才!》為你分析動植物的進化的道理,讓你發現意想不到的生存智慧。
從此,世界的另一扇大門為你打開。
你會發現,人們對吻鱸竟然有非常深的最美的誤解。吻鱸的名字。來自他們上下頜張開始一副嘟著嘴巴」親吻「的樣子。人們將自己的情感代入到吻鱸身上,友善地認為吻鱸在」秀恩愛「。這一特殊的舉動甚至讓吻鱸成為甜蜜愛情的象徵。其實,吻鱸的領地意識很強,這種」親吻「很可能是一種攻擊傾向的警示行為。這種」接吻「動作不僅出現在兩性吻鱸之間,雄性吻鱸之間,甚至出現在了吻鱸與其他魚類之間……
全身長滿細密的短毛,葉子前端有幾個尖尖的齒,看起來和熊爪非常像,形態奇特,非常可愛,也被稱為"熊之手"。在陽光充足、溫度較低的時候,熊爪的指尖部分還會呈現出迷人的深紅色,簡直叫人慾罷不能。
其實,熊童子渾身的毛髮不是為了禦寒,而是抗熱,用來保護自己免受陽光直射的傷害。但你知道嗎,這麼可愛的熊爪,卻是個"臭腳丫子",越大的熊童子,葉子散發的淡淡的臭腳丫子味越明顯。像顏值這麼高,故事這麼多的的動植物還有29個,都在《你怎麼這麼好看!》這個分冊裡啦。
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郵票使康乃馨更加出名。郵票圖案是一幅採自美國畫家詹姆斯·阿博特·麥克尼爾·惠斯勒的世界名畫《惠斯勒的母親》。畫面上一位母親凝視著花瓶中插的康乃馨。郵票的傳播把石竹花與母親節聯繫起來。於是西方人也就約定俗成地把康乃馨定為母親節的節花。每當母親節這一天,母親健在的人佩戴紅石竹花,並製成花束送給母親。而已喪母的人,則佩戴白石竹花,以示哀思。這就是分冊《它的過去不簡單!》中香石竹的一段故事。
從"夫差滅國"的歷史事件,到"黃鼠狼覓食兒——見機(雞)行事"的民間諺語,從"武則天令牡丹冬日開花""蘇東坡寫信求地黃"這樣的歷史典故,到"阿波羅的情人風信子"之類的希臘神話,人類的文明脫不開博物學的影子。
《它的過去不簡單!》這本書裡還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孔子新婚一年,唯一的兒子出生時,魯昭公派人送來一尾大鯉魚以示慶賀。孔子以國君的賞賜為至上之榮,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由此可見,鯉魚被賦予了美好的寓意,被賜鯉魚是國禮級別的待遇。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明明是兩個物種,長得卻像真假美猴王一樣難解難分。說起虞美人,你想起了什麼?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還是電視劇《大染坊》裡一度暢銷全國的知名花布?難不成,你直接想到了虞美人的專用"六耳獼猴"?像這樣的"冤家"物種還有很多組。
《原來你是冒牌的!》就是一本側重培養孩子科學觀察的書。同樣是觀察,福爾摩斯可以隨口報出一層樓梯的臺階數,你能做到嗎?大自然中其實隱藏著許多等待你去觀察的事物。可是從何下手呢?對於一株植物,藝術家看到了色彩的搭配,歷史學家想到了它背後的歷史典故,博物學家呢?他們教你如何從細節上真正發現物種的獨特之處。
《原來你是冒牌的!》可以為你解答很多令人困擾的問題:"聖誕老人的幫手,是麋鹿還是馴鹿?""誰是真正的知更鳥""小熊貓不是'乾脆麵'"。你會知道怎樣區別連翹和金鐘花,你需要對比它們的花萼長度,還可以剖開枝條觀察縱切面的變化……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兒時的舊時光,總少不了獨角仙和蟬鳴聲的陪伴。網上有人說,一個物種啊如果想擺脫滅絕的厄運,有且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變成人類的寵物或者食物。你知道不,"恐龍"並沒有徹底滅絕,有一種六角恐龍化身成為人類的寵物一直陪伴著人類。如何給孩子挑一個適合的小寵物?那些陪伴著我們和孩子成長的動植物們有哪些引人入勝的小確幸?
家長們小時候在玩的遊戲:拔根、鬥草、吹哨、打子彈,現在的孩子還會玩嗎?單單一個毛白楊,我們可以用它來拔根、點火、嚇女生,孩子還會看到更多有趣的玩法,讓孩子看到父母童年的影子。
找一朵剛好開到一半的地黃花,既不要初開,也不要破敗,把花冠揪下來,去嘬"花屁股"。滋溜滋溜,甜的。其實,嘬地黃的傳統已經延續了上百年了,那麼如何選一朵最甜的地黃花呢?
簡單地說,你要選顏色深淺適中、"耳朵"尚未向後反卷的花,此時花蜜已經分泌,尚未被洗劫一空,吃起來最美味。不過這裡的學問有點大,要仔細閱讀《好想跟你一起玩!》這本書才能清楚其中的道理哦。
讓我們先在腦海中感受一下它的滋味:調皮小孩摘一朵地黃花,嘬一嘬……啊,真甜。這就是自古傳承下來的春日意境。
"雖然歲月磨平了我們的稜角,
但內心住著的那個小孩還是不想長大。"
要說我們看過哪些動畫片,估計很多人都能娓娓道來。
你了解《瘋狂動物城》中效率第一的樹懶先生"閃電"的真實生活嗎?你知道會放電的皮卡丘原型是哪個物種嗎?你聽說過自然界裡也有"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嗎?還有"會施魔法的獨角獸紫悅""報復肥豬的看板鳥""龜仙人手中的拐杖""倒黴的郵遞員派克"……它們都是誰呢?你能想到動畫片熊出沒裡,讓光頭強深陷旋渦的"紅豆杉"在現實生活中是東北紅豆杉嗎?
這裡先考考你對樹懶先生到底知道多少。顯然,它天生一副撲克臉,好像一直在微笑。但是,還記得它穿啥衣服嗎?沒錯,是件綠色的馬甲。
其實,自然界中的樹懶還真穿了一身"綠馬甲"。這是因為南美洲雨林是一個殺機四伏的地方,行動遲緩的樹懶,不得不讓自己的毛髮上長滿了藻類植物,這才能融入雨林綠色的環境中,降低被天敵發現的概率。
可是,為啥樹懶要這麼懶?為啥還總是倒掛著?……
聽到動畫片中這些熟悉的小夥伴,小朋友們有沒有高興得跳起來呢?我們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我們翻開《它演過動畫片耶!》這本書一起來揭開這些秘密吧。
4.
這套書的裝幀要符合孩子的訴求
小編曾經走訪過不過小盆友,做了一些調研,發現他們的書大致有兩類有一些是"我媽覺得我應該讀的",有一些是"我自己覺得應該讀的"。遺憾的是,我媽覺得我應該的讀的,和我自己覺得應該讀的重合的不多。
小編專門了解了一下"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媽媽們,以及"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小盆友們對博物書的分別訴求。
第1點當然是要不能傷害孩子的視力。
現在的孩子讀書不少,看屏幕的時間更多。很多家長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正在努力勻出來孩子看屏幕的時間去讀書。
果殼給孩子的自然課按照北京市綠色印刷工程,精選特種紙,手感細膩平滑,視力親和;大豆油墨,讀書的時候最多只能聞到書的油墨書香,欣賞物種之美的過程中不忘呵護孩子視力。
第2點是要好看,顏值高,美就完了。
當然不同的讀者對美的定義是不一樣的,不光是孩子,有不少成年人也迫切需要培養審美的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在美的環境中耳濡目染。
果殼給孩子的自然課特邀前上海外灘教育視覺總監操刀裝幀設計,封面與內文版式設計凸顯國際範兒。
仔細看這些封面底色的色彩與物種是不是相得益彰?
說到封面,小編最喜歡的是《你真是個小天才!》。企鵝傲嬌地背對我們,45°仰望天空,神情是不是像極了家裡的那位天才小少年?
第3點,對孩子的成長和提高學習成績要有用。
有一位媽媽開玩笑似的表示,我家娃一直是散養狀態,但我不管,娃看的書必須替我"精心"照顧好孩子的學習。
想想也是,孩子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有的還坐在同一個教室學習,用的一樣的教材教輔,老師都是同一批,甚至課後都報了同一個補習班,為什麼有的孩子就是比別人優秀?
那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從小見多識廣,周末和父母去各種展館、不遺餘力地親近自然,一邊調節學習壓力,一邊開闊了眼界。
如果有這樣一套書,既能匹配孩子親近自然的需求,又能日積月累提高孩子的核心素養,切實提高孩子的聯想力、學習力、閱讀力、好奇心、審美力和觀察力,在孩子親近自然強身健體的同時,上好大自然老師給孩子的語文課+作文課+科學課+美育課+……那豈不是完美!
孩子好的教養來自日積月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優質圖書才能實現涓涓細流匯成江河的效果。
5.
能感受到編輯在用心做一套給孩子的書
編輯為了做一套書可以多用心?
別問,問就是嘔心瀝血。
編輯們專門挑選了符合北京綠色印刷工程示範企業印刷果殼給孩子的自然課,同時特意強調在印刷時使用環保大豆油墨。
設計師在設計時讓6本書中每一本書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潘通色。為了確保書封面和內文的色彩印刷效果,顏色嚴格對的上設計時的色卡,十一假期期間編輯依然專門去了印廠加班盯印一天。
下圖中正在認真看紙樣的編輯,以及旁邊的一堆色卡,有沒有讓你感到在用心為孩子們做一套裝幀精美的博物書?
↓ 這兩種紫,你能找出不同嗎?↓
另外,編輯們還專門隨書贈送了10個物種的60分鐘免費音頻課程。
以及果殼·物種日曆給孩子的400節音頻自然課20元優惠券(券後只需79元)。
《物種日曆2021熄燈號》+《果殼給孩子的自然課》+物種日曆給孩子的400節音頻自然課,一起使用,效果不止翻三倍呢。
世界是眾生的秀場,演化是萬物的奇景。
關於自然之美,唐朝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草亭記》寫到: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關於自然與人文,東晉王羲之在《蘭亭》一詩中寫到"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王羲之的千古名篇《蘭亭集序》關於人類在大自然中的活動,則寫到:"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電影《極盜者》(Point Break)的臺詞中有一句話,大自然總能找到一種辦法讓你自覺渺小"(Nature will always find a way to make you feel small)。小編想說,大自然也總能找到一種方法伴隨助力孩子成長。
讓果殼·物種日曆·清華,我們一起做孩子的好夥伴。
從自然之美,一直到人生之美。